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篇_较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00:08
生涯规划篇

未来是不确定的、未知的,生活是有无限可能性的,所以,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机会!未来的路就在脚下,迷茫彷徨会让我们离自己的目标更远。立即行动吧!               ――――――编者语

 

本学期,我们学校计划在高一中对同学们进行生涯规划的指导,这是在胶州市的超前做法。利用这段时间,大家可以初步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为后续自己生涯规划做好准备。

什么是生涯规划?

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最短的一条路。如果说职业是通向成功的一条直线,那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的进取和努力,就是这条线上的每一个点;由这些点构成的每一条线段,连成了通向职业生涯最高目标的路程。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经历,即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的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职业生涯设计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即就业环境和本人实际情况,制订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对个人职业前途的瞻望,是落实职业理想的实施计划。职业生涯设计由分析发展条件、确立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四个环节组成,均着眼于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发展。

为自己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可使用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这里介绍一种“5W法”——用5个“WHAT”归零思考。这是一种被许多人士成功应用的方法:从问自己是谁开始,如果能够成功回答完五个问题,你就有最后答案了。

5“W”是——

1、Who am I?(我是谁?)

2、What will I do?(我想做什么?)

3、What can I do?(我会做什么?)

4、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 ?(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

5、What is the plan of my career and life?(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什么?)

回答了这5个问题,找到它们的最高共同点,你就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果你有兴趣,现在就可以试试。

职业生涯规划六步走

1. 自我评估。主要包括对个人的需求、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等的分析,以确定什么样的职业比较适合自己和自己具备哪些能力。

2. 组织与社会环境分析。短期的规划比较注重组织环境的分析,长期的规划要更多地注重社会环境的分析。

3. 生涯机会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包括对长期机会和短期机会的评估。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结合本人的具体情况,评估有哪些长期的发展机会;通过对组织环境的分析,评估组织内有哪些短期的发展机会。

4. 生涯目标确定。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确定,它们分别与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相对应。首先要根据个人的专业、性格、气质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再把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细化,根据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组织环境制定相应的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5. 制定行动方案。把目标转化成具体的方案和措施。这一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行动方案有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选择、职业的选择,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计划的制定。

6. 评估与反馈。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反馈过程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断认识过程,也是对社会的不断认识过程,是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有效的有力手段。

 

生涯规划方式ABCD

职业生涯目标规划,应从一生的发展写起,然后分别定出十年计划,五年、三年、一年计划,以及一月、一周、一日的计划。计划定好后,再从一日、一周、一月计划实行下去,直至实现你的一年目标、三年目标、五年、十年目标。

未来发展目标:今生今世,你想干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取得什么成就?想成为哪一专业的佼佼者?

十年大计:二十年计划太长,容易令人泄气,十年正合适,而且十年功夫足够成就一件大事。今后十年,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事业?将有多少收入,计划多少固定资产投资?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你的家庭与健康水平如何?把它们仔细地想清楚,一条一条地计划好,记录在案。

五年计划:定出五年计划的目的,是将十年大计分阶段实施。并将计划具体化,将目标进一步分解。

三年计划:俗话说,五年计划看头三年。因此,你的三年计划,要比五年计划更具体、更详细。 因为计划是你的行动准则。

明年计划:定出明年的计划,以及实现计划的步骤、方法与时间表。务必具体、切实可行。如果从现在开始制定目标,则应单独定出今年的计划。

下月计划:下月计划应包括下月计划做的工作,应完成的任务、质和量方面的要求,财务收支,计划学习的新知识和有关信息,计划结识的新朋友等等。

下周计划:计划的内容与月计划相同。重点在于必须具体、详细、数字化,切实可行。而且每周末提前计划好下周的计划。

明日计划:取最重要的三件至五件事,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按先后顺序排好队,按计划去做,可以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个人的成长需要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

文/杨谰

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有很大不同。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的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的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觉得很有道理。象我遇到很多做记者的同行,他们说:杨澜你多幸运,能采访那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而我其实是从采访一个区长开始的。所以要是区长没采访好,就不要去采访市长;市长没采访好,就不要采访部长;等部长采访好了,再想副总理、总理、总统。

