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IT领袖峰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20:55

3月28日,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在深圳五洲宾馆隆重召开

深圳IT领袖峰会互联网物联网与新媒体分论坛实录(一)

主持人邓中翰:今天下午我们第一个分论坛就是关于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题,互联网、新媒体以及一个新的话题:物联网。今天很高兴有很多的嘉宾来自各行各业,都是重量级,在娱乐界、互联网界甚至是环保领域风云人物。左边这位是李颖,数字中国联合会常务理事,并且现在是工业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第二位是王中军,也是我们数字中国联合会发起人和常务理事,是华谊兄弟创始人。第三位,胡景邵。第四位,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亚区总干事张醒生。第五位是亚信科技CEO张振清。第六位是百世物流科技创始人周韶宁。最后一位是金蝶软件创始人徐少春先生。

刚才大家听了互联网界几位大亨讲述互联网很多的风云变幻。有一个谁写了一个笑话,说IT怎么影响到政治,2010年底百度李彦宏说我们今年不准备进军美国,可能也会成为政治事件或者像马云到2012年说美国已经离不开我们阿里巴巴,我们的淘宝已经到美国淘宝了,或者2010年中国互联网这样发展下去,也许像马化腾会说也许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区别在我们QQ天下只有社区的概念。IT、互联网在我们经济社会中越来越重要了。在后危机时代,跟在座几位嘉宾,特别是参加这次论坛企业界专家们、朋友们一起讨论一下互联网在新的时代,后危机时代,特别是描绘的十年快速发展,中国这么多IT上市公司之后又面临什么样的发展的困难、发展的机遇。在座每位嘉宾都曾经在互联网上受益,并且是使用者,而对未来也是呼风唤雨的人物,所以想听听他们讲解。首先请情报所所长李颖说一说你看到的互联网和新媒体有什么样的困难或者机遇或者政策层面的。

李颖:谢谢!在这里今天就座的可能就我最为资格讲这个,因为我是从传统媒体走来的,80年代开始创办中国计算机报,那个时候中国计算机报做得也还比较成功,2000年也是借壳上市,去年加入了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集团。从大概90年代中期计算机报也好,计算机世界也好,我们都开始开发自己的网站,也开始进入互联网的服务。我们也亲历了互联网十几年发展历程。过去十几年互联网取得了高速发展,这种发展都是我们十几年前所不可以想象,所以走到今天我们再来谈互联网发展,未来的机会和趋势我们往往都是从今天的互联网面临的问题开始的,比如我们现在感觉到Web2.0也好、3.0也好,今天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还需要不断创新。比如如何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互联网,比如绿色的互联网,因为现在互联网影响太大了,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已经是一种文化。像马云所讲已经是一种文化、价值观、一种思想体系。所以怎么样能够把互联网跟文化的建设,特别是跟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包括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创建一个民族的,从而也是国际的中国特色的互联网。还有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我一直在思考互联网确实从消费角度来讲,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有非常深刻的影响。但是我觉得它对工业,对真正深层次工业的影响还是不够。怎么样在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能够让互联网和软件成为真正创新的灵魂,所以这些角度我们思考互联网发展趋势。

最近我看到一份摩根去年12月份发布的关于互联网报告,我还是非常受启发,也非常认同它的观点。它讲互联网下一代趋势,它的观点非常鲜明,就是移动互联网。它讲了一个15周期的观点,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生产出来后,其实真正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从60年代开始,他说65-80年代是一个大型机、小型机集中控制应用时代。80-95年是以PC机为代表,服务器分布式控制的一个时代。95年到到2010年是一个桌面互联网时代。2010年后真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概括互联网发展趋势,他讲到六个字,一个是融合,一个是泛载,一个是智能。从这个报告,他讲到互联网发展趋势几个主要特征,用这六个字做了比较简要的概括。从具体表达来讲,他也讲到互联网主要发展特征,一个是它开放式的结构就决定了必须要融合,首先是三网融合,第一个就是互联网开放性、交互性使得互联网还会面临新一轮信息爆炸和信息应用深度的扩充。我们现在按5000万用户标识,电话有5000万用户大概用了30多年,电视用了14年,互联网大概用了5年,iphone用了3年,facebook用了2年,整个发展趋势,开放式结构和更加复杂化,原来互联网是人与人的联系,现在物联网是物和物的联系,泛载网是人和物综合协同的过程。今后互联网发展趋势其实大家有很多判断,摩根报告讲到移动互联网确实还是未来一个比较大的发展趋势。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主持人:刚才李颖从情报所角度讲到了美国摩根对未来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泛载网从技术角度看到了延伸。我想问一下王中军,我们数字中国都成立7、8年了,每次参加我们活动,其他人都是搞IT的,就是你们是处于娱乐,应该说跟传媒有关系的。同时现在变成一个资本玩家,在中国创业板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带动中国整个电影界高速发展,参加我们这个会议,多次参加互联网上的讨论,您现在最关心的,觉得最大的问题或者是最大的机遇在哪里?

王中军:我参加这种活动主要还是因为莫名其妙的数字中国常务理事,基本每回来都是一个扫盲的过程。我觉得前面刚弄明白一点,今天又来一个物联网,又有点晕,接着扫盲。我觉得参加IT行业朋友们的交流主要还是学习了很多互联网企业企业家的精神,确实它是一个非常开放、透明,反正有很多精神其他行业没有。所以我觉得在论坛当中我主要还是一个学习者的角度。如果说新媒体和我们有点什么关系,必定我们是一个内容制造商,和新媒体肯定有很大关系,多年来对新媒体有很大期待。一年前在这里讨论新媒体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愤青的角色,在这儿说我们还从来没有在新媒体上面拿到钱。但是这一年下来,变化还是比较大。我今天完全换了一个角度,一年来,视频网站对正版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知错改错的能力还是比较强。当然这些公司也开始进入了IPO前面的准备阶段,确实也扫一扫自己不好听的东西,这有很大关系。给我们内容提供商看到了新媒体的可能性。

主持人:我听说你上市融了很多资金后准备进入影院,在全国各地建影院网络,还是不放心大家在网络上看你的片,还是把大家圈到剧院去买票。

王中军:对哪都没有不放心的事,我还是说新媒体,我大概了解了中国几个视频网站,去年一年购买正版大概也就用2000万成本,这都是一线的视频网站了,但今年这个变化之大,光买我们公司一家几百集电视剧版权都已经开到4000万的价,这个涨幅之大。换位思考之下,我们少赚一点都没事,他们买的安全一点,使大家都顺利发展,有钱大家赚。刚才你说的影院,那完全是老媒体的事,影院也建,但不会说发疯一样圈地一样的建,就是合适就建,不合适就不建。

主持人:你准备在网络电视,走向IT互联网产业发展?

王中军:看网上,网游对我们有吸引力。我觉得视频还是一个阶段性的,虽然是一个未来的。但是网游戏跟我们内容结合,电影跟网游之间结合是我们下一步一个比较重要的战略。视频网站也都在看,也是学习,主要还是找到合作伙伴。

主持人:胡总,你的公司成为收购了嘉禾,并且拥有很多影剧院,你看到的互联网、新媒体给你们带来的机遇。可以分享一下你们现在看到什么样机遇吗?

胡景邵: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情况,我是代表橙天嘉禾,其实是老的嘉禾,现在有40年的历史,估计比在场每一家互联网公司历史都长,我们公司拍了600多部电影,很多是家喻户晓的电影。其中去年在新媒体方面的销售,我们得到的销售将近500万。刚才王总数据透露,我们已经占到25%销售,是非常不错的。也回应一下刚才讲的在互联网新媒体越来越规范的环境下我觉得我们传统媒体内容制作方面也有很好机会。在我们自己本身除了依靠新的媒体来播放我们老的这些内容以外,其实这次IT方面其实也沾了一点边,I就是资讯,资讯上面data,资讯结成会变成知识,知识又变成智慧,智慧用在生活当中,代代相传下去,大家融合在每一天,会变成文化,我们就是文化产业。我们这个行业依托新的技术、新的IT技术,我们发展可以代代相传下去的一些产业。

主持人:张醒生是我们数字中国联合会发起人之一,过去曾经在亚信、爱立信公司都工作过,做过亚信公司前CEO,目前他已经是我们大自然保护协会干事,而且是北亚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等等这一带的。似乎脱离了互联网,但是我想来参加我们会议,这么多的时间花在这里,一定有对新的技术,也许有跟你现在工作有关系的地方,请你谈一下。

张醒生:谢谢中翰,但是看到我今天这个名分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是哪来的混混,怎么跑到IT行业。但是我自己的血、自己的心都是以IT,我是数字中国联合会第一届常委。第一届出现了两个亚信的成员,我主动退出了,把我退出的名额让给了王中军。其实那个时候我们为什么请王中军进来,我们相信中国的数字电影能够诞生一定会产生在华谊兄弟,王中军手下,这是王中军一直参与数字中国联合会的原因。

今天谈的话题是互联网,刚才听了互联网大亨几位演讲的时候,在探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还有什么新机会。又出现了物联网。我觉得互联网发展是无止境的,今天看到的互联网也仅仅是未来人类信息社会当中的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这里面会不断出现新的婴幼儿。我在去年11月在华盛顿跟几个投行老板吃午餐,有几个人是大自然保护协会非常强力的支持者,他跟我讲今天是我妻子生日,今天早晨送给他一个特别礼物,在亚马逊河流有十个亿的项目,我们带着GPS坐标,他在上面认购了一片森林,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给他的妻子,然后放在网页上。他老婆一上网,突然那个上面出现了我爱你。他看到了亚马逊森林被保护的现状,看到这些现实的图像,获得一张意外的生日贺卡。想想多么神奇的事情,互联网突然跟自然保护联系在一起。这种应用不就是物联网的一个雏形吗?马云今天早上已经代表我们做了一个很大的宣布,马云已经成为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董事会的董事,其实今天潜伏在我们会场中有大自然保护协会的很多IT精英,我们中国区主席是田溯宁先生,也还有几位都是大自然保护协会的理事。这些都是IT行业的或者传媒行业,我要带来一个信息,物联网和互联网事实上正在融合,互联网朝物联网发展,和现实社会越来越清晰。我上个月在美国开会,我们提出自己一个生态保护,利用高科技手段和互联网手段来实现大自然保护新的设想,我们要实现在今天的保护中靠人、巡逻完成生态保护,对动物、对河流以及对污染的监控,要用技术手段来实现,诸如邓中翰他们生产的摄像头,我们可以跟华旗的数码相机结合起来,然后通过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无线信号把监视图像发送到互联网上,我们监测中心人员就可以对生态保护、污染防治进行很好的监控。这个事实上大家很多人在探讨物联网的时候,都考虑可能是物体的移动,这些应用事实上都是物联网和互联网融合的一种先期的案例。

我也带来一个要求,给深圳发出一个信息,光我们大自然保护协会未来5年可能需要5000-6000万美金来满足我们对全球的这种需求,大自然保护协会也是全球最大的大自然保护基金,每年花费5-10亿美金用在全球生态保护,我们跟其他保护协会探讨,他们都有这样强烈的需求,把这些技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应用,这些将成为我们整个未来生态保护、地球保护新的方向。昨天王荣市长讲深圳在外人眼里看是一个野公司的天下,我认为这个野公司最容易创新、最容易抓住这种机会的大本营,所以我特意到深圳来把信息传递给大家来,把技术、互联网和实际的这种需求融合在一起,深圳说不定能够出现引领互联网应用的一批新型公司。谢谢!

张振清:我还是想把这个论坛讲一些可能现在更加大家关心、更加热门的话题,刚才李颖说了他看到摩根斯坦利一个研究报告,摩根斯坦利最有名的分析师米克去年出了一个报告,说移动互联网会带来比传统互联网十倍的价值。今天早晨我在新浪网上看到阎炎在那儿说移动互联网没有投资价值。下一个论坛不知道阎炎会不会在投资的论坛上,可能大家也问问他为什么移动互联网没有投资的价值。我也不知道他们俩谁对谁错,我自己感觉移动互联网确实还是有挺多事情要做,至少对我们这个企业可能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我也看到很多机会。这个机会有没有投资价值呢,他们两位都各自有道理。我想讲三点我对移动互联网的观察。

第一,移动互联网最核心的挺有意思的就是终端决定了你是不是在使用移动互联网。现在终端这种区分特别明显,一种是非常便宜,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简单手机,一种是像iphone、RIM,都是非常智能的终端,会带来移动互联网大面积普及。

第二,移动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封闭的生态圈,我为什么这样讲呢?现在做得最好的是iphone从手机终端到运营,全是它的,没有运营商什么事。诺基亚也有自己一个生态圈,基本上也是从手机终端到最后应用都是自己做。昨天看到黑莓中国区的头,RIM也有封闭的生态圈,到底在移动互联网上这种完全自己封闭的生态圈还是像传统互联网非常开放这种应用,为什么在移动互联网情况下会出现封闭生态圈的状况。

第三,我想讲一个观点,它出现一个封闭的生态圈,那移动运营商做什么?因为我们天天跟运营商打交道。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上扮演什么角色。我第一个想法就是对运营商来讲,管道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生意,把管道做好其实也是可以很赚钱的。我就先讲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现在在物流领域应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自己新的产业,周韶宁你觉得从UT斯达康到Goo gle,再到创业,在今天这个大格局下,你看到的机会在哪里?

周韶宁:互联网大家都谈的很多,互联网本身是一个载体,并不是一种应用。互联网要结合其他应用发挥它的作用。从传统媒体来讲,中国从制造国家到产业升级到其他的,经过一个更加清晰化的转变。把互联网融合到传统行业中。就讲讲我现在为什么做物流,本身来讲,物流是一个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之中每天必须的。但是这个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传统行业这么多年下来,没有新的技术应用,其实真正的效率是非常低落。所以在中国来讲,像物流费用占了18%。在欧美发达国家,美国只占9%,日本10%-11%,欧洲也是10%-11%。消费带动整个物流需求,消费越大,对信息化要求越高。本身来讲提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供应链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供应链有成千上万不同的。包括分销商,包括制造商、材料供应商,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信息技术整合,这些信息不能实时得到的话,就会造成整个运营过程中非常落后,效率非常低落。中国整个物流行业来看,效率低落,造成恶性竞争,对整个社会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都造成很多影响。我还是深信这一点,可能自己本身就是工程师出身,认为技术也好、IT也好,一定能够去改变传统行业,特别是服务行业。很多人认为服务行业不需要技术手段,其实错了,特别是服务行业,更需要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因为服务行业牵扯到更多的人,更多的应用者,更多的使用者,每个人有不同需求,对服务需求从它的透明化也好、从它的及时性也好,需要更多的实时反馈。现在大家都在说物联网,物联网其实就是互联网的延伸,物联网本身是一个平台、网络,网络最重要的东西是需要数据,数据从哪里来?物联网就是代表将来,不管RFID、无线技术各方面都是搜集信息,在互联网上传输、处理,然后给到客户的需求。这个也是为什么我从IT行业转到做物流,我觉得真正来讲,转到物流,并不是纯粹做物流,物流是一种服务,但是更多应该是用高科技手段、新媒体手段,把他做得更加透明化、更加高效率,如果你看一下现在物流行业来讲,很多行业一般是分开的,要么做快递的,要么做第三方物流,要么做运输,真正来新的技术能够融合这些,就像五年、十年前,谁也不敢想象一个电话线可以有高清电视、有数据、话音,十年前你跟别人讲点电话线传视频,可能没有人相信。我认为互联网、物联网对传统行业革命,能带来效率,这是必不可少的。相信互联网、物联网发展能够给每一个人带来更多便利。谢谢!

