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集:欢迎华中科大清退奥运冠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5:49:00

评论集:欢迎华中科大清退奥运冠军

2010年09月08日07:51新华网贾知若等我要评论(75) 字号:T|T

国际在线:清退奥运冠军研究生,不如清退特招制度

在华中科技大学拟清退的307名“超学时”研究生名单中,出现奥运冠军高崚、杨威的名字。记者昨日连线高崚、杨威,他们表示对此事尚不知情。(9月7日《长江日报》)

从来只见高校向奥运冠军献媚,又是破格又是争抢,而高校无清退奥运冠军研究生,哪怕是奥运冠军本科生。因此,华中科大拟清退高崚、杨威的消息一经传出,霎时成为新闻,引来观者如堵。在笔者看来,这其实是一场美丽的一厢情愿。

华中科大剑指所向,其实并非针对奥运冠军研究生,而是洋洋众多的307名“超学时”研究生,不幸的是,高崚、杨威恰好名列其中罢了。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明确规定,硕士生学习年限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资料显示,高崚、杨威均为该校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5级硕士生,曾先后4次出现在“未注册研究生名单”中。按规定,早该清退了,但华中科大此举也并非清退,而是通过公示的方式下“通牒”,换言之,是一种温情的提醒,因为校方已经表示,“(此举是)学院督促其及时注册”,而该校研究生院有关人士也表示,此次只是从数据库里把“超学时”部分的学生筛选出来,希望他们看到名单后尽快与院系和导师联系。

基于此,媒体所解读的清退,是伪清退,而不少网友大呼快感,认为高校开始对奥运冠军开始“动手”了。不得不说,这都是美丽的误读。

颇具讽刺意义的是,最新消息显示,9月7日上午,北京体育大学迎来新生报到。在研究院新生报到点,不少人正在议论奥运冠军杨威要来北京体育大学报到读研。杨威此前就读该校1999级本科。而杨威本人日前也对媒体透露,今年将去北京体育大学读研究生。看看,即便华中科大真的清退了杨威,杨威还愁没大学读吗?争抢杨威的大学多了是也。不知道北京体大是怎么录取杨威的?符合不符合程序?有无享受到了特权?

但不能不说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校向奥运冠军等运动员大开绿灯,已是“潜规则”,不!是堂而皇之的明规则。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里明确称,鼓励运动员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并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就业。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三名、亚洲体育比赛前六名、世界体育比赛前八名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可以免试进入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学习,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还可以通过单独组织入学考试、开办预科班等形式招收运动员入学。至于奥运冠军,进名校,更是举手之劳,一些名校为了争夺奥运冠军,甚至不惜许以优厚条件。一方面国家对奥运冠军提供制度性进高校的保障,另一方面各大高校又争抢奥运冠军,照单全收,这显然不太合理,以至于有人感叹“明星读大学,真的很容易”!

奥运冠军免试进高校一直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这会破坏教育公平,是对其他靠真本事考名校的考生不公,也有人认为,奥运冠军对国家有特殊贡献,国家做出特殊安排,无可厚非。其实,奥运冠军是举国体制的产物,夺冠了,国家已经提供了足够的荣誉和奖金,何必再染指大学名额?种种说辞,各执一端。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高校可以让奥运冠军宽松进去,但不能随便让其毕业,换言之,应该宽进严出。此说不无道理,如果宽进宽出,奥运冠军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特权阶层,教育颜面的尊严何存?

此前,乒乓球运动员刘国正被交大退学,一时引发热议,有业内人士感叹,“如果有一天,中国运动员也能凭能力读完大学,中国的大学也能够不再把文凭当成‘礼物’赠送,那么中国体育界和教育界与国际接轨将不再遥远……”是的,笔者希望大学能够建立一视同仁的退出机制,别让运动员享有特权,笔者更期待大学对待运动员应该把好关,不能把文凭当礼物。

武汉晚报:清退奥运冠军,还只是开始

华中科技大学拟清退307名“超学时”研究生,包括奥运冠军高崚、杨威。二人回应称对此不知情。据悉,两人均为2005级硕士生,按照规定,硕士生学习年限为2—3年。(长江日报9月7日报道)

作为华中科大的学生,与奥运冠军同校读书几年,但数年内从未偶遇过“高师姐”、“杨师兄”,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都在电视报纸上。

奥运冠军在当下算得上特殊群体,他们既与一般人不同,也与“非冠军”运动员不同。与退役运动员时常生活窘迫不同,奥运冠军既是体育明星,也是“民族英雄”。优异者如邓亚萍、杜丽等人华丽转身入政界为官,至于一张高校文凭,不过是奥运冠军名利马太效应中的一环。

运动员盛名之下有学历需求,高校则借之宣传自己。运动员和高校各取所需,高校面向冠军的“方便之门”,这种关系,更像一纸名利契约。

华科大此次清退决定,当然是打破了二者利益置换的潜规则,但不宜过度阐释。此次清退“超时”研究生,要解决的还是“严教”的问题,是高校回归理性并选择了挤破脓疮,并非特别针对奥运冠军勾兑学历。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些无法毕业的奥运冠军,在入学时就有一纸文凭相许的,如果他们不具备深造资格,那么高校也需承担清退中的原则。再者,冠军们“超时”不能毕业,学校和导师有无尽到督导责任,也是存疑的一个问题。

高校要自洁自立,路还很长,从“清退”始,姑待观之。

新华时评:华中科大“清退”之举何以引发关注?