对于医学,我不是很懂,但我也了解到,也有这种比较优势存在。有的医学生,在学校理论学的很好,但手比较笨,所以在临床上就不适合做外科医生。有的理论学的不是很精专,但手很灵巧,就可以成为外科的“一把刀“。这就是每个人有不同的比较优势。

一般来讲,一个人刚刚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容易产生这种思想:我一定要做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或者我很有兴趣的工作。其实根本不用着急。可以先做一些看上去“大材小用”,或者完全事务性的工作。但如果你能在这件工作上做得比别人好一点点,不需要很多,你就有下一次机会去做更大的事。但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停在那儿抱怨:我在其它方面还比他们强呢。那根本没用,这个世界没有人想听这样的话。大家只关注你做事的结果。

所以你只要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好一点点,你就有成长的机会。

两年前,当时的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来中国访问,只停留两天,就接受了一个采访,就是我的采访。应该说,作为民间的传媒机构,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很难。所以我很好奇,问他为什么会接受我的采访?他的随行人员告诉我:很有意思,是因为在这之前,我采访过他的副总理。副总理告诉他:如果你去中国,应该接受这个女记者的采访,她提的问题很有水平。

我听了之后很高兴。但是我想说,这种口口相传,千万不要小看。你做的每件事都会对你今后的成长产生影响。希望更多的是正面的影响而不是负面的影响。

为什么当时我会离开《正大综艺》?这是不断有人问我的问题。我不知道是否说清楚了,激流勇退也好,有学习的精神也好,这都不是问题的实质。实质是,我觉得我不擅长做综艺节目。我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更不会演小品。只有一次和赵忠祥老师合作演魔术,叫什么大变活人。还没走出去呢,就让别人认出来了。魔术的效果一点没有。所以我想,我真是没有什么艺术天才。我还是老老实实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我什么事情做的好呢?也许从小受家庭影响,我还比较喜欢读书,还有学习的能力。

所以日后开始做访谈节目,每次我都是坚持尽可能得阅读相关的资料,看所有的东西。按别人的说法:这很笨,主持人就是靠口才好,现场反应快就行了。我恰恰认为不是这样。拿我做访谈节目来说,你事先准备的程度和你做出的节目的效果完全是成正比的。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采访基辛格博士,那时我还在美国留学,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特别没有经验。问的问题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比如问:那时周总理请你吃北京烤鸭,你吃了几只啊?(全场笑)。你一生处理了很多重大的外交事件,你最骄傲的是什么?这类问题。

当然我也在电视上看过别人问这类问题。凡是问这类问题,就是事先没做准备。后来在中美建交三十周年时,我再次采访了基辛格博士。那时我就知道再也不能问北京烤鸭这类问题了。虽然只有半小时,我们的团队把所有有关的资料都搜集了,从他在哈佛当教授时的论文、演讲,到他的传记,有这么厚厚的一摞,还有七本书。都看完了,我也晕了,记不清看的什么。虽然采访只有27分钟,但非常有效。真是准备了一桶水,最后只用了一滴。但是你这些知识的储备,都能使你在现场把握住问题的走向。记得我问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有很多共赢和合作的机会,但也出现了宗教的、种族的、文化的强烈冲突,你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往哪去?和平在多长时间内是有可能的?他就直起身说,你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随即阐述了一个他对和平的理解:和平不是一个绝对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势力在冲突和较量中所达到的一个短暂的平衡状态。把他外交的理念与当今的世界包括中东的局势结合,做一番分析和解说。这个采访做完,很多外交方面的专家认为很有深度。虽然我看了那么多资料,可能能用上的也就一两个问题,但事先准备绝对是有用的。所以我一直认为要做功课。我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是一个还算勤奋的人。通过做功课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作为记者和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我也许还有一个比较优势,就是容易和别人交流。96年我在美国与东方卫视合作一个节目叫《杨澜视线》介绍百老汇的歌舞剧和美国的一些社会问题。其中有一集就是关于肥胖的问题。一位体重在三百公斤以上的女士,接受了我的采访。大家可以想象,一般的椅子她坐不下,宽度不够,我就找来另外的椅子,亲自搬来,请她坐下,与她交谈。最后她说:我一直不知道中国的记者采访会是什么样?但我很愿意接受你的采访。我就问她为什么?她说别的记者来采访,都是带着事先准备的题目,在我这挖几句话,去填进他们的文章里。而你是真正对我有兴趣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所以在镜头面前也好,在与人交流时也好,你对对方是否有兴趣,对方是完全可以察觉的。你的一举一动、你的眼神都在建立一个气场,所以我能建立这样一个气场,就适合做访谈节目。