主持人:刚才已经提了很多次物联网,我们也看到软件产业刚才怀院士谈了很多未来,后危机时代,想问一下徐总,金蝶软件是国内软件业的先锋,现在您怎么认为我们是否要建一个像刚才提到的云计算或者是未来一个软件产业大概跟互联网这样一个产业的发展将会是什么样的关系,特别是从你们看到的企业资源的管理角度来看。

徐少春:我认为互联网同时也需要融合,需要把互联网的技术和精神和传统的产业进行紧密结合,另外一个也要跟当地的文化进行融合,同时也要法律的一些配套措施也需要完善。所以互联网并不代表只是一种开放,同时我觉得也要去进行融合。如果说过去十年诞生了像刚才看到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这些巨头的话,那我觉得其实很大程度上现在互联网产业还是在一种,如果拿电子商务来讲,它就是企业之间B2C。另外一个,表现为游戏或者别的东西,我觉得这还不仅仅是互联网要做的东西,互联网要去改造传统产业,改造企业内部的商业和各项管理流程,同时互联网要真正促进商务生产力水平提升,这样的话,互联网真正才会发挥很大的价值。换句话说,我觉得未来十年中国的互联网可能是一个更大的一个机遇。其实金蝶公司我们做管理软件,一直着手企业内部资源计划管理和产业链管理,前两年我们也开始互联网试验,我们投资成立了一个友商,从这两年情况来看我们感到很高兴,注册用户已经突破了100万家,而且真正每天都在为小企业提供保姆式的经营和管理的服务。很多的小企业他不仅是在网上找商机,他更需要有人,有一个平台为他提供各种各样的这种非常方便的服务。比如记帐、保税、进销存、内部的博客等等,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所以我觉得怀校长讲的未来云计算这样一个方向非常好,我认为中国未来10年也一定是云计算在中国大力发展的的十年,当然也需要中国有关的法律、文化,包括企业内部的治理都要跟着互联网发生变化。谢谢!

主持人:咱们各位嘉宾都分别从各自的理解的角度对后危机时代IT、互联网、新媒体、物联网等概念做了很好的见解,让我们参加这次会议的很多人都可以共同来思考未来对于我们来说从技术角度,从市场角度,哪一个会更早推动我们下面一个时代的发展。刚才有提到物联网,从自然保护,从物流,从企业管理各个方面,都有提到,特别又提到移动互联网,我们今天讨论的概念也是比较多。在互联网之后,大家认为物联网是它的一个延伸,延伸到我们从媒体、娱乐、游戏,进一步渗透到我们的工作或者从第三产业到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各个领域。最近我参加两会的时候政府工作报告上面有一个关于物联网诠释,我的发音不知道准不准,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物联网,湖南人发音的时候可能会两个有所混淆。物联网的定义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这是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一个新的解释。刚才在座的人似乎在听过了整个上午对于互联网到下午互联网这些讨论之后,大家都开始关注一个新的理念和新的产业,就是物联网的产业,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再一起关于物联网方面,有什么样的一些设计和想法,请大家发表一下。中军,你能想象将来新的物联网技术会给你带来什么样一些好的收益或者帮助公司管理。特别是产权保护方面,有什么想法?

王中军:你刚才念了一大段国务院的定位,我确实没有记住,太复杂。可能我参加论坛,可能不太适合这个,把我放在这儿,我觉得自己也挺尴尬,我不像马云,刚才脱稿讲的,确实论坛对他有启发。我基本上是来这里学习的。还有一个,特别和互联网这个东西这么大的话题,给我们这个题目有点大,可能看问题也没有那么宏观,也别再占用大家时间。我肯定是我知道我在里头会找到什么东西,但是我不知道怎么跟大家分享。未来我会多参加,尽量下次参加,不要再让我上台了。谢谢!刚才徐总讲的特别好,我还是想学习学习。

主持人:谢谢连续几年参加我们会议,而且不断把我们IT知识带入媒体界的大亨。刚才讲到物联网特别新,这个概念大家要看了国务院解释才知道是什么。可能国务院解释还有很多技术内涵,似乎我们连技术提供方都没有找到,在这边我们看到从需求方,我相信从社会的运行以及城市的管理,还有工业或者企业内部的管理都会大量的使用到物联网,物联网在建设、在发展可能又会走一个曾经互联网走过的一条路,刚开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有人解决,把森林和自己家贺卡能够联系在一起已经是一个非常跨越式的想法。请几个在技术方面做跟物联网有关系的新兴产业的人给大家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物联网新的应用,给大家举这样一个例子。刚才张醒生说了一个事情,再给我们谈一下关于物联网的应用。

张醒生:其实我刚才已经抛砖引玉谈了物联网跟很多其他技术融合产生对生态保护、环境保护有重大裨益的方向。我们都知道熊猫是中国最珍贵的动物,其实中国所有大熊猫在野外都装了定位标识。我们也知道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大家都做很多flash,有宠物养殖这些。如果我们把想象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手机上、计算机上看到所饲养的宠物不是一个flash动画,而是一头真实的熊猫,它在那里行走、它在那里玩耍、它在那里吃东西,你时时可以知道它在哪里,时时可以看到他长大。在我们办公室,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计算机屏幕。通过我们手机,我们可以图像,这个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我们中国移动运营商,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已经有无线信号覆盖,我自己爬雪山,到了山里头没有人烟的地方,手机照样打通。给中国创造互联网延伸应用,向物联网发展中已经奠定了一个特别强大的基础。现在只需要更加落地,从网络中进入实际中,所以我们给自己一个特别的可爱的口号叫你的宠物在你的后院,你的后院在崇山峻岭。由于中国移动运营商确实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在美国出了城镇,基本上没有覆盖,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基本都有覆盖,奠定了一个特别好的应用基础。

主持人:应用基础描绘了很多,但是这里面如何收费,如何能够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我想可能物流领域比较容易,大家能够理解通过新的技术能够带来效率提高,从而能够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可不可以请周韶宁谈一下你认为未来假如把物联网延伸下去,各种其他应用,新的收费模式或者运营商业模式你能给我们展望一下吗?可能投资者、企业界都非常想要知道。因为你已经在物联网这个领域发展了。

周韶宁:从物联网来讲,它的技术相当成熟,不管GPS也好,视频标识也好。物联网将近十年时间了。刚才你讲的非常对,你怎么应用它。物联网最大挑战有几个:第一,它是一个移动的东西。跟着人、物移动。第二,需要规模效应。本身更多层面不是技术问题,是找到什么好的应用,然后逐步推广。物联网应用从家里开始,如果家里每一个家电,电冰箱也好、开关也好,都是有识别的,可以识别你个人的,知道你的爱好。现在很多已经开始应用,比如一个很大仓库里,可能有成千上万不同种类、不同的东西,你如果用传统的扫描枪其实是很难的,但是如果物联网每一个物品有标识,能够经过无线手段实时知道位置所在地、需求,这样会对你的运作成本、跟踪带来很大方便。再讲,很多时候一个人有身份证,每个人都有身份证,物品其实也是一样,从制造那天开始就有标识,这个标识对于它去了哪里、到了哪一个分销商、门店、客户手上,有没有最终回来退货或者维修各方面,这些信息对于企业管理、市场分析、市场需求都是很有帮助的。经过信息分析,你才知道客户所要对你的管理、整个运作的体系效果提高都有帮助。所以物联网本身并不是说它只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技术我相信很快就解决了。当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要做得更小、更便宜,我相信这个问题一定会解决,更多是怎么形成规模,它本身是一个流动的。

主持人:物联网能不能相当于15年前的互联网产业或者10年前的互联网产业。

周韶宁:道理是一样的,互联网刚出来的时候,还没有普及。他没有规模,你根本看不到它爆炸性的效果。十年前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找不到商业模式,也不知道怎么用。所以才有互联网危机。在2000年的时候很多公司做互联网,不知道做什么,就是没有形成规模,没有找到好的应用。物联网其实一样,也是要经过漫长的过程,这更多的是怎么普及、推广。物联网跟互联网十几年前应该是差不多,是一个很大的过程去推动。

主持人:包括规模、包括商业模式。

徐少春:我认为物联网本质还是互联网进一步的延伸,我们在中国讲物联网,IBM讲智慧地球,目的还是提高任何物体之间联系的效果。比如过去100年前,一对男女谈恋爱可能需要10年时间,甚至更长。有了互联网,可能是一年时间。有了物联网后,可能就是一秒钟,我们在大街上,碰到一对男女,如果双方发出一个信息,你的身高、年龄、爱好、信仰,很快就了解,说不定两个人很快就爆出火花。当然这个可能有一点不太现实,还受个人隐私等等约束,但是其内部,物联网一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像我们公司有5700人,很多员工我并不认识,当走进办公区,如果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都有RFID卡,我们碰到面后,马上知道他在哪个部门,有什么爱好、特长,甚至知道他绩效考核三年来怎么样,我就可以很快跟他沟通。所以物联网没有什么神秘的,本身还是促进人与人联系和数据传输。

主持人:我们今天大家都对物联网进行了一次科普的学习活动。我们请张振清说一说。

张振清:随着刚才徐总的话,我觉得物联网将来有一个无处不再的泛在的网络,每个人拿的手机是一个标识,每一个物体都是一个标识。有了物联网后,对某一个特定的企业、某一个特定群体带来什么价值,如果没有价值就没有一种商业存在的必要性。我举一个例子,一年多前我们曾经跟中国移动跟牛根生的蒙牛三家企业一起交流,蒙牛很有意思,不知道是不是跟奶粉有关系,他有很多酸奶,最大问题就是说通过渠道销售计经常有渠道商所谓的串货问题,发到河北的奶被拿到河南卖,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担心出这个问题,他说我需要知道渠道供应商是不是存在串货问题,他就找到我们看能不能设计一个方案。一开始我们工程师设计了一个方案,每一箱奶制品放置一个什么东西,通过移动网定位,就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就不知道有串货问题,但是这个解决方案太昂贵,最后没有采纳。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案,跟超市联系起来,每卖一箱牛奶,能够自动通过系统传回去,我的意思就是说这种应用都是物联网一种应用,是帮助某一个特定群体解决他面临日常运营当中的问题,就是一定要带来价值

主持人:价值是非常关键的,刚才讲到知识产权保护、内容等等方面都可以通过物联网标识和界定,从而使大家有更好的技术来提供保护的方法。刚才李颖提到智能是一个很关键的,让我想到前面讲云计算,可能未来十年我们看到的技术领域在互联网这些专家看来认为云计算不过就是老酒装了新的坛子,是不是物联网这个已经存在的技术有了一个新的包装,从智能角度去看,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区别。今天的互联网主要还是说针对媒体新闻、信息一种搜索、一种采集,可能刚才大家讲到的物联网这样一些新的应用跟智能有关系,他在代替人做一些管理工作、收集信息工作、连接运算工作,刚才李颖讲到智能,六个字里面最后两个字,你觉得智能是不是我们现在整个互联网太笨了,加上智能后把大家联系在一起帮助大家做很多事情就成为了物联网了?

李颖:智能那个是我跟摩根报告学的,我也是跟大家一样,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为时间有限,我借这个机会简单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针对物联网做的几项工作。现在针对物联网,我们部相关的,我们作为决策支撑单位也一直参与物联网发展的一些,一个是物联网发展规划,第二,针对物联网发展的一些相关标准制定。还有一些相关行业应用重点,包括国际和作的重点,还有建立一些示范的基地,特别是基于RFID物联网新的编码体系建立,针对物联网大家都在学,包括作为研究机构也在配合政府做这方面支撑,我就把这点情况跟大家交流一下。

主持人:我是参与到物联网一些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工作,去年8月份温总理去无锡看到了传感这样的技术,他就提出来物联网。物联网最早是美国IBM在物流这个领域提出要更加智能化,来去把各种物体连接、运算集中起来,所以才提出了从数字地球提升到智慧地球,有了这样一些自动管理的功能。刚才提到一系列应用也反映出似乎这个网络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不仅仅是在我们看新闻,看娱乐,玩游戏方面,甚至可以帮助我们在交通管理、家庭各种管理以及各种产业里面都会有一些云升起来,定位、跟踪、识别帮助之下,建立一个新的地球环境,这就是智慧地球概念。今天我们从各自角度做了一些探索,对于互联网、物联网都做了非常好的探索和探讨。下面我们网友有一些问题问在座嘉宾们。

第一个问题,有网友问国内创业板市盈率是否过高,创业板平稳推出,贵公司是否考虑回归A股市场?

王中军:是否过高,企业无法评价,这是市场决定,买的人多就高,这个没有标准。我自己没法评论。问这个问题也确实是太敏感了。

主持人:我们另外一个网友问到,刚才大家谈到物联网,他认为是热炒的概念,但是目前为止还停留在概念上,投资人都在谨慎观望,网友对物联网寄予怎样的期望,会不会又是一轮的虚假繁荣?刚才几位都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处于新的技术刚开始前沿,正如十年前大家看到互联网上来后,盈利模式以及很多技术问题都没有解决。可是十年后我们看到产业发展这么繁荣,应该说现在热点是一个自然的互联网进一步延伸的热点。这样一个问题在座跟技术离的比较远的是我们胡总,你觉得是虚假繁荣吗?

胡景邵:我自己有一个私募基金,我从资本运作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我觉得物联网就是一个大的互联网。这里头我的感觉,物联网的崛起就像十几年前的互联网开始一样。关键的关键就要看物联网能够圈到多少资金来做发展。当时互联网的发展也经过了阵痛,刚才在座几位互联网大亨他们刚开始几年都是亏着,互联网最大问题是银行不给贷款,对投资人来讲,基本上是如鱼得水,因为他拿不到银行的钱,必须找我们要钱。关键是这种资金有多少会流到物联网里面,物联网能怎样撑起来,因为一开始的时候肯定不会大家都愿意搞RFID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全世界有上百家影院的话,我们也可以推物联网,但是成本很高。大家都知道拍一部阿凡达肯定是好的,但是十几年真的有这么多阿凡达吗。流入到我们国家的资本很雄厚,我们如果敢去创新,正如上午田溯宁讲的,我们中国创造什么,物联网是一个机会,我不是说一定能够成功,但是可能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一个话题。因此我觉得在物联网方面,未来会有一个泡沫,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大亨。我估计做资本的人来讲他们会有一定的关注。

主持人:任何这样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产业,更离不开投资。接着后面有一个投资的分论坛。我想问一下在座的,你认为尽管物联网跟互联网技术上有很多共同性,发展的历史阶段并不一样,十年前并没有百度、阿里巴巴、QQ这样的大企业,所以那个时候投资也非常高涨,今天我们做任何一个新的应用投资都会要去看市场上的竞争以及在这里形成战略上垄断地位的企业对他的发展产生的冲击。物联网发展是不是会跟互联网走的不一样,比如融资的更理性方面以及商业模式方面是更多的这种开放还是说更加集中于包括政府采购、社会城市建设和工业各方面,通过企业而不是通过民间的这种资本来推动,在这方面在座有很多都是办企业和做资本、商业模式的,就这个问题请教一下互联网和物联网在发展模式上特别是投资以及产业结构方面是不是会走不一样的道路。张醒生你观察了很多年,你谈谈。

张醒生:刚刚先生讲的非常好,任何行业一定会有一些先行者来尝试,尝试过程IT泡沫破灭前,很多企业留存下来了,就一定会吸引更多资金支持。物联网也必然有这样一条路,第一,首先对他的认识。第二,可能会有一批先行者,尝试过程中沉淀一部分知识、理解和得到资本的支持。在这个问题上这次来参加这个会觉得很兴奋,因为深圳市政府把互联网在许市长和王市长他们决策下,成为深圳市核心竞争力未来发展的方向,城市竞争的主要方向。今天又听到中国电信孙总讲整个光纤要入户,还有IPV6要在深圳做试点,加上深圳具备这么大批IT、移动、三电这种产业基础,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全中国还有任何值得来进行互联网最先尝试的地区和城市,深圳一定是一个最好的,如果在这个新产业扶持上,政府能够再开始孕育一些产业方面的支持,比方在市政、管理、小区管理或者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现在已经上升到我们国家的战略,由中央领导亲自担当,这些领域都会成为物联网非常好的应用的先行,然后在这里面有一些成功,会激励更多资本进入这个领域形成一个扩大效应。

主持人:刚才讨论的这些问题,从互联网到新媒体、新媒体,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没有什么问题。

问:台上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来自总裁网,我有一个问题,现在随着科技发展,物联网也是出现一个新的名词,刚才周总举了一个例子,说蒙牛的一个问题,也是存在技术开发与成本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物联网是刚刚出现,这个成本问题应该是不可避免,针对这个问题物联网推广和普及大概需要多久时间或者在普及推广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关注?请周总给我们回答一下。

周韶宁:我只是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任何一个新的东西的推广一定是需要很长时间,就像互联网推广一样,生存下来的都是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物联网本身需要很大规模规模的应用。第二方面,物联网有很大的问题,各种各样应用,标准、协议怎么样来做,也是经过一段时间大家达成共识。第三,成本问题,技术不是大问题,但是物联网要应用到每一个物品,现在成本还是太高。可能要做到更低的价钱。我相信成本不是问题,你看到我们计算机也好、手机也好,成本急剧下降,人类的创造力各方面都不是问题,更大问题是前边怎么形成一个更大的规模来应用。第二,怎么能够把不同的能够更好规范和标准,刚刚几位提到了国家做标准方面的支持。至于多少年,我自己说不上来,5年?6年?不知道。

问:我问一个关于云计算的问题,我想问一下云计算这块如何成熟应用?因为简单的道理明白,但是如何运用是关键,网上用的比较多的就是360,他用的云查杀,云计算它的费用、成本,该如何使用它?第二,它的费用多少?在深圳能不能有具体应用?如何应用?

