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古越鸣新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03:18

凤栖古越鸣新曲

2010-07-28 03:20:00 来源: 人民日报(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位于长三角南翼的浙江绍兴市,东接宁波,西邻杭州,距上海仅232公里。在大城市环抱下,绍兴有着借助大城市辐射发展自己的机遇,但更多的是在夹缝中提升的挑战——特别是实现人才集聚的挑战。

令人惊异的是,这座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6万、区位优势难与周边大城市相比的中等城市,却仿佛有着魔力一般,近几年每年都吸引2万多名各类人才加盟,创新创业,人才集聚量一年高于一年。近5年,全市人才总量年均递增10%以上,仅2009年,全市就引进人才3.4万余名。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65.3万,占人口比例的15%。

“在绍兴,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清醒地认识到:人才资源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先战略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首要战略。”绍兴市委书记张金如表示。这一认识,推动绍兴区域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智力为绍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09年,全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375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0美元。

引凤来栖

“绍兴网上大学城”3年“网”进1.5万余人才

古越之地绍兴,历来名人辈出,蜚声中外。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绍兴一度患上了严重的“人才饥渴症”。统计表明,2002年底,绍兴的人才密度仅为8.05%,不仅远低于国际公认的地方经济腾飞所需的人才密度标准,而且也低于当时浙江的平均水平。

没有人才的支撑,经济腾飞将后继乏力!绍兴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人才资源的战略意义,在全省较早提出了“人才强市”战略。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更加显示了人才问题的紧迫性。

绍兴从未像这样重视人才资源:《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关于引进和培养人才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创新人才住房补助办法》……几年来,绍兴出台有关人才工作的政策文件多达几十个。

绍兴引才的视野覆盖全国。鉴于本地高校资源稀缺,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的现状,绍兴于2007年6月开通了“绍兴网上大学城”——这也是全国首家大型网上人才服务、校企合作平台。

借助这一平台,绍兴企业拿出十二分的真诚求才。在今年3月的“绍兴网上大学城”省(市)高校引才武汉行中,绍兴一下子拿出了2300多个岗位,很多单位的老总亲临现场,直接与应聘人才“一对一”交流。招聘结果令人惊喜:达成意向5195人次,其中硕士、博士159人。

3年来,“绍兴网上大学城”已收录了全市2000家企业的人才需求和科技项目信息、全国800多家高校的毕业生信息和教育资源信息,已为绍兴“网”进各类人才1.5万余名。

绍兴引才立足国内,更放眼全球。2002年以来,绍兴已连续举办了七届“百名海内外博士绍兴行”活动,700多名国内外博士与1300多家绍兴企业对接,共达成合作意向近400项。

引智,是绍兴引才的又一“法宝”。绍兴企业对国外智力引进的热情很高。近年来,全市企业申报的专家组织项目在30项以上,自主引进项目也在50项以上。申报数一直名列全省前茅,至今已立项实施200多项。

机敏的绍兴人还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原则,创造性地推出了“柔性引才28法”,灵活运用课题攻关合作、委托开发、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吸引高层次人才服务绍兴。为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绍兴最近还推出了“330海外英才计划”,以优厚待遇吸引海外英才来绍兴创业创新。

展凤之长

全市千余家企业与300多所高校建立科技人才合作关系

5年前,在天乐集团董事长葛南尧的诚挚邀请下,来自江苏镇江的王青春和他的精英团队“空降”绍兴下辖的嵊州市。5年后,王青春带领他的“青春团队”,把天乐数码从昔日国内同类企业排名40多位带入了国内前三名,近期开发的天乐“迷你”音响还成为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

“引才的目的是用才,用才的关键是要有一批创业创新平台。”绍兴市人事局局长王水君表示。目前,绍兴已建成区域科创中心、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校院所技术转移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与留学生创业园、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五位一体”的创新平台体系。

科技公共创新平台、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系列平台的创建和完善,开辟了企业与人才亲密合作的“绿色通道”,推动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在新昌县,“万丰奥特”博士后工作站已完成课题研究16项,其中5个列入省级和国家级项目,1个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仅铝合金轻量化项目就可年节约原材料3500万元。

智力“联姻”,补己之短。近年来,绍兴先后与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立了市校全面合作关系,设立了每年1000万元的市校合作专项资金,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去年,绍兴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进行洽谈,在高端人才智力交流、重大技术项目攻关、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培养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企业也纷纷向高校抛出橄榄枝,全市已有1000多家企业与全国30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科技人才合作关系。

“想干事、给机会,能干事、给平台。”绍兴企业家重才爱才,更敢于用才。浙江精工集团引进的清华大学博士陈国栋,3年时间,先后主持参与了101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

筑巢稳凤

市区及各县(市)投入使用人才公寓4200余套

要将外地人才留在绍兴,绍兴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是:这些人才需要什么?作为一个二三线城市,绍兴在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优越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以真情留住人才上。

“人才要引得进留得住,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绍兴市市长钱建民说,近几年,绍兴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扶持政策,并大规模建设人才公寓。

目前,绍兴每年设立4000多万元的人才工作专项资金;高层次人才来绍兴创业创新,给予“三个一百”政策扶持,即不低于100平方米的生活用房、不低于100平方米的工作用房和不低于100万元的启动资金。同时,绍兴市高级专家、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企业经营者、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多层次人才评选的开展,也不断加大对优秀创新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

 

业内人士分析,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居住消费(即住房消费)比重越低,对人才的吸引力越高。为此,绍兴在2006年就全面启动人才公寓建设,解决外来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目前,市区共启动了4个点、12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建设,已投入使用2300余套;各县(市)相继建成公寓1900多套,面积达21.5万平方米。

除了住有所居,绍兴还积极在引进人员家属安置、子女就学、事业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加强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发放引进人才教育绿卡,解决引进人才的子女教育问题;对柔性引进创新人才,在合作两年以后,视情给予一次性8万—12万元的奖励;建立引进人才定期回访制度,了解引进人才的思想动态和事业发展诉求……绍兴正从多方面入手,竭力为八方人才创造一个舒适、舒心、舒畅的“凤巢”。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