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烟花迷漫的洋思中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04:53
      

喜看烟花迷漫的洋思中学

——赴江苏洋思中学学习考察报告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的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般人早已耳熟能详。今年3月19日至23日期间,我算是真实地感受到了这首诗的意境和美趣。然而,真正令我神清气爽耳目一新的还是凭票参观考察的江苏洋思中学。不信,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一、走进烟花三月的洋思中学

    洋思中学——“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之一的当代中国名校,是全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也是现代学校的一面旗帜。
    1980年,当时泰兴县天星镇六个村的农民,为了解决子女就近上初中的问题,集资了两万元钱,买了七亩地,建了26间房,办起了洋思中学,当时只有5个班,13名教职工,220名学生。从那时起,洋思中学就没有让政府投过一分钱。可是,在1982年以前,洋思中学的学生也没有一个能考上高中,参加中考也没有一个学生的数学能考及格。
    1982年末,当时的民办教师蔡林森始任校长,局面开始转变。从1987年至今,一直保持着合格率、巩固率、升学率三个百分之百和优秀率一个一流的记录,有80%的学生升入省重点高中。这个原本是“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生源”的农村联办初中,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质量。如今已是:省德育先进学校、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省模范学校、省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原校长蔡林森曾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亲切接见。
    洋思中学三个百分之百和一个一流的取得,并不是建立在选拔录取优生的基础上,而恰恰相反,他们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被其他学校选拔之后的学生基础上的,2001年入学的学生中有近二分之一的人语文数学两科分数加起来不足120分。就是这样的学生,毕业时却都成了合格生,而大多数竟成为优秀生。这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呢?这正是需要我们研究和学习解决的问题。    

    按照江苏省的规定,不足5万人口的乡镇只能有一所初中,而该镇现在已有三所初中, 洋思中学地处长江边上,学区内生源不足 400人,这所学校应该撤消。可是洋思中学不但没有撤消,反而越办越兴旺,现有教师200多人,在校学生3600多人,其中有3200多人是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交费生。每天都有成百上千外地人到这里来参观学习,至今前来取经者累计已超过 30万人次。于是,商家也打起了“洋思中学”的主意,竖起了“洋思中学招待所”之类的招牌,一所学校居然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洋思中学是一个奇迹,但并不是高不可攀,几年来真心实意学洋思者,也真的取得了成功,确确实实提高了质量,学校办出了水平,创出了成效。那么洋思中学为什么会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呢?
    二、洋思中学成功的秘诀