周韶宁:云计算将来一定是将来发展趋势,比如杀毒,现在做法是每个人买一个杀毒软件,显然这是不合理。企业做一个软件,我需要自己IT维护人员,自己的服务器,你还要雇佣人做服务器日常维护开发。云计算就是把大家需求在一个网络上经过服务商提供给成千上万用户。你仔细想想这是非常清晰的,绝对是对的。把成千上万人需要的东西放在一个地方,几个提供商提供服务。成本一定是低的。这是我对云计算的看法。我认为云计算是未来发展趋势。整体来讲这个成本一定比一个服务单独去做要来得便宜。

主持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探讨了几个大的问题,互联网、物联网、新媒体,特别是对新兴产业、新兴的技术,大家提了很好的探索性的想法、应用以及相关的问题,包括市场问题、商业模式问题,等各个方面也有网友和在座嘉宾做了一些互动。最后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在台上的嘉宾。

深圳IT领袖峰会移动信息社会分论坛实录()

王维嘉:大家下午好,我叫王维嘉,我是数字中国的常务理事,今天由我来组织一场移动信息社会,下面有请嘉宾入座。

在开始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今天在座的嘉宾:宇龙酷派的董事长郭德英先生,双模双待就是他们最先发明的,是中国电信的最大的供应商之一;第二位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新浪的创始人王志东先生,今天是点击科技的CEO;第三位是在深圳非常著名,在中国整个视频领域非常著名的迅雷公司的CEO邹胜龙,深圳A8音乐集团,是中国数字音乐最领先也是最大的公司刘晓松先生;最后一位是黑莓公司的中国区总裁谢国睿先生,边上那一位是谢国睿先生的翻译。

去年我们在同样的论坛上,当时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是去年运营商刚拿3G的牌照,大家对3G抱着非常大的期望,一年已经过去了,中国作为手机最大的制造场所,玉龙酷派的郭总,你觉得3G的发展方面,在3G占领大概是什么样的?

郭德英:当时的3G牌照发放之后,我们的确是充分了期望和激情,3G牌照发放之后还是非常不错的,当时因为3G牌照的发放,最主要的问题是一个洗牌的开始,3个志士,尤其是TD和CDMA这两个志士给中国企业相对来讲是一个非常公平的环境,我非常兴奋和高兴。从去年底,3个3G的容量的市场占有率,我们作为一个中国本土的厂家是排在第三位,占有率应该是10-12之间,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本土企业第一次在这样的一个技术更新的时代,我个人的压力非常大,因为技术变化很快,有更多的厂家的进入,但是不管怎么样,只要给我们这样的机会,我们就会努力去做。

王维嘉:现在全国的3G用户,三个云运营商多少呢?

郭德英:具体的数字去年应该是3个志士的3G数字是超过了1000万。

王维嘉:我想现场做一个临时的调查,在座的都是高端用户,今天有在用3G手机的请举一下手。一年的时间里面1000万,在高端人群里面应该是很不错了。

郭德英:去年的手机用户从终端来看是1.7个亿。

王维嘉:我看刚刚志东也举手了,你可能用了2个3G手机,你觉得3G2G有什么区别呢?

王志东:我3G用得很久了,开始是诺基亚,后来是iphone,我用3G手机是带有3G的功能,真正用3G的网络是去年,也是因为iphone,现在换了一种叫双机双待。从我的运用感觉。很多人对我用手机数据用得很厉害,我有了这个手机之后,原来对笔记本电脑的依赖至少有60-70%转移到手机上去,数据的要求功能很大,3G网络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但是我原来的老的全球通的号码也不能丢,iphone也支持双卡,所以我就双机双待。

王维嘉:移动互联网提其这个概念差不多10年了,全世界最早的3G在欧洲、香港2000年开始做,但是包括我自己也在这个行业里面讨论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时候,你们看到我们的有线的互联网是从零开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应该从新浪当时四通一方的合并是历史的事件,从那以进入了高速的发展,从03年各个网站已经开始运营了,05年市值已经特别高了,用户的增长也非常快。但是移动互联网已经喊了很多年了,今天一开始的基数就是几亿的手机,大家为什么感觉移动互联网没有像有线互联网发展那么快?志东作为这么长时间的从业者,您是怎么看待的?

王志东:我感觉有线互联网有一个因素是好事也是坏事,它的电信体系是封闭的,封闭的好事是比较规范,有点像土豆一样,比较规范、比较严格地控制,从厂家这边来讲比如容易进入的运营模式,比如说短信和运营商配合收费就很合理,这是好的方面。坏的方面也是因为它的封闭,因为封闭,很多的创新,你很难以快的开放方式介入进来,你要有特别好的想法,首先得过运营商这一关,运营商不支持,很多的想法就做不了。所以在谈判的时候,一共就是这三个运营商,其实有谈判的余地,如果只有一个没有竞争,谈判就很艰难,我首先觉得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当然移动互联网的运用,比如说用3G手机,直到今天有绝大部分的用户和老百姓一说起3G手机还是认为是视频电话,而视频电话事实证明是不可能推开的,一个是技术创新的体验不好,第二大家觉得视频电话是很危险的运用,很多人不敢,因为有视频电话反而不敢用了。

王维嘉:是太太们放心了。

王志东:其实太太们也不放心,这样以来会造成很多人的误解,另外还有一个产业上的实际问题,原来三个标准,注意这三个标准,用户在选择的时候,三个标准不知道选择哪一个的时候,大家反而不选了,所以造成了困难。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悲观,如果说把这个概念放大一点,比如说现在大家所有人工作的时候拿着笔记本拿到哪里都感觉很麻烦,在家里插一条线,在宾馆里面插一条线算不算移动?其实也算,现在用无线通讯的卡,其实大家已经在使用移动通讯了。大家已经把对笔记本的依赖转移到手机上了,这个概念上来说应该是移动互联网的一种比较的运用。另外,我也看到了最近这一、两年移动互联网业有一个很本质性的变化,过去我们都是专机、专用,用java等,手机的用户和多功能的用户有很大的鸿沟。现在随着3G的出来,智能手机的存在,条线会越来越模糊,原来的手机上网可能用WAP,但是现在我的手机上的浏览器非常成熟,互联网用3G的支持力非常好,这就推动了移动手机的发展。现在很多手机的运用比PC上更丰富、更有创意、生动,这样的话我觉得移动互联网在新的角度上应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王维嘉:志东这几点我也很同意,一个是运营商管的,一个是自由管的,今天我们说了,过去中国互联网10年当中,能够培育出三巨头的公司和自由发展的宽松环境非常有关系,移动互联网一开始就是一个带墙的花园,有人管着,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刚刚志东也提到,不管是通讯的标准,手机的页面,就像一种页面要试配击败终端,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其实我觉得从一个比较超脱的角度看移动的行业有特殊的视觉,比如说3G2G有什么区别呢?很大程度上是视频,从您做视频角度来讲,手机有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呢?

邹胜龙: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数据,到09年年底,中国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超过了5亿,这基本上是互联网的一半,这个成长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对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手机市场是不能忽略的。第二,在手机市场的发展里面,我们看到了三个重要的方向都很重要地制约它。刚刚志东提到了一些,一是政策;二是手机网络的技术限制;三是手机上的应用。我想说手机,也叫移动终端,在这三个方面,如果能够有机会的话,我相信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会想去进入到这个网络里面去。刚刚说三网,其实迅雷也是做三网,首先是PC互联网,我们现在也将近做了一年半的互联网配置的夏新电子技术,也叫互联网电视。我们也在讨论互联网下载的运用上,我们除了手机和移动终端自己没有真正地去做这个事情,其中一个基础建设的问题。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知道很多人在PC上用UCY的浏览器,但是我们知道下载的数据,平均的数据是10K,10K算是很快了,所以在这种环境之下,宽带的运用如果进去的话,10K可能不是特别清楚。互联网进入到手机,无缝地进入到互联网,我觉得是一个守旧的10K,我们看到iphone的成功之一,就是网络。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大家需要把自己的自由动作不被一个有限制的电脑给绑住,最好终端还是多元化。我们其实在这方面,我刚刚说和手机厂商在探讨,但是我们事实有很多做盒子,也包括有显示终端的盒子,我们现在叫ipad,现在广东有很多厂商做这个产品,也做衍生产品,这种衍生产品很好,他们和整个全球互联网,尤其是牵涉到移动互联网这样的发展机会。

所以从我们的视野来看,移动互联网一定是今后两、三年赶超PC互联网,至少从用户规模是这样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比较好的环境。讲到这里,我们去年参加过一个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小峰会,原来的会很热闹,当时应该有一个很大的整改,凡是参加会议的人心态都是挺灰的,所以一个非常开放、公平、自由的平台会是一个互联网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在我们的国家可能比较特殊,有三大的运营商,其中移动是最大的,移动在这一块将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开放。

还有我们希望看到中国像iphone和ipad这样的产品,其实这样的产品很特殊,大家想想ipad,现在还没有卖,但是已经拓销了,它的价位是定位在中国的上网本,3000块钱人民币左右,但是具备了很多的上网本做不到的东西。从硬件上,从CPU上,整个硬件的设计、外观,到软件、操作系统,到上面的运用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制作环境。从端到端的能力是非常难以寻找的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可以在400美金的价位提供一个小型计算机非常完整的能力,我买过3000块钱的上网本,基本上看电影就卡得很,因为要付100美金给微软,还要买很大的硬盘,还要做得很好看,事实上它就很难有利润,很难把所有的计算能力做到中枢。ipad在这方面确实不一样,从硬件、软件、传输都是自己的,所以有很特殊的优势。我希望看到中国在操作系统,特别是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能够有人做一些事情,操作系统最主要的是应用,有了应用就可以和移动对上,能够让移动把IT做得更开放,今天还是对迅雷这种公司存在技术接入很不成熟。

王维嘉:您讲得非常好,待会回来还有一些问题要问您。小松和我们是同行,在一起工作快10年,我想移动互联网也都想过,做过也差不多,您是怎么样看待这个行业。作为一个上市公司,3年、5年是哪些行业或者是哪些方面是更值得投入?或者是行业的发展有哪些大的障碍?

刘晓松:我觉得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太一样的地方。PC互联网它的规模大概在10亿台,首先从规模上说,对移动互联网应该是100亿,大家看到3G很多用得不好,这个数字全世界都显得不太乐观,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带宽,如果带宽足够大了以后,很多业务可以在移动互联网体现的时候,这些都不是问题,谁都愿在办公室、家里看电影,谁都愿意随时随地带一个小设备看互联网。

第二,中国的互联网一开始基本上没有太多的限制,所以非常地放任,包括运营商,基本上只做一个通道的作用,内容监管基本上是第三方在监管,政府发了一个牌照之后,运营商基本上不管,只提供一个通道,使得3G出现互联网的繁荣。互联网一开始有四个环节比较重要。第一个是设备,就是终端;第二个方面是服务,当然不是电话服务,电话服务不是我们讨论的主要话题,主要是数据行业,各行各业,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种各样的服务。第三个方面是通道,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基础建设,什么样的通道的环境交给消费者、社会。最后一个是支付。在这几个环节当中,基本上在中国,在电信改革之前局面是非常集中的,对整个居民并没有形成开放的格局,所以变成刚刚王维嘉讲的围墙的概念。

我相信随着电信的改革,三家的竞争会非常激烈。带宽绝对没有问题。我记得是1999年去看一个华人教授,也是很高职位的,他说贷款一定是免费的,那个时候一根光纤可以承载全世界的网络。带宽不是问题了以后,将来的通道绝对不是问题。最后是支付,一开始互联网是没有支付的,当时大家认证画了一个漫画,一个人在互联网上敲键盘,对方接到信息以后,不知道是人还是狗敲的,你不知道互联网对方的行为是谁发出来的,这个认证你没办法做到。现在互联网实际上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做到了以后,这个认证过程基本上是垄断在运营商手上,互联网的运作反而导致了一个比较开放的局面,就像阿里巴巴做的事情,支付宝实际上是一种认证机制,看上去很笨,其实很管用就可以了。

所以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监管环境下面,像开放环境都可以创造出很多的机会。我刚刚看到的移动互联网目前遇到的问题,在这四个方面多少都有。设备制造商是最大的,肯定不是在运用、带宽起来之前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做,一定是他在需要一个产品,因为他投入资金太大了,如果太多的硬件设备投进去以后,这个东西马上要卖进去,所以目前遇到的问题都是在未来可以解决的,而且这些产业规模是10倍于互联网。而且在真正的市场环境下能够解决。

王维嘉:谢国睿是我们第一位国际友人,标志着我们的IT峰会走向世界,在中国的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的行业里面,除了中国的本土企业以外,其实外国的企业或者是外国的在华企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黑莓在中国用户不是很多,但是在美国是一个特别成功的企业,可能是手机制造商第一个把运用和终端结合地很少,大家一旦用上了以后,大家就像吸毒了一样,包括奥巴马进白宫,不上他用他也用。作为这样的一个世界的领袖企业,我想听听谢国睿是如何看无线互联网的发展。另外,谢国睿第一次来深圳参加会有什么影响,对中国整个的创新环境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

谢国睿:非常感谢,在此之前,我非常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能够涌现出非常多的黑莓用户,之所以这个用户在市场开发方面稍微慢了一点,因为我们有一个学习和理解这个环境的过程,这个环境是充满了机遇,而且有相当大的潜力。二十几年前刚来中国的时候能够感觉到改革的春风,现在更加明显地感受到又一股改变行业发展新的春风正在劲吹,包括深圳整个城市的发展都让我感觉到正在面临一场新的变化。30年前中国开始由农村转向工厂式制造的变化,这是由邓小平当时的高瞻远瞩所做的英明决定。过去的30年使中国实现了从以种植为特色的经济到中国制造,中国无疑制造出了世界上品质非常高的产品,下一步中国将打造绿色经济和更有效的经济。很显然,下一步更重要的工具,或者是起相当主导作用的工具是黑莓网,中国制造在成为品牌,让世界知道中国的产品,帮中国通过互联网建立一个世界性的网络。如何把电信的应用高度推向下一个高度,移动电话、计算进行了数据高度的管理和提升,这样的话才能把整个的经济提升到新的水平。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寻找答案,刚刚这几位嘉宾提到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技术问题和监管方面的一些问题,以及各个单位或者说各个相关的单位之间的工作的配合,这些都需要确认,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需要各个方面的大力合作,通过产业、学术界多方面的合作才能找到一些好的答案。

今天有各方面的人员参与,刚才提到的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归纳为数据的问题,黑莓在数据的下载、处理、管理方面绝对是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怎么样通过这些先进的数据管理手段和数据处理手段,把人们从固定的互联网环境里,让他们走向更开放,这个时候不得不提高我们公司的创始人,我们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通过物理学的原理在数据世界里把乡村小路变成一条极快的高速公路,在现有的带宽条件下,让数据走得更快,怎样更长地利用电池的寿命来解决互联互通的问题。所以黑莓的盛行不是因为这个手机很独特,或者是手机上面有很特殊的应用,它的优越性是手机不同的对接,能够达到数据传输的最高效。在昨天晚上饭后大家进行的咨询会上,我深切地感受到来自于各行各业的精英们汇聚一堂进行探讨,大家献计献策,为深圳乃至国家的发展提出了很多的宝贵建议,提出了建立一个数据中心或者是建立更新的数据服务,来帮助促进三网融合,有一个代表提出的意见让我非常印象深刻,把深圳作为一个试点城市,在信息的监管方面可以做一些试点,30年前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把深圳作为一个特别的创新区,在这个区域里面可以通过一些新的动作和新的机制,让它能够得到更新的技术发展和更多比较独特的资金支持以及培养、引进人才的机制,这样打造一个特别创新区,把这个机制成功地在全国推广开来,不仅可以中国,在其他国家也可以借鉴。

我们最近的一款产品的型号中文是大胆的意思,我想把这个词介绍给深圳,在很多方面要大胆点,在特别创新区域可以有一些新的条件,通过一些新的政策让深圳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好的话可以推广全国,这是我代表黑莓的一些观点,今天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议。

王维嘉:谢谢谢国睿,他不仅是一个高管派到中国来,而且学了很多种文,我觉得在下一步新的阶段需要加入一些全球的智慧,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提供给我们很多借鉴的经验,我听到他特别赞赏特别创新区域的想法。下面我们会仔细考虑这个东西,我想接着问谢国睿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刚才很多人提到在移动互联网里面移动运营商是离不了的,黑莓是把移动和终端集成,整个收费是五运营商收费然后再分给他们,在两、三年前iphone出来了打破了这样一个模式,iphone手机是苹果公司可以卖,运营商也可以卖,但是苹果完全有这样的品牌和营销能够可以卖,所以它上面的运营收入的辅助收入70%给了开发商,30%给运营商拿走了,为什么运营商愿意做呢?因为iphone的人数据流量增加了,所以他们会增加一个30-50%的数据报,这样的话使得这个产业里面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过去诺基亚都是围着运营商转的,但是iphone可以自如地掌握运营商,黑莓怎么看待呢?

