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可以这样考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3:21:13

在大学,可以这样考试。

         两个星期的期末考试结束了,目前只出来一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成绩,远超过了优秀线,达到了目前我政治课的第二高分,还是值得庆贺的。本来这门课可以成为第一高分的,当时去陕西凤县演讲,冲了这门课,在火车上嘱咐同学若有点名务必帮我签到。可惜同学把我的“纲”字写成了“刚”字......结果后来我找老师理论,说我明明“每节课都到了”,为什么出勤扣了两分?老师微笑着说:“我记得你,你把自己的名字都写错啦!算是惩罚吧。”我当时吓了一跳,一核对果然是的,也无语了。不过这在北大都是人之常情,大家一笑了之。

        很顺利的,把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经济学原理、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上面提到的毛概考完了。这次考试考完后相比上个学期,更没有了激动的感觉。以往在生命学院的时候,考完期末考试会激动半天,不管好不好,宿舍同学都会一起出去吃饭庆祝,然后通宵玩游戏,好好放松。不过现在没有感觉了。

        我觉得很大程度是因为自己考了这么多次试,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套路,按部就班的复习和准备就行。所以考试很多在掌控之中,没有必要紧张,也没有必要激动。比如政治经济学说准备考三道论述题,考前我押了三道,结果全部命中......宏观经济学的情况也是这样。当然我并没有提倡押题,而是告诉大家在中国的大学考试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套路。下面简单说说自己的体会吧。

 

        我从来不喜欢考试,我认为考试是一个功利的事情。所以应该以最功利的方法对待之。如果大学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考试上会很可悲,应时在日志中也说到了。我只是希望,同学们把课业学好,把精力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而不要大学四年过完了,自己的感觉就是每个学期没上几个星期课就期中考试,然后很快期末考试,就放假了。

        第一,大学科目繁多,无非还是文理两类(姑且把工归为理)。理科的好成绩,重在平时;文科的好成绩,重在复习。

        第二,所谓理科重在平时,指一定要每节课到场听好课,然后当天能够在不看课本提示的情况下把老师布置的作业独立完成。做作业的时候,不会的题目也不要死磕,做个记号,然后找答案参考一下。理科平时做到听课和作业两个方面就行。

        第三,理科的复习套路: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把课本上重点的公式和概念整理在一两张纸上,背之;第二轮复习的时候,把课本上所有的例题独立解一遍;第三轮复习的时候,把平时作业中做记号的题目做一遍,实在不会的就背答案和背思路。如果还有时间,把平时的作业看一遍。如此上考场,理科不会低于优秀线。

        第四,理科若是能够问师兄师姐弄到去年的题目,则王牌在手。列位看官,大学的老师教学好坏是不会计入他或者她的“政绩”的,他或者她能否评上高职称,完全取决于他或者她发了多少论文,发在哪些刊物上,或者就是一些中国传统的为人处世等等。所以,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比较负责任的老师,他的ppt课件每年基本一样,当然会有些改动;不负责任的大学老师,每年的ppt一模一样——但是,你不能责备他。那么,理科老师更没有精力去改动每年的考试题目,只要能够弄到去年的考试题目,基本上一大半的题目你已经知道了——这也是考一个人人际关系的时候。

        第五,所谓文科重在复习,所以经常能够看到很多同学平时不上文科的课,但是期末一突击就能够考好。理科突击能够考好的同学,在北大被成为神人,吾等不能也;文科突击能够考好的同学,大有人在,连在下都能够做到。

        第六,文科的复习,第一轮,把老师上课的课件下载下来——不要告诉我,平时不去上课,连课件都找不到,要问同学拿到!然后把一个学期的课件ppt从头到尾看一遍,利用电脑,把ppt中关键地方整理到word。这个工作要花两三天。第二轮,把整理的word打印出来,开始背诵,不要一字不差,只要掌握大意——除非关键的、谨慎的用词和概念,这个工作要花两三天。第三轮,根据整理的word,进一步进行凝缩,抽出几十个关键词,看着关键词,就能够背诵有关的几个句子,这个工作花一天。第四轮,什么都不用了,把老师ppt每节课的标题抄在一张纸上,看着这十来个标题,就能够娓娓道来每一节课的关键词是哪些,每个关键词涉及的句子是什么。这个花几个小时。

        第七,同样,文科要是能够弄到去年的题目,你就可以事半功倍了。这次货币银行学,另外一个班的考试,完全考的是去年的题目......虽然我没有参加他们班的考试,不过听师弟说,凡是弄到了去年题目的同学都说简单,没有弄到题目的同学都觉得异常困难,甚至答不完——平常同学关系要融洽,这个时候就是个考验!