  (-)教育理想与信念的坚守
    1、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洋思人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坚定有力的八个大字写在洋思中学的教学楼上,也烙在洋思人的心坎上。从校长,到教师,到学生,都坚信这八个大字,而且洋思人说起这句话时,总是充满了自信心和责任感。十几年如一日,他们努力实践这样的教育理念,终于成就了洋思中学这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洋思中学的这个信念是由蔡林森校长树立起来的,这是他从自己三个孩子的教育经历中悟出来的道理,并且在洋思中学的办学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了,才取得了如今这样的效果。
    蔡林森有两子一女,三个孩子小时候都在老家的小学里上学,成绩均不理想。大儿子上一年级时,不识数,跟不上班;二儿子上四年级时,曾经把成绩报告单上的算术“68”分改成“88” 分;小女儿小学毕业时,成绩全初中班倒数第一,是全镇26名未考取的学生之一。小学老师对蔡林森摇头叹息:“你的孩子怎么一个不如一个?”
    三个孩子先后离开老家,进了洋思中学读初中。蔡林森义不容辞地成了三个孩子的“辅导老师”。每天中午,他叫孩子口述上午学过的例题,口答习题,如果哪一道错了,就在那道题的旁边打一个“?”,但不告诉她答案,让孩子自己看书、思考、更正。孩子拼命地动脑筋,满头是汗,不停地自问:“怎么错了?怎么错了?”蔡林森只是默默地看着孩子,耐心地等待。等呀,等呀,孩子终于惊喜地叫起来。蔡林森笑着说:“对呀!”以后,蔡林森利用散步、洗脚和躺在床上临睡前的时间再问一些类似的题目,看孩子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每天晚上,他还让孩子默写英语单词,错了的,自己更正并记下来,再反复默写、检查。星期六回家,蔡林森骑着自行车,带着孩子,一边赶路,一边把本周学习中做错的题目再查一遍,如果错了,就再更正。这样,20几里的乡间小路,成了孩子总结一周学习的“课堂”。
    三个孩子慢慢学会了自学,读完初一,都一跃成为优秀生并且越来越爱学,越学越好。后来,大儿子考取上海交大,小女儿考取华东师大,并先后赴美留学,大儿子已获得博士学位,二儿子大学毕业后入了党,提了干,现任中国石化二公司财务科长。
    活生生的事实引起蔡林森的深思:如果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去教每个学生,还有哪个教不好呢?由这个朴素的思想出发,蔡林森带领洋思的老师们开始了一项平凡却是伟大的教育实验,并取得了“从上帝般地令人敬爱,到上帝般地令人敬畏”的教育教学质量。
    2、超然的胆魄与大气的淡定
    每年暑期,许多学校(包括一些名校、重点校),早早地就拉开了架势,全力以赴大打“生源”战,种种形式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而洋思中学却没有只言片语,只有七月上旬眼见人满为患时,才在媒体上登出“招生已满,概不接受”的字样,以免远道涌来的家长们白跑一趟。多年来,凡到洋思来求学的,不管多调皮,不管成绩多差,学校都收下。
    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在同行们看来是那样不可思议,但是,洋思人真的这样做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蔡林森是这样说的,好学生是“宝”,“差生”也是“宝”。在蔡林森看来,“差生”就像一块璞玉,和好学生一样,存在琢成“器”的可能,对于教育者来说,不是看“差生”目前的状态(璞),而是要着力研究如何去“打磨”。让学生由“璞’成“玉”,最有说服力。事实上,到洋思来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璞”,经过洋思人创造性地“打磨”,最终使他们成为了一块块熠熠闪光的美“玉”。
    不选择、不挑剔学生,对于教育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同时,还承担着风险。洋思人为什么敢于这样做?这是因为他们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蔡林森说:“如果有的学生没教好,那也是暂时的,是因为方法不对。”几年前,有些人曾经这样议论:好学生留在城里,差学生送到洋思去。洋思好像是“工读学校”似的。洋思的老师听了很不舒服,蔡林森听了很是高兴,他对老师们说:‘大家不要‘作气’,应当感到自豪才对。这就像给人看病一样,小毛病卫生室就能处理,大一点的要送医院,疑难杂症 就要看专家门诊。家长之所以把通常认为‘教不好’的学生送到洋思,就是因为相信我们能把他们的孩子教好。” 自信,并非‘空穴来风’,洋思人有十几年成功的实践经验,有蔚然成风的爱生传统,有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2001年秋季,尽管洋思一再扩班但还是有200多名“特差生”难以进门。这些学生家长很激动:“我们就相信洋思,来了就不想回去!”“只要收下,给多少钱都愿意!”“你们既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要收下我们的孩子!”面对家长殷切期待的目光,洋思领导班子紧急磋商后决定:全部收下。

  (二)有一套科学高效的具体操作办法

    1、从坚定信心抓起——让人人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并把信念变成信心和行动

    学年开学初,洋思中学要举办三次全校演讲会,一次是教师演讲会,一次是学生演讲会,一次是新同学演讲会,主题都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以此来坚定师生的信心,鼓舞师生的士气。平时,又通过班会,校内传媒与相关活动,树立和宣传典型事例。

    2、从上课抓起——建立了一套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都能学好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学。教不会不等于学不会,听不懂不等于看不懂。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教师走进课堂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了才叫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环节:

    第一、介绍学习目标

    上课一开始就告知学生,主要通过投影等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简明扼要,明确本堂课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教师不做任何说明和讲解。
    第二、自学指导
    通过投影明确告知学生:A.明确自学内容,具体到几页几行,什么内容和范围;B.明确自学方法,告知学生怎么自学,引导学生抓住旧知向新知转换的环节,学生重点思考关键环节,把主要精力放在旧知向新知转换的环节上。各学科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什么方法好,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科实际,就采用什么方法。这种自学方法的日积月累极大地潜移默化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C.明确自学要求,也就是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第三、学生自学
    这个环节很重要,老师要特别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自学状况,确保每一个学生都紧张、高效地实施自学,对教师发现的学生自学中的问题要及时用各种方法去引导纠正。
    第四、学生练习
    自学后,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用题来检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练习题必须精心设计。A.检测的学生对象,主要是中差生,上黑板做题或抽问回答,同时允许尖子生在掌握本课内容的前提下,超前地学,尤其是奥赛题,尖子生在后教部分可以照顾。B.检测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自学的目标出题,可以是类似题的翻版,切忌离题万里,注意跨度不要太大,难度不要太大,主要是掌握和运用好自学方法,解决问题就行。类似题的检测可以及时地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以上四个环节18分钟左右完成,第三、四环节是学生学练,第一、二环节是先学的辅助环节。
    第五、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
    要注意三个明确:明确教什么,明确怎么教,明确教以后达到什么要求。A.教什么,教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凡是学生会了的问题坚决不再教,教师教的一定是学生在学的环节存在的问题,这里要注意一个原则,让学生回答问题后,评判的权利还给学生,教的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要明确判断有无错误,有错误错在那里,为什么错,无错误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一直到学生找完问题、更正完问题,找完方法,学好了思维和解题的方法为止,教师不轻易把问题和方法主动讲出来,都是学生在主动地思考,这样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找问题、找方法的过程,就是运用的过程。B.怎么教,“兵教兵”是一个很好的教的方法,注意只要有学生会,就要让会的学生教,如果实在没有学生会,教师再教。会的学生可能教的不完善,方法不一定是最优的,教师可以加以补充归纳,学生帮助解决的问题,同学记忆是最深的,这个环节既是培尖,又是补差。C.明确教的要求,要特别注意不能就题论题,必须做到教一题会一群,必须教出方法,教出规律,错一题会一类,要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这个环节还不是教师完全教,要尽可能让学生思考问题。
    第六、当堂完成作业
    A.作业要典型,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出题,要分层次出题,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提高,可以有必做题,选做题,但并不是将学生人为地划分层次,选择的权利在学生。B.当堂必须完成,分层次地完成。当堂完成的好处,一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能力的培养要自己去做。二是可以直接反馈信息。三是可以有效地减轻课后学生的负担。四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课后许多活动课的内容。
    课堂教学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一条是暗线,明线就是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在学和练。暗线就是每一步都有教师在指导、引导,它不是放羊式的。哪一位把这两条线结合得好,谁的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3、从起始年级(初一)抓起,从开学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实行“三清”
    到洋思中学来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是所谓“教不好的学生”,有的学习成绩在原来学校甚至是倒数第一。2001年,洋思初一收了 200多名两门功课不足120分的学生,有几十名还是个位数;初二收了200多名插班生,其中也有几十名学习成绩是个位数的学生。即便是对这样的学生,洋思也没有丧失可以教好的信心。
    从起始年级(初一)抓起,洋思中学从来不分快慢班,只是在初一学年初,通过学校和班主任将本年级的“优秀生”、“ 中等生”、“后进生”平均分到各班,以促进教师的公平竞争,便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和管理。同时将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平均分到各个学习小组,并按身高、视力情况和特定规律分布他们的座位,便于任课教师在课内获得迅速准确的学情反馈,排座时让他们与优秀生同桌,便于“兵教兵”。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好的学生就成了学习差的学生的“小老师”,成了教师的助教。

     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洋思人有三个做法:

    之一,合理分班,调动竞争的力量。

    2001年他们将初一200多名两门功课不足120分的学生,按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平均分到两个分校20个班级,并分别与分校长、班主任签定“目标教育责任状”,定期对这些学生的转化情况进行验收,优者奖,劣者罚。
    之二,结对帮扶,调动合作的力量。

    班主任将这些学生安排到教室前排的位置,与优生同桌,结成学习对子。
    之三,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