谢国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没有特别运用,比如说这些运用需要,数据的开发可以让用户拿得到,有足够好的支付手段,这样的话就能维持这样的终端厂商的位置。在西方的市场上有三个公司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在互联网有比较优越的位置。另外一个是苹果,还有一个是被大家提到很多次的。

王维嘉:他们提到其他的公司,因为欧美的公司内部有一个法律规定,在公共场合不可以提竞争对手的名字,他们经常用另外一个名字,或者是另外一家,我想大家知道是谁。

谢国睿:这个行业里面竞争是推动前进非常大的力量,深圳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城市,大家无时无刻也感受到,苹果在这个行业里面起到打破传统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提供音乐支持,和其他相关的音乐服务,还有Goo gle,这两家公司都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打造一个第三方开发的环节,让第三方的开发商在他们的地盘上做事。第三方公司不仅仅是一家在10年前都开始做同样的事情,那个时候我们就向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移动的VPI,让他们进行二次开发,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们更多的是针对企业客户,现在个人市场上我们也做了开发,大家知道另外两家比较多是因为他们做了更多的宣传,作为一个加拿大公司是比较传统的,所以大家知道的不是太多。

在中国和运营商合作有得天独厚的好处,尤其是对厂商来讲这个好处是非常多的,体现在收费方面,在品牌知名度以及用户的信心,这些方面对和运营商合作带来很多优势,这是毋庸置疑的。包括移动运营上面,和中国的运营商合作会有更好的发展。虽然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后可能会出现很多新的渠道,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相信运营商在这个领域里会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

王维嘉:志东发表一下。

王志东:因为我是第三方,在重要场合提谁的名字都可以,因为对ipad我用得很深,这个话题我再评论一下,黑莓在很多的场合听过一些专家、教授分析过,我的理解是黑莓和iphone都有一个共同点,它给用户真正提供的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它以应用取胜,而不是以概念取胜,用iphone的人不认为自己用3G,而是用iphone,国内对手机更多的是基于概念而是一种应用,不是一种体验,这是非常大的区别。而在具体的应用方面,黑莓和iphone不太一样的策略,黑莓的策略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黑莓当时最主要的一个杀手锏是能够在2G载带的无线网络里面实现一个原来想象不到的应用,所以它随时都可以收到,不管邮件多大都可以打开,包括附件,一个10兆的PPT都可以打开。这样给用户一个体验,跟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提供的是运营商的,也就是说运营商能够以更高的价钱去卖它的带宽,这是它的杀手锏,也正是因为这样,他能够给运营商提供合作,因为他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把E-mail变成短信一样的,这里可以提高它的工作效率,它是这样的一种逻辑。iphone的逻辑首先它是一个玩具,是一个很高级的,能让人痴迷的玩具,我们的孩子在用iphone的时候就在玩,他就把它当成游戏机,一个很好玩的应用设备,它用这个方法,最后大家可能一开始用mp3、mp4、游戏、最后变成一个手机终端,只是说这个终端要依赖网络,有了网络之后会更加好玩,把这样的功能出来做,其实iphone不叫iphone,是一个打电话的设备。苹果现在在推ipad,ipad刚推出的晚上我一晚上没睡,看到底是什么样呢?看了以后觉得挺失望的,它不是一个大型的iphone,只是一个大型的apple touch,它是一个新的掌上移动平台,一种完全的体验平台。所以如果我在推移动互联网的时候,我们的思路可以放开,不要过于是执着在原来的移动互动网是什么样的。如果我们完全推开,站在人性的角度,站在玩的角度,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玩具随时能带着,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们看哪些科技、技术可以用得上,这样的话用户才能走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王维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志东的热情,他是我看到中国最像硅谷的创业者,在创业历史功成名就之后,还能一夜不睡等待ipad的发布,如果我们中国有更多有梦想的人士,我们民族就有希望了。刚刚我们讨论不管是黑莓成功,iphone成功,都是一种运用方案整合的体验,他们是一个典型的做软件内容的公司,居然也在做芯片。今天上午李东生说了做硬件赚不了钱了,现在做软件。郭德英,你们在做软件商业,对硬件的发展和内容的运用的结合是怎么考虑的?

郭德英:确实来讲,因为硬件可以做到大规模的辅助器,未来在移动互联网体验是体验在终端上,终端未来的运营模式是跟着硬件发展,硬件未来可能是规模化。还有一种办法是把硬件做到极致,硬件要精密、高端地制造,中国现在在讲中国的传统制造要到一定高的高端的制造,高端的创造,同时也是硬件的几个方案。

另外一个模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在软件内容的应用上。我们作为一个硬件的厂商,实际上从我们本身来讲,用户做一个产品,硬件的投入不是很大,80%的投入是在软件上,这个体验首先是从硬件的表现上,实际上更多的是用里面的软件。软件是从几个方面,一是本地化的软件体验,手机的基本功能,手机基本的电话功能,PC的功能和文化的处理功能。

还有是手机的互联网功能,要互动体验,因为它是一种功能的体验,未来可能有更多的内容,更多的互动,社区、游戏、共性内容的工程,尤其是我想在我们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空间是无穷的。作为随身携带的数据,应用这样的终端,中国未来的发展在不断做这种体验的进步。所以我想这个行业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空间确实是非常巨大。

王维嘉:有没有想过现在的手机厂商也可以做一个应用商的个人。运营商也可以做运营商的工作,从用户的角度有没有冲突?

郭德英:如果把这个事情简单的话,也可以简单地理解,其实我们在往这个方面走,大家说到运用商,在传统的买卖的是在豪华的商业区有独立的小杂货店,也有独立的品牌店,还有更大的卖场,也有自己开的品牌店,这里面其实没有矛盾,我们看到中国三大运营商都看了自己的超级市场,这个market里面允许厂商放自己的品牌。我们看到中国现在很多独立的商场在开始,其实没有许可在iphone之前,也有很多在开这样的商店安装,无非是里面的配件没有得到认同,未来商场的概念应该是普遍化,没有那么神秘,所以从厂家的运营商包括第三方的运营都可以做这样的事。

王维嘉:多几家没有关系,有大卖场、便利店可以用。下面的时间开放给各位听众,大家对台上的各位嘉宾有什么问题?

邹胜龙:我对黑莓比较感兴趣,第一个情况下,如果黑莓进入中国,中国政府对它进行监管,黑莓怎么面对?第二,如果运营商自己做手机移动设备,由深圳的公司来做,美国公司不允许,黑莓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

谢国睿:这个问题比较大也比较复杂,不是通过这个来回避问题,但是每个国家都有法定规定和相应的监管措施,黑莓其实是提供一个平台,我们本身不去创造内容,也不参与广播,给第三方的内容提供商提供平台。

至于满足政府的监管方面,我们一定会和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因为在这个领域涉及到运营商这一块我们参与得不够,我们一定会保证积极有效地沟通,来尽量找出一个既能符合中国政府要求,又能不阻碍发展的办法。对这种没有一个黑是黑,白是白的答案,为了市场的发展我们在做一些相应的解答,在移动在美国高速发展的时代,对各种监管都会发出非常大的挑战,我们会全面地看问题,把它放在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和经济来看,包括特别创新区域这种观念,比如说可以做一些试点,可以和监管单位、政府部门探讨一些新的发展模式。

这个应该也是一种创新,也就是监管创新,大家谈到很多技术创新,商务模式创新,但是这些都很重要。今天我们谈论了很多,包括移动云计算这么多的课题,大家可以更多考虑一下在监管方面怎么给予一些创新的理念给企业更多的空间。在这儿想引用奥巴马的一句话,“can you do it?”“yes,I can” ,深圳已经把创新融入到它的DNA里面,从30年前深圳在很多方面都是体现非常特殊和非常卓越,今天我们再次讨论,在深圳建立一个特别创新区域的时候,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刻,也希望深圳能够在这个方面做得更好,我问大家深圳能不能做到?在这我也想引用另外一句名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觉得这样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王维嘉:我想监管的创新也是制度的创新,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提法。下面的嘉宾听了我们的意见有什么问题?

提问:谢谢,我想问一下郭德英先生,大家都知道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相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一个伟大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一定是根治于手机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传统的互联网公司在手机上的延伸,最主要的是手机的用户非常小,电脑是非常大的,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在电脑上面看的图片,一张张图片看得非常清楚,如果缩小地放在手机上看根本看不清楚。实际上我在关注手机的时候发现,很多手机上的一些页面展示的时候,看到的是全身像,在手机的时候处理了,是半身像,因为在手机上半身像看得很清楚。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郭德英:首先,英雄不问出处,成功的人只要成功了什么背景都有可能,传统的互联网不可能成功,这是不存在的。而且从事实上来讲,比如说像苹果,苹果应该是全球最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它从设备到服务都在提供。你说它的背景,原来是做个人电脑的,任何成功都有可能。而且从我自身的体验来说,Goo gle在手机上的表现非常好,我觉得从这一点来看,手机和笔记本确很不一样,我用Intel的分类方法,它不是用大小来看,而是眼睛和屏幕的距离,他说的是一尺距离,一尺是手机,三尺是电脑,还有一个是10尺距离,因为距离不一样,会使很多体量不一样。我们过去传统的手机不一样,它的网络速度怎么样。

另外我谈谈iphone,iphone的浏览器是所有的手持设备浏览器里面最好的浏览器,这个体验只有它能实现,其实任何一种障碍都有某种技术方法可以突破,这个突破能不能突破?在于它有没有足够的创新思路,还有对世界上最先进科技的把握,比如说触屏,很多技术能达到什么水平他都可以把握得好,而且很好地利用。如果能实现的话,能实现这个的人可能是任何出身,可以在任何地方,所以我不希望创新留下任何的约束。

王维嘉:在郭德英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换一个角度提这个问题,很多人在手机上做软件,手机搜索可能和互联网搜索不一样,他们才有机会?

郭德英:我是基本同意刚刚王总的观点,可能是一种新的模式,实际上我们用创新的观点来看是挑战和颠覆了以前的模式,并不是以前的电脑互联网,可能是做比移动互联网更好的,因为这样的话没有限制,更多是关注了趋势和技术的发展,只要整个产业成功了。我觉得要以创新来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我非常同意刚刚王总说的,谁都可以做移动互联网,只要你知道这个技术的导向。所以刚刚王总提到搜索的问题,大家不要想着这一定是在传统的电脑上去搜索,手机上区别搜索,我觉得还是基于客户来思考,客户在手机上需要什么,你用最好的方式展示给他,那么你就做得是对的。

提问:我是华为集团的,3G这一段时间来,应该说各个运营商为了推广3G,现在作为运营商都是代理。有两个问题,3G以后在中国的地位,像苹果、黑莓这样的,未来的情况怎么样?

第二个问题,问一下邹总和刘总,大家知道中国的电信运营商都在建设游戏、音乐,我们如何更好去符合用户的思想,是和运营商合作,还是让用户直接不受限制来用他需要的东西呢?

郭德英:非常感谢这位同志的关心和支持,我想3G去年发了牌照之后,作为模拟厂商非常清晰,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酷派是3G的体验方面不一定能够满足全部消费者的需求,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可能是一个新技术的到来,这个时间某种程度上还不够,根据我的了解,我们终端的厂商、设备厂商、运营厂商,大家经常开会都是探讨你能不能找到杀手锏的东西。五

第二,能不能把运营做到贴近消费的趋势,这种运用需要市场的检验,并且如何在手机和细分市场紧密地配合,这个过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强,我作为一个终端的厂家,我实际上经常在看这个问题,你用3G,为什么会用3G?有的时候大家要对比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当然我们可以加快时间,从我们另外的定位来讲,我觉得硬件是一个工具,是一个展示的方式,从用户来讲,我始终认为,酷派是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所以采用什么样的系统是很重要的,你的开户群,酷派过去一直讲的用双网双待引领了技术的潮流,也申请了专利,但是实际上双网双待并不是技术,中国有更多的网络,有更多的号码,整合这样的技术对消费者是很大的帮助。我们后来加强智能手机对消费者服务,目前要进入到互联网的概念,我们更多是从消费者不同体验到与内容商全面的合作、整合,实际上运营商提的标准不完全是按照死板的标准去对付,而且是这种标准之下,怎么让消费者更好地使用、应用,有更好的满意度。我想对我们的定位,未来应该也是这样的,要满足消费者更好的体验,所以说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消费者的体验。

刘晓松:您提到运营商也在做这些业务,我们怎么和运营商处理这种关系。一个背景我想先说一下,现在苹果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它从硬件到运用都是自己做的,很像当年他做个人电脑的时候,也是这样一个套路,那个时候有个人把它打破了,变成开放的东西,有了开放的互联网,今天有andaw的平台在打破这个系统,在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我要关注的是带宽支持的问题,将来的网络带宽也有这个问题,苹果能不能守得住呢?我希望更开放的平台能够出现,你只要抓住更好的应用,你的产品体验能使用,你不管是和运营商合作还是和硬件商合作,都是可以成功的。包括黑莓,运营商愿意和他谈,让他进来,因为运营商开发不了这样的东西,这样来以后,对它没有好处。所以核心不在于说你是在哪个环节上面,而是你是不是真正找到用户,包括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就是把我们要做的行业做到极致,做到最深入,我希望我们的音乐能做得像黑莓那样,过去大家听音乐都是听CD,有榜单告诉你就可以了,今天一打开网络100万首歌曲让你选,你选了以后放在iphone、ipad上面,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提出来的方案是,我们一定在不同的场景,在听音乐中的场景中,让消费者去使用它的音乐,可能他的音乐是放在一端的,但是可以有更多的体验,这样的话我可以和运营商合作,可以和硬件商业合作,每一家公司专门做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这是我的看法。

王维嘉: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已经超过了,虽然我们的论坛没有刚刚戏剧化,但是大家谈的都是特别复杂的问题,都是干货,希望台上的嘉宾给大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让我们一起来感谢台上的嘉宾。

深圳IT领袖峰会投资机会与创业板分论坛实录()

主持人:下面是投资机会与创业板,有请主持人丁健先生。

丁健: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现在是今天白天最后一场,大家从一大早到现在可能也非常累,这一场我们请到投资界一批大佬们,今天大家有机会和他们一起进行一个交流。今天采取方式还是我先来就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让大家发言,可能并不是每一个嘉宾就每一个话题都要发表想法,但是只要有兴趣,我们会尽量多的让嘉宾来讲他自己的观点。大家有兴趣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任何有问题可以通过写条子方式,后面会给大家提问。
    首先请每一位嘉宾用一两句话做一下自我介绍。

