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缺失造成每年损失5000亿 银行有钱不敢放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8:18:01
这是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由于信用缺失,我国每年财政上的损失高达约五千个亿;十几年来,我国金融、银行业的贷款损失大约四万个亿。
让人更加费解的是,还有这样一个现状:一方面,我们银行存差达到一两个亿,外汇储备也达到一万三千个亿,可以说有很多的钱可以“用”。另一方面,社会上需要用钱的地方也非常多,尤其是有很多中小企业急需资金来发展,但却总苦于找不到能“用”的钱!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信用缺失。”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金融学会秘书长秦池江在近日“第三届中国企业信用峰会”上就信用问题发表的看法引起强烈反响。
信用:一个沉重而非常紧迫的话题
秦池江谈“信用”,首先让人感到既沉重又紧迫。
不可否认,信用缺失已经给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秦池江从目前我国出现的资金“流动性过剩”现象谈起。现在可支配和利用的资金比较多,但是跟如今的经济发展趋势来比,它又显得过多了,形成“流动性过剩”现象。然而,从现在的经济水平和发展上来讲,还不能说是真正的资本过剩。
秦池江认为这个问题需要做客观分析。中国不是说资金多得了不得了,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有很多的钱都“用”不出去。而社会上需要钱的地方是非常多的,但就是满足不了。形成了资金的总量、资金的需求和总量的供给与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之间的种种矛盾。
企业要发展新产品、要推动技术进步,尤其是中小企业和农村的发展,都需要钱。秦池江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根本原因还是信用缺失。”他进一步阐述道,公司没有固定的产品,没有固定的技术,产品质量上不去,派发的信息不准确,怎么能够发行股票呢?想向银行贷款,可是达不到银行所要求的标准,所以,很多企业在银行借不到钱,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尤为如此。
“因此,加快和推进企业质量与信用体制的建设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事情。”秦池江强调。
信用:又是一个很有希望的话题
秦池江谈“信用”,最终又让人感到:很有希望。
他所介绍的我国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的进展和未来是令人乐观的。我国信用制度建设从九十年代初到现在,全国企业及个人的信息体系及其网络建设,已经基本建成。全国的征信系统已经联网,目前已覆盖了所有银行业的金融机构基层业务网点。该系统拥有1160万个企业,共5.3亿自然人信用档案,其中提供497万个企业和6672万人与金融业务机构的信用往来记录。各个金融机构的基层网点已经建立了信用查询重点20万个,每天点击查询率为30万次。通过网络来查询企业信用记录情况,已作为各金融机构贷前审查的一个固定程序。
此网络还跟其他社会相关部门的网络系统取得连接,比如,金融网络跟公安部户籍管理、犯罪记录网可以连通;民事案件审理结果也可以发挥作用,比如法院的判决。另外如行政处罚、个人交通违规罚款、信用卡透支、赌博及“洗钱”等记录,都可以一一查到。这种网络系统的建成,对加快我国企业信用环境的建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此外,个人贷款方面也要讲求信用。前不久,工商银行公布了一千多名大学生贷款违约的事情,受到社会的关注,之后有两百多名学生主动还款。
这样一个信用网络更便于进行集中管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例,已建立企业信用记录基础信息的管理办法,按要求及时更新企业信用信息,他们还进一步推广和扩大贷款卡发放使用范围,执行了贷款卡管理办法,具体体现到贷款的调查、审查过程,把这个结果做为评估企业信用的一个重要依据。基本上这些做法已经在金融系统内部建立起来,运行良好,也慢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
与此同时,信用制度建设还需要有成套机制,即:第一建立预防机制。事先怎样了解对方信用,防止违约和失信;第二,制定违约以后的追查机制;第三就是仲裁机制;第四是惩戒机制。
据秦池江介绍,十届人大29次会议上讨论了民事诉讼法修订的相关问题,将要补充几个重要条款,增设被执行人不执行通知、不履行法律文件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强制措施的内容。对有关失信人和债务人不履行法律文件、文书,也将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比如限制失信人出镜、限制失信人的高消费行为等,并且将失信人的记录输入各相关信用信息网络系统,甚至在媒体上公布。这些增设内容将对信用环境的建设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