    课上老师提问最多的是这些学生,板演最多的是这些学生,释疑、点拨最多的是这些学生,课后谈心交流最多的还是这些学生。老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以炽热的情感使过去备受老师冷落和同学歧视、家长打骂的后进生有了自尊、自信。
    “最后一名学生”有了进步,自然水涨船高。在洋思,我们随手翻看了初一英语最近的一次检测,初一20个班,1000多名学生,多数都是100分,没有一个90分以下的;最好的班与最差的班平均分相差还不到1分。学科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差生的学科”,学校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差生的学校”。
    实行“三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 。
    道理说起来并不深奥复杂,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做下去,实在很难。洋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
    “三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每堂课所学的新知识掌握或基本掌握了,“日日清、周周清”才有可靠的保障。否则,课上留下一大堆问题,课后再怎么努力,时间、精力也不够用,“日日清”清不了,“周周清”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洋思的每个班都按学科建立了学习小组,小组间正常开展学习竞赛。为了小组的荣誉,课上,无论是自学、讨论,还是知识检测,小组内成员都互帮互助,互督互查,毫不马虎;课后,对堂堂清不了的学生,小组内成员分工负责,例题、习题、单词、背诵段落,一一助其过关。一次“清”不了,两次、三次……一般经过“二清”、“三清”,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日日清”,极个别仍不能“清”的,由老师帮助其“清”。
    “周周清”同样不可或缺,他们实施周五验收制度,主要验收数学、英语两门学科。单周验收数学,双周验收英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当验收组长,任课老师和班上的尖子生当验收员,班与班对调验收。验收英语时,只凭课本,让接受验收的学生把两周所教的单词逐一朗读,逐一听写,错一个就在课本上那个单词旁边做上记号。验收数学肘,也是凭课本,让被验收的学生逐一讲书上的概念、例题、习题。验收完,在表上填上正确率。“清”不了的内容,由任课老师利用双休日帮助落实补救措施,再接受验收。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是一个既定的目标,学生、教师甚至家长都感到有了责任,于是一起铆足了劲,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现在,“三清”已内化为洋思的一种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自觉主动,“清”不了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4.从生活抓起——养成一个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到的生活方式和文明习惯
    蔡林森有这样一个观点:教好学生,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求知,生活是一本书,生活也是一门课程。
    蔡林森所说的生活课程,是在学生衣、食、住、行等曰常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引导、训练、管理,使之学会自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活动,具体内容涉及吃饭、睡觉、洗衣、洗澡、整理衣物、管理财物、交际交往等方方面面。
    在洋思中学的生活区,随处可见“学会吃饭”、“学会睡觉”、“学会洗澡”等标语,不知情者看了也许会哑然失笑,初中学生吃饭、睡觉还用学吗?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
    在洋思学习考察时,我们看到了学生吃午饭的情景:11点15分,下课铃响后,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就餐顺序,不同年级的学生分时段走出教室,有秩序地走进餐厅,等本桌的8名同学都来齐了,方才坐下,其中的值日生负责分饭、分菜。楼上楼下2000多名学生同时用餐,听不到任何喧哗,没有人乱跑乱蹿。20分钟左右,所有学生全部吃完,并将餐桌、碗筷洗刷干净。我们注意到,不少餐桌上都有一只插着绢花的精巧小花瓶。司务长告诉我们,那是文明餐桌的标志。文明餐桌有4条标准:1、分菜公平,2、桌面整洁,3、无剩饭剩菜,4、不讲闲话。要求分菜时,学会关心人,先人后己,不厚此薄彼;吃饭时,先多吃饭,少吃菜,再少吃饭,多吃菜,最后喝汤,保证不剩一粒米。
    洋思的学生大多是寄宿生。早晨起身铃响后,先醒的同学必须叫醒同室其他同学,然后上铺的同学先整理床铺,后到水池上洗漱,下铺的学生则反之,这样2000多名学生20分钟之内都能保证整理好床铺,洗漱完毕,准时到操场上集中早炼。
    洋思2000多名寄宿生的零用钱都存放在生活指导老师那里,要用向老师支取,但要说明用途,且无特殊需要,一次支取不得超过10元。
    这里有平等观念的教育,有劳动观念的教育,有勤俭节约的教育,有效率意识的教育,有友爱思想的教育,还有艰苦奋斗思想和理财观念的教育。
    谁说学会吃饭、睡觉、洗漱不值一提?
    为了让学生学好“生活”这门必修课,洋思人狠下了一番功夫:
    一是重视生活指导老师队伍建设。他们挑选生活指导老师的条件近乎苛刻,1999年秋,洋思中学以优厚待遇向社会公开招聘生活指导老师,前来应征的有数百人,经初步考察后,其中50人分批到学校试用,首批10名试用人员中仅录用了1人。洋思的生活指导老师决不是一般临时工,而是一个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有一定育人技能的高素质群体,他们经过岗位培训后,在洋思中学这个奋发向上、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很快进入了角色。
    二是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洋思中学没有把“生活课程”的实施一股脑儿推给生活指导老师。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都有明确的责任,谁的环节出了问题,谁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宿舍少了东西,生活指导老师必须赔偿;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导致学生偷窃,要扣班级考核分数、扣有关老师的奖金,同时,年级负责人(分校长)也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三是坚持从点滴做起。比如,新生刚进校,宿舍里垃圾较多,他们就开关于宿舍垃圾的会议,要求学生少吃零食,比哪一层宿舍的垃圾少;吃饭时,桌上只要有一粒米,全桌的人都不能离开;天气有了变化,要求学生注意增减衣服,生活指导老师在宿舍门前逐一检查;遇到外来客人,必须笑脸相迎,彬彬有礼。
    四是及时表扬,树立典型。宿舍、餐厅都有广播,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此外,他们还把“生活课程”的实施情况作为“三好生”的评比条件,“三好生”所在宿舍必须是文明宿舍,所在的餐桌必须是文明餐桌,否则就不能评上“三好生”。
    一位家长说,他的孩子原来在家娇生惯养,晚上洗脚水都要家长倒,到洋思一个月,回家自己叠被子,帮妈妈洗碗,着实给了家长一个惊喜。是啊,在这样有责任感和自信心的教育环境里,还有什么样的学生教不好,学不好?
    5、从改革管理机制抓起——层层承包,变坐班为包班,实行一票否决制
    一个“包”字将各自的责任充分调动了起来,承包使管理科学高效。用承包式的管理规范人:分校校长负责制,分校承包制,分校承包,总校督导,一个年级两个分校,分校的所有学生、教师、学习、纪律、卫生、食堂、宿舍全部承包,分校校长自主聘用分校教导主任和总务政教主任,自主招聘班主任(向年轻的分校校长倾斜),班主任自主招聘任课教师(向年轻的班主任倾斜)。
    1982年,改革开放的大潮在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了刚刚担任校长的蔡林森莫大的启发。他借鉴农村改革成功的经验,灵活、巧妙地把“包”字请进学校,要求各科老师要包教学质量,并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责任制。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改革、创新,洋思中学已由当初的“包”教学成绩发展到今天的“无所不包”,责任制无处不在。
    洋思的校长要包学校全部工作创一流水平,其中包括德育工作的创优、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体育的达标、学校的安全稳定、青年教师的培养等。洋思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包学生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优秀率的“四率”达标,包后进生转化,包学生德、智、体协调发展。后勤人员要包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如食堂工作人员要包食物安全卫生,菜谱科学合理;包师生准时吃到热饭热菜;保证菜肴烹制味美可口。宿舍管理人员要包宿舍内、浴室内无打闹、欺侮小同学现象,无失窃现象;学生晚上按时睡觉,室内无随便讲话现象。保管室人员要腿勤、手勤、 眼勤,保证及时将校园内被散失的校产收入仓库,经常清仓查库,及时修旧利废等。
    洋思中学不实行坐班制,而是实行包班制,教师、职员无一例外,把工作责任、效果承包落实到人,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即达不到工作要求时,不能奖励,奖金为零。
    洋思的承包责任制有严格的郑重措施作保证。近年来,学校挤出资金,加大了奖励的力度。同肘,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职员工,出了问题,完不成承包任务,都会受到处罚。2000年10月,学校一名副教导主任因为不能带头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任务被撤销职务。 2001年11月,一名生活指导老师因宿舍内一起偶发事件处理不力,且未及时上报学校,被辞退。
    一个“包”字,给学校注入了不尽的活力。1997年前, 洋思中学只有9个班,到2001年,就增加了47个班,现在已达到67个班。规模的急剧膨胀,一不留神,就可能造成教学质量的滑坡,从而砸了洋思这块金字招牌。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学校又进行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实行分校制。一个年级设两个分校,全校六个分校。学校定期评选最佳分校,予以表彰奖励。分校长通过竞选演说、教师民主投票、学校综合考察产生,任期一年,一年后优胜劣汰,胜任者再通过竞争上岗。分校长可以自行“组阁”,选配数导主任、总务主任各一名,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权、办公经费使用和奖金考核发放权、人事调配权,同时必须根据自己的“竞选纲领”与学校签定责任书。自主招聘班主任(向年轻的分校校长倾斜),班主任自主招聘任课教师(向年轻的班主任倾斜)。