去年年底,采访马来西亚巴达维总理。我们事先研究资料时发现,那年他的妻子刚刚去世,就想是不是应该问一问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他们感情很好。但坐在你对面的毕竟是一个总理,一上来就问人家妻子去世的事,很唐突,也不礼貌。在谈完了许多政治方面的话题之后,就想怎样让他自己把这个问题谈出来。所以我就决定这样问他:在过去的2005年发生了很多事,但对你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什么?他就说,对我来说,2005年是哀痛的一年,因为我妻子去世了。一直讲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将他和他妻子的感情,她最后的日子,讲的非常好。采

访结束后,他的新闻秘书就说,你们中国记者真有本事,因为我们的总理在公共场合从来不谈个人生活。我估计是我的气场把他罩住了。

所以这是我对自己的比较优势的一个挖掘。其实你们在座的各位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可以考虑考虑这个问题。当然这不会一开始就知道,只能通过尝试做不同的事情才知道。对于我来说,我已经做电视,做了十七年,中间也经历了许多挫折。比较大的,大家可能也知道,就是2000年在香港创办阳光卫视,虽然当时是抱着一个人文理想在做这件事,至今我也没后悔,但由于商业模式和现有的市场规则不是很符合,确实经历了许多商业上的挫折。这让我很苦恼,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这么努力了。甚至怀孕的时侯,还在进行商业谈判。从小到大,我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只要你足够努力,你就会成功。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如果一开始你的策略,你的定位有偏差的话,你无论怎样努力也是不能成功的。

后来我去上海的中欧商学院进修CEO课程,一个老师讲到一个商人和一个士兵的区别;士兵是接到一个命令,哪怕打到最后一发子弹,牺牲了,也要坚守阵地。而商人在好象是在一个大厅,随时要注意哪个门能开,我就从哪出去。一直在寻找流动的机会,并不断进出,来获取最大的商业利益。所以听完,我就心中有数了--我自己不是做商人的料。虽然可以很勤奋的去做,但从骨子里,这不是我的比较优势。

在我职业生涯的前十五年,我都是一直在做加法,做了主持人,我就要求导演:是不是我可以自己来写台词。写了台词,就问导演:可不可以我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完编辑,就问主任:可不可以让我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就想:我能不能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了几个节目后,就想能不能办个频道?人生中一直在做加法,加到阳光卫视,我知道了,人生中,你的比较优势可能只有一项或两项。

在做完一系列的加法后,我想该开始做减法了。因为我觉得我需要有一个平衡的生活。我不能这样疯狂的工作下去。所以就开始做减法。那么今天我想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懂得市场规律的文化人,一个懂得和世界交流的文化人。在做好主持人工作的同时,希望能够从事更多的社会公益方面的活动。所以可能在失败中更能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当然我也希望大家付出的代价不要太大,就能了解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缺陷所在。

 

独立思考,规划未来,建立正确求学理念

郭晏均

    (这是一篇留学生写的文章,视野开阔,思路缜密,我选编在这里,是希望能够给大家一定的启发。希望大家不要过于计较一时一地之得失,而要看得长远。人生不是一场百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的快慢未必能够决定最终成绩,关键在于过程;人生也不是一条独木桥,而是一个大舞台,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只要努力,你会找到自己的发展优势。――编者)

2001年夏天,我从深圳实验中学只身来到美国参加哈佛大学的暑期教程,修大学一年级化学。一晃五年,我站在毕业典礼颁奖台上以电子工程专业,数学和化学两个副专业的“学校荣誉”毕业(University Honors),获工学院学者称号(Engineering Scholars), 并是工学院两名最佳毕业生之一。我即将加入花旗公司投资银行部,开始在曼哈顿做分析师的新生活。在此,回首五年异国他乡作为小留学生的经历和父母教导的一些人生理念,只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后来的学弟妹们在为未来奋斗的征途上激发一些灵感。