朱云来:各位来宾,我是朱云来,我们是做投资银行,帮助企业做战略计划、融资计划、上市、二级市场融资等等。

陈宏:我是陈宏,汉能投资集团,主要做投资银行、私募股权投资。

阎炎:我叫阎炎,我们是赛富。

王传福:我是王传福,比亚迪董事长。

邓锋:邓锋,北北极光创投。

倪正东:我是倪正东,清科集团。

主持人:这里面有很多直接做投资的,也有帮大家做上市的。第一个话题,我们借今天这个主题,IT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今天上午阎炎在发言中也谈到的,到底中国IT行业有多少技术的问题,我想问的是说请各位嘉宾谈一下中国的IT企业现在能不能担负起这样重大的领导作用。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我们有哪些优势,我们还有哪些欠缺。请各位嘉宾能够讲一讲。

阎炎:我想解释一个问题,刚才上一轮张振清说我说不投移动互联网,这是一个误解,中国移动互联网恰恰我是非常看好,我首先做一个澄清。第二,我不是说中国IT不能投,恰恰相反,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在互联网行业是非常值得投的。但是从一个职业投资人角度来看,可能我们看问题跟一般人看问题不太一样。比如说从IT行业来说,我们可能要看从一个创新角度来讲,可能大家要思考一下什么是创新。我想从一个投资人角度讲,我们看创新可能至少会有三个层面创新的东西。第一,原创性东西,从IBM集中式的到个人电脑,这是一次革命。每个领域都可以看到具有原创性这种技术革命。第二,在应用领域,当一个原创创新出来后,会有很多应用创新。比如显示技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平板显示它的最早很多显示原创技术革命是来自于一家公司,首先在日本,然后到韩国,把这个显示技术做到应用方面,使它更完善,但是到今天每一个公司做LCD平板显示都要付给这家公司授权费用。这是应用技术的创新。第三方面,从一个投资人来看我们会比较关注它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对我们来讲可能我们不是特别在意你是不是做互联网还是物联网,其实说实话,刚才说了半天,我也没有听清楚什么叫物联网。其实我们并不在意,只要你这个商业模式是能够创新,有非常强的可扩充性,这个就是有可能你在商业模式上做了一种创新,当我们谈到一个创新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人云亦云,一定要做一些分析。我所讲的意思是什么呢?过去10、20年时间里,真正中国人所谓原创性创新的东西其实非常少,坦率的讲我们也在这方面有不少教训,我们曾经投过一个LASCDMA,我们砸了8000万美金,全都打了水泡,最后发现这个创始人是一个大忽悠,而且人品极差。我做投资做了十几年,真正有原创性的技术没有看到几个,我不知道中国谁看到了,如果有的话,我会非常高兴。但是中国过去出现了一些非常可喜的东西,一个是应用创新方面,另外一个是商业模式创新方面,这两个方面有很大突破,很多方面值得我们投资。谢谢!

丁健:我觉得代表了很多投资人的一些观点。作为非常成功的VC投资者,他很多观点也是非常好的,特别反映投资人的心态,别跟我忽悠什么新名词,什么物联网、互联网,我们更关心怎么能够挣到钱。我们有的时候太过于追求名词的东西。朱云来在技术发展领域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看到大型企业IPO,包括自己本身也有很强的技术爱好,所以我们听听他给我们讲一下对这个话题的见解。

朱云来:首先我先回答丁健提的这个问题,IT有它非常独特的地位。过去10、20年在全世界、在中国都看到了。所以我们认为IT是有一个优势的。特别加上中国这么广大的市场,给很多IT创新有很多非常好的机遇。另一方面我也认为我们现在提创新非常英明,但是现在这个词也用的比较烂了,我们已经搞不清楚了。我们本来把创新这个词就是讲原创。现在好像买来的东西也可以叫你的创新,也可以叫你的自属,我倒不是认为技术不应该买,但是技术买来后,怎么能够你有了这个技术。你买了LED照明技术,但是买到你手上后,这个产权也归你了,你好像也在中国这个领域里创新里,但是以后你继续发展就没有了,你用的一套图纸是人家几年前的东西,你有没有真正的技术力量不断地把它再提升、改进,这个实际上真正需要创新。从这两年,我们IT界恐怕还不能说那么够不断真正有技术能力,但是有了技术能力也不是最终问题,最终问题还是要能够找到应用。如果你没有真正技术,你即便现在引进了一个技术,你能够很快赚钱的话,你毕竟不能长久,从长远来看,还是要看是不是有原创能力,或者有让技术不断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当然如果你只是研究了技术,找不到技术的应用,也没有用。所以必须是同时又能够真正实在继续技术的发展,同时找到真正为社会所需要能够创造价值的技术。

邓锋:我自己原来就是搞高科技的,我刚回来的时候是一厢情愿想投很多高科技的IT的东西,但是事实上你看到中国的VC他们早期投很多重点高科技,但是现在都转到传统IT以外的东西。比如像新能源。有些彻底就是消费类的东西。像邓中翰做的IC,IC这个行业VC砸了多少钱,出来几个公司?极少极少。再说软件?软件出来几个公司?你如果在中国投资政府所支持的,全民都认为很好的,其实到最后真正成功的并不是特别多。从技术出发,然后找市场、应用。其实完全应该反过来,从应用出发,比如讲城市化,出来一些新的应用,应用出来看需要什么产品,产品需要什么样的技术。现在好像看起来我们在技术上的投资并不是很多,但是实际上你要看到我们技术在被拉动。IT引领经济发展新模式,今天引领经济发展可能不是纯粹IT本身的创新,而是IT用在传统行业,我看到很多把IT用在传统行业,比如汽车关键零部件,以前汽车总装很多,但是关键发动机控制、智能系统、ESP等等,其实很多被国外大公司控制。但是现在我们开始有了很多,以比亚迪为例子,开始把一些IT东西带进来,把IT应用到传统行业上,最后使传统行业升级,从我们VC投资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投资机会。我感觉IT引领中国经济发展,不见得或者也不是真正我们必须去做最高端的什么路由器或者什么最好的软件,比如说云计算,我觉得这不是我们VC可以投的,但是它的应用,通过云计算应用,倒是我们VC可以投的,它可能带来原创技术的发展。

陈宏:再补充两句话,我们都是在硅谷创业过,亲眼看过违规为什么会创新。美国基本上不在继续发展,你想成功就只能创新。在中国不是这么回事,刚才阎炎讲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邓锋是反过来讲。你现在完全只为了技术创新证明自己最厉害,其实没有意义。为什么创新?创新就是要提高一个企业竞争力和它的盈利能力。在中国目前整个发展环境中,我们经济还在飞速发展,有时候超过GDP增长,这个时候寻求商业模式,腾讯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商业模式创新,百度是一个应用模式创新。在这种大型公司驱动下,小型的,有技术层次的创业企业在这个体制之外就会做更好层次创新,这些企业创新管理后有两种出路,一种出路是做得特别大,自己上市。另外一种就是被大公司收购过来,然后应用到大企业中,他们之间产生竞争,这样产生一个很好的生物链。如果没有应用,投下去就是死路一条。我的意思是说现在一定是商业模式大家VC关心比较多,然后应用的创造性,然后紧接着下来才是真正的独创、原创的技术。

倪正东:其实我们做投资的看过去十年,VC投的最多,99年到09年最多的还是在IT领域,接近50%的钱,赚钱最多的也是IT,包括互联网。但是如果再看我们最近一些数据,最近两三年,其实大家投IT比重越来越小,现在只有30%多,如果说我们过去十年,IT是我们投资的引擎或者我们中国很多经济的引领的话,但是未来十年IT再引领,相对比较困难。我们第一波互联网公司创造了大量成功公司,但是最近这4、5年,VC投了很多的钱,但是成功的公司还没有出来。我想其实这里面也有值得反思,包括IT的媒体,2000年的时候IT的媒体多么火热,但是最近三五年,IT媒体的广告都有很大的挑战。IT还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也会有其他的投资重点。其实我们都看好移动互联、物联网,但是你说今天移动互联网上有几家公司值得我们投资。过去几年投资了那么多互联网公司,有几家赚了钱,包括邓总讲的IC产业一样,这一点值得我们业内人士去反思,我们不能老是看到李彦宏、马化腾这些人。

丁健:我们听听企业家在创新这个领域有什么不同看法。

王传福:比亚迪是做汽车、电池,实际上还有一个部门专门做IT代工。中国GPS、CDMA手机一半是比亚迪制造,我们在IT有3000-4000员工。中国现在跟过去已经完全不一样,未来IT引领,第一,中国有市场优势,中国已经具备IT消费全球最大的市场优势。第二,人才优势。中国目前已经具备这个优势。5年前、10年前很多人才到跨国公司,但是今天不一样,我们今年每年要招聘8000、9000大学生,其中有1/3在IT领域。这些人才出来,再加上市场优势,再加上我们资本优势到你的市场优势、人才优势,中国人很聪明,再加上资本的优势,什么都会产生。我们坚信中国的IT,当然第三次互联网革命中国没有赶上,美国赶上了,假如再进一步互联网发展,应该有中国人的一席之地。
    下面讲一讲我们比亚迪,比亚迪除了IT零部件、电池以外,我们还有汽车。我们进入汽车,当然很简单的一个理由,就是把电车进行电动化。实际上汽车是一个机械产品,100年了,有太多需要变革的。100年没有变,很多需要变。这里面有很多机会和机遇。我们用我们比亚迪一些技术,特别是IT上所积累的硬件、软件技术,我们希望未来把汽车首先电动化,再电子化,这里面引发很多新的原创,我们有一系列原创技术,大家可能最近也知道,我们和奔驰合作,用技术跟技术去合作。汽车公司,我们在十几年,一直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合作都是不公平的,基本上是拿市场来换技术,外国人进入到中国,中国要想改一个螺丝钉都不行,为什么?你没有技术。今天中国不一样了,已经成为全球制造大国、销售大国,自主品牌越来越强势,像我们这样的公司,我们有IT的核心技术,我们有电子驱动技术,电机驱动完全是一个软件,有了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可以吸引很多公司,这样用技术对技术去合作,这也是赢得中国自主品牌的尊重,而且还是创造一个新的品牌,我们准备和奔驰打造一个新的品牌,在德国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是第一次。以前没有人要跟你中国打造一个新的品牌。这就是原创的技术赢得外国人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尊重。阎总说没有找到原创技术,中国确实有,我相信中国的技术加上中国的资本、中国的市场,这些优势结合在一起会迸发出行行业业的创新和突破。谢谢!

丁健:我知道一般根据我的经验来参加投资论坛的听众有一大半非常关心的问题是在座这些大佬们,告诉他们投资领域在哪里?最好能告诉他们明天买哪支股票。我想听听各位对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大家认为下一步投资机会在哪里或者可以反过来讲,你觉得现在你不会投的领域也可以谈一谈。我们首先请深圳创投的。

李万寿:IT现在更多是深入到生态方式、配送、运输方式、消费方式这些领域,他可能更多是和传统经济形态更紧密结合,有可能通过引领方式。很多项目很难分清楚是纯粹IT还是其他行业,就像王总讲的,有很多传统产业里面,它的产业进行升级,所以你刚才讲有很多新的机会在哪个地方。我觉得新的机会就是在一大批传统产业如何跟新的技术紧密结合,如何升级换代,可能这是最大的投资机会。

邓锋:我觉得中国将来发展肯定是高科技为主,产业转型引领中国技术发展。有很多很好的产业发展机会。但是未必是VC可以投的机会。我先说几个整个行业发展比较好的,就说互联网,互联网无论从人数来讲、收入来讲,肯定是高速发展。但是互联网从VC可以投的并不多。什么样互联网公司能够成功,一定有黏性、低成本流量。比如说新浪做了博客,现在做得不错。腾讯可以做游戏,做中国最大游戏公司。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强大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存在。包括今天看到的马云也好、马化腾也好、李彦宏也好,他们这些公司太强大,强大到当他有黏性、低成本流量品牌后,他可以做新的事,留给VC的事就很少了。马化腾很谦虚的讲,实际上他是我们投资人都会想会不会跟腾讯竞争,腾讯是一个非常大的竞争。腾讯做得非常好,才使别人觉得他是很大的威胁。无线互联网为什么不能找到非常好的机会,就因为有中国移动,他有巨大垄断,导致价值链其他环节很难有投资机会,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再翻过来看,什么机会可以投。我非常认可一大块就是我们讲清洁科技,我为什么这么讲呢?传统IT,中美之间技术差距相当大,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在追赶。哪怕华为追到跟思科差不多的水平,你还是在追赶。互联网也在追赶国外的东西。但是在清洁能源方面的东西,包括可替代能源,还有一些能源的存储、智能电网等等这些,其实中国就纯技术方面跟美国差距并不是很大。而且在09年中国在这方面的资本,中国在清洁科技上投资超过美国,全世界第一。中国有很多很好的人才,还有资本。清洁科技不像互联网几个人就可以做,清洁科技需要工艺,工艺这个事就进入到生产,这就是中国人的强项。这些机器设备本身是中国低成本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再加上我们科技投入比较大,所以清洁领域我们是跟美国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甚至一段时间后就超越它们,这一大块是我们可以投资的一个机会。

阎炎:我接着第一个问题讲,实际上跟第二个问题有很大关联。哪些领域值得投资并且IT能够作为一个引领中国经济的发展。我想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有全球最大的移动用户,有比世界第二、三、四市场加起来还要大的用户。我们有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用户。如果从投资角度,我非常看好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这个领域中间,刚才邓锋谈到在互联网领域中,为什么我们过去几年VC的投资相对的数量比较少,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当你这个行业开始的时候,很多领域都有投资的机会。相对来讲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走过了将近15年时间,相对个各个领域出现一些巨无霸,这些巨无霸市场能力非常强,你做什么,他来跟你竞争的话,你成本概率小很多。第二,我们在这方面新的商业模式出现的可能性已经小了很多,不像开始的时候。第三个也是我们最最担忧的问题,是中国政策。比如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觉得这个发展的空间非常大,但是我最担忧一个问题就是由于中国在服务器方面,是几家大的运营商在垄断。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一些非常有希望的移动领域商业模式出现,但是最后都死掉了,其中原因就是中国移动自己去做了。比如我们音乐这个东西,包括A8,我们也投过关于做音乐的项目,但是后来一旦中国移动开始,原来说搞一个平台大家都接入,到后来他突然发现这个很盈利,他把这个全收起来自己做,其他人都死掉。这是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当有一个国家资本支持后,你一旦发现有盈利的东西自己去做,确实对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和创业人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这是我觉得一个比较担忧的事情。
    关于清洁能源这块,确实是一个巨大市场。但是这里面也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谨慎思考。比如说LED这个事,中国不下有1000家LED公司在做,就在深圳周围有上百家做LED的公司,但是中国做LED公司的特点,第一,全是低端的。中国做LED的企业,它的照明强度30流明,而美国已经做到超过220流明的量,可以进入商业。最近有企业说可以做到300流明。而中国做这个的企业,大部分都是从台湾买过来。而台湾能力也比较低。中国几乎很少有自己的LED公司可以做基片。还有很多各级政府的官员,现在到各个地方政府,大家都在谈两件事,太阳能、风能,然后就是LED,但是跟他们聊一下,几乎很少政府官员真正懂LED这个行业。举一个例子来讲,几乎中国各个行业都在搞太阳能。但是太阳能在生产多晶硅的时候,这是一个极其高耗能行业,生产1W耗电量,要10年发电时间,才能赚回来。到底太阳能这个行业是一个节能行业还是一个费能行业,大家没有人思考,大家一窝蜂上。在江苏那个地方用0.58元/度的电生产多晶硅,然后再来出口,利润很薄,我们把大量污染留在中国,把我们生产的东西廉价卖出去,利润非常薄,这样的产业真的值得大家做吗?很多事情大家要分析,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尤其是政策制定者不能人云亦云,谢谢!

