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西来吗?(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37:02
 

4、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关键是:路在何方呢?
  古代中国究竟是什么时候和西面的、南面的异族有交往的?现在还说不清楚。一般来说,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察而形成的历史书中都把张骞通西域算成是中外交通的开端。公元前100多年张骞通西域的故事,被司马迁记载在《史记·大宛列传》里。后人读《史记》、《汉书》,知道了有一个汉朝使节,奉皇帝之命,曾经九死一生,从长安经阳关、敦煌,到了西汉的西面,他当过俘虏,也当过贵客,到过或经过车师、焉耆、龟兹、疏勒、大月氏、莎车、于阗等地,经过十三年,在公元前126年才回到长安。五年后,他又一次出使西域,与他的助手分别到了乌孙、康居、安息、大月氏、大夏,差不多已经抵达今天伊朗东北部,也就是说到了大半个西亚、中亚。

 

  后人把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开创者算在他头上,张骞“凿空”也就成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象征,而从长安出发到中亚、西亚的道路即丝绸之路,也就成了人们心目中最重要的交通道路。这条路延绵几千里,途经现在的新疆、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一直南到印度,西到地中海。后来凡是一提到汉、唐帝国和外部的文化往来,就会想到这条道路。

 

  可是,千年以后,这条路渐渐荒芜了,到处是沙漠、戈壁、雪山、绿洲少了,水源就缺乏,人也渐渐少了。在9-10世纪,经过唐代后期崛起的吐蕃、宋代强大起来的西夏的阻隔,东西交流的这条道路常常断绝,于是汉族中国与西部大多数异族的通道逐渐转移,海上交通越来越发达,渐渐占了主要位置,尽管蒙古大军西征还是走这条路,但是它敌不过越来越畅通的海路,宋元明的贸易主要就是通过海上通道进行的。所以宋元以后的“市舶司”之类海外贸易机构都设在沿海的广州、宁波、泉州等地。特别是近代,有了汽车、飞机、轮船以后,人们不再需要艰难地走这条路了,于是近几个世纪,这条路渐渐不为人所知了。现在,人们很难想像,在汉唐的千余年中,大约是公元前2世纪到10世纪这么长的时间里,其实这是一条人来人往的、很热闹的重要通道。当然,那里也是古代中国人认为是非中国的地方,王维有一首诗叫《渭城曲》,又叫《阳关三叠》,里面有四句话:“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说,出了阳关,就是中国之外的地方了。《西游记》里描写唐代玄奘西天取经,第一个要倒换关文就是办签证的,大概就在这个地方。

 

5、楼兰古风
  罗布泊、古楼兰以及后来很多考古发现,证实了古代文献的记载,也探明了这一道路上各个古代王国的具体位置,比如楼兰遗址,就是公元前176年才见于历史记载的,公元前77年就改名为鄯善的一个小国,并不好找呀。于是,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里,确实近年这条道路上的考古发现也最多,考古学家,甚至是普通旅游者都有发现,像沙堆里埋的佛像、手写古卷、西域人的木乃伊,还有古代城市的墙垣、陶罐和陶瓶等。直到现在,有的旅游者还能在那里找到古物,比如:1980年代日本NHK和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摄制组,就曾经在那里找到了佛像。

 

  那是一片相当神秘的地方,也是藏着无数秘密的地方,有蔚蓝的天空,到处是闪亮的沙砾,使大地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风起的时候飞沙走石,风平的时候又一片宁静,让人根本不知道那里充满了杀机。但是,过去的历史就埋藏在沙砾下面。北京大学教授林海村就研究过这个地方埋藏的历史,据他说,那里过去是很热闹的,像现在很有名的塔什拉玛干沙漠发现的尼雅遗址,就包括了寺院、官署、住宅、种植园,证明它就是汉魏时代的“精绝国”,当时是一个很兴盛、热闹的城市。在古楼兰和这条路的其他地方,都发现过很多古代遗物,有具有古希腊罗马风格的,也有具有古印度风格的。其中最著名的是被考古学家戏称“楼兰美女”的木乃伊,据说身高150公分,穿着羊皮衣,毛帽双羽。据推断,她的死亡年代约在秦汉以前。这些都证明这里在汉魏甚至更早以前,就是非常重要的中西通道。

 

  根据历史记载和学者研究,我们知道这条古代的通道分南北两路。首先看北路,北路就是沿着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天山山脉南侧,从罗布泊(楼兰)->吐鲁番(车师,交河城)->焉耆(尉梨)->轮台->龟兹(西域都护府)->疏勒(今喀什,这是现在中国的最西部城市)->大宛->康居->大夏(阿富汗)。然后是南路,南路就是沿着塔里木南部的昆仑山脉北侧,就是从鄯善(若羌)->且末->精绝(塔什拉玛干)->于阗(和田)->莎车->蒲犁(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大月氏->或经过今阿富汗北部向伊朗德黑兰方向或经过现在的巴基斯坦向南->身毒(印度)。这两条经历了千年的路,依靠着绿洲中的水源的支持,成了商旅的通道,但是,最后究竟它是怎么消失的呢?

 

  这个谁也说不清,是人类自己过度开采水源、砍伐林木,遭至老天报复的结果吧,现在那里已经是千里荒漠了。

 

6、有关中外交流通道的其它猜测
  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的“中国”,它的疆域变化虽然很大,但是大体上是以“九州”为中心的。东部面临大海,有想像中的蓬莱、方壶、瀛洲,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那边是浩渺的大海,只有古代人想像中的“日出扶桑”。西部为高原,有帕米尔高原,有雪山戈壁,唐代诗人岑参的《走马川行》里说:“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白雪歌》里又说:“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昆仑、天山都是相当高的雪山,可是又有奇特的热泉、火焰山,岑参在《热海行》里说的“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就是写这种汉族人少见的奇特景象。北部是冰天雪地,加上有匈奴、突厥、契丹、女真以及后来的满族,古来常常有和亲的故事,像昭君出塞之类,但汉族人从来没有试图超过北部的大草原去更北的地方。而南部,有的地方是茫茫丛林,古代人想像那里有瘴气与疾病,不仅在汉代张骞通云南时就曾经失败过,小说中诸葛亮七擒孟获而纵之,其实也是因为汉族人无法把自己的势力伸展到那个地方,到了唐代末年征云南失败,就曾经引起了唐王朝的衰落,后来的云南有南诏大理国,金庸在《天龙八部》写段家,实际上是在宋代,云南这些地方真正被中央政府控制是在蒙元时代,那个地方也是交通不便的,大家读读艾芜《南行记》就可以明白了。这样,中国四方都有一些自然边界,不像非洲和美洲的国界是人为划定的直线,而是自然形成的边界,这种边界本身就是阻隔,看起来,中国很容易形成封闭的“天下”。

 

  不过还是有理由相信,很早就有人开始想方设法地外出与其他异文明沟通了,包括古代传说中的周穆王到西边昆仑山见西王母、邹衍想像大九洲、《山海经》想像更远的四方,都表达了一种要超越边界和自然障碍的精神,因此,在西域的通道之外,就还有其他的一些通道,把古代中国和四方联系起来。沟通海外可能会另有蹊径,研究海外交通的思路同样也需要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