大学时期,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于我来说,是发掘自己潜能,兴趣爱好和建立事业开端的阶段。我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定位自己最终的人生价值:我这一生要成就什么才能最开心最满足,我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人生的目标定了,就不容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就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打造自己的背景,就会独立思考,有意识有主见地做每一件事。大学仅有四年,毕业的时候,你会准备好迎接未来事业上的挑战吗?进了大学就好比从零开始,有些人四年之内打造出一份傲人的简历,找到满意的工作或者在学科研究上小有成就。而对于有些人来说,毕业等于失业,四年以后才感觉到茫然无措。许多中国的父母都叮嘱孩子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好大学,可是考上以后呢?大学仅仅是人生的开始,不是终结。

大学四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或许是专业的选择了。从小到大,我的兴趣就很广泛,发掘和领悟世界的各个层面对我来说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希望,暮年之时,有能力研究天文和物理,梦想能够坐宇宙飞船上太空,希望能有时间有能力创作视觉和听觉方面的艺术作品,更希望在没老的时候能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呢?母亲说,路要从宽往窄走。大一的我曾经是化学专业,曾经要转行建筑和视觉设计专业,最后正确评估自己能力之所长,决定学电子工程,决定先从商。除了自身能力限制之外,为什么要先从商而不是走学术或者是艺术的道路呢?因为只有经济独立了以后,我的艺术品才不用为了销路而创作,我的研究才不需要以经济回报为目标,我才能有资本做教育慈善事业。可是,要从商,为什么不学商呢?大部分的商业是跟工业有关系的,电子工程和化学的背景可以让我有能力学习理解大部分电子、电脑、通讯、生化甚至机械和能源领域的产品。而商学院的知识却是完全可以通过实践和工商管理硕士的课程弥补的。选择投资银行分析师的职业作为事业的第一步,就是为了弥补商业方面的知识。因此,独立地由全局思考专业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你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你到底听说过多少个专业,你真的适合你现在的专业吗,这个训练过程对你的将来合适吗?

父亲是商业人士,他总跟我说,在美国求学的这些年里,你要完成你的知识结构和人事结构。我花了四年半才毕业,足足修了168个学分,就是为了完成我自定的知识结构。在大一的时候我已经在上大三的化学课,大二已经罕有地做了化学系的助教,本来可以三年毕业的我因为从商的决定要重新决定选课的范围和内容,就是为了尽量充分准备毕业以后的知识结构。从商是一个需要全面知识的行业,因此在兴趣广泛的我看来也是最有意思,最具有挑战性的职业。作为国际学生,如果说在国内基础知识打得牢靠,加上中国孩子原本刻苦耐劳的学习作风,让我的知识构架的建立过程相对容易的话,建立人事构架却是尤其困难的。

我把人事构架分三层,一是人生导师,二是朋友,三是社交圈。作为想从商的年轻人三者缺一不可。出门在外,朋友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国外的小留学生,没有了父母亲友的蔽护,如果没有朋友在各方面支持就更是举步维艰了。另外,从商最重要是人,大学时代建立的牢固的友谊会让你拥有一批可以信赖的未来事业上的合作伙伴。我第一次实习的公司里,正副老总就是大学时代的好朋友。社交圈的重要性体现在信息量上。认识的人多信息量就大,而最正确的选择往往建立在庞大信息量的基础上的。作为留学生,融入美国社会是尤其困难的事情。

可是何谓真正的美国社会呢?社会都是分层次的,在德克萨斯A&M这个四万多学生的大学里,学生也分精英层、学者圈、普通学生和低层次的喝酒逃学甚至吸毒辍学的学生。我们需要谨慎地选择自己所在的层次。许多小留学生在国外交友不慎误入歧途,或者因为交友的局限性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机会。刚刚进入新环境的小留学生切忌自闭,一定要广交朋友睁大眼睛看世界,多听取过来人的意见,但是要保持自己的思想独立性。我有许多朋友比我的年纪大,都是我各个层次上的人生导师,这些年里有许多决定都是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其中教育家高燕定先生为我指明了许多道路和在美国发展的理念。作为青年人的我们一定要认清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尊师重教,谦虚谨慎。