        下面,以我的“政治经济学”为例,阐述下文科复习的方法。

        政治经济学3个学分,是个大课,但是因为外出活动,所以耽误了几节课,更重要的是,自从我听了第一节课之后,我就决定此课水分极大,不必花太多时间,只要搞定期末复习就能够取得好成绩。所以,一个学期的政治经济学上课,我都用来做高等数学和概率统计的作业。按照约定,江舟负责听课做笔记,我负责复习工作。

        给政治经济学的复习预算时间是10个小时。首先,我问江舟拿来了他的笔记,然后将他的笔记一字不落地输入到电脑里,大概是两万两千字,花了四个小时打完。然后,仔细审查这些笔记,把体系整理好,并概括每章的要点,凝缩成四千字。花了两个小时。然后开始背这四千字,知其大意,但是不要漏了某个方面,花了两个小时。然后,我只看着八个大标题,开始复述相关的知识点。

        比如,我看到了“总论”两个字,就开始自言自语了:“总论啊,一共是三个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是马克思经济思想,虽然老师说不考,但是知道下也好。第一个大问题三个小问题,马克思本人的经济思想是......,列宁和斯大林呢,有所不同,他们的是......,到了毛邓结合中国的实际又有不同,是......。第二个大问题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回顾,有成绩有问题嘛。成绩两个,高增长低通胀。高增长是......,低通胀有四个阶段,分别是......,相比南美和俄国,我们的通胀相当地低啦!当然,改革开放还是有问题的,诗云:内需粗放城乡元,收入和谐地区间,产业腐败不集权,精神文明天天念。内需问题......,产业粗放问题......,城乡二元问题......,收入不平衡问题.....,不和谐问题......,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腐败问题.....,集权政治改革问题.....,精神文明问题.......。好了,这是改革开放,总论第三个大问题是今年宏观政策的解读,四个阶段嘛,第一个时间是08年上半年......,第二个时间......,第三个.....第四个......。”

        这样复习可以保证,你是居高临下的,首先整个学期的课程在你的脑海中是几个大标题,然后每个大标题下面有几个中标题,中标题下面有几个小标题。考试的时候,看到题目,马上就能够知道这题属于哪个大标题的,要用该标题下面什么知识回答等等。不会出现有的同学说“大脑一片空白”的现象。

       且慢且慢,我们的政治经济学复习还没有结束,预算拨给的10个小时好像还剩下一个小时。不妨用来押押题。为什么这门课可以押题呢?因为老师说了,就考三个论述题,考生选两个,一题50分。

       同志们,有的同学一个学期不去上课,没关系,但是我告诉他们,最后一节课,就是老师串讲和复习的那节课无论有天大的事情也要“莅临”现场!政治经济学最后一节课,老师开始串讲整个学期的内容,讲到改革开放问题的时候说了句:“这个问题肯定考。”然后讲到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说:“我们很想考考同学们对现在经济形势和政策的把握。”最后讲到收入分配的时候说:“这个问题很关键。”讲到劳动力市场的时候说:“我们肯定不会考,因为现在同学们就业难嘛,考了这个,你们还不趁着卷子大发牢骚(笑)。”——列位,这句话有讲究,前半句的时候,老师神情凝重,则可信度高,虽然后半句大家一笑了之,但是并不能说前半句的可信度不高。所以,最后一节课绝对不能分神!老师的表情神态也要抓住!老师都说考三道题,都说了三个地方是重点,那绝对是考这三道题了。所以,我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重点看改革开放、宏观政策和收入分配。最后确实考的这三道题。

       

        有同学跟高中一样,一到考试就啃书,我当时大一考植物学也是这样,后来栽了跟头。只要老师上课用了课件,那么课件绝对比课本“在考试上”重要一千倍一万倍!大学老师出题,一定是从自己教的范围里面出,出题即使不用去年的题目,也一定是看着自己的教案或者ppt出题,不会去翻教材和参考书的——他们没空!更重要的是,他要体现他教学的价值,他要告诉你,听了我的课的就能够考好。

        讲了这么多,不是说,大学考试就是不听课,就是投机取巧。因为最近看到很多同学复习得实在辛苦。一本厚厚的书啃了半天,也背不下来,最后考试完了很难过,说背得好多东西没考,考的很多没背......

