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拍静物(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53:16

在家拍静物(二)

 

    这一次告诉大家,其实一开始只是想把一些工艺品或收藏品拍成片子,这样会很方便的,想看就看一看,上网传送也很便利。说起收获,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拍成照片才是我这次拍静物的最大收获,这种收获带来的情趣和好处今后还多着呢!

    还是看看我拍的片子吧!

 

    海鸥DF相机。1982年初购买,当时花掉我一半的积蓄。1993年冬在塔河最后一次使用没能扛住零下30多度的低温,快门失效。回来后花了这个相机购买价的一半钱把它修好,列入收藏。其实我曾很多次把这架爱不释手的相机拆开“修理”,这种相机几乎就是用无数个碎片堆起来的,零件太多了!没有点耐心,拆开就装不上了。

 

    石头。1994年在甘孜采风随手在路边捡的。我不懂石头,只是信手拈来,鬼使神差地背回家供起来。有时候一个物件让人想起一段经历,这段经历或快乐、或出彩、或难忘。

   

    莱卡M6相机。M6堪称莱卡系列中的经典,绝对是一件工艺品。M6美中不足的是,它带有测光系统,当然,这毕竟是一架实用的相机。我用它拍过一张照片,有一次在今日捷成放大到一面墙那么大,我去取片的时候这张照片还挂架子上,她们问我是不是用莱卡拍的?说有客户看了,认定这张片子出自莱卡。看看,叹为观止!可见,也真有高手。那架小相机是莱卡的收藏品,也能拍照,只是胶卷太贵了,早些年我寻过价, 80多元一卷胶卷,太贵了!而且不可能拍出好照片。不过,现在不要说这种胶卷了,机子也很难看到了。

 

    朱日河训练基地臂章纪念品。我收藏各个部队的臂章,把臂章制作成的各种各样的纪念品我也见的很多,但这一个是我一眼看上的,有视觉冲击力,材质的质感很好,“盾”的感觉也很强烈。其实把它真正的臂章放在堆儿里极不打眼,很是一般,但它的纪念品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

   

    饭盒。家里的旧物,在孩提时代的印象中,母亲常常使用这个饭盒。

 

    缸子。父辈留下来的一些老物件是很珍贵的,我们这一代人懂得,甚至能感受到这些物品发散出来的气息,下一代人呢?我不能保证他们能够仍然把这些东西保存下去,但这一代人懂电脑,我可以把U盘或电子文件放心地交给他们。

 

    军号。一位朋友从旧市场淘来送我的。我赶上了听吹军号(真吹,不是放广播)的时代,但没赶上在吹军号的部队当兵,因为只有在步兵连队当兵,才能听到真正的吹军号。那个时代当兵人对军号声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尽管每天在营区里听到的是有线广播的作息号声。

 

    乒乓球拍。1970年父亲送给我的。小时候喜欢打乒乓球,成绩也算可以,那时候特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球拍。有一次父亲出差回来意外地给我带回了这个球拍,我非常高兴!父亲说,是在展销会上买的,6块钱。我知道这个红双喜牌的拍子市场价应该是7块多钱,当时好一点的拍子在2至3元之间。我拿到学校后,让我们教练一眼看上了,我印象特深,当时大家正在集合站队,他一把拿过去,比划了半天。这个球拍不是我用的最多的,但是我唯一保存下来的,一看到这个球拍,我就想起故去的父亲。

 

    我的铅笔盒。刚当兵的时候没有铅笔盒用很不习惯,于是老兵南海林让我告诉他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铅笔盒,后来他让营房邻村里的木匠给我做了一个,我拿在手里很高兴,铅笔盒做的很考究,比我想象的好多了。我把《人民装甲兵》杂志上的字样和坦克图案用小刀刻下来粘在铅笔盒的盒盖上,再用清漆把铅笔盒刷了一遍。这个铅笔盒一直跟在我身边,后来搞业务了,不再当铅笔盒用了,用它放螺钉螺母、垫片弹簧套管等小物件,至今它仍然躺在我的工具箱里,只要干活儿必要用它。

 

    壁雕模型。这是美院老师送给我的,这一定是他们学院的礼品,上面有中央美术学院的标识。他告诉我这是一个石窟里的图案。他说,其实那里有很多好的图案,可学院却选择了这一个,她一定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