所幸A&M大学也是很注重这方面培养的,在大二的时候参加学校秋季领导才能交流会(Fall Leadership Conference),曾任中情局局长的校长就教诲我们拜求人生导师(mentor)的重要性。他半开玩笑说,他由一名小职员做到中情局局长,就是因为他最后一位导师是老布什。大三的时候,我有幸作为唯一的国际学生选入了18人的05届未来国际领袖学院(The Academy for Future International Leaders),有机会与多名国际性著名大公司的校友高层讨教一些人生理念,生意经和世界观,才逐渐对商界和美国精英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大学的意义除了以上两点之外还有更多的层次。在A&M大学之前,我在哈佛大学读暑期班,毕业的时候,以班里总成绩第二结业的我还是选择在A&M大学读本科。其实,综合排名当年勉强进入前50的A&M大学每年都有非常优秀的毕业生进入华尔街、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各大石油公司、科技性公司;被长春藤的研究院、医学院和法学院录取,也有学生荣获美国最高学者荣誉奖。这所大学好的毕业生跟长春藤学校的本科毕业生丝毫无差。学术修为固然重要,可是本科四年,更是学生给自己定位的四年,是打基础的四年,是培养素质,建立人生观和增加人生经验的四年。A&M大学工程系排名全美只有前15名,可是这所综合性公立大学给学生个人素质培养的空间却是无限的。

现代社会里,有许多高收入的工作并不需要本科学历,而有许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本科毕业根本干不了。本科究竟学了什么,而本科毕业究竟是什么概念呢?我想,投资银行招人的理念可以阐述这一点。分明是金融方面的职业,这些公司却在专业上不设局限,东方艺术系的,政治历史系的,工程系经济系的通通都招。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在寻找拥有强的学习研究能力,性格好,吃苦耐劳,成熟稳重,心思缜密,有独立思考能力,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的毕业生。他们认为只要了有以上素质,这些毕业生经过合理训练就能成为优秀的银行家。作为事业起点的铺垫,A&M大学提供的培训和机会有过之而无不足。

拿我的经历为例子,除了学术外,为了有意识地了解美国社会和培养自己的性格,我在大一的时候参加了大学独特的军乐队(Aggie Band),接受了一年的Corps of Cadets ROTC美国军事化管理。结业的时候,除了拿到军校最高奖学金之外和获得唯一的乐队新生学习优异奖之外,我2分钟可以做88个俯卧撑,13分钟能跑2英里,还学会了许多实用的军事技能。记得父母常感叹上山下乡对他们能力和个性上的锻炼对他们现在事业上深远的影响,教育我年轻人该多吃点苦才能有所作为。我常跟朋友说,军校虽然很辛苦,可是要是到了A&M没有领教过军校我一定会很后悔。

军校以后,因为高中和大一的学业底子打得好,大二大三的时候,我的主要时间是做学生活动和各种工作和实习。这些经验对未来找工作或者升学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一定要有选择有意识地决定自己要如何打造这些背景。我的一些经验包括担任代表3500人的亚裔学生总会的会长,因为作为Academy成员为海啸赈灾召集全校二十几个学生会募集了上万美金而被老布什接见,在全国第三大物理超导磁铁实验室做实验助理,也在三个国际性大公司做过实习。除此以外,学校还提供了许多机会让学生领袖参与学校的政策决策,培养学生大局着眼小处着手的能力。我在过去的两年里定期参与三名副校长的不同建议班子,通过自己的知识影响学校方针,同时也受到了学校高层氛围的熏陶。对于今后目标是从商的我,学校的这些机会更是让作为国际学生的我有机会接触美国社会,了解了决策层的一部分运作模式。

大学四年多的培训带来了我事业上一个满意的起点。总结起来,思路明确,仔细打造背景,和刻苦努力应该是我顺利完成学业并顺利过渡到人生下一个阶段的重要因素。多跟过来人讨教经验,谦虚谨慎,以诚待人,尊重师长,办事踏实也是年轻人应有的重要素质。

