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59:27
名称:臭草
类别:解表药
拼音:Chou Cao 拉丁:Herba Rutae
别名:臭艾、小香草、荆芥七
药用部位:全草
药材性状: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m,有强烈气示。全株无毛,有腺点。叶互生,2~3回羽状复叶,全裂至深裂,长5~15cm;裂片倒卵状长圆形或匙形,长1~2cm,全缘或微有钝齿。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金黄色;萼片4~5;花瓣4~5,边缘细撒裂状;雄蕊8~10;心皮3~5,上部离生;花盘有腺点;蒴果4~5室,成熟时开裂。种子肾形,黑色,花期春季。
栽培要点:
产地:
采收加工:6~7月采收,阴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祛风,退热,利尿,活血,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发热、风湿骨痛、小儿惊风、小便不利、泄泻、疝气、跌打损伤、热毒疮疡、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捣汁调敷或塞鼻。
禁忌:《广西中药志》:名称:蔊菜
类别:解表药
拼音:Han Cai
拉丁:Rorippa indica (L.)Hiern
别名:印度蔊菜、香荠菜、江剪刀草。
药用部位:全草
药材性状:一年生草本,高达50cm。茎直立,粗壮不分枝或分枝,有纵条经纬度,有时带紫色。叶互生,形状变化大,基生叶和茎下部叶有柄,柄基部扩大呈耳状抱茎,叶片卵形哐大头状羽裂,边缘有浅齿裂或近于全缘;茎上部叶向上渐小,多不分裂,基部抱茎,边缘有不整齐细牙齿。
栽培要点:
产地:生于路旁、田野。产于华东地区。
采收加工:夏、秋季花期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1.祛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喘,肺寒、肺热均可使用。近年从本品中提取之蔊菜素,用治气管炎有一定疗效。
2.清热解毒:用治咽喉肿痛,疮痈肿痛。
3.利湿退黄:用治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10-30g。外用适量。
名称:硼砂
类别:外用药 拼音:PENG SHA
拉丁:Borax
别名:蓬砂、鹏砂、月石、盆砂
药用部位:矿物
药材性状:本品形状有坠形或盆形等。坠形多呈不规则圆锥状,锥端联结在一条绳子上称串状。盆形上部略凹下,表面不平坦,其上附有柱状结晶,下部半圆形,较平滑。现今商品多为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均为五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玻璃样光泽。久置空气中,易风化成白色粉末,体较轻,质脆易碎。无臭,味先咸后微甜,稍有凉感。可溶于水,易溶于沸水或甘油中。
栽培要点:
产地:青海、西藏
采收加工:于8~11月间采挖。将矿砂溶于沸水中,倒入缸内,缸上放几条横棍,棍上系数条麻绳,垂入缸内,待水溶液冷却后,绳上或缸底有成串的大块结晶析出,取出干燥,得“月石坠”、“月石块”。如不放绳可得盆状结晶体,称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凉;甘、咸;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痰热壅滞,痰黄粘稠,咳吐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或入丸、散,每次1.5~3g。外用:适量,沸水溶化冲洗,或研末敷。
禁忌:体弱者慎服。不可多服,久服。
名称:雄黄
类别:外用药
拼音:XIONG HUANG
拉丁:Realgar
别名:黄食石、石黄、黄石、黄金石、熏黄、天阳石
药用部位:矿石
药材性状:本品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淡橘红色,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质脆,易碎,断面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精矿粉为粉末状或粉末集合体,质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黄色,无光泽。
栽培要点:
产地:湖南、湖北、贵州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采挖后,除去杂质。或由低品位矿石浮选生产的精矿粉。
地道沿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云:“雄黄生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阳。采无时。”《抱朴子》云:“雄黄当得武都山所出者,纯而无杂,其赤如鸡冠。”《新修本草》云:宕昌、武都者为佳,块方数寸,明澈如鸡冠,或以为抌,服之辟恶。其青黑坚者,不入药用。” 《本草图经》云:“今阶州中有之。形块如丹砂,明澈不夹石,其色如鸡冠为真。”《本草纲目》云:“武都水窟雄黄,北人以充丹砂,但研细色带黄耳。”现今主产于湖南、湖北、贵州等省。
性味归经:温;辛;归肝、大肠经;毒
功能主治: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每次0.15~0.3g;或入丸、散。不入汤剂,内服忌用火煅。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或烧烟熏涂患处。
禁忌: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配制时严禁与火硝同研,以防爆炸 名称:蛇床子
类别:外用药
拼音:SHE CHUANG ZI
拉丁:Fructus Cnidii
别名:蛇米、蛇珠、蛇床仁、蛇床实、气果、双肾子
药用部位:成熟果实
药材性状:本品为双悬果,呈椭圆形,长2~4mm,直径约2m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顶端有2枚向外弯曲的柱基,基部偶有细梗。分果的背面有薄而突起的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有2条棕色略突起的纵棱线。果皮松脆,揉搓易脱落,种子细小,灰棕色,显油性。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