    三、洋思中学教学模式解读

   (一)办学理念

    思路决定出路,认识决定行动,态度决定发展。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先进的理念一是体现了正确的教育观:面向全体,尊重个体。二是体现了正确的学生观:只有差异,没有差生。三是落实了教不好学生的责任在于教师。即那些不热爱学生、缺乏感情、本领、责任和恒心的教师都是不合格的。四是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真谛在于一个“爱”字。有了爱一切皆有可能。这里的爱主要是指大爱、博爱、真爱,而非偏爱、溺爱和误爱,更不是指人见人爱的“美女式”的爱,而是大胆去爱一个别人不爱的孩子,去教一个别人教不好的孩子。现在,洋思人对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也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不会管的校长”。

   (二)集体备课

    ①共同研究下一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②确定学生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这五确定是统一的;③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④设计什么样的当堂测验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⑤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解决这些问题?

     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

   (三)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即教师在课堂上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着重帮助解决疑难点,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主要是以学定教,以测促学,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育思想。

    其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地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学生训练,其真实意义在于实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耳听百遍不如手过一遍,熟能生巧,巧能生华。要知道,教师讲了不等于学生听了,学生听了不等于懂了,学生懂了不等于会了,学生会了不等于学会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根本。

    4、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

   (四)让教师几乎成为“哑巴”

每堂课规定,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5分钟,一般在10分钟左右,有的课6分钟。以保证学生每节课有充足连续自学的时间。

   (五)教师作用

    ①教师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果等问题。

    ②教师语言准确,三言两语,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自学内容,自学方法。

    ③教师可课间巡视,个别答疑与个别询问,必要的板演与练习,进行调查,了解学情,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

    ④教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而不是学“熟 ”。

    ⑤课堂检测题,教师只给答案与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这样,教师真正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答疑当好参谋。

   (六)“兵”教“兵”

    ①“兵”教“兵”也体现在“后教”的环节上。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训练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

    ②“兵”教“兵”也体现在课后,对学习上的“困难户”教师指定同学去帮一帮,单独辅导,优秀生与“困难户”搭配坐在一起,同住一个寝室。他们结成帮扶对子,成为朋友。

    ③事实证明,一帮一,“兵”教“兵”活动不单能解决困难生问题,也能促进学优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学优生自己学习上有紧迫感,也把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有学者提出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

   (七)“做”中学

   ①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做”,自学不单纯看书,边看边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使学生能亲身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②学生做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知识的自我感悟,这本身就是创新。

   ③允许差异。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基础,采取不同方法与途径,只要能达到目标就要充分的肯定,这也是创新。

   ④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高,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⑤别人的肉不会长到你的身上,世上从没有救世主。只有学中“做”,“做”中学,才能形成自学习惯。这样做,学生不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也养成了做事的好习惯,不依赖别人,什么事都自己动手操作。