倪正东:补充一两句,因为IT,目前这个时候,VC在这个时候看的最多两个IT细分领域,一个是电子商务,第二,游戏。

丁健:刚才谈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记得在其他环节也有人问到,就是关于政府政策以及宏观环境对投资人担心的问题。谈到创新的话,刚才有一个环节听到有人问马云三位大的互联网企业领域,希望他们把电子商务合并,这里面就忘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可能是我们中国人面对的问题,他忘掉其实当你杀掉竞争的时候,就算杀掉创新。因为竞争本身就是逼着弱势企业必须用创新办法来打败前面更大的企业,我们鼓励他们都合并的时候,他实际上就把创新给扼杀掉了。当我们看到很多大型国企在它的政策上事实上形成某种垄断,或者利用某种垄断优势消灭竞争对手的时候,我觉得在不知不觉中中国的创新就被扼杀掉了。就这些政策方面,我也很想听听台上嘉宾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朱云来:中国自从改革开放后,经济总体还有有一个长足发展。无论从整体发展还是国家骨干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发展。现在经历了这样大的经济危机,对各个行业发展都产生了影响,虽然我们现在在增加投资力度上解决了一定问题,但是长远结构调整问题可能还是我们未来必须要考虑的非常巨大的问题。就连太阳能、风能现在都已经成为过剩行业。现在我们遇到一个潜在危险,过去比较容易从扩大规模赚钱的东西现在都不太行了,这个时候更应该提出来这种挑战,刚才邓锋、陈宏都讲到创新,其实你们意思是讲创新不重要,还是赚钱重要。互联网新的IT技术,看的最有意思是它非常的,但是大家进入也很容易。过去门户网站几乎什么人都可以做,最后还是几家而已,这个行业很重要特点就是壁垒比较低,所以要不断创新。另一方面,创新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没有一定的行业系统性政策体系、准入,如果因为创新、因为规模效应,它有一定的市场力量,那还是允许的。但是另外如果因为一些灰色规则,使得不利于创新企业发展,这个我们就需要有一个系统性的国家的政策,既然你讲鼓励创新,那怎么鼓励法,给出一个非常清晰的准入框架,这是很重要一条。

陈宏:关于政府跟创新的关系,从创新角度讲,每个企业都要创新。但是互联网来讲我们怎么定义创新,像清洁能源创新,包括半导体芯片,的的确确非常尖端,一大批博士,投了很多钱进去。互联网领域,很多都是大学生在做,也没有经过什么训练,所以某种程度模式创新的问题。几年前我问新浪,为什么你们不做腾讯的事,他说腾讯等他拥有了足够多的用户后,我也做出来的技术也可以比他不差,可能更好,但是还没有拥有足够多的组群,你技术再好,用户不会使用。腾讯做到足够大的时候,他一直在用新的服务。整个互联网行业里,截至到今天为止,它的技术壁垒跟别的行业不太一样的时候,主要是商业模式和应用创新,等到这几家已经足够大,你再要去打过它,你可能在有些方面商业模式创新还是比较重要,一定要跳到新的模式。雅虎当时做的搜索引擎比Goo gle好很多,但是它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只针对B2B,等到Goo gle做B2C的时候,他就起来了。百度也是一样,等到他B2C的时候,他变成今天的百度。在这方面我觉得创业者还是要多考虑一下,否则你花了很大精力,可能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阎炎:云来刚才提到原创性技术投资的问题,稍微解释一下,我们不是不投,我们特别想寻找真正具有原创的技术进行投资。但是客观讲,中国整个文化,从政治到社会,到经济,很少有人去做一个看不到赚钱的一个原创性技术,这个太少太少。如果我们发现的话,像王传福这样一个学者型有创新原创技术的企业家,其实非常非常少。可能中国不是没有,对每个人来讲,中国13、13亿人口,对每个人经历来讲实在太有限了,我们一生中能够碰到这样的人,都是一个幸事。但是往往投了后,发现这哥们是一个骗子,这个要非常小心。

丁健:大家关注去年发生的大事就是创业板推出,请在座各位谈一谈创业板在经过了这么长时间运营之后,大家感受到它的,当然优点就不用说了,想听各位给他提一些建议,有些什么不足的地方,给他提提建议。

李万寿:创业板推出,在我们投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切身的一个变化。第一个变化,社会资本愿意把钱拿过来做风险投资了。第二,很多人受创富效应影响,很多人愿意创业了。第三,对我们很多投资机构来讲,刚才阎炎讲有很多原创技术不敢投,中国有很多留学生,也带来了很多原创性技术,但是中国文化,使得他不敢投原创性技术。我们投了一个疫苗,这样一个技术从现在投起,一直投到有产出、有效益,至少7年时间,我们现在进入到第3年,后面还有4年,需要资本市场有一批很勇敢的投资者不断接棒,创业板推出,会使社会者出现一批这样比较勇敢的接棒者。创业板现在创新性、成长性这两方面也没有体现出来,现在已经出现创业板企业上市,今年增长率没有达到预先设想的20%、30%增长速度。成长性不足说明商业模式上、市场竞争力方面有缺陷,要么说我们经验不足,要么说明我们门槛太高,使很多企业进不了创业板。第二,这个创业板的东西培养的企业都是处于成长阶段的,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判断这个企业价值需要很专业的眼光,需要很专业的团队,现在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像我们发审委委员可能就不懂技术、不懂产业,最要命的是发审委委员刚刚熟悉了某些东西,他又要轮换了,新队伍熟悉后又要换新队伍了。所以没有办法做到专业识别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就使得他会把重点放在制度性东西身上,是不是合规,对法律上、财务上的东西会抠的很细,对技术、产业上的东西会放的很松,所以会导致良莠不齐。创业板如果要改善的话,就是在发行体制上要更多地能够体现专业,包括投行能够发挥专业队伍作用,以及发审委员、内审队伍增加更多像风险投资有专业质素的队伍进来,使得创业板更健康。

丁健:朱云来,你做了投行、也做了上市,你能不能讲一讲。

朱云来:还不如他们直接讲一讲,因为他们是直接的投资者、参与者,但是从架构来讲,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希望。现在倍数炒的这么高,我们也搞不清楚是投资者太热情还是说这个机制里面还是有一些什么问题,我们觉得要不断的去改进。我觉得它还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最终应该让投资者自己来判断它的价值。现在这么高的倍数确实让我们感到很惊讶,难道有这么好的事。

邓锋:创业板肯定是好事,但是90倍我们也是挺害怕,不是我们的天堂。企业家跟我们谈你看创业板都90倍了,我今天跟你们要30倍不算高。但是总的来说,创业板对投资人、对企业家都是非常好的。就算90倍,也不可怕。就算30、40倍,也挺正常。对我们投资者角度,到30、30倍退出也是很好的。

朱云来:这比以前没有退出机制来说,解决了一个很根本的问题。

邓锋:我很同意李总的讲法,创业板是进入门槛比较低,小而美的公司,但是你看纳斯达克,纳斯达克的门槛现在比纽交所还要高。说明纳斯达克做得很好,很好不是说光是小的公司可以上,它培养了世界大的上市公司,像微软、思科等都是在纳斯达克上。我们创业板如果导向上能够培养成像腾讯这样的,当初如果有这么几个公司,创业板形象一下就变了,创业板就不仅仅是给小而美的公司,我觉得中军的企业有可能,他接下来就可以做成一个巨无霸,那个时候就可以制造出创业板并不是给小而美的公司而设的。创新能够带来可持续,有竞争力的,那就可能会出现大的公司,对创业板发展有更好。

陈宏:作为一个创业者来讲,刚才也听到云来讲到90倍、30倍,我觉得自己在融资的时候,跟VC谈的时候最好不用创业板市盈率比较,如果人家90倍,你年增长20%、30%,要30倍也没有人投你。如果你自己要求特别高,你跟投资者期望值相差甚远,这一年都在融资,公司也没有管好,增长变成负的,更没有人投你了。

丁健:我虽然这边还有一些问题,我更想把话筒交给我们下面的听众,让听众问一些他们关心的问题。

问:大家好!我从早上听到现在,得到一个信息,感觉到在投资界和今天IT新生的企业居然在某一些领域也产生了一些竞争。今天这个话题所讲到的互联网时代只是历史长河某一个阶段,下一个阶段可能是你们也在投的一些物联网,就是所谓真正应用在实业当中,利用信息和技术的科技应用。如果下一个潮流是物联网,在座各位投资家是否已经开始有更新的投资思维模式?第二,是否有信心在投资支持未来物联网,我猜想应该叫做更巨大的应用商的信心?谢谢!

李万寿:物联网这可能是概念上是新的,实际上过去投资的项目里有很多就是物联网概念,比如远望谷,已经在深交所上市。另外有一些P2P方式,都是物联网不同表现形式。加快流通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活质量,它有可能用移动互联网方式,也可能用传统互联网方式,也可能加入新的方式,包括云计算,只要能够在局部环境里面迅速形成商业模式,能够产生现金流,能够产生稳定收益,我觉得我们都会去关注。

问:想问阎总,您刚才说到经常想找一些原创型的技术,但是往往就发现一些人往往不是经常的或者长时期做技术研究,我想问的问题是因为中国人不适合做这个,还是说由于体制问题导致原创技术不容易被大家认可,因为大家知道现在能看到的这20、30年原创技术能够得到很好发展的就是袁隆平杂交水稻、最早的程控交换机。这两项技术开始的时候,都不被大家认可,也被认为是骗子。创新体制如何在最原创的初始阶段就能够被挑选出来。加上您刚才说的LASCDMA。对于这种问题您怎么从一个长时间尺度评价这个事情,不是从一个简单的投资项目。因为TDSCDMA已经是中国移动在运营这个标准。和另外两个标准已经运行两年了,你怎么看?

阎炎:第一,肯定跟中国人没有关系,祖上四大发明都是中国人做出来的。中国现在当官的,他一定是短期行为,他不知道过了十年后,他还是不是市长、书记。如果当企业领导也是这样,我当这一届,不知道后面一届还是不是我。如果我是中国移动董事长,明天的事可能跟我没有关系了。中国民营企业家为什么也会短期行为,他对未来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他今天赚了钱,不知道明天这个钱还是不是他的,大家推波助澜,在中国形成总体是一个以速食文化为主的企业文化。至于怎么来的,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经济学问题,咱们今天没法讨论。但是答案是肯定的,跟人种没有关系。
    第二,现在是TDSCDMA,不是LASCDMA,LASCDMA已经结束了。我认为杂交水稻是人类历史上特别值得钦佩,大肆歌功颂德的事情,时下中国再能找到像袁隆平这样的人太难、太少。

问:我是深圳本土一家电子商务企业,商机网员工,我想问阎总一个问题,企业间电子商务被阿里巴巴已经做到登峰造极了,不过我们认为还有机会,你作为投资人眼光,您认为如果说企业电子商务有机会的话,未来在哪个方向会有大的发展?谢谢!

阎炎:我肯定不是什么都懂,尤其你说的这个,我连名词都听不懂。但是我相信一点,这个世界上钱是赚不完的,而且任何领域中间一定有一些后浪推前浪的东西。后浪是不是一定把前浪打倒,那倒未必,互联网本质就是开放、竞争、自由、平等,在这个领域出现新的商业模式、新的高速成长的公司一定是有。比如今天早上大家谈到的一个公司,也是我们投的一家公司,他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增长确实比阿里巴巴多很多。如果你长得快的话,就像100斤上不过5吨大象。物联网这个问题,我们早年去美国讲,老跟我们讲多么伟大,是一个革命性变化。现在不就回去了嘛。80年代咱们都在讨论党中央四个一号文件多么伟大,一个老农说了一句话,特别入木三分,他说你就是用以前的管改为改。中国互联网环境更加宽松一些,一定有很多商业模式出现。我是蛮乐观的。

问:我想请问王传福先生一个问题,你刚才一直坐在我身后,但是直到你上台我才知道你是谁。我是来自上海ABW国际机构的,我们一直是引进一些外国先进技术和资本给中国企业。最近两年我们一直跟奇瑞、吉利有一些接触,比亚迪一直坚持自主研发,不愿意跟别人技术合作,我想求证一下是不是有这个情况?如果有的话,是不是您刚才说的你不想拿市场换技术。第二,您作为比亚迪最高领导人对竞争对手奇瑞、吉利应该也非常了解,你跟他们两家在未来战略上会有什么区别?如果方便的话,可以回答一下。然后我想问阎炎一个问题,现在电动汽车非常热,我也知道2010年是中国发展新能源非常重要的一年,中国现在有很多汽车零配件企业都在做电池、隔膜,阎炎先生,您觉得类似这样的企业你投资的标准是什么?

王传福:比亚迪是03年进入汽车产业,那个时候留给比亚迪的机会并不多,这个时候就像打仗一样,必须有差异化打法,实际上我们做新的商业模式创新。如果按照传统的正规的专业化分工这种模式造车的话,当时我们没有什么机会。我们03年进去,02年国内汽车曾经井喷过,03年就下去了。我们当时资本金很小,我们一个做电池的,没有多少资金,7、8亿。我们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和当时中国的汽车生产厂商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创新打法,如果按照他们打法,100%输。因此我们整个打法上采取新的做法,当然这个做法有风险。我们买了汽车后,当天股价掉了30%,但是公司有自己的经验,我们认为这个方法是对的。因为中国有很多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有很多极具竞争力的工程师团队,这些是我们要用的优势,再加上比亚迪过去在电池上,曾经电池也是做到全球第一,这些产业结合在一起,基本高度自治。像我们汽车大部分都是比亚迪自己造,除了玻璃、轮胎。装备也是一样。因为中国有大量人才,我们只是给一个平台,一个是培训,一个是招募。汽车没有什么很高的科技含量,因为它是传统产业。人才也很多,常规东西很多,常规技术很多。我们同样投资10个亿,可以获得别人100个亿投资所达到的生产规模。这样可以把我们投资门槛大大降低。这样才有可能使比亚迪在这个战略上能够成功。我们去年已经卖了45万台车,比前年17万台增长的162%,去年行业增长是18%,我们应该说比行业增长多了120%,当然我们过去是5年都是超过100%成长,只是去年市场更好,比100%再高一点点,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来我们这种打法是成功的。当然这种打法很难被复制,因为这里面有大量的管理,工程师管理。很多企业说能不能复制,这个复制要非常小心,品质能不能控制住,成本也许能够控制住,但是品质能不能控制住?要有一个很好的品质控制文化。当然我们也不是全部做,我们也买一部分,像压力机我们也是买。还有一些国内没有的设备。整体战略我们是中国人能够做的,当然肯定要去做,这样可以降低投资门槛。投资门槛一高,就跨不过去了。现在我们也采用一些很好的技术,我们也会和一些国际顶级公司做一些合作,这也是开放的。
    第二个问题,像吉利、奇瑞他们都是中国自主品牌,这几年成长也特别快,40%多。这些企业都是中国汽车未来,就像家电一样,大家很容易从家电历史推算出中国未来汽车历史。一旦中国人掌握核心技术,未来会像家电一样,自主品牌会占中国很大很大份额,我们比较看好中国自主品牌,包括奇瑞、吉利。

阎炎:投资人并不是说只要赚钱就投,各个基金不一样,有哪些投,哪些不投的领域。中国传统汽车领域,哪怕再赚钱,无论国际品牌、国内品牌,我们一概不投。这个道理很简单,基于我本人的理解,我觉得中国汽车产业如果人手一车的话,将来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停车场,是一个灾难结果。基于这个原因我们不会投任何汽车领域。但是EV是另外一个特例,我们对中国电池领域做了一个系统看法,从负极材料、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我们都看了,总体来说还是没有看到一个特别,投不投,不光看技术,还要很多原因。这块领域是一个非常确定领域,中国以前在薄膜领域、电解液领域都非常落后,现在大步在追赶,我想很可能在不久将来希望我们就能够对这个领域有所投资。

问:我想提两个问题,第一,咱们国内天使投资我发现比较少,都是靠国外天使投资的。天使投资你们是什么想法?第二个问题,什么情况下天使投资对于初创公司,跟你们会谈是最有利的时机,哪种情况下对公司比较有利?就是站在你们对立面,跟你们好谈的一点。

邓锋:机构投资人很少投资天使投资的原因是因为每一笔天使投资的量不是很大,机构投资人管理资金相对很大,他不能说一下我管几百个公司,不太可能。因为每家公司即便小,也要花时间。机构投资不太适合,因为我们时间有限。个人投天使投资的话,大量情况不是因为看公司有什么商业模式,是投资你这个人。要么我对这个行业很熟悉,要么这个人是我常年朋友,我很相信他。如果你投一个不是很熟悉行业,然后我又不认识的话,这个一般都不做。这就是很难找到一个系统做天使投资的,这个在全世界都没有系统性专门做天使投资做得很好的。这是我的一些解释。

问:像搜房网的成功,开始天使投资投资比较大,后来搜房网成功了。假如有这样的项目,你们会不会感兴趣吗?