栽培要点:
产地:广东、广西、江苏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辛、苦;归肾经
功能主治: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或制成坐药、栓剂。

名称:天冬
类别:补益药
拼音:TIAN DONG
拉丁:Radix Asparagi
别名:天门冬、大当门根
药用部位:块根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
栽培要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严寒,忌积水及干旱。块根发达,入土深达50CM。以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腐殖质较厚的砂质壤土种植。在粘土或排水不良,以及瘠薄的地方不宜栽培。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
产地:贵州、四川、广州
采收加工:一般种植2~3年后即可采挖。除去须根及蔓茎、洗去泥土,蒸或煮至透心皮裂,剥去外皮,烘干。
地道沿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生奉高山谷。二月、三月、七月、八月采根,暴干。” 《本草经集注》云:“奉高,泰山下县名也。今处处有之,以高地大根味甘者为好。”《本草品汇精要》云:“北岳地阴者尤佳。”《本草图经》云:《药物出产辨》云:“以产四川为上。”
性味归经:寒;甘、苦;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烂绞汁涂。
禁忌:虚寒泄泻及风寒咳嗽者禁服。

名称:锁阳
类别:补益药
拼音:SUO YANG
拉丁:Herba Cynomorii
别名:不老药、锈铁棒、地毛球、黄骨狼、锁严子、羊锁不拉
药用部位:肉质茎
药材性状:本品呈扁圆拄形,微弯曲,长5~15cm,直径1.5~5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粗糙,具明显纵沟及不规则凹陷,有的残存三角形的黑棕色鳞片。体重,质硬,难折断,断面浅棕色或棕褐色,有黄色三角状维管束。气微,味甘而涩。
栽培要点:
产地:内蒙古、甘肃、青海
采收加工:春季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甘;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畅通便用于腰膝痿软,阳痿滑精,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禁忌:阴虚火旺阳事易举,脾虚泄泻及实热便秘者禁服

名称:仙茅
类别:补益药
拼音:XIAN MAO
拉丁:Rhizoma Curculiginis
别名:独茅根、地棕根、黄茅参、天棕、山棕、土白芍、山兰花
药用部位:根茎
药材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10cm,直径0.4~0.8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细孔状的须根痕及纵横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淡褐色或棕褐色,近中心处色较深。气微香,味微苦、辛。
栽培要点:
产地:四川、云南、贵州
采收加工:秋、冬二寄采挖。除去根头和须根,洗净,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热;辛;归肾、肝、脾经;毒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用于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痹,阳虚冷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禁忌:阴虚火旺者禁服。
名称:白豆蔻
类别:化湿药
拼音:BAI DOU KOU
拉丁:Fructus Amomi Rotundus
别名:多骨、壳寇、白寇
药用部位:成熟果实
药材性状:呈类球形,直径1.2~1.8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有浅棕色绒毛。果皮体轻,质脆,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并被有残留的假种皮。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栽培要点:
产地:东柬埔寨、老挝、越南
采收加工:果实成熟时,剪下果穗。晒干或烤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辛;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宜后下;或入丸、散。
禁忌:阴虚血燥者禁服。
名称:硫黄
类别:外用药
拼音:LIU HUANG
拉丁:Sulfur
别名:石硫磺、流黄、昆仑黄、烦黄、石亭脂、九灵黄童、黄硇砂、将军、黄牙、白硫黄、生天黄
药用部位:矿石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状。黄色或略呈绿黄色。表面不平坦,呈脂肪光泽,常有多数小孔。用手握紧置于耳旁,可闻轻微的爆裂声。体轻,质松,易碎,断面常呈针状结晶形。有特异的臭气,味淡。
栽培要点:
产地:青海硫黄山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挖。采挖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物经加工制得。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酸;归肾、大肠经;毒
功能主治: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1.5~3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油调敷;或烧烟熏。