 

        下面把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整理提纲附上:

 

政经复习大纲

 

一,总论。

 

1,马克思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

1)马克思本人观点: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应当区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时期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专政,未来社会实行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未来社会不存在商品货币交换,按劳分配,,三大差别,最发达国家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列宁、斯大林观点:利用资本主义先进等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国民经济发展要按计划配量,消费品通过价值规律调控,但生产资料必须通过计划调配。

3)毛、邓观点:扩展马列经济思想,社会主义改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和平赎买的思想,总路线是多快好省,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社会主义社会始终有矛盾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回顾和思考。

1)成就:高增长低通胀:

①高增长。平均年增长9.8%04-07年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

②低通胀。88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引发通胀18%,实胀40%;92年“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房地产热、股市热出现,93年14%,94年21%,调控后96年低至10%,98年后零和负;03年3%,04年4%,调控惹争议;07年7%,后因金融危机下降。日本也曾经高增低胀,后为美国所压。俄国、南美的反例。

③要制度改革:转轨、资源配置、所有制和管理模式的转变。但要谨慎政治改革:不搞多党,渐进式改。

(2)缺点:十大问题。

  粗放非集约增长;内需不足(出口拉动60%);各类关系不和谐;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0.4);城乡二元(人均收入3.3:1);地区间不平衡(西部、东北,梯度发展);腐败;精神文明(马克思本土化);产业调整;集权政治改革。

 

3,近年宏观政策调整。

(1)08上半年。07年国际市场生产要素价格上升,CPI上涨;收紧银根,没动利率。

(2)08第三季度。金融危机,出口下降,放松银根,保增长控通胀。增长率对我国重大意义。

(3)08第四季度和09年。4万亿救市,增加贷款。房、股泡沫。

(4)至今。货币财政松紧适度,美国贸易保护,低碳经济,改善民生。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其基本特征。

 

1,建立过程。

1)建国前:半殖半封必须改革,经济脆弱民资软弱资改无望,共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建国。

2)建国后:三年过渡(49-52,没收资产,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韩战);一化三改(工业化,56年底改造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53-57);大跃进;大灾难;三年调整;十年文革;三年跃进;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基本特征。

进入社会主义,但是初级阶段。生产力大发展,但是也有差距。所有制,分配关系。三农。共产党,人民民主专政。

 

 

三,我国现阶段所有制形势及其特征。

 

1,现阶段所有制结构。

1)什么叫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哪个主体所有。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方式。

2)我国现阶段所有制。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是多元所有制结构。即不仅存在着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而且还大量存在着个体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经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资独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还有股份经济等。

3)为什么我国这样的所有制和生产力特点。我国生产力总水平不高,不均衡,不同所有制适应不同生产力,全民所有制要求生产力水平高。公有制产品不能完全满足人们需要。公有制不能完全吸收就业。需要市场竞争。衡量所有制是不是先进看是否适应生产力。

 

2,我国公有制。

社会所有制,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

 

3.我国非公有制。

1)个体经济。生产资料属于个人所有,以个人及家庭劳动为基础。解决就业。不是资本主义经济。

2)私营经济。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解决就业。

3)三资经济。向西部转移。

 

4,股份所有制和混合所有制。

短时间大规模融资。公司内外部人问题。大股东决定其性质。

 

5,国企改革。

1)国企弊端。效率低,垄断,劳动成本低。

2)弊端原因,制度问题。债务、历史、社会包袱,自有资金少,经营机制落后,产权虚置。

3)改革方法。国有独资在一些领域需要。股份制进入国企。国企租赁承包。

 

6,中国私有化。

不行,国资无人消化的了,加剧分化,社会动荡。

 

 

四,个人收入分配结构和相关的政策问题。

 

1,我国分配特点和原因。

1)分配特点。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要素也参与分配。个人收入包括劳动所得(按劳和非按劳)和非劳动所得(资产性收入和其他)。

2)原因。我国所有制结构。市场经济要求要素参与分配。

 

2,按劳分配。

1)内容和要求。公有制条件下,社会作了扣除后,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产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2)原因。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现阶段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按劳分配的实现依据。

3)性质。对平均主义的否定,也是对收入高低过分悬殊的否定。

4)平等权利的理解。资本主义条件下,等量劳动相交换是资产阶级的权力。由于劳动者赡养的家庭人口不同,所以形式上的平等和实际上的平等不同。

5)原则。尽可能把总量放大,尽可能避免削高就低的方法,尽可能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使中等收入群体称为主流。