衷心希望以上文章能给学弟学妹们有所启示,祝学业事业一帆风顺。

 

施瓦辛格离总统梦还有多远

美国的斯瓦辛格,虽然是个来自奥地利的“穷小子”,也很瘦弱,却从小就立志要当美国总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如此设计自己的未来:要当美国总统,必须先当美国最大的州的州长-要当美国最大的州的州长,必须赢得竞选-要赢得竞选,必须很有钱和社会地位-要很有钱和社会地位,必须娶一个能够协助自己成功的妻子-要娶一个这样贤惠的妻子,必须成为名人-成为名人的最快途径,就是进入影视圈-要进入影视圈,凭他的自身条件,只能靠锻炼出一个全世界最健美的形象。

好,目标体系建立了,斯瓦辛格就一步一步地去实现。从12岁开始,他用三年时间去体育馆刻苦健身,终于在15岁那年,作为小木匠的斯瓦辛格夺得了奥地利健美比赛的亚军。后来,他又连续获得了欧洲健美先生、世界健美先生的称号,从而顺利地进入了好莱坞,并不久就成为了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动作巨星。接着,在众多影迷的追捧下,他按即定目标,如愿以偿地迎娶了自己喜欢的女孩玛瑞亚——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亲侄女!他经过努力顺利当选加州州长,并做的有声有色。现在他离自己的总统梦只有一步之遥了。

一个短短的故事背后,有多少汗水呢?这个世界不缺少梦想,但缺少一步步将梦想变成现实的坚持!

周杰伦歌声的背后

同学们,听过周杰伦的歌吗?崇拜周杰伦吗?

我以前因为听不明白周杰伦的歌声,对他非常排斥,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中学生喜欢他。一次我无意间知道了他的奋斗经历,让我非常感动。再回头听他的歌,发现既然爱上了他的歌声。例如东风破、发如雪、菊花台、千里之外、青花瓷等等,是我的收藏。

这是一段怎样的经历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周杰伦的成长故事吧:

周杰伦自小父母离异,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

1996年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在一家餐馆当服务生。他的志向是做音乐。

1997年参加一家电台的娱乐节目,结果演砸了。但其复杂工整的乐谱被音乐公司老板吴宗宪看中,邀他进公司作音乐助理。尽管一开始他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帮同事买盒饭、打杂,但他依然坚持音乐创作。可是,他那“怪怪”的音乐风格并不被当时的人们喜欢,老板甚至当面把乐谱扔进垃圾桶内……周杰伦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努力,他以每天一首歌的速度进行创作,连续7天,老板总能在一上班时就看到他的新作品。终于老板被他的坚持和勤奋感动,答应找歌手演唱他创作的歌曲。

1998年2月,他创作了一首《眼泪知道》,被公司推荐给当时的天王巨星刘德华演唱,结果遭到拒绝。之后,他又精心创作了《双截棍》,推荐给当时火爆华语歌坛的张惠妹演唱,再次遭到拒绝。

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让周杰伦迷茫了……此时,老板吴宗宪也感到很失望,打算放弃周杰伦。于是他对周杰伦说,“我再给你10天时间,如果你能写出50首歌,而我能从中挑出10首的话,公司就帮你出唱片。”10天写50首歌,天知道这有多难,然而怀抱音乐梦想的他并没有放弃,再次燃起斗志,一头扎进音乐室,通宵达旦的创作……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就这样,10天过去了,周杰伦真的拿出了50首歌,而且每首都写得漂漂亮亮、工工整整。

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周杰伦的第一章专辑《杰伦》终于成功制作并于2001年初上市发行。这个此前无人知晓的年轻人在瞬间一鸣惊人。

从一名餐厅服务员到家喻户晓的当红小天王,周杰伦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专访时说:“我之所以会有今天,就是我不服输的结果。

 

改变世界与改变自己

一个迟暮的老人这样说道:

“年轻时,我想改变世界。我发现改变世界很难,因此,就想改变我的国家。在我发现无法改变国家时,便开始把目光集中在我的城市。当我老去的时候,也没能改变这个城市,于是试想改变我的家庭。但现在改变我的家庭也是不可能的了。