倪正东:我首先说搜房网开始有IDG投资,咱们这个案子就不用说了。说天使投资,99、2000年的时候是比较难的。当时拿25万美元都觉得比较多。现在拿500万美元大家都不觉得多。

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三网融合分论坛实录()

郭为:各位朋友,我们分会场的主题是三网融合,我接到通知之后,感觉到人都不太熟,先请在座的各位嘉宾介绍自己的情况。

傅峰春:大家好,我是深圳广电集团总工程师傅峰春。

聂文彪:大家好,戴维尼中国的董事长聂文彪。

王维嘉:我是美通无线董事长王维嘉,我是做三网融合的。

刘爽:我是凤凰网CEO刘爽,希望能够和大家从新媒体方面分享三网融合。

怀进鹏:我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怀进鹏,我想从运用、软件的角度谈一下三网融合。

郭为:第一次当媒体单位的主持人,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我来提问题,由大家来回答,因为正好在这个期间王维嘉给我提了一些,我觉得很有意思,让我和大家一起去思考。第一个问题,大家都讲三网融合,你所理解的三网融合是什么样的?还是从最远的,国务院参加的三网融合的专家组,带有半官方的色彩来解释一下。

傅峰春:我来是代表我个人,多多少少有广电的背景,带有广电的色彩。但是在国家层面上,温总理有一句话两个服从,三网融合要服从国家利益,要服从群众利益,要尊重科学规律。三网融合在中国已经有10年的进化史了,在国外没有三网融合。在和国外同行交流的时候不知道这个词怎么翻译,即使翻译进去意义是不对的。我查了一下资料,最早出现的是运营商的一个运营策略,现在怎么去理解呢?最早叫三网合一,现在在国家的总体方案中是数字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它实际上在物理层面上就是两张网,怎么理解这三网融合呢?两张的发展都可以承载全业务。过去来讲三网融合有三项业务,电视、电话、宽带业务,从业务的层面上可以这样理解,三网融合是业务层面的。现在我觉得三网融合争论的10来年,有一些观念方面现在有一些偏差,有人认为三网融合是不是简单的广电向电信开发TV,或者是电信网向广电开放语音业务,IP都可以。实际上三网融合怎么理解?应该在国家的信息化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哪一项三网融合的业务能够承载这样的功能,宽带接入,美国FCC刚刚向国家提交了宽带系统,宽带介入对美国的世界综合竞争力,对美国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直接投入是3.5亿,对GDP的贡献是1500亿,最后拉动GDP的增长1.03%。

我们中国三网融合应该关注什么呢?应该关注宽带接入,在三网融合方案中海油一个非常关键的词是适度竞争,在三网融合说适度竞争存在某种程度的垄断,还有一点是打破垄断,一个是宽带接入市场的用户,即使运营商占了94%,广电只占了2%左右,全世界的三网融合在美国,宽带这张网占了25%,电信是4:3,广电是4,电信是3,在我们国家只有2%,这和市场的格局无关,和我们国家的政策有关。我们国内的那一张网络承载三网业务的时候,它的运用在增强,这张网对于我们的宽带接入乃至信息化发展有更大的贡献。另外视频传输这一块也存在一些现象,但是它因为是一个媒体,承载着文化公众服务的水平,所以应该去开放,从广电的角度来说应该有适度竞争,有竞争才有发展,才能为用户带来业务和体验以及实惠的价格。

郭为:傅峰春应该是很权威的,尽管接下来的几位先生再谈难度也很大,不管难度多大,都要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

聂文彪:大家好,戴维尼公司是网上的纯B2C公司,销售的东西和每一位都有关系,就是钻石,所以戴维尼的产品我们选择是戴维尼、我爱你,因为中国最具情感的数据,520。520是销售钻石的,从我的感觉来谈谈,三网互联我觉得更偏向政治的理解,我想谈谈我真实的感受,我们最近通过了央视的终审的广告,我们知道央视的广告是三例五审,我们前后改了八次,我们想广电的广告审核这么严格,但是一年前我们的广告早在互联网上播放了,没有审核,就是付了钱就播放。我们感觉互联网上的广告相对来说环境要宽松一些,在广电我们是不断地审批,向国家工商总局去审批,最后终身还审了三次。

所以我想对三网融合来说应该更加规范,内容的政策方面应该会有区别。我的感觉目前是这样的,戴维尼作为B2C的网站,我相信在深圳有成千上万是做电子商务,大家觉得电子商务很难,戴维尼冒出来了,而且10年的盈利,被市政府规划为上市企业。但是我想和大家说明一下其实电子商务目前看到的戴维尼很强,竞争的是背后以及原来的基础,以及你对原来的供应链整合的程度,像刚刚北大的教授说的,其实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够提供即时服务,这个是最重要的。

不想多说,因为三网融合我不是很专业,谢谢大家。

王维嘉:我非常同意傅峰春先生说的,就是几张网,也没有融合的东西,因为你们家的有线电视和ABS没法融合,全国的单个光纤和另外比较复杂的双向网,这两个网在结构、协议上完全是两个东西,根本没有办法说,所以既不存在三网,也不存在融合,所以我觉得它实际上是一个双向进入的问题。

刚刚傅总也提到国外没有的问题,在美国每天都有敲你的门,今天是电信运营商,把你的电视转到我们的网线上。我们和国外沟通都没有办法,因为在完全市场经济下没有这样的概念,为什么我们会有三网融合这样很奇怪的概念呢?就是因为我们过时的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东西让我们出了这样的东西,所以才有三网融合,这既不是用户的体验,你们大家家里都有电视,都有互联网,没有谁要求把这两张网融合起来,谁要求把电视机和电脑融合起来?电视机放在客厅沙发上看,比较休闲,电脑是放在桌子上一个人看,终端合起来,接入网融合不起来,出去有好的内容,两个网都可以放,两个网都是一个渠道。我觉得刚才傅总提到温总理说的非常好,一个是尊重科学规律,什么是科学规律,互联网或者是电信网是双向的全网全程有计费的大网,广播网基本上是单向的网,非常适合广播电视的界面,但是改造以后也可以提供网络,所以这两个网从物理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尊重人民的利益或者是群众的利益,什么是人民的利益呢?就是网民的利益,用户有没有这样的要求,或者是用户要求什么,用户要求很简单,我要看到更丰富的内容,而不是更贫乏的内容,我要更便利地接入网络,而不是更复杂地接入网络,这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利益,我们国家的利益是提高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把中国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互联网产业变成世界上最领先、最有影响力的产业,并不是用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来阻碍,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注重,两个服从”。谢谢!

刘爽:傅总提的是比较深的深度,维嘉把它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服从两个利益,国家的利益和群众的利益,引申到两个一致,国家的利益和群众的利益,这确实是值得商榷的。我个人的意见,中国现在面临很大的问题是调整,什么是最健康的最绿色的、最环保的问题就是群众对丰富多彩的内容需求。我们对三网融合的好处,我们使网络焕发青春。我有一种担心,的确有很多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我们业界的分析,今天的会呼吁大家思想解放,呼吁政策放松,呼吁民营企业,这个抓得非常好,但是如果执行的利益扩大,或者是夸张的话,可能会把人的欲望给抑制了。欲望是好的,因为欲望才有需求,因为需求才有消费,因为需求才有内需,如果没有欲望,连人性都没有。

怀进鹏:我觉得前面的嘉宾说得确实有很好的观点,我也有一个新的机会,真正是一个机会,我们找一个合适的观点,我觉得主要是业务上的,不管我们的内部怎么去做,如果你倡导未来互联网的机会,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看这个事情,它适不适合我们,这实际上借鉴互联网和我们传统网络电视的新机会。

第二,我们看待互联网TV,网络电视再发展也没有什么机会,在现在的时代如果不开放很难使自己走下去,所以在开放的互联网大趋势下,当你不能跟从这样规律的时候,我们很难设想今后的发展,所以看它的业务问题和事实上对开放的问题,我认为有三个机会。

第一,对我们的终端产品,我们用互联网的时候,进入到互动的2.0时代,我们倡导一个什么空间呢?我们创造一个什么时代呢?国际化不出家门,我们创造了新经济的奇迹,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是一个大的奇迹,客观上讲,我们的三网已经具备承载大规模的数据运行,而不足的是开发的问题,业务的问题,整合的问题,这一块如果再继续往下走将会出现新的问题。

第二,互联网的时代,给我们带来一个重大的机会,过去以硬件和基础设施的运营商,我们看我们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没有一家是电信运营商,因为只要你出点电话线就可以了,而更多的是服务和提供的内容上来发展新经济的模式。所以三网融合以后,当我们把它转换过来遇到一个更大的问题,广电网下如何进入客观端。在我们讨论电视,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时候,我们生活中的医疗、教育将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我们不能指望65岁以上的人它的互联网巨大的是关系互联网的发展。但是我们的电视会有相当的空间,这样的社会所带来新的业务我觉得不仅在运用上产生。

第三,无论是三网融不融合,不管互联网怎么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关注下面的势态,我们曾经遗憾在大的战略上走在高度上,在运用的战略上我们依然走在高度上。当我们把潘多拉盒子打开的时候,遇到新的问题我可以做,但是不能想,因为只有挑战现在才能在将来。

郭为:确实刚刚几位从自己不同的角度给三网融合做了一个解读,听众也会从他们的解读当中得到很多的收获。

第二个问题,还是和三网融合有关系,还是从我们傅总这里开始,刚才讲到一句话总理说要符群众的利益。原来讲的用户需求,能够提升用户的东西,因为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我经常在想有一些东西是逼着大家去用,还是确实有这样的事情提高社会的质量。因为这里面的一些做法纯粹是为了消耗生产过剩的东西,其实它不符合低碳经济,对行业来讲您是最传统的电视制作人,通过三网融合以后,能够给我们深圳和全国的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什么方面,大家怎么能体验得到?您怎么能体验三网融合的好处呢?请傅总来介绍。

傅峰春:补充一下刚刚刘总说的两个“服从”的第一个“服从”,它其实是有背景的,就是行业利益要服从于国家利益,我不知道大家清不清楚,从10年前广电和电信在管道方面在线方面在议论,湖南出现了流血事件,在行业条目分类中把电信纳入了基础业务,从此以后大门向广电关上,就像民营的企业,长城可以做,广电不能做,这张网在美国是阻挡美国宽带接入,但是在中国是空白,所以行业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刚刚说这会带来哪些好处呢?还是要从垄断说起,10年前一家做的时候价格很高,带宽也很高,有线接入以后,服务也高了,就宽带这一块,如果有一个运营商,在美国有多家,在中国是垄断,如果打破了垄断,价格一定比现在偏得多。政策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体制各方面造成的广电这么多年的发展。今天中午有专家和我说的时候,说到广电保护,这个行业在全球,人家能做到的我们还差那么远,我们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老百姓。在美国是6200万电视用户,4200万做到高清互动,你在家里看高清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深圳IVTV最近也开展了这样的业务,我老婆看电视的习惯改变了,任何一个电视想看什么时候都可以看,不用等到8点半。IVTV能做到最大的特点是互动、点播,广电必须得这样做,广电才有生存的空间,广电不是发展,而是生存的问题。在全国现在做了1.74亿的有线电视用户,经过5-8年的电视化,当蜂拥而至的时候广电怎么做呢?广电如果不做就要让位,所以广电要做全网的改造,最大的好处是宽带、看电视,将来还有很多的好处,这里就不细说了。

王维嘉:傅总,我有一个问题,我非常反对任何形势的垄断,现在有什么原因不让广电进入了,你现在哪些想做的事情不让你做?

傅峰春:我从两点讲,一个是政策和法律层面,现在的电信管理条例,把所有的业务都纳入了电信的基础业务里面去了,审批是相当难,广电拿到全国SP的没有,长城拿到了。

王维嘉:就是做高清电视也不让做?

傅峰春:一个是政策的,三网融合刚才说到了核心的技术开发,开放实际上是两个行业的双项准入,现在实际上对广电是不公平的,在全世界宽带业务都是开放业务,在中国把它放到了电信的基础业务里面,连增值业务都不是,所以广电不能做,所以这是中国的宽带市场。

第二,三网融合说开放,但是它的开放是不够的,后面牵涉到政府的问题,资源配置问题,扶植弱小,深圳这里不存在开放,5年天威已经拿到了SP、CP的执照,5年前深圳广电做到了25万的宽带接入率,当时电信有50万广电占33%的份额,广电是66%,时隔5年,广电从我25万退到17万,广电的宽带用户市场份额到7%了。国有政策开放的时候不行,一个是资源配置方面,广电干这个事互联网出口要找电信,电信什么也不做,一年做的宽带收入7万要交给出口费。美国刚刚开始三网融合的时候是不对等的,政策不对称,它只有保护,美国的政策在96年是全开放的,电信网开业务,向所有的SP、CP开放,一是必须要注重资源地,二是政府限价,广电可以不对外开放,因为它是保护的,你是从零做的,没有这些政策,没有公平的监管开放是没有用的。

刘爽:我理解在美国好像没有SP、CP发展,我们这边的行业准则有一些纠结。对于消费者来说,我觉得消费者对广电、电信的期望不是很在意,他们在意的是怎么用最好的形式,最快的形式获得最优质的内容,我觉得这是最根本的观点。我们要刺激内需,我们的内需是炼钢、房地产这样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还是环保、高速的产业。我是做传媒,要考虑群众的利益、群众的需求来做产业。

王维嘉:我提一个问题,其实刚才说到体制问题,我认识广电的人,他们自己也非常沮丧,我曾经问过一个在市里面负责广电的人,我说为什么你们分成几千个人地市级、县级的网络,不能够统一起来?他说省广电局说我们要把省里面统一起来,市里面问省广电局的话,如果出现了维稳的事谁负责呢?宣传部肯定得掌握,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使得整个广电网和市级的,从中央到省谁都管不到谁的高度分隔的网络,这个网络和电信网竞争非常困难,我不知道在不对称的政策保护下能不能解决问题,我觉得从老百姓的角度还是希望能够看到更便宜的价格和更丰富的内容,我觉得这是群众最根本的利益。

刘爽:实际上从最根本的广电的行业和广电局和国有媒体,它更多的是一种宣传正义,这样的话宣教的功能会被强化,但是可能服务是提供娱乐的,提供表达权、监督权,这样的话会弱化,双重意义,他们确实很执着,我是这么理解的。

傅峰春:实际上在几年前广电就实施了改革,实施了网和台分离,台是媒体这一块合并到集团、总台、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体的属性就不强了,是媒体细的一个阐述,但是有安全的要求。

我补充另外一点,三网融合对内容产业会带来哪些变化,或者是对用户会带来哪些好处。三网融合实际上我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六、七个试点,从内容产业上可以带来这些变化,一个是电视台不排斥不聚集的三网融合,它不管是电信网还是广播电视网,当然前提是网台分离的,如果网台是分离的,他不管你下游是谁,只要分发渠道广泛、传播广泛,价值越高。第二,如果带宽足够宽就可以做三屏分发,现在所有的电视台在积极部署,电视台的内容通过不同的网络向不同的内容分发,一个内容或者是一个电视频道正在播的,你在家的时候看有的电视,到办公室就自动切到电脑上,这是三网融合带来的媒体形态变化。第三,当三网融合发展到高级形态时候,产业链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英国的BBC最早是做广播的,后来做电视台,在互联网时代做了互联网,它是一个主流的网站,做互联网视频,进入得很晚,它已经成为英国视频流量的第二、三位,发展得非常快,而且它同时向24种终端分发,甚至它把有线电视运营商业合乎IVTV运营商透明化了,这是我说未来的趋势。当互联网带宽做到几十兆的时候,那个时候是网络运营商真正的收高速公路的过路费,所以引起了英国传统的网络运营商、有线电视运营商非常紧张,联合起来投诉说BBC不具备这样的营业执照,如果那一天来到的话,不一定是深圳有线的用户,有可能是中央广播电视台的用户,而且他们现在正在以这样的部署,唯一欠缺的是中国的宽带普及和户籍带宽普及不了。