 

 

五,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功能。

 

1,当前我国宏观政策解读。

12010年目标。经济增长8%,通胀3%

2)储蓄率高。原因是我国保障不完全和传统节俭思想。要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和消费需求。可以发国债。大额存款者消费饱和,想消费的没钱。传统投资项目竞争太激烈。

3)房地产。房地产业对GDP拉动巨大。18亿耕地不可动。户籍改革、改革开放、人们住房标准提高都是房地产业兴旺原因。开发商希望房价上涨;政府指望获得财政收入,就业、GDP目标等政绩;银行害怕不良资产;有房的人希望私人财富增长;无房的人希望房价下跌。

4)股票市场。长期看,我国极少发红利,多为红利配股。短期更多短线套作。

5)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增强。

所以实现GDP和通胀目标是不难的。但是金融危机还在复苏,资本市场反映也不乐观,美国的贸易保护和人民币升值。还要加大民生工程,这对GDP影响不大。

 

2,再看计划经济。

一个资本家的失误的影响是局部性的,而计划制订者的失误影响是全局性的。计划指标的实现要以集体、企业、个人的利益损失作为代价,这是不符合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计划经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优越性;但是总体上,是一个缺乏效率的,不成功的经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特征。

1)基本特征。

①自主性。主体是具有独立利益或者相对独立利益的主体,主体利益独立不得侵害。

②平等性。不同经济主体的权力是平等的。不用特权。

③开放性。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现在商品生产者之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

④竞争性:是一个竞争经济,竞争不仅仅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⑤分化性:有竞争就有分化,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

2)特殊特征。

①政府的宏观调控必不可少。

②企业利益、国家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共同富裕。

3)积极功能。

①合理配置资源。

②调节供求的自动机制。行政调节僵化。

③企业优胜劣汰的强制力量。

④价值评估的客观标准。

4)消极功能。

①盲目性、自发性。带来资源配置的浪费。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

②收入差距、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两极分化。

③对某些受稀缺资源制约,或者供求变化弹性很小的产品的生产和产业发展调节作用很小。对经济效益小而社会效益大的产业的发展,只起到很小的调节作用。

 

 

六,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和市场管理。

 

1,市场体系。

狭义的市场:商品交换的场所。这是空间概念。广义的市场: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这是经济的范畴。

 

2,市场秩序和规则。

市场正常运转必须满足一定部门之间的,行业之间的秩序。市场四大规则:市场进出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公平公正公开;市场仲裁规则。

 

3,市场管理和监督。

经济管理、技术管理、行政管理融为一体。

 

4,市场机制。

价格机制,利率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5,劳动力市场。

对劳动力需求相对下降,劳动力供给却不断增加。计划经济导致现在的下岗职工,下岗就业问题。农村4亿劳动力,隐性失业。官僚机构庞大。我们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七,产业结构。

 

1,产业和分类。

1)产业概念。指具有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归类和集合。

2)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农业,畜牧业从农业分离出来。第二产业:手工业,以加工为特点的产业。

 

2,产业结构和演进。

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优化。前者指每次产业都向更高层次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产业的演进;后者指高新产业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且不同产业比例合理

产值、从业人数和人均产值是衡量指标。二、三产业产值和从业人数比重有上升的趋势,第一产业有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要快于第二产业。

 

3,我国特点和趋势。

建国初发展重工业。改革开放后均衡些。99年,就业而言,一产50.1%,二产23%,三产26.9%。产值比重,一产17.7%,二产49.3%,三产33%

08年,就业而言,一产39%,二产27.2%,三产33.2%。产值比重,一产11.3%,二产48.6%,三产40.1%

 

 

八,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国家调控手段。

 

1,总供给和总需求。

物质生产部门和劳务生产部门提供的劳务品和净产品的总和叫做社会总供给。社会对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和劳务品的需求称为总需求。总供给和总需求难以平衡。只要不造成国民经济的紊乱,就可以称之为平衡。

 

2,价值平衡和实物平衡。

AS>AD,生产规模缩小,失业上升,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停滞。AD>AS,价格上升,通货膨胀。

 

3,政府调控手段。

1)经济手段。财政手段,货币手段,价格手段,产业的政策手段,收入政策的调控。

2)非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财政带有强制性,货币主要是利率、货币供给、汇率调整。动用价格手段易引起难以想象的后果。对付滞胀,要既紧又松的财政和既紧又松的货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