如今,作为一个老人,我意识到我所能改变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我自己。同时我恍然悟到,如果年轻时我就去该变自己,可能就会影响给我的家庭。我和我的家庭就会影响给我的城市。这些影响可能就会改变国家,而且我可能就会真的改变世界了。”

 

职业规划走进中学课堂

来源:搜狐教育

新学期到来,迎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新生们的,除了课本,还有一系列的“人生规划”课。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的是,在这些课堂上,除了鼓励立志成才外,还教导他们如何根据个人能力,制定人生目标,规划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我真正的梦想是什么?最适合我的职业方向是什么?大学我选什么方向的专业?高考我要达到什么高度?余下高中时光,我要怎样计划?我的学业规划怎么做?怎么形成我将来的职业核心竞争力?等等。这些都高中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正是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解决的问题。

职业规划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目前针对职业人、求职者或者是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课越来越多,可是把“职业生涯规划”课搬进中学课堂,讲给对“职业”还鲜有认识的中学生,却是十分少见。

现 场

高智商≠成功 华附高一新生遭遇“下马威”

“你们都是高分考进华附的,应该说智商都很高,但将来不一定会成功。因为影响成功的因素除了智商,还包括情绪商数、意志力商数和创造力商数。”在上周末华师附中的“规划人生、奋力成才”专题讲座上,该校学生处主任廖耀良一上台就给高一的新同学们来了个“下马威”。

“你是什么性格?你性格上的弱点在哪些地方?你未来适合往哪个方向发展?你有考虑到你周围的环境吗?”专题讲座上,廖耀良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而这些问题对于在应试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子们几乎从没思考过。

廖老师指出,要做好人生规划,首先应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个性特征,找到性格弱点,另外还要分析环境,建立在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准备认识上、明确定位、然后为之奋力实施。“规划人生关键六个字:选择、优化、坚持”。

通过一个个问题和探索,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清晰的认识。高一新生小郑表示,自己以前从未听过这类讲座,感觉获益匪浅。其中,他最感兴趣的就是关于“人生规划”这部分,“听了讲座后,我对于自己现阶段将如何求学,如何设计自己的事业有了另一番认识。我将根据自己个人的情况,找寻此后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并不是空谈理想,而是将个人理想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据廖耀良介绍,华附近年来一直在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人生规划教育,这一系列的教育并不止停留在一两次讲座上,而是贯穿于学生的整个中学生涯中。在专题教育讲座的基础上,还会举行“高校自主招生模拟面试”、“就业模拟面试”等主题班会,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还不定期邀请成功人士讲授“创业成功之路”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提高学生们就业意识和素质、创业精神和能力。

疑 问

中学生做职业规划是否过早?

很多成功人士在中学阶段就确立了自己的理想

中学生做职业规划是否过早?华附廖耀良老师表示,中学阶段接触职业规划并不算早,应该让学生们对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为人生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利于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研究部主任李季教授也认为,高中学生个性发展已较为成熟,而高三时选择大学的专业也将对今后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高中学生中进行相关的职业生涯辅导有助于学生及家长进一步确定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季教授认为,大学毕业后再做职业生涯计划是有些晚的。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德国等职业系统非常规范和发达的国家,通过职业模拟、看录像、实际尝试操作等方式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瞄准目标发展。“职业规划早做一些,对个人的发展定位能够准确一些。实际上,可以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理想的确立都是在中学阶段。”然而,国内的咨询者往往在人生面临关键选择的时候,才要做规划,这样的确是一种“临时抱佛脚”的短期行为,很难收到真正的效果。

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现象,甚至起薪水平一年不如一年:教育的高投入与毕业后的产出根本不成正比。对此,许多职业测评专家指出:普遍的就业情况不甚理想反映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职业规划,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规划,在招聘会屡受挫折,就算进了一家用人单位也难以适应;一些人接受职业测评后发现自己的个性、能力倾向与所读的专业根本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但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招聘往往着眼于所学专业,专业成为毕业生进入职场的敲门砖,一旦专业与个性不匹配,在职场自然难以发展。

 

