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楼盘曝“竹签代替钢筋” 触怒购房者的神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48:22

  资料图:混凝土块里不是穿着钢筋,而是细竹签   混凝土块一掰就断
28岁的小庄,在合肥打拼多年,最近终于攒够了钱,准备在合肥买一套房子。可是,走访了几家心仪的楼盘之后,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
原来,小庄曾经在工地干过,他在各大楼盘转了一圈后,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建房材料出现了“新面孔”:一块块长方体的混凝土块。更令他纳闷的是,混凝土块里不是穿着钢筋,而是用一根根细竹签替代了。
小庄用手一掰,没用多大劲儿,“咔嘣”一声,混凝土块裂成两半。一旁的工人见状警告他说:“你乱搞什么,这是垫块,用来放在楼房钢构里的材料,用来固定墙体,防止房屋发生移位的。”
听完,小庄顿时蒙了。“一掰就断”的竹签垫块究竟能起多大作用?住这样的房子能安心吗?

竹签垫块很有市场

用“竹签”垫块固定高楼墙体,真的存在吗?8月30日,小庄带着记者走访了位于政务区的几家在建楼盘。龙图路上的一家在建楼盘“岸上玫瑰”,正在建的三期工程很快就要完工。记者假称是已买了该楼盘的业主,一名监工模样的男子笑道:“这里的房子很抢手的,现在都卖到7000多元一平方米了。”
提及竹签混凝土块,这名男子告诉记者:“你说的那种东西叫垫块,是我们建楼时固定钢构位置的。”他还说,这种垫块在该工地上已经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记者随即在附近几家工地看到,这些工地都采用了这种“竹签垫块”,只有一家位于习友路上的楼盘的工作人员表示垫块里面是钢筋。“那种用竹签垫块的对房子质量会有影响。”他坦言,这种竹签垫块是最近几年才开始使用的,“但是因为价格只是钢筋的三分之一,所以很受工程施工方青睐。”
从事多年建筑行业的张师傅向记者透露,目前这种垫块在合肥多家楼盘存在,并在合肥城郊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
“合肥十几家楼盘都到我们这里拿货。”一家“竹签垫块”生产厂主介绍说。

偷工减料影响安全
“用竹签穿成垫块来防止墙体移位,显然不合适。”安徽省建工学院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沈小璞表示,垫块内的材料一般是用钢筋穿成,用“竹签垫块”他之前没见过,施工方选用这样材料,是偷工减料的做法,对房屋的构筑安全有一定影响。
记者从合肥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了解到,该站昨日已下发了《关于混凝土剪力墙使用竹签预制件的通知》,通知要求即日起对全市各工地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存在“竹签垫块”的用料情况,将对材料全部销毁,并对工地进行查处。

============网友心声:竹签代替钢筋,黑心代替了良心===========

一套产权70年的房子,据说其实际寿命只有短短的30年,但如果拿着亲朋好友拼凑来的首付,然后再搭上十几二十年省吃俭用还贷款的时光,买来的却是一套用竹签代替钢筋的房子,买房人是应该感到愤怒,还是欲哭无泪呢?

合肥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下发通知要求对全市工地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存在“竹签垫块”的用料情况,将对材料全部销毁,并对工地进行查处。这样的态度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施工方又不是傻子,在得到通知以后,明知有关部门要来检查,他们还会让穿了竹签的垫块出现在工地上吗?这样的通知与抓贼前事先通风报信没什么两样,看起来像是认真负责,其实只是装装样子,这样的检查,不用猜就知道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也不可能有结果。

而且,即便查到了用竹签代替钢筋的垫块,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销毁,对工地进行了查处,可是,那些已经被砌到顺利通过验收的楼房里的垫块,又由谁去找出来销毁呢?又由谁对使用了这种垫块的房屋质量负责呢?那些住在这种房屋里的居民的安全又由谁来保障呢?

表面上看是竹签代替了钢筋,实际上却是黑心代替了良心,监管形同虚设。一个普通购房者到工地转两圈就能发现的问题,一个普通记者稍作走访就能发现的加工链条,难道这些由纳税人支付着工资的监管部门的监管者们就发现不了?整天做在办公室里,整天与施工方觥筹交错,当然不会发现问题,或者即使发现问题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豆腐渣总有塌的一天,用血的代价来买一个所谓的“教训”是不是太残忍了一些?

做建筑,道德良心的约束当然是重要的。而且,如果这样的偷工减料行为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的话,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包括开发商、施工方自己,也包括监管者。因为他们和他们的亲友也会购房,也有可能买到竹签代替钢筋的房子,豆腐渣塌掉的时候,他们也会成为受害者。但是,仅仅靠道德良心的约束显然是不行的,因为有的人信奉的是“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所以,必然用严厉的法律法规对这种行为进行严惩,由法律来完成对这种黑心行为的现世“报应”。而无所作为的监管者应该首先为自己的渎职行为受到严惩!

相关评论:“竹签工程”,又一中国建筑之怪状

细细一数,近些年来我们经历建筑怪状还真不少,从刚开始的钢筋量变少,到后来的水泥标号不够,再到如今的“瘦身”钢筋、竹签工程,中国建筑朝着越来越“低碳”的方向发展。而这种另类“低碳”的代价则是建筑寿命越来越短、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应有保障:人家的建筑寿命可以高达一百多年,而我们的建筑只有一二十年便面临被拆的命运;有的在建楼房,一个雷便能将其“雷倒”;“楼倒倒”、“楼脆脆”、“楼歪歪”更是不一而足。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描述:“有50%的利润,他就敢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他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在如今中国的建筑行业,马克思的这一言论得到了极好的证明。之所以出现开发商、建筑商“无敌”的偷工减料技俩,一方面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整体的道德沦丧,而这种以经济暴利为载体和驱动力的道德沦丧,像病毒一样在蔓延,在侵蚀着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和建筑商;另一方面则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我国一直以来对此类现象打击的力度不够。

在目前遏制工程造假的行动中,普遍存在着“打不着、打不痛、打不死”怪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处罚力度不够。从“楼脆脆”到“楼薄薄”,从“楼歪歪”到“桥断断”,太多的处理都是“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甚至可以从中看出事件背后存在的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复杂关系。对这类事件“雷声大,雨点小”的处理方式的最终结果大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不了了之,这无疑是在纵容开发商、建筑商“复制”或“创新”出更多的豆腐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