新华网武汉9月7日电(记者皮曙初、廖君)新学年伊始,华中科技大学发布拟清退307名超学时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消息,引发热议。此举无疑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研究生文凭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混”来的。

事实上,清退超学时学生的做法,华中科技大学并非第一家,也不是第一次。高校清退符合退学条件的学生,包括超过最长学习年限而没有完成学业的,没有按期注册的,中期学业考核不合格的等等,都属于高校常态管理的内容。华中科大这一次之所以引人关注,恐怕一是因为清理的人数较多,二来在网上公布产生了“围观”、“放大”效应。

尽管华中科大的“清退”举动赢得许多赞扬,有人认为这是对“混文凭”的学生动真格,也有人认为这是大学精神的回归……但一个常态化的学校管理行为,何以引来如此广泛的关注,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思考。

近年来,一方面硕士生、博士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不可避免会导致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短缺,降低培养高学历人才所需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社会上想“混”个文凭装点门面或抬高求职身价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些大学则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迎合市场对高学历的需求,不惜降低学术标准,放松教学管理,搞所谓“严进宽出”,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生水平明显下降,使高学历“缩水”。正是因为高校中存在着这种极不正常的状况,才让华中科大的“清退”之举更显切中问题要害。

加强大学教育管理,确保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淘汰。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变压力为动力,而且有助于树立严谨求实的治学标准,维护学历学位的严肃性和含金量。清退“超学时”研究生无疑可以起到督促、警示的积极作用,但确保教育质量却不能局限于此。在严格学籍、学时管理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更应关注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高层次人才。

确保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准入源头就把好关,严进严出,宁缺毋滥;完善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委员会,使研究生教育内容真正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落到实处;严打造假、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环境。只有多管齐下,全面改善研究生教育工作,“清退”才能不再成为一条新闻。

 

华西都市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研究生?

贾知若 本报评论员

这是一个堪称宏大的命题,也许,并没有标准答案。

但这个命题无法回避,尤其当华中科技大学拟清退307名“超学时”研究生,而“超学时”名单中包括全中国体育迷耳熟能详的奥运会冠军杨威和高崚时——它需要一个答案,哪怕是参考型的。

网络上骂声一片,如果你有心总结的话,会发现其中大多数的意见大抵是——以中国奥运冠军的培养程序而言,以中小学的学历水平直接迈向大学硕士,这本身是一次不合理的“飞跃”,其后,“超学时”的潜台词是冠军们其实根本没怎么在校园里出现过,混张文凭而已——少数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当当南郭先生,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南郭先生”会不会让文凭本身产生微妙的贬值?这绝对不容忽视。

事实上我们不该设问,因为事实上,学士和硕士已经贬值。要不然,每年不会有那么多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苦恼,这样的苦恼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在用人单位来看,学士和硕士们的能力并不是想象中的出类拔萃;另一方面,以中国总体的产业结构来看,容纳不下那么多的大学毕业人士。

华中科技大学没有设羽毛球系或体操系,如果设了,高崚和杨威也不应该是就读的研究生。那两个项目,他们比任何教授都还要权威。其实,笔者一直不太明白奥运会冠军们为什么对保送上大学情有独钟,是为了圆一个旧梦?还是为了自身修为真正有所提高?举个例子,我曾经在当体育记者的时候,有幸与“体操王子”李宁共进晚餐,满桌子都是体操世界冠军。喝酒时,李宁却率先敬了“非世界冠军人士”——四川体操队总教练(当时)雷鸣一杯,理由甚简单——“我们这一桌,只有你在退役后踏踏实实当体操教练。”我的意思是说,奥运冠军,何苦要去当一个“超学时”的、不合格的研究生?做自己的本行不好吗?给后辈们献上一个“巨人的肩膀”,显然将更值得尊敬。

另一方面,“奥运冠军研究生遭大学清退”一事,也侧面证明了中国大学自1999年以来高速扩招面临的一种尴尬。2005年,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教授曾经“盛赞”过中国高校的扩招之举,现在来看,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痛。让我们来听听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过的话——“从1999年至2005年每年递增25%左右,远远超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这不能说是一个理想的科学发展……”只可惜,更多的大学校长们,如同经济学家郎咸平在《一周立波秀》电视节目中所说的那样——看见新生就看见了钱。那一刻,视觉压倒了听觉,他们充耳不闻了。

