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成品油价格改革历程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13:08
我国石油、成品油价格改革历程与思考
您对这篇文章中涉及的股票有任何问题,您对手中持有的股票有任何担心,
您对大盘走势有任何疑惑,您还关心哪些股票的趋势,随时可以免费致电--

金融界服务中心:010—66210650(30部中继电话)
周一~周五:上午8:30~下午5:30,公休日:上午9:30~下午5:30

中国物价

     一、改革情况(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1、计划经济下的单一价格。1955年,玉门油田的原油外运。 原油在中国首次有了价格,结束了国际油价主宰中国市场的局面。1960年3月,国家调整油价, 一定20年基本未变。

    80年代以前,任凭国际油价潮涨潮落,中国的石油价格长期冻结,其后果是,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比值由60年代初的4:1,下降为80年代初的1:4,远远落后于国际价格水平,并严重制约着国内石油工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2、多种价格形式并行。从1981~1994年原油产量实行包干, 包干产量之外的原油按国际油价出售,原油“双轨制”价格出现,成品油随之也出现多种价格。“ 双轨制”的出现,标志着油价改革的大门终于开启,随后几年,计划价格依然“冷冻”,但高价油所占比重不断加大,拉动了原油平均价格逐年升高,由 1981 年的 147元/吨提高到1987年的207元/吨。1989年到1993年又4 次实行了原油平价转高价政策,同时3次调整原油出厂价格(分别在10~34元间)。1993 年又给予上游企业5%的自销权。到1994年,计划内平价油占原油总产量的比例已跌破50%。 原油与成品油比价相差悬殊,长期保持在1:6,比国际上1:1.3的比值高出4倍多。(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3、油价并轨。1994年5月起,原油价格多轨制取消,实行国家统一定价。石化产品除6个品种外,其余10多个品种价格放开。国家随后进行的3次调价,使原油平均价格达到1020元/吨,原油低价历史基本结束,但油品市场的无序状况没有根本性好转。这期间,专家预测1996年是原油、成品油供大于求的一年,但实际情况是国际柴油价格飘涨了一倍,国内柴油价格也随之上扬,几个月内零售价格涨到4000 元/吨,几乎翻一番。这时,国家要求中国石化总公司进口平抑油价,在接近国际油价的最高点上进口160万吨柴油。半个月内国内柴油两次提价。谁知, 进口的油轮还未靠岸,国内柴油市场已显疲软,价格开始下滑。主要原因是1997年初国际市场柴油价格一路狂泄,半年内下跌1/3,为此给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

    实践证明,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靠计划这个杠杆调控国内油价和市场,已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只有先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价格的杠杆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4、与国际市场接轨。199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改革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现原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基本接轨,成品油价格参照国际油价制定,从根本上改变了油价形成机制。这是石油价格迈向市场化的决定性一步,也意味着中国的石油工业将面临越来越强劲的国际竞争。这次改革突出的特点,一是价格决定由国家转向了市场。二是定价原则发生很大变化,国家不再制定石油具体价格而是转向了宏观调控。三是对生产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现代石油流通体制,全国组建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

    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初步形成,有利于价格真正反映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供求的变化,引导企业、调节市场、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也有利于引导石油、石化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保证市场供应。

     二、几点思考

    我国加入WTO后,将逐步取消或降低原油和成品油的关税, 开放国内成品油批发和零售市场,允许石油跨国公司参与国内成品油市场经营,既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机遇,也会带来挑战,我们应该采取审慎的态度,应对这一挑战。

    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对用油企业如公交、运输、石化、 出租车行业等部门,要调整好心态,适应我国石油价格随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涨落的趋势,以积极的态度调整企业策略,努力降低经营成本,化解油价上涨的风险。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应该抓住油价改革的机遇,一是利用两种资源、两种资金、开拓两个市场和扩大对外合资合作。二是提高管理水平,加快改革步伐,推进整个行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竞争力,实现资产重组,以优质服务占领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利用关税降低的条件进口技术、设备,降低生产成本。

    2、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形成一整套石油进出口风险防范机制, 增强对国内原油供应的调节能力,降低国际油价波动给国内企业带来的风险。

    3、把节约放在首位,抑制石油过度消费,提高能源经济效率。据统计, 我国每消耗一吨石油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发达国家的1/2到1/4,能源利用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我国每年有3000万吨石油直接烧掉。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增长方式浪费了宝贵的石油资源。因此,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坚决选择低油耗的模式。

    4、加快发展天然气,使其成为石油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天然气受地域、运输等因素的限制,其价格比石油价格稳定得多,加大天然气在石油工业和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势在必行。鞍山市公交企业新改装的双燃料汽车油改气后,经过4 个月运行(3~6月)成本下降。以运行100公里计算,平均用气消耗37.31升,每升1.74 元,用气支出64.92元。而用油消耗30.4升,每升2.43元,用油支出73.80元。用气支出比用油支出节约8.88元。

    5、改革石油价格管理体制,正确处理连锁反应。自从我国1993 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进口的石油数量逐年增加。1999年石油进口达到4000万吨,占全国消费量的20%。国际油价对我国石油工业影响越来越大,我国的石油市场已不可能是一块“世外桃源”,独立于国际市场之外。实现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是我国价格机制改革的方向。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办法,是在出厂环节与国际市场交易价格接轨,而销售价格还是根据我国的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采取多种宏观调控手段由国家调整,因此,我国目前的成品油零售价格与其他国家市场价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重要原因是油税太低,加大成品油含税比例是其价格改革的方向。同时,我国加入WTO后,一些高耗能、 用油量大的企业和出租车等行业必然会对油价变动颇为敏感。因此,对交通、运输等政府定价应建立一定的价格补偿机制,在石油市场价格出现频繁变动时,通过价格浮动予以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