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華:中國竹笛的輔助音孔 - 音乐研究日志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40:26
 本文是根據笛子名家曲廣義當年發表在19933月號《樂器》雜誌上的一篇「中國六孔竹笛的輔助音孔及其應用」撮寫而成。   對比起西洋長笛的滿是鍵子,中國的六孔竹笛實在是太簡樸。不過,正由於中國的竹笛只是簡簡單單的六個按音孔,許多很有「人氣」的演奏技巧,主要是滑音,是西洋長笛所欠缺的。當然,只有六個音孔的中國竹笛,半音不全以至不能自如轉任何調門,也是一大缺點。   為了解決中國竹笛這個缺點,好些笛子名家都想到在六個按音孔的基礎上加開其他按音孔。比方說香港的演奏家也曾分別研究了九孔笛及十孔笛。而曲廣義多年前也曾為文,介紹了三個常用的竹笛輔助音孔,這對笛子愛好者來說是頗堪一試的。   這三個輔助音孔,以「一下孔」對半音演奏的幫助最大。所謂「一下孔」就是在第一孔(離吹孔最遠的按音孔)的斜內側增挖一個小孔,由小指控制,位置約在第一孔至出音孔(又叫「筒音」孔)的五分之二處,孔徑約為原來按音孔的一半。

 

  「一下孔」的用途為演奏筒音孔與第一孔之間的半音,發音飽滿,運指方便。例如當筒音為5,則升5音就可用開「一下孔」的指法,而不必像傳統六孔竹笛般要半按第一孔,很難迅速按得準確。

 

  有了「一下孔」,筒音及其高八度音上的小二度顫音從絕不可能變成輕而易舉。另外,高音中的組合指法中遇有半開第一孔的指法,也可以「一下孔」替代。

 

  笛子愛好者可以自己開挖這輔助音孔,為求穩當,可先找一些檔次較低的笛子試挖,挖的原則是必須配合自己的手指狀況,做到既方便持笛又開按音孔靈活,挖孔時宜由小到大,邊試吹邊挖,直到合適為止。

 

 

 

  第二種輔助音孔為「二下孔」,那是在原來的第二按音孔的下方增挖的小孔,由拇指控制,孔徑約為普通音孔的一半。第一孔與「二下孔」同開時,比第一孔高半音,聲音飽滿。

 

  這「二下孔」還有另外三種作用:

                其一是可替代高音區半開第二孔的指法,

                其二是可以很方便的演奏第一孔上的小二度顫音,

            其三是可以用來調整某些音的音準,例如,遇有第二孔偏低時,可在開一、二孔的同時,加開「二下孔」,又如,按閉四、五孔,開一、二、三、六孔超吹出比筒音高兩個八度的音若是偏低了,也可在此指法基礎上加開「二下孔」,把音調校至正確。

 

  第三種輔助音孔為「六上孔」,那是在第六孔靠近膜孔方向的下面增挖的小孔,由拇指控制,其與第六孔正下方的距離,約為第六孔與第五孔距離的五分之三,孔徑約為原有的音孔的一半或稍大。當原有的六個按音孔與這個「六上孔」同開,可發出比筒音高八度或高兩個八度(超吹)的音。

 

  這個「六上孔」是用來演奏滑音的,因為傳統六孔笛子筒音的高八度和高兩個八度的音,只可以由它起向上滑奏,卻不能由它向下滑奏,也不能由較低的音滑向它(儘管筒音的高兩個八度的音有一種可以向下滑二度或由下方二度音滑來的指法,但畢竟局限很大)。開挖了「六上孔」,便可彌補這點不足,取得原來六孔笛無法求取的滑音韻味,增加音樂的歌唱感與抒情之美。

 

  須注意的是,使用這些輔助音孔時的指法,不要與原來的指法混淆,也不要因使用輔助音孔而無意中改變了其他音的指法。

 

 

 

 

 

 

  後記:我相信,我的「七孔」洞簫就是從這篇文章裡所說的「一下孔」借鑑而來的,不過,洞簫的「一下孔」要是定在尾孔與出音孔的五分二之處,會使小指吃力而緊張,所以筆者改為在五分一處,卻讓這輔助音孔的孔徑再細小些,上文說是原音孔的一半,我開的音孔卻只是原音孔的四分一左右。原來,音的高低不僅與孔的位置有關,也絕對與孔的大小有關。

 

  末了,且鏈接一篇上海藝術研究所陳正生先生的一篇文章,相信亦會予各位網友很多啟發的。

 

 竹笛改革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