三网融合如果全部都的话,在看电视的时候就把广告给跳掉了,如果我们现在看有线的电视把广告给跳掉了,我觉得这样的非常好,而且对传统的电视是一种危机。

郭为:请怀教授讲一讲。下一轮本来设计的题目是对三网融合的理解以及对老百姓的好处,对你这个行业有什么好处,除了怀教授以外,其他有利益的关系。怀教授可以从技术的角度对于中国的科技进步有什么好处,从刘总这边先说,让怀教授最后说。

刘爽:所谓民营的内容供应商,一方面很多运营商希望把凤凰引进去,对它的服务非常有利,高速公路修好了,最担心的是没有车子,我们说的一个方面,国家很强大,国家有资质,国家有资金,国家有政策。三网融合我觉得最终是符合群众的利益,这个融合应该产生什么东西,大量的流量和需求,它会带来什么变化,这是一种简单的网络的运用,这是让人担忧的。

温总理在报告中说到了,让国人活得更有滋味,有的时候希望实现老百姓全面的生活,落实到三网合一,最重要的是给供应商提供平等的机会,真正达到三网融合的目的,满足老百姓在物质解决以后精神文化上,这个满足了,三网融合能够真正实现,加速产业的升级,这是作为运营商的体会。

王维嘉:我觉得中国的情况是广电和电信两边倒下,让很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广电电视是广电来监管,视频现在也变成广电部来颁发执照,广播电视是非常确定的,我有一个源头,通过单向的媒体无论是空间播给大家,互联网的视频在家装的摄象头做一个鬼脸往上一传就是视频,看我的人是亲戚朋友,第一不广,第二不播,我没播给谁,是别人在我这里取的,所以这样的视频是自说自话变成广了,这样的话多了一个监管部门,本来互联网上媒体是很丰富的,从图片、文字、动漫,把十几幅图片在那一放就成了视频,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这些东西是新的,如果完全站在用户的角度,站在行业的角度,站在业主的角度,就应该按温总理说的叫非进即可,过去没有说被监管的,就是应该许可的,广电可以做,民营可以做,更奇怪的是出一个条例,说只有国有经济占51%的能够做,我翻了半天宪法也没有看到说民营企业应该受歧视,十七大明确说鼓励所有民营经济发展,做了一个小视频怎么分国有、民营呢?

刘爽:国内一个公司原有ICP的执照,国外有一个全资子公司,有一大堆的收入,显示在国内的子公司上市公司报表里,这个结构造成了信息的获取,我们的娱乐、我们的知情权,表达权,我们对工信部深深赞誉。广电现在是历史性的机遇,如果我们还是这样的话,工信部管的是上市公司,广电还是不多,从利己来说,我觉得是太大,如果太小得话这个产业就不能做。

郭为:可能大家对广电了解得不多,对于电信了解得多,为什么三网融合呢?对电信了解多了,对广电的酸甜苦辣也了解。

傅峰春:大家知道在美国开办电视台,必须有它本国的国籍、国民才能开办电视台,默多克为了在美国开办电视台转为美国国际,还是回归到刚才的话题对行业的影响,这个行业在上游有,上游是从内容上,我认为未来是内容和服务为王,所以内容的提供商要专心地把内容做好,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好,向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类型分发。三网融合现在是到了非常危机的时候,如果在政策方面没有循序渐进,逐渐地开放政策,一夜之间就跨了,如果它跨了,对在座的任何人都没有好处。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说这个事,现在大家看电视还是以这个为主,如果一夜之间都把它冲垮了,由一个垄断被另外一个垄断取代的话,这也不是好事。我觉得三网融合对产业界提供了哪些机会?中国广电的有限电视网络网改是欠债的,中国是300亿,美国是3000亿,过去由于发展没有紧迫感,发展得很小,由于三网融合的运营之后,国家都想有大的投入,这可能带来相关的产业链,使制造业、研发业机会很大。

另外一个方面,如果说我们的终端都是双向的,我们中国有上千亿,又相当于中国移动的平台,各种基于家庭的双向终端各种内容和成果的发展,为什么中国发展不起来呢?在美国非常好了,在中国只有300万用户,所以三网融合带来大的规模以后,将会给互联网,给移动终端提供内容服务的大大小小的运营商带来无线多的机会,谢谢。

郭为:接下来请怀教授从未来技术进步的角度谈一谈三网融合有什么新的发展机遇。

怀进鹏:这个题目太大了,总觉得切不到题。我是怎么想的,我长大那会儿听广播是挺骄傲的事情,家里面有三大件是不得了的事情,有半导体确实是程度非常高的,70年代人的成长,看电视是很幸福的事情。现在的80后、90后我女儿在上高中,她几乎不陪我看电视,主要是我陪她看电视为主,她已经不在电视上看电视了。用互联网看电影,没人教她,她也没有看手册。所以90后的成长和我们老一代科学家看手册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思考呢?我觉得互联网不得不得承认它改变不了我,但是改变了我们的孩子,你的孩子改变了你。因此现在我觉得在我看待融合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机遇,主要是利用一个新的增长空间,我还是觉得看电视太累了,小孩不愿意看电视,他愿意用电视,愿意从中得到一种享受。

互联网产业发展到现在,如果没有三大网络,如果没有外面一点带来的新的东西,我们设想新的方式,包括看报纸、看电视这种被动的方式。当我们重新看我们的接收终端,它只是一个显示设备的时候,我们对现在的机会就变了。电视机的厂商现在竞争的空间很大,利润空间也比较高,PC厂家空间有不同,利润也不同,山寨机和所谓的平台机的利润空间不同,这当中使得我们一切都走向了互联网社会,我们可以遥远地设想它的趋势,它会培养什么样的形式。

第二,无论我们怎么去发展,关键还是能够创造一种可以交流和它发展,并使它改革性的事情。我觉得现在的运营商不应该是基础设施运营商,你没有意义,在哪儿都能去做,没有广电互联网全都能干,再不开放,从商业的角度就会有问题,但是从国家宣传的主渠道和其他的方面,在转换的方式是很大很宽广的话题,但是觉得业务和应用服务的方式是增长的,尤其是全社会,我们看上互联网基本上是18-34岁,这一批人是互联网最忠实的伙伴,这一批人影响了35-55岁,这一批网又影响了55-75岁的人。这里面应用模式的变化,在三网融合和互联网,这里面很多的事情是我们过去没有想到的。这种空间打开以后,我觉得未来所谓应用技术、软件技术,以及新的云计算和其他新的发明,特别是对互相结合的新的技术。通讯、计算技术的整合提供了新的计算系统的理解,与其说三网融合,更重要的是一网打尽的时候,我们是否准备好了。

郭为:谢谢怀教授,我这里的问题就这么多了。接下来给台上的嘉宾问问题,首先是请主席来问问题。

吴鹰:谢谢各位,我本来不想发言,但是有这个机会,三网融合的话题太重要,我也是关注了这么多年,傅总也知道我是IVTV最早的推动者,在美国数字中国高峰论坛的时候,我反反复复推IVTV,很多人批判我。我尽量缩短一点,但是我觉得很重要。第一,刚刚您的三网融合有没有必要?其实中国没有必要,我担心这样做的话,不但中国电信在做,还有移动、联通也在做,光纤网、广电,再加上中国电信,很多公司用很多钱来做这个事情,这是不是最好的模式?是不是最有效的呢?现成的广电网,上海百事通,其实它不是一个三网的企业,我觉得三网融合在上海百事通是最好的,我可以实时看电视,可以快进和倒退。其实人并不是反对广告,如果IT做峰会的广告,我一定会看。如果讲准入的问题,现在深圳市所有的广电行业里面,我个人认为杭州用的不是广电的网,在用广电网做宽带技术是最多的,5年前是25万,现在是17万,很有可能是他们在网关上控制你的流量、人数。虽然你接入得很好,但是80%的网站都在网上,虽然这个没法证明,你能不能证明技术上不是人为做的。我个人认为这个不应该由一家来统治,哪一个更省钱,四、五百块钱就可以做20兆的带宽,可以有更便宜的收费,所谓行业利益低于国家利益,其实温总理很重视这个事情,在执行上形成了竞争的情况,变成广电总局和通讯部的信息产业部,它虽然做了一个关,各自都有一个可维护,广电是从国家维护的方面来做,变成两个主管部门的收益,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即使不对称的问题以后还有,但是这个事要来解决,我真的觉得挺难的,广电总局想做这个事情的一些思路也是值得商谈的,他想做全国的网,我怎么去做市值的网,县里听市里的,市里听省里的,省里听国家的,这个事情怎么判断,傅总从广电这张网目前的情况来做接入,如果说电信运营商不在带宽、接入上做限制的话,限制这些网络的投资,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个大的问题,如果体制上允许投资,今天上午坐的人几千亿不是人民币,几千亿美金是都没有问题,如果能取得群众的利益,这点钱还是愿意的。你要逐步地去开放,我第一个问题是从技术上来讲,技术不太统一,你平均每户的改造、改革是什么样的。第二,现有的广电的内容还是受益的,它和工厂做的用户越多越好,可以赚好几次钱。

目前广电的管理水平能不能实现三网融合,因为电信有它的问题,它对管理要靠十几年竞争的结果,广电这方面的工作会很复杂。

傅峰春:第一个问题好回答一点,因为这几年对网络改造的问题非常多,网络双向改造核审的非常多,一个是美国主导的CMS标准,为什么美国人选择有线宽带呢?它的带宽宽,所以DOSC3.0的用户可以做到100兆,但是如果独享的话,成本可以更高一点,如果用现在国内的带宽平均水平的话是3-5。在接入端接到同流上,现在基本上也比较成熟了,但是产业化、规模化还没有做到,总体来说我刚才说的全网网改支持双向技术,我觉得中国和美国更有优势。所以网改这一块其实投入的资金真的不多,但是广电的自有实力和体制真的投不进去,全国的广电的收入是400亿,如果不吃不喝就是80亿,一个用户是400亿,这个数和资本运营的都是小数,让它自我发展还是一个事。

第二问题回答的可能还是有根本的体制造成的,广电有的是循环,就像机关一样,有的是事业单位,中心制,有的是公司,有的是上市公司,参差不齐,像深圳的天威上市公司很规范,而且前五、六年都很规范,如果还做不到像电信这样,但是很积极,上市公司还是有问题的,总体来水平满足不了全网三网融合对业务融合的管理,谢谢。

问:怀教授,我想请教您一个关于技术的问题,现在理解三网融合目前还是一个三网互通的状态,三网融合最后可能只剩下一张网,就是IT的互联网,因为它的成本最低。如果三网融合的话,以后会出现互联网的运营商,我想知道如果出现互联网的运营商,现在的技术水平是不是可以实现互联网的可控、可信、可运营,我知道欧美的IMS的推广体系很好。

怀进鹏:我试着回答你的问题,因为你这个问题把IT所有的事情都涵盖了。这个事情还是按基础设施的共享提高它的利用率是最大的,三网融合融合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可控、可信,网络是可以有选的,所以在电信可控、可信是没有问题的。在可运营的过程当中,有三件事,最后一个是可运行,对可控和可信,我觉得在互联网一类问题上是可以完全作用到的。这里上午在论坛里提到了,互联网的支付基本上可以做得到。我们说互联网的安全性多高,这里面面向的更多是和国家一块去做,但是网络是很复杂的,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我觉得技术上的挑战,刚才傅总讲了一些例子,真的应该去做,作为服务运营商的运营管理所需要的支撑平台的系统,确实是一个新的产业,因为业务内容的广泛性,互联网的局部自制性可预测的动态性有一些关系。但是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是一些很简单的来提供的机制。接下来在下一步新的发展,我觉得以后可能不同,这一方面现在还有很多不确定的一面,就是在IT的运营当中,大家共同地掌握10年的IT也许会运营出来一个新的IT和新的路线,这个事情说了10年,但是这也没有确定是什么,不一定能够把握住里面的问题。

问:今天听了会我感觉中国信息真的是太不对称了,像先生讲的三网融合有很多的苦水,从用户的角度,三网融合最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实实在在好处?不管是丰富性、便利性还是价格,请专家解答一下。

我今天是互联网平台,三网融合中金蝶还有什么基本的能参与吗?谢谢。

郭为:我想其实大家对你的问题已经讲过了,特别是傅总已经讲过老百姓带来的方便,或者是背后是被迫看,按点看,现在可以在互联网去点播,就不再重复占用时间了,有没有最后一个问题。

嘉宾:我的问题BBC在新闻领域的发展,但是我看到报道是BBC缩减在新闻领域的投资,因为它是一个充分的市场领域来占领市场资源,因为它拿着纳税人的钱来做市场竞争,你觉得中国有没有必要建立这样的管理?

傅峰春:中国有正在做这样的事情,有这么一个迹象,一个是国家网络电视台,我刚才从CCTV参观回来,它已经是在市股跨越网络运营商,直接把它的内容分发给终端用户,刚才你说的BBC,我想它可能既是典型的案例,也有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种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不会变更的,当网络的带宽宽到一定的程度,将来广电的业务和电信的业务都汇聚到IT平台上,带宽再宽到一定的程度,网络运营商垄断的地位就会被打破。另外,刚才说的一个迹象,家电终端也在做这样的事情,他们试图把网口接到电视机上,内容跨过了网络运营商,直接把内容推送到你家,实际上是一回事,不同的产业、不同的行业的不同做法,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将来作为内容运营商,我想是一个战略,深圳广电也在朝这个方面发展,作为一个内容提供商的战略,怎么样跨网多平台平滑地切入,最终我们国家的宽带达到内容提供商要求的时候就可以了。

刘爽:BBC是在纳税人的监控之下,BBC上面是没广告的,这是BBC非常有意思的特点。

郭为: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提问了。本来我想让前面的嘉宾每人讲一句话,但是我想这句话也挺难讲的,我替他们讲,如果说得不对就算他们讲的,如果说得对就是我英明。

实际上我们表面上看,在谈所谓的三网融合似乎是一个技术问题,似乎是工信部或者是广电部的问题,实际上里面蕴含非常深层次的问题,我想核心是利益,这个利益可能是讲到BBC作为公众电视台,工信部和广电部是一种形式,还有很多垄断的利益,比如说今天讲了中国移动2000亿的市值,如果任何一个企业和他竞争肯定是找死,所以这样的情况下,所有的东西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如何去解决,其实靠我们的智慧,政府提出来三网如何,实际上把这个问题从概念上得到解决,因为这个问题国家从10年来讨论。最重要的成本是终于中央同意了三网,难在哪里,其实我用一个故事来结束。

英国当年为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因为当年英国的皇帝做得不好,地方的人革命把皇帝赶跑了。革命了以后,这几个诸侯还是要选皇帝,总要有一个头儿,选了以后,发现比前面的做得还差,又起来造反,又把这个给干掉了,所以大家想还是把这个原来的皇帝请回来。我们的权利不给皇帝,我们要成立一个议会,把国家的权利放在议会身上,而不是皇帝身上,所以今天的英国皇室某种意义上是国家的象征,而不是一个权利的机构。美国从英国独立下来以后,通过独立宣言,每个洲有代表组成了议会,在讨论公民选举权的时候,大家的意向认为北方是进步的,南方是落后的,因为南方保持奴隶制度,在这个议会上突出表现为只有白人才有选举权,这样的话南方就吃亏了,因为南方主要是以黑人为主,这样的话南方就没有什么权利,又产生了一个争议。最后说每一个黑人有3/4的投票权,说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妥协,要按照和谐社会的发展,其实这个事情是可以解决的,三网合一一定会给中国的科技、中国的社会带来巨大的发展,今天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