   (八)让每堂课都象考试那样紧张

    ①有人认为,一堂课教师只讲几分钟,学生主要是自学,能紧张吗?所有到过洋思听课的人都会看到课堂上学生不闲着,特别紧张。课堂效益很高,学生不停地思考、阅读、提问、解答练习、操作等。

   ②课堂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七能:

    一能发现真实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能真正理解知识,不断提升质量; 五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好学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六能最有效地“培尖补差”; 七能确保减轻负担。

    ③学生自主学习从上课到下课,从课内到课外。学生每一节课都象参加中考一样紧张,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点都不能松懈。

    四、洋思中学成功的意义和启示

   (一)洋思中学的实践改变了教育的信念,改写了教师的责任意识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有不及格的学生是正常现象,学生不及格,教师是没有责任的,当然也就不追究教师的责任。这几乎是一项不成文法,如同医生治病并不能包好一样,天经地义,于是,老师只管教而不管会的现象就十分普遍。而洋思的实践却使这一观念得到了改变,原来学生是应该也可以都及格的,不及格老师是有责任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变化。

   (二)洋思中学的实践改变了学校的理念,改写了学校的质量标准
   
现实情况是,再好的学校也不承诺一定会把学生教好,这好象也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各级政府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质量评估标准都不要求达到100%,而最多要求达到95%。蔡林森校长说:“对学校来说只是1%的家庭,你觉得质量很高,很轻松,很高兴;可是对这1%的家庭来说,却是100%的不及格,那是多么沉重的事情啊?他能轻松、高兴得起来吗?”正是怀着这样的感情,洋思人立下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及格的军令状,树立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做出了“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承诺。他们的实践令人信服地表明,100%地及格不是神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此说来,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是不是也可以改变呢?

   (三)洋思中学的实践改变了教育的价值,改写了受教者的前途命运 
    蔡校长说:“我那三个孩子,如果不是到洋思来学习,若是换个什么学校,这三个孩子会学成什么样子,我就不敢想了。”对此,那些送孩子前来洋思求学的家长们深有同感。某家长是这样说的:
     我的儿子原是扬州某重点中学初一学生。他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孩子,也是一个感情非常脆弱的孩子,不能经受一点儿挫折,初一上学期,由于受了一点委屈,情绪十分消沉,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下学期一直处于倒数的状态。厌学情绪日益增强,谈到“学习”他就浑身没劲。
    直觉告诉我:必须为他换一个学习环境。2002年2月底,我看到了关于洋思中学的文章,深深地为该校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经核实了解,决定让儿子入校。
    儿子进入洋思后,该校老师对他的学习抓的很紧,在知识传授时,实行“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严格要求他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东西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学习中。儿子遇到难题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加上他的天资聪明。在升学考试中,名列前茅。
    更令人敬佩的是洋思中学的老师个个爱岗敬业。校长蔡林森把“吃苦就是享福”作为座右铭,全身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现任校长秦培元开阑尾手术不休息……敬业、奉现、团结、进取,这是洋思的“无价之宝”,是洋思事业发达的“精神底子”。正是洋思中学改写着一个个受教者的前途和命运。

    五、学洋思如何学

   (一)学洋思首先得解决理念问题

    所有伟大的奇迹都只是信心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可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二)学洋思得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人类的文明程度与人的活动半径成正比,人类的智慧程度与人的眼界成正比。海纳百川方可独辟蹊径,兼收并蓄才能自成一家。

   (三)学洋思必须联系本地实际

    学习不能照搬、复制,学习的目标越细化,才能诱“敌”入侵,效果才会好起来,正如用小杯喝酒比用大杯喝得多些一样。

   (四)学洋思是学经验而非技术

    任何经验是方向,不是方法,学洋思不在于技术,关键在观念的突破。观念跟不上,节奏就跟不上,观念跟不上,质量就跟不上。

   (五)学洋思须狠抓双基,但不是“死揪

    培养学生能力至上而非分数至上。分数不一定最高,能力要一定更强。

   (六)学洋思要推行问题工作法

    即“捉老鼠”,找问题,让一个个问题解决推动学校发展。校长办公的地方应在教师中间,教师办公的地方应在学生中间。

   (七)全面学洋思,学洋思的全面

    不能以点带面,更不能片面而学,而应全面观之,辩证思之,灵活学之,然后创新而超越。

    六、点击洋思之痛

   (一)显赫的洋思效应掩盖不了洋思师生精神面貌的疲乏与倦怠

    究其造成原因,一是课堂模式的单一与枯燥束缚和抑制了师生个体生命的放松与张扬。二是紧张高效的三清运动不同程度地占据了本应心灵自由驰骋个性激扬奔放的时空。三是强力推行的行政举措和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的闷压,笼罩在教师的头顶,似乎遮蔽了教师本应阳光明媚本应青春焕发的天窗。