在高校扩招的“汪洋大海”中,杨威和高崚只是一滴水,但是“被保送”的奥运冠军们瞄准大学校园蜂拥而去,其实对中国高校教育的质量而言, 同样起到了稀释的作用。我们需要怎样的研究生?因此成为一声乏力的追问。

当“研究生”成为某种虚荣的载体,它可能患上了用“清退”都无法治愈的顽疾。

华西都市报:无奈清退源于盛意特招

李晓亮 本报评论员

奥运冠军被特招,早已不是新闻,但是昨天一条关于奥运冠军和高校的新闻,还是掀起了舆论关注热潮——不过这次不是冠军上大学,而是冠军被“退大学”。

见诸报章的信息至少透露出,高崚、杨威最近没怎么上校内网去逛逛,看看学校最近都有什么动态,有无和自己相关的信息。当然,他们没准是在忙论文,无暇顾此。高崚就表示,她的硕士毕业论文快要完成了。只是他们的导师对其平时学业情况不做评价,也着实让人不免产生一些揣测。

毕竟,硕士生学习最长不超过4年。而高崚、杨威却曾先后4次出现在“未注册研究生名单”中。如果连一年一度的开学注册都忙得没时间,那么平时还有业务训练或比赛的奥运冠军,又有多少时间来打理学业,也就可想而知了——这还仅是从时间配置上分析,至于其学习能力是否达到研究生学习的需要,这里不予置评。

当然,在媒体曝光后,两位是否会被辞退,还是未知之数。该校研究生院有关人士表示,此次公布的拟清退研究生名单,只是从数据库里把“超学时”部分的学生筛选出来。希望他们看到名单后尽快与院系和导师联系。

这就有点像机打的欠费清单,没有人为遴选过。如果是人为发布的,这个消息能否被公开披露都还不得而知。既然能容忍其四年不注册,那么“超学时”的结果自然是情理之中的。而对拟清退的处理如有异议,本人或导师还可以书面申诉。或在一番人情公关之后,一团和气地圆满解决此事,也未可知。

中央教科所研究员表示,超学习年限的研究生占用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有必要进行清退。研究生无法按期毕业,是变相浪费教育资源,也不利于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此言非虚,清退这些“超学时”就像电脑整理磁盘,优化空间一样。那些长期无用却又占了大量内存的垃圾信息,必须适时清理,才能时刻保证电脑运行的效率和安全。同理,高校教育资源也非无限,一个萝卜一个坑,占着空坑却不种萝卜,对教育资源无疑是极大浪费。

不过,与那些“自费”的学生荒废学业相比,这些特招的奥运冠军等公众人物的情况却大为不同,首先它是一种公共资源的浪费,其次中国高校类似的特事特办的特招之风吹拂伊始,就已埋下今日“超学时”的尴尬。当初特招这些可能没有那么强的求学意愿且自身能用于学业的时间也十分有限的明星人物,就该料到他们可能连注册都顾不上,更遑论全力读书了。所以,当初如果就是个“面子工程”,那么今日沦落到被清退,也就不费解了。

华西都市报:且看华中科大如何维护大学脸面

晏扬 浙江媒体人

且慢——华中科大研究生院有关人士表示,他们只是从数据库里把“超学时”的学生筛选出来,希望他们看到名单后尽快与学校联系,如果对清退有异议,研究生本人或导师可以写出书面说明……如此说来,华中科大此举可能意在喊两位奥运冠军回校露个面、吃顿饭、服个软,至于清退,不到万不得已哪里舍得?在奥运冠军学生面前,我们的一些高校就像忍气吞声怨妇,真是可怜可叹。

连北大、清华都乐于让奥运冠军来装点门面,华中科大自然更难免俗。也确实有一些奥运冠军达到了深造的目的,比如邓亚萍,可惜绝大多数奥运冠军只是为了混张文凭而已,甚至连个混的样子都没有——你没学到知识不打紧,关键是,像“5年来4次没有注册”这种做派,弄得高校颜面扫地,一种被蔑视的感觉油然而生。

实际上,正因为一些高校如此势利、如此“宽进宽出”、如此没有原则,才使得他们没有尊严、没有面子,才使得一些奥运冠军学生丝毫不把学校当回事,轻视甚至鄙视他们——这就是老话说的:“自重者,人恒重之;自轻者,人亦轻之。”

就华中科大此次清退行动而言,既然高崚、杨威已经“超学时”,而且5年来4次没有注册,按照该校的规定,理应予以清退。如果连这样的学生都不清退,不仅对于其他学生不公平,而且高校的面子恐怕也没地方搁。华中科大敢不敢拿奥运冠军“开刀”,能不能维护大学仅剩的一点脸面,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我要评论(75)

相关阅读:

·近七成网友力挺华中科大清退门 校方回应传闻 2010.09.08

·视频:华中科大清退超学时学生 含2名奥运冠军 2010.09.07

·华中科大拟清退307名研究生 2位奥运冠军在列 2010.09.07

·华中科大拟清退307名研究生 震动初入大学新生 2010.09.05

·华中科大拟清退307名研究生 博士8年未完成学业 201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