禁忌:本品名称:玫瑰茄
类别:化痰止咳平喘药
拼音:MEI GUI QIE
拉丁:Flos Hibisci
别名:落神、红金梅、红梅果、山茄子
药用部位:花萼
药材性状:
栽培要点:
产地:广东、福建、台湾、云南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凉;酸;归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渴,敛肺止咳。用于高血压症,咳嗽,中暑,酒醉。
用法用量:内服:5~10g;泡水服大热有毒,内服宜用制品,不宜多服、久服。阴虚火旺及孕妇禁服。不宜与芒硝同用。
名称:玄参
类别:清热药
拼音:XUAN SHEN
拉丁:Radix Scrophulariae
别名:黑参、野脂麻、原参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向皮孔及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栽培要点: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栽培为宜。用种子、子芽、分株、扦插等繁殖。
产地:我国长江流域均产
采收加工: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
地道沿革:玄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云:“生河间川谷及冤句”。《本草品汇精要》云:道地江州、衡州、形州”。《药物出产辨》云:“产浙江杭州府”。现今主产浙江磐安、东阳,称浙玄参。
性味归经:微寒;甘、苦、咸;归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禁忌:脾虚便溏或脾胃有湿者禁服。不宜与藜芦同用。名称:蝉蜕
类别:解表药
拼音:CHAN TUI
拉丁:Periostracum Cicadae
别名:蝉壳、枯蝉、蝉衣、知了皮
药用部位:羽化后的蜕壳
药材性状:本品略呈椭圆形而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额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饨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淡。
栽培要点:
产地:山东、河北、河南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寒;甘;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止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禁忌:孕妇忌用。图片来源:生物谷

黄芪 Radix Astragali
(英) MilkvetchRoot
别名 绵黄芪。
来源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2~18对;小叶片广椭圆形或椭圆形,下面被柔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具5萼齿;花冠黄色,旗瓣长圆状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雄蕊10,二体;子房有长柄。荚果膜质,半卵圆形,无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主产内蒙古、山西及黑龙江;现广为栽培。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
性状 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略扭曲,长30~90cm,直径0.7~3.5cm。表面淡棕黄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部,有的可见网状纤维束。质坚韧,断面强纤维性。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
化学成分 含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calycosin)、3- 羟基- 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还含黄芪皂甙Ⅰ、Ⅴ、Ⅲ( astragalosideⅠ、Ⅴ、Ⅲ) 。
性味 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图片来源:生物谷

合欢花
Flos Albizziae
(英)Silktree Albizzia Flower
别名 夜合树、绒花树、鸟绒树。
来源 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花序。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可达16m。树皮灰褐色,小枝带棱角。二回羽状复叶互生,羽片4~12对;小叶10~30对,镰状长圆形,两侧极偏斜,长6~12mm,宽1~4m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花序头状,多数,伞房状排列,腋生或顶生;花萼筒状,5齿裂;花冠漏斗状,5裂,淡红色;雄蕊多数而细长,花丝基部连合。荚果扁平,长椭圆形,长9~15cm。花期6~7月,果期9~11月。
生于路旁、林边及山坡上。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辽宁、河北、河南、陕西。
采制 夏季花开放时择晴天采收,及时晒干。
性状 头状花序皱缩成团。花细长而弯曲,长0.7~1cm ,淡黄棕色至淡黄褐色,具短梗;花萼筒状,先端有5小齿;花冠筒长约为萼筒的2倍,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雄蕊多数,花丝细长,黄棕色至黄褐色,下部合生,上部分离,伸出花冠筒外。气微香,味淡。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解郁安神。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
