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必由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58:10
中国教育的必由之路

   用办幼教的方针办高教,用办高教的方针办幼教,中国教育就会有希望,事情就这么简单。教改漫不开步子的根本原因是“左”的干扰,从官员、到教师、到学生、到媒体舆论,都强调平等而宁可不要人才,结果是走不出越改革越不平等的怪圈。

        人生下来就是不平等的,你生在城市,我生在农村,你生在富豪家庭,我生在平(贫)民家庭。我大声地责问上帝,你把别人降生在富人家里,把我降生在穷人家里,这对我公平吗?平等吗?上帝笑着说:孩子,你太天真了,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平等的,公平和平等只是富人用来迷惑穷人的遮羞布。你看高山、河谷,沙漠、良田,穷国、富国,哪有平等可言。你降生在地球上,降生在人间,已经是幸运儿。我无言以对。

        看看我们周边的幼儿园,有外资的,有私营的,有民办的,上幼儿园的费用已经超过了上大学的费用。公办的幼儿园越来越少,我们穷人家的孩子几乎被剥夺了上幼儿园的权利。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早就打上了我是富人,你是穷人的烙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我是穷人的孩子,我的起跑线在哪里?如果我当教育部长,我将把幼教纳入义务教育,就近入园,让我们的孩子们在平等的氛围里接受人生的第一课。

        北大自主招生、推荐入学的改革,在教育界掀起了一阵小小的涟漪,赞成的、反对的,都围着平等打转,没有一个真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平等是美好的,但平等也蒙住了很多人的眼睛,走不出越追求平等就越不平等的怪圈。其实,世界上哪有平等。君不见,穷人家的孩子,再聪明,成绩再好,也有上不了大学的。而富人家的孩子,再傻,成绩再差,一般都能混出一张大学文凭。很多人对开后门深恶痛绝,其实,后门是关不住的,你关得越紧,挤的人就越多,用的力气也越大,最后总要被挤破。不如畅开大门,放这些人进来,因为这些人的命运注定是在门里面的,放开了,也就那么多。

        放开大学自主招生,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出路,大学有权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学生,推荐也好,自荐也好,或者两者结合也好。考试也好,不考试也好,招收富人的孩子也好,招收穷人的孩子也好,通过前门也好,通过后门也好,学校都有自主权,实现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别人无权干涉。学校有权自主确定收费标准,但是有一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凡是自主招生的学校,经济必须自立,不能使用纳税人的钱。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就会形成产业,让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化较多的钱,轻松地入学,他们在经济上有这种实力,不要让这部分人再来挤占有限的教育经费,也为扩大内需多了一条渠道。

        政府把有限的资源,主要用来为那些特别贫困的学生提供相对宽余的助学金。助学贷款是套在贫困学生身上的枷锁,凡是被高校录取的贫困学生,政府应该为其提供完成学业必须的助学金,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优越性的体现,也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那些本来需要开后门,提供高额赞助才能入学的人,现在为他们提供了一条通途,变不合法为合法,从暗处放到明处。共产党的政策是给出路的政策,为不同阶层,不同层次的人,提供不同的入学途径,有利于社会和谐。

        中国的教育体制,好比无数重复建设的生产线,生产着千千万万标准化的产品,这就是中国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根源。教改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要培养学校经济自立的能力,越是高等学府越要经济自立。只有经济自立的学校,才能形成独立的个性、独特的风格。才能不畏权贵,才能有抵制腐败的能力。
学校的经济来源除了收取学生的学费以外,可以由企业或个人赞助或由企业入股,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应该有能力支撑中国教育的发展,重要的是出台有利于企业和学校结合的政策。不能实现经济自立的学校,应当逐步淘汰。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有重点的支持学校发展科技前沿的学科,包括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研项目。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学校应当自筹不少于50%的资金,在用完自筹资金的基础上,才能使用政府资助的资金。

        各个学校在寻找自己定位的过程中,一定会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建立自己独立的性格,形成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风格。对全国来说,就会形成群星璀灿,相互竞逐,你追我赶生动活泼的局面。从微观上看,每个学校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格鲜明的。从宏观上看,在全国形成全面的、广泛复盖各个领域的教育体系,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实行上述政策以后,有些学校可能会从三流上升为一流,原来一流的学校也有可能沦为三流。不断发生重组和重排。这是中国教育的必由之路,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中国教育一定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