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书化蛹为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18:44
        “读书,钻不出来的是蛹,钻出来的是蝶。”近读三联书店出版的《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我对此感触尤深。这本由中共党史专家龚育之、石仲泉、逄先知等人撰写的关于毛泽东治学精神的作品集,让我领略了一代伟人读书化蛹为蝶的迷人风采。

  毛泽东博览群书,尤其对中国史书读得最多。他通读了四千万字的《二十四史》,而且有的部分不只读过一遍。按叔本华的说法,读书多的人容易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读书而不加思考,思想力便会渐渐丧失,犹如一个骑惯了马的人他的步行能力必定差。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以为,毛泽东博学而未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首先得益于他学与思的紧密结合,得益于他勤学善思、学以致用。毛泽东读史每有心得,总爱写批语,比如毛泽东读《南史·韦睿传》,被梁武帝平定天下的得力助手韦睿的事迹所感动,在该卷圈点有加,文字批注达25处之多,比如“躬自调查研究”、“不贪财”、“劳谦君子”、“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等。他有许多经典名言都是得益于读史,比如“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备战、备荒思想,就来源于朱升为朱元璋献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略。有名的“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战争思想,直接来源于哲学大家王船山的哲学原句。毛泽东好读古籍,讲究古为今用。比如“实事求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任人唯贤”、“百家争鸣”、“多谋善断”等言简意赅的古语,在毛泽东的发掘下,重新焕发出生命力,有的成为我们党所遵循的思想,有的成了党内组织生活的原则。

  如果说熟读历史成就了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伟大人格,那么浸染诗词则熏陶出毛泽东迷人的诗人气质。我国历代诗词曲赋,毛泽东都广泛阅读过,尤喜《楚辞》、唐诗、宋词、元曲,他的一些新颖的见解甚至超越了文艺评论家。比如,1957年8月1日阅读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和“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等两首词就作过这样的精彩评论:“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读婉约久了,厌倦了,更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我的兴趣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婉约派中有许多意境苍凉而又优美的词。范仲淹的上两首,介于婉约和豪放两派之间,可算中间派吧,但基本仍属婉约,既苍凉又优美,使人不厌倦。婉约派中一味儿女情长,豪放派中一味铜琶铁板,读久了,都令人厌倦的。”这样的读书心得确实很有见地。

  大道无形,读书亦然。我以为,毛泽东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善读“无字之书”。毛泽东历来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他反复强调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一定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际的知识,这是最丰富最生动的知识。他一生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比如井冈山调查、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通过调查解决了一系列农村和农民问题。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并不是因为他读了多少兵书,而是他亲身经历过战争的胜利与失败,他的光辉名着《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就是他经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的经验总结。就连儿子毛岸英,毛泽东也是一方面鼓励他用功读书,一方面让他广泛接触社会,亲近农民。从苏联回国不久,他就送毛岸上劳动大学,让他跟一个劳动模范一起劳动,学习农业知识,以后又派他参加土改,建国后又让他参加抗美援朝,接受战争的考验。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着文比较毛泽东和蒋介石:毛泽东有一种无所顾忌的幽默感,蒋介石在与我的几次会谈中,从未讲过任何幽默话。蒋介石服装、办公室、家庭无不井然有序,给人“整洁”和“利落”的印象,毛泽东的书房散乱地堆着书籍和文稿,像他的外表一样“零乱”和“随便”。蒋介石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策略家,但他死板地“照书本办事”,作为战略家是平庸之辈。毛泽东则能“跳出书本”,审时度势,开拓创新,迎接时代的挑战。

  由尼克松这番对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比较,我试着作一个引申:毛泽东打败蒋介石,是“跳出书本”打败“照书本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