最美的情书: 你好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30:26

     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可是翻着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我哭了。是的,我愿意放下一个七尺男儿的面子,毫不掩饰的在书前为才子佳人流下眼泪,留下我对他们的理解。

     七十多年前的一个深夜,一个面容清秀的男子坐在沙发上,消瘦的面容尽显疲惫,可眼睛却炯炯有神地盯着前方,眼神中,含着脉脉的深情。前方一个身着玫瑰红棉布长裙的金发女子端坐在矮矮的长凳上,手指轻快的划过打字机,留下一串又一串对中国文化史有着深远影响的文字。那个男子就是季羡林先生,而他前面的那个女子,便是他聘请的打字员,她叫“伊姆加德”。按照伊姆加德的意思,季羡林先生必须付给她的聘金是“让你陪我走遍哥廷根的每一个角落”。仅仅是陪你走遍哥廷根的每一个角落吗?这个不算要求的要求,不是报酬的报酬,真的值得你几个月如一日的努力?闭上眼睛,我看见,温暖的午后,你们前往市政厅广场,在抱鹅女郎铜像下看鸽子纷飞;我看见,午后初晴的黄昏,你们在布满落叶的小径上散步;我看见,浪漫的午夜,你们手拉着手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相互对视,眼中流露的,那是幸福……才子佳人,多么美的画面。

     可是,现实远没有小说那么美好。

     季羡林先生的根在中国,中国需要他。在四万万人民和伊姆加德之间的抉择中,他毅然选择回国。回国?这不就意味着分手吗?“留在这里好吗?我也需要你。”伊姆加德如此恳求。但她终于发现,面前的这个男子已经再无回头的可能。她失望了,含着泪水在论文搞的最后打上了一行字:“一路平安!但请不要忘记。”不要忘记?不要忘记的是什么?你?你为我做出的牺牲?还是我们在一起的无数快乐的时光?或许都是,又都不是吧。此中深意,除了季羡林先生,又有谁真正明白知晓?祖国,季羡林先生,祖国可以使你狠下心来,去扮演一个“负心人”,祖国对你就真的如此重要?当你在牛棚受苦的时候,你后悔过吗?我想,那个时候,你心中更多的应该是思念吧。想着远在德国的她,想着你们在深夜一起完成的文稿,想着那年伊姆加德在咖啡馆里问你:“当我们七十岁的时候,你还会带我来这里喝咖啡吗?”你却低头不语。为什么不说呢?那时你已有回国的打算了吗?而今(指文革年代),对于身在牛棚的你,一杯咖啡已显得过于奢侈了。

     季羡林先生是一个很有信用的人,做人、做学问一贯如此。为了祖国,他放下了伊姆加德,可是,他从没有抛弃她,她一直生活在他的心里。当上世纪八十年代季先生率社会科学代表团访问德国的时候,他再一次拜访了伊姆加德。可是,命运的戏剧性却有意要把他们分开。当季先生三十五年之后再一次叩响曾经无比熟悉的大门时,伊姆加德正住在原来房间的楼上。一层之隔,却导致了他们一辈子的相隔。我在想象,如果那一次季先生见到了伊姆加德,结果会如何?走过了大半辈子的他们一定会紧紧相拥,但是,季先生,你会对她说一声“跟我走”吗?我想,富有责任感的你是万不会说的,毕竟你已有家室,已有爱你和你爱的妻子。所以,那一次,无论是相见还是不相见,都只是一个悲剧罢了。可是,季先生,三十五年前,三十五年前当你有机会成就这一段姻缘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说?默默地离开,难道你以为伊姆加德会忘了你,然后投入新的生活吗?

     这是不可能的。她的房间里,洁白的桌布,银灰色的老式打字机,小方凳和那张沙发椅,一样都不曾改变。她终生未嫁,一直等候着季先生的回来。是什么?能让一个女子如此痴情地等候?既然你如此爱季先生,为什么不去中国找他?这时候,我忽然想起了杰克逊的一首诗,叫《love》,诗的大意是这样的:“爱情就像是肥皂一样,我们需要轻柔的、爱抚的把握它,当它要走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让它走,因为仅仅捏住是没有用的。”也许,伊姆加德对季先生便是如此吧。孤独一世的她,也许梦里还会忆起为季先生打字的时光,醒来时嘴角残留的微笑,成了她一辈子唯一的幸福。

     季先生九十岁的时候,伊姆加德曾寄来一张照片,照片上满头银发、端庄恬静的微笑着的老人,给季先生一直牵挂也愧疚的心,带来了温暖的慰藉。他常会拿出伊姆加德的照片同她说话,看着照片背后的问候“你好吗”,先生会声音柔和的回答:“我很好。”

     “你好吗”,这是一封世界上最短,也最美的情书。它和“我爱你”同样都是三个字,却比“我爱你”多出了几十万分的深情。这是季羡林先生与伊姆加德小姐一辈子感情的融合,本身,他们俩的一辈子就是一封最美的情书。

     但愿我有机会去德国吧,那时,我一定会去一去哥廷根,寻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去探寻这一封情书中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