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千秋不朽匠人心-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50:55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人物 2010-09-07 16:28:35
千秋不朽匠人心
徐红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09月07日   第 07 版)

敖朝宗在制作作品

敖朝宗制作的青铜龙纹鉴
位于荆州市郊的一个农家院落,这里便是敖朝宗的青铜器作坊,院内整洁有序,各种各样的模具堆放整齐,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琳琅满目地摆满陈列架,屋内不时传来一阵阵“叮叮、叮叮”的金属敲击声,铿锵悦耳,仿佛置身于悠远的青铜时代。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器的使用通常被视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自古以来,楚人以“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与创新意识,创造了许多辉煌的奇迹与惊才绝艳的文化,而美观繁复的青铜器可谓是楚文化的代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湖北省陆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1965年江陵县望山1号墓出土的青铜剑,剑刃薄而锋利,色泽如鲜。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诗人郭沫若曾赋诗:“越王勾践破吴剑,专赖民工字错金。银镂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造型奇特,纹饰华丽,其精湛的青铜冶铸工艺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堪称中华文明的瑰宝。这些楚系青铜器的纹饰制模技艺普遍认为已经失传。
敖朝宗创新家族技艺
然而,在湖北荆州民间,一敖氏家族世代相传的技艺,却能够制作出繁复的纹饰和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其代表就是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铅锡刻镂技艺”的传承人敖朝宗。
敖朝宗现已年过花甲,出身门徒师(本家亲授的称谓),从小耳濡目染,十几岁跟随父亲和外祖父学艺,继承了祖辈独到的“铅锡刻镂技艺”,谙熟修复、复制古代青铜器的技能。但他不满足家族的言传身教,勇于创新,不断自学钻研古代青铜器知识及金属加工技艺,通过不懈努力与实践终而造诣良深。经他复制的古青铜器已达到惟妙惟肖、炉火纯青的境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近年来,他更致力于文物修复及仿复制,曾多次受邀湖北省考古所、湖北省博物馆,参加文物发掘与文物复制工程。
2010年6月,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在荆州市群艺馆副研究员、“铅锡刻镂技艺”的研究者谢志华的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位于荆州市郊的一个农家院落,这里便是敖朝宗的青铜器作坊,院内整洁有序,各种各样的模具堆放整齐,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琳琅满目地摆满陈列架,屋内不时传来一阵阵“叮叮、叮叮”的金属敲击声,铿锵悦耳,仿佛置身于悠远的青铜时代。
敖师傅热情地向我们介绍:“‘铅锡刻镂技艺’是我们祖辈数代人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创新改进而成。古代制模多用泥模、蜡模,但楚系青铜器纹饰繁丽,泥模、蜡模等保证不了造型效果,刻镂力度更难把握。我们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把泥模改成铅锡模。铅锡软而柔,延展性好,造型方便又能适应于各种刻镂技法。”敖师傅拿出一块模具:“你看,这么细的花纹,如果用其他的材料刻制很难达到这种效果。”敖师傅边说边示范:“一旦造型做好以后,我把螺丝一松,轻轻一拔,模具就提出来了,而且成形稳定。”
“铅锡刻镂技艺”心法口诀
“青铜器铸造技艺要求极高,我们有一套严格的祖制。”敖朝宗透露道,“铅锡刻镂技艺”的核心,就是家族世代相传的心法口诀。做工时不仅心要静,还要根据不同的工艺流程默念心法口诀:
首先是制模,“制器先有模,无模难成器,成模有尺寸”、“成模上铅锡,刻镂驰其中”。制模有技巧,“圆刮方削成模道,动物成模先观形”、“分划分三四,六八方位出,宫格画纹饰,上下高低皆有度,反复比较能安心。”
“万物有型,物象必实,实则可镂”,铅锡刻镂技艺重刀功,雕刻时要“肩背紧、手腕活,脚落地、手落桌”。
下刀要谨记“挑刀指用劲,以免伤眼窝”。“用刀力必致,用针力上尖”,尽管花饰繁缛,但是有章可循,“单元相同刻一侧,花形相对刻一片,平起平走刻一排”,这样“每刀相连,前后相引”,方能“四平八稳,镂花凝重”。
雕刻过程也是磨砺心智的过程,“恒定心力,眼手一致,宁停不急”,“紧而不急,慢而不松,心气平和”。刻错了也不必担忧,“如有错,宁可错不可乱”。
铅锡刻镂的特点还在于,一旦刻错缺损,不必从头做起,施行局部修复即可,“审形若要改,改动应先思”。
“铅锡刻镂技艺”中的心法口诀,将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表现得尤为突出。敖氏家族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世代相传,把无形的文化理念转化为操作性强的实用技艺,并在传承中将新的体验与心法融会贯通,丰富了青铜文化的人文内涵。
据谢志华介绍,所谓“铅锡刻镂技艺”就是利用铅锡的独特性能,用打击、扭曲、编织、挤压、入模成型等几十道工序手法,把平面的纹饰和立体、扭曲、镂空等造型结合起来,把器物形状和动物形态结合起来,最终完成精致的原模。谢志华还分别介绍了“铅锡刻镂技艺”的特征与价值。
“铅锡刻镂技艺”的重要价值
一是历史价值,古代青铜器艺术称为“邦国大器”,具有浓厚民族特点,是国家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历史,凝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传承人复制的古代青铜器,印证了“铅锡刻镂技艺”的历史价值。
二是工艺价值,“铅锡刻镂技艺”的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都是对制作者文化艺术修养的考验。每道工序都充满人工行为,充分体现了制作者的审美情趣。将制作者的文化底蕴蓄藏其中,文化理念展现其表。
三是经济价值,“铅锡刻镂技艺”提升了青铜器制作工艺水准,提高了青铜器艺术和经济价值,凡是用“铅锡刻镂技艺”复制的古代青铜器,是普通青铜器价值的几倍之多。
四是学术价值,“铅锡刻镂技艺”为从事青铜器金属制模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和完整的传统工艺过程。为青铜艺术及铸造工艺的学术研究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引文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千秋不朽匠人心-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金砖四国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贴心的结发妻(婚姻看台)-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 满目青山夕照明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黄宗江:好人一生心安(人物志)-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李敖浙江行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厚朴学人季羡林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人物 2010-08-30 10:58:58钱穆全集 12年后的回归(特别报道)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民日报-人民网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民日报-人民网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民日报-人民网 追念钱锺书先生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民日报-人民网 汪曾祺作品为何长销-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民日报-人民网 北极:寒地正在变热土?(国际视野)-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谈艺录》读本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资本论》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思忆文丛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儒家思想》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尚书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百花争艳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瑰宝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栩栩如生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荷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风景如画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无事不登三宝殿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