附注 树皮(合欢皮)含皂甙、鞣质,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的功能;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疮肿、跌打伤痛,叶含鞣质、槲皮甙。站
白前 RhizomaCynanchistauntonii
(英) WillowleafSwallowwortRhizome
别名 水杨柳、鹅白前、草白前、白马虎。
来源 萝摩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Decne.)Schltr.etLevl.的根茎及根。
植物形态 直立半灌木,高30~60cm。茎圆柱形,有细棱。叶对生,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6~13cm,宽0.3~0.5cm,两端渐尖,中脉明显。聚伞花序腋生,有花3~8;花萼5深裂;花冠紫红色,辐射状,内面被长柔毛,裂片狭三角形;副花冠裂片盾状,先端稍厚而内卷;雄蕊5,与雌蕊合生成蕊柱,花药2室;柱头微凸,包于花药的薄膜内。骨突果单生。花期5~8月,果期9~10月。
生于溪畔、河边、山谷阴湿处。主产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
采制 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 根茎细长圆柱形,有分枝,稍弯曲,长4~15cm,直径1.5~4mm;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节间长1.5~4.5cm,顶端有残茎;质脆,断面中空。节处簇生纤细弯曲的根,长可达10cm,直径不及1mm,有多次分枝呈毛须状,常盘曲成团。气微,味微甜。
化学成分 含三萜皂甙、海罂栗甙元A、B(glaucogenin A,B)、海罂粟甙A(glaucoside A)及海罂粟甙元C- 黄花夹竹桃单糖甙(glaucogenin- C-mono- D-theve-toside)等。
性味 性微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降气清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
辛夷  Flos Magnoliae  (英)Yulan Magnolia Flower Bud
别名 木笔花、望春花、玉兰花。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 的花蕾。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15m。嫩枝有毛,冬芽密生灰绿色长绒毛。叶互生,倒卵形至倒卵状矩圆形,长10~18cm,宽6~10cm,先端阔而突尖,基部渐狭,全缘,上面有光泽,下面被柔毛。花大,钟形,先叶开放;花被片9,3轮,白色,矩圆状倒卵形;雄蕊、心皮多数,分别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骨朵果顶端圆形,多数,聚合成圆筒形。花期2~3月。果期6~7月。
除低温地区外,全国各地有栽培。
采制 1~2月,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
性状 花蕾呈笔头状或长卵形,长1.5~3.8cm,直径1~1.8cm,基部有木质短梗。苞片2~3层,每层2~3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茸毛,长3~4.5mm,内表面棕紫色,质厚而脆,内层苞片较薄。花被片9,大小近似,棕紫色,层层紧密相抱。气清香,味微苦辛。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主要为桉油精(cineole)、α-蒎烯(α-pinene)、丁香油酚(eugenol)、胡椒酚甲醚(chavicol methylether)、桧烯(sabinene)、α-松油醇(α-terpineol)、枸橼醛等。鲜花含微量芸香甙。
性味 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 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5-120cm;茎具明显棱条,上部分枝,被白色短绵毛。单叶,互生,茎中部叶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有柄,羽状深裂,两侧2对裂片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中间又常3裂,裂片边缘均具锯齿,上面暗绿色,密布小腺点,稀被白色柔毛,下面灰绿色,密被白色绒毛;茎顶部叶叶全缘或3裂。头状花序排列成复总状,总苞卵形,密被灰白色丝状茸毛;筒状小花带红色,外层雌性花,内层两性花。瘦果长圆形、无冠毛。花期7-10月。
性味归经:  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  本品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叶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用半斤成熟的艾草(没有成熟的艾草不能使用,因为它的药力不够)放置在盆子里,在房子里点燃,把窗户关起来,这样才能起到熏的作用。在熏的时候,一定要烟熏,不能是明火,因为实验证明,烟熏杀菌的效果比明火要好得多。烟熏的时候人要离开房子,因为艾草有大量的挥发油,挥发油是艾草杀菌的重要成分,但它有毒性,容易引起皮肤粘膜潮红,使人的中枢神经兴奋,严重的会导致抽搐,一般应该离开房子半个小时就不会中毒。艾叶浴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眠,温经的功效。取新鲜艾叶30~50g,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艾叶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效...
使用方法:  内服3-10g.  可内服,可烟熏,可外洗。
止血宜炒炭用;理气血宜生用。
中成药:
艾附暖宫丸、当归调经丸、乌金丸、暖宫孕子方、胶艾汤
药膳:
艾叶粥
五味藤(丢了棒、五味香)图
山茱萸(萸肉)图片

红豆杉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