    且看看洋思中学2010年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过程管理部分的一些条款。第4条规定:“上班时间打游戏、看影视录像、睡觉等,一次少发10元。” 第6条规定:“私自关教室内摄像头、广播,一次少发20元。”第15条规定:“在校园内乱扔废纸、杂物,一次性少发50元。”第16条规定:“随便叫家长到学校,与家长发生冲突,一次少发50元。擅自赶学生回家,一次少发100元,并承担相应责任。”第17条规定:“喊异性学生到非公共场所,男教师未经批准进女生宿舍,一次少发200元。”第19条规定:“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一次少发50元,与领导无礼顶撞造成不良影响,一次少发100元。”第22条规定:“不按课表上课或私自调课,一次少发20元。不按时上课下课,不做眼保健操,一次少发10元。带手机进课堂,一次少发100元。私自让学生停课,一次少发50元。”

   (二)辉煌的成绩掩盖不了素质教育精致包装下的应试教育的尾巴

    如果苛刻地讲,洋思教育可以算是应试教育的极度美容与改版,甚至夸张地说可以算是披着羊皮的狼。比如它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表面上体现的是知识的过关,实质上要求的则是分数过关;比如它的分班标准、座位分布标准、优劣结对标准、年级各班比较标准等均体现的是分数。要过关,学生当然得有付出和压力。这就难怪有很多学生在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的活动课中得不到快乐与自由,他们在干啥啊?在“小老师”那里过关,美其名曰“日日清”;这也就难怪每周周五下午的时候一些学生还没放学就哭成一片,他们在哭啥啊?一周的知识过不了关,就回不了家呀!听说他们为了周五的过关,前四天都不曾休息都在认真地准备啊!据说,有一位外地的家长在周五来接自己刚进入初一的孩子,哪知道自己的孩子尽管在前几天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在周五检查时仍不能顺利过关,家长呆在旁边,眼看孩子一次次地不能过关,便心疼起来,要知道孩子已有很久没回家了呀,谁不着急啊,于是就碍着面子恳求老师放孩子一码,老师哪会同意呀:没过关,是不可能走人的。后来,忍耐已久的家长终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对老师讲:下周一回来过关可以吧!说完,还没等老师回答,就带着孩子上了自己的车。当车行至半途中,家长接到了校长的电话:“目前,你有两个选择,一是马上返校过关,二是回家以后就不要来学校了。”原来,老师已将此事汇报给校长了。家长顿时傻了眼,一阵犹豫和痛苦之后,毅然将车调头驶向学校……

   (三)高效的课堂模式掩盖不了后续时间和精力的堆积与支撑

    且不说每个下午第二节课后的日日清,周五下午放学后的周周清,也不说全体寄宿制背景下的的晚自习,只是看看每周六、周日两天发放的每科两套的周末试卷,我们就应该明白了。试想,两套试卷,还装不下一周来学过的本门知识吗?因此,到底是洋思中学的课堂模式高效呢,还是后续的各方面支撑和保障条件到位?我可以说,离开了这一系列堆积的支撑和保障,洋思的课堂高效很可能是一句空话,尽管它目前实施并运用的是一套看似科学领先又好像被证明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洋思之痛也许只针对于暂时的我,对别人也许是无关痛痒,甚至是舒爽之极。但我仍然要鼓足勇气说出此行此番的深切感受,即使偏激、肤浅、抑或荒唐,那也是自己的啊!因为我始终记得华蓥市教育局局长唐云棕同志说过的一句话:“出去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补自己,而不是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