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弟子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37:09

我说《弟子规》(此文乃鄙人原创)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这里的“弟子”,是指年纪较小、为人弟弟或子侄的人,与“父兄”相对。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他以《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论述为纲,分为五个部分,具体阐述处于童年、少年阶段的幼辈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定名为弟子规。

人在社会上生活,必须有行为规范。所谓行为规范,就是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缺乏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就会矛盾百出,社会秩序就会难以维持。人人恪守正确的行为规范,社会便会文明和谐。《弟子规》就是从这个角度,以通俗的形式,浓缩了中国两千多年儒家文化的精髓。在当今这个时代,物欲横流,道德沦丧。青少年认真学习弟子规,努力实践弟子规,对于复兴中华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有人会说,《弟子规》是封建社会的东西,现在还能用吗?

应该说,里面确有过时的东西,如“亲有疾 药先尝------丧三年 常悲咽”,这里说的“药先尝”是中医的汤药。现在“亲有疾”,及时治疗,吃药遵医嘱就罢了。至于父母病故,守丧三年,即使在封建时代,也只有封建士大夫做做样子,一般民众是无法实行的。还有些内容,如“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领会其精神即可。

可是,无论怎么说,弟子规的基本内容是具有普世的永恒价值的,孝亲敬长,敦睦人伦,谦恭礼让,持身严谨,诚信仁爱等,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作为人应有的规范、宝贵的品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弟子规》(也是儒家思想)将人格构建放在第一位,把掌握知识放在第二位(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个原则在现代尤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因为《弟子规》讲的是行为规范,里面涉及许多生活细节,我建议儿童和少年照着去做一做。一做你就会知道,那效果是神奇的,你一下子在别人眼中就成了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那么,现代的青少年是不是只照弟子规去做就可以了?也不是。《弟子规》所提供的,只是基础的行为规范,它可以使你形成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还必须具备现代特色。现代人格要具备哪些特点呢?鄙人不揣冒昧,提出以下几点:

1)具有公民意识,富有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社会事务;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如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公共卫生,严肃的公众场合控制手机等)

2)具有进取精神、竞争精神和创新精神,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断补充新知识,

3)做事讲求效率,重视技能方法,具有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

4)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不断超越自我

5)具有主体意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不迷信书本及权威

6)具有环保意识,生活讲求绿色、低碳。

7)重视生命价值,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平和心态 。

《弟子规》的基础规范加上以上七点,或许就是理想中的现代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希望青少年对《弟子规》细加品味、认真实践;若有否定性意见,只要言之成理,也无不可,总比不看不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