比尔·拉福的职业生涯设计

背景:一个美国小伙子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商人。中学毕业后考入麻省理工学院,没有去读贸易专业,而是选择了工科中最普通最基础的专业——机械专业。大学毕业后,这位小伙子没有马上投入商海,而是考入芝加哥大学,攻读为期三年的经济学硕士学位。出人意料的是,获得硕士学位后,他还是没有从事商业活动,而是考了公务员。在政府部门工作了五年后,他辞职下海经商。又过了两年,他开办了自己的商贸公司。20年后,他的公司资产从最初的20万美元发展到2亿美元。这位小伙子就是美国知名企业家比尔·拉福。

1994年10月,比尔.拉福率团来中国进行商业考察,在北京长城饭店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他谈到他的成功应感激他的父亲的指导,他们共同制定了一个重要的生涯规划。最终这个生涯设计方案使他功成名就。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成功的简图:

工科学习→工学学士→经济学学习→经济学硕士→政府部门工作→锻炼处世能力,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大公司工作→熟悉商务环境→开公司→事业成功

第一阶段:工科学习

选择:中学时代,比尔.拉福就立志经商。他的父亲是洛克菲勒集团的一名高级职员,他发现儿子有商业天赋,机敏果断,敢于创新,但经历的磨难太少,没有经验,更缺乏必要的知识。于是,父子俩进行了一次长谈,并描绘出职业生涯的蓝图。因此升学时他没有象其他人一样直接去读贸易专业,而是选择了工科中最基础最普通的机械制造专业。

评析:做商贸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商品贸易中,工业品占绝对多数,不了解产品的性能、生产制造情况,就很难保证在贸易中得到收益。工科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培养,而且能帮助建立一套严谨求实的思维体系。清楚的推理分析能力,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正是经商所需要的。

收获:比尔.拉福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四年,除了本专业,还广泛接触了其他课程,如化工、建筑、电子等,这些知识在他后来的商业活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阶段:经济学学习

选择:大学毕业后,比尔.拉福没有立即进入商海而是考进芝加哥大学,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经济学硕士课程。

评析:在市场经济下,一切经济活动都通过商业活动来实现的,不了解经济规律,不学习经济学知识,就很难在商场立足。

收获:比尔.拉福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搞清了影响商业活动的众多因素,还认真学习了有关法律和微观经济活动的管理知识。几年下来,他对会计、财务管理也较为精通,在知识上已完全具备了经商的素质。

第三阶段:政府部门工作

选择:比尔.拉福拿到经济学硕士学位后考取了公务员,在政府部门工作了五年。

评析:经商必须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要想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必须深知处世规则,善于与人交往,建立诚信合作关系。这种开拓人际关系的能力只有在社会工作中才能得到提高。

收获:在环境的压迫下比尔.拉福养成了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由稚嫩的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老成、处世不惊的公务员,并结识了各界人士,建立起一套关系网络,为后来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信息和便利条件。

第四阶段:通用公司锻炼

选择:五年的政府工作结束之后,比尔.拉福完全具备了成功商人所需的各种素质,于是辞职下海,去了通用公司。

评价:通过各种学习获得足够的知识,但知识要通过实践的锻炼才能转化为技能。

收获:在国际著名的通用公司进行锻炼,比尔.拉福不仅为实践所学的理论找到了一个强大平台,而且学习到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这也是大学生创业应该借鉴的地方,除了激情还应该考虑到更多的现实。

第五阶段:自创公司,大展拳脚

两年后,他已熟练掌握了商情与商务技巧,便婉言谢绝了通用公司的高薪挽留,开办了拉福商贸公司,开始了梦寐已求的商人生涯,实现多年前的计划。

评析:时机成熟后,应果断决策,切忌浪费时间,应抓住契机实现计划。

收获:比尔.拉福的准备工作,几乎考虑到了每个细节。拉福公司的成长速度出奇的快,二十年后,拉福公司的资产从最初的20万美元发展为2亿美元,而比尔.拉福本人也成为一个奇迹。

编者:比尔.拉福的生涯设计脉络清晰,步骤合理,充分考虑了个人兴趣、个人素质,并着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这种生涯设计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变为现实。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他的这套生涯方案并不完全适合你,也许你的人生志向不在商业,但是却带给你一个重要的信息:人生是可以设计的!只要你有信心、恒心加上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案例的主角也许就是明天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