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国英:中国在抗灾中何以形象良好?(南方都市报 2008-5-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47:26
中国在抗灾中何以形象良好?   2008-05-31 09:38:19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个论  
  
  在这次地震大灾难中,中国人民和中国领导人临危不惧,奋力抗灾,显示了高度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这让世界人民深受感动,也令多国政要一致给予中国政府和人民积极评价。中国和国际社会在这样一个特殊事件中似乎没有了隔膜。

  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是个什么样子看起来决定于很复杂的因素,但基础性的因素却可能很简单。我以为提升国际形象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增进了解。我们这个星球其实不大,各民族本来也没有大的区别,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水平的差异充其量也就几百年的时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算不了什么。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要承认自己有的方面是落后一些。不仅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就是政治发展也有不足,但我们的总体水平要比世界大多数国家强出许多。这个世界上,尽管很多国家有一纸民主宪法,但那民主的真实情况实在不敢恭维,它们的基础社会结构还处在部落社会阶段。至于经济发展,大多数国家更要差出我们许多。然而,这些国家在发达国家眼中的社会形象却不见得很差,重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的民众对这些国家比较了解。这些国家大多曾经是发达国家的殖民地,它们之间的交往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因为了解,就容易体会人类不同群体之间的共性,就容易化解一些敌意。如果不了解,人群之间的相互认知就容易概念化,容易彼此看作异类,容易因对方的一举一动而发生不安全感。这样一来,良好国际形象产生的基础也就没有了。谁会对敌人的国际形象竖起大拇指?

  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大家知道,印度这个国家也有一纸民主宪法,也不像我们有城乡分割的“户口”制度,老百姓的“自由”由法律所支持。印度的官员也喜欢在中国人面前津津乐道自己的民主和自由。但是,仔细观察印度社会实际的民主政治运行状况,特别是基层民主的状况,我看也好不到哪里去。至于印度的“自由”,若以少地或无地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比例做评价指标,我看它的自由也未见得有多好。当然,印度也有很大进步,印度人民也很可爱,这毋庸置疑。我只是说,印度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未必能超过经过改革开放努力的中国。几年前,我留意过英国的报纸,它上面有大量关于印度的消息,文字多有善意;关于中国的消息则少之又少,报道口吻也平淡甚至冷漠。英国人喜欢到印度旅游,到中国大多也仅限于香港。有的西方人没有到过中国,甚至想象中国没有农业。看见身材较高的中国人也觉得十分稀罕。

  这次中国四川发生地震灾难,给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提供了机会。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不同群体的共性显露无疑,人类在自然界作为生存共同体的性质也容易得到体会,所以,一切国家的人民都在关注中国如何抗灾。只要他们在仔细看着我们,我们若做得好,也不难得到他们的好评价。不要以为别人天生就喜欢妖魔化我们。妖魔化一个民族得以发生,首先是因为不了解这个民族,其次才是别有用心的政治家的煽动。世界上不存在专门恶意评价他人的民族,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样的民族无法生存。有这个道理,我们该懂得,今后不必时时刻刻关注谁妖魔化了我们。我们只要做好事,只要做文明的事,以开放的制度和心态让别人了解我们,必然会有好的国际形象。至于一些国际利益集团出于自己的利益对中国指手画脚,或一些偏执狂恶意攻击中国,我们也只需据理回应,泰然对之。这些人任何时候都会有,我们决不可以为他们的声音就是一个民族的主要声音。其实,偏执狂我们自己也有,也喜欢不顾基本事实攻击别人。但只要不同民族在民间增进了解,偏执狂要左右人心就很难。

  由抗震救灾获得良好国际声誉这件事,能启发我们反省自己过去的一些做法。一个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只有特色和传统,没有与别人的共性,这不是等于孤立自己、将自己与别人为敌么?人,最容易理解的是自己熟悉或自己拥有的东西,也是理性容易把握的东西。我们和世界交往的基础,也是基于我们和世界人民之间拥有共性,更深入地说是拥有理性。例如,面对灾难,不论什么民族都要和衷共济,这既是民族情感使然,也是理性的唯一选择。如果不承认我们和世界人民的共性,等于否定我们自己的理性。在人类的长期发展中,正是那些共性的东西在起决定性作用。片面强调特色和传统,就毁掉了与国际社会增进了解的基础,也不会获得国际社会对我们的积极评价。就让我们今后基于自己和人类大家庭的共性而努力融入世界吧,这个由地震灾难所获得的启示,我们该谨记在心。□党国英(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80531001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