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一气汤治疗心衰、肺心病、哮喘、心慌手抖的临床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27:02
全真一气汤

药物组成
熟地8钱(如大便不实,焙干用;如阴虚甚者,加倍用),制麦门冬(去心,恐寒胃气,拌炒米炒黄色,去米用)3钱(肺虚脾弱者少减之),鸡腿白术(炒深黄色,置地上1宿,出火气,不用土炒。如阴虚而脾不甚虚者,人乳拌透,晒干,炒黄)3钱(如脾虚甚者,用至4-5钱),牛膝(去芦)由2钱加至3钱,五味子由8分至1钱5分,制附子由1钱加至2钱余。
加减
燥涸,则熟地倍之;肺热,则麦冬多用;脾虚,则白术重投;阳虚,则附子多加;元气大虚,则人参大进;气浮气散,则牛膝、5味略多;倘有假阳在上者,去参用之。

处方来源
《冯氏锦囊·药按》卷二十。
方剂主治
阴分焦燥,上实下虚,上热下寒,阴竭于内,阳越于外,斑疹热极烦躁,上喘下泻。中风大病阴虚发热,吐血喘咳,一切虚劳重症。

方剂功效
滋阴救火。
用药禁忌
以上6味必先煎好,另煎人参浓汁冲服,则参药虽和,而参力自倍,方能驾驱药力,克成大功。若入剂内同煎,则渗入群药,反增他药之长,而减人参自己之力;腹痛不大便,即使见高热、神气困倦、唇舌焦燥,亦不宜本方。脾气衰虚,熟地、麦冬少用或不用。治疗麻疹,一般用于麻疹收没期,或麻疹早回者。
临床应用
1.麻疹:余治洪姓郎,未及1周,时当暑月,壮热多日,神气困倦,唇舌焦燥,饮乳作呕,五心身热如烙,脉洪数而弦。问其前服之药,乃发散消导数剂,复疑麻疹,更为托表。余曰:久热伤阴,阴已竭矣,复加托表,阳外越矣,若不急为敛纳,何以续阴阳于垂绝哉?乃用熟地4钱炒燥麦冬1钱5分牛膝1钱2分五味子2分制附子4分煎服1剂而热退,次日更加炒黄白术1钱6分,另煎人参冲服而愈。
2.小儿手足瘫软:齐化门外张宅令郎未及1周,卧于低炕,睡中坠下,幸炕低而毫无伤损,嘻笑如故,似无痛苦也。但自后右手足瘫软不举,手不能握,足不能立,脉则洪大,久按无力,乃知先天不足,复为睡中惊触,气血不周行之故也。乃以熟地4钱,炒麦冬1钱5分,炒白术2钱4分,牛膝2钱,五味子4分,制附子5分,煎小半钟;另用人参2钱煎浓汁2-3分冲药,每早空心服之。6剂而手足轻强,精神更倍。
全真一气汤的临床资料1.病例 全真一气汤治心衰一例
某女,八十岁,05年确诊肝硬化:06年5月,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消化道出血;08年6月底,第一次发生急性心衰,心率140次/分,伴水肿,经西医抢救,缓解出院;08年十一月中,第二次心衰急性发作,如第一次治疗后出院.病人年老体衰,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连续两次心衰急性发作,这期间除了西药,有用中药制剂黄芪,参麦注射液静脉点滴,第二次心衰缓解出院后,开始用中药调理,首先用了李可老中医的"破格救心汤"四剂七天,用后不喘,症状发送,但三天后,没有了胃口吃饭,停药;09年元月,心衰又出现,伴浮肿,用四逆汤加山药,山萸肉,红参,十剂十五天,心衰,浮肿症状改善,唯有睡眠不太好,每天必需吸氧,天气变化人感觉不适,停药二十天后,又同上方用药十天(09年2月),期间有些反复,尤其是容易出现浮肿和不稳定,并伴眼周围红晕出现;
09年3月18日,第一次用全真一气汤,熟地30克,麦冬(去芯)9克,红参15克,牛膝9克,炒白术9克,黑附子15克,山萸肉9克,五味子3克,两天一剂,六天(三剂)后,红参10克,黑附子9克,加黄精20克,陈皮6克,两至三天一剂,用药至今(09年3月30日)病人情况大为好转,脉平缓,不喘,精神好,食欲体力都有很大的增强,浮肿消失,气色转好,生活质量大为提高,可以自己到花园散步.嘱病人守方一段时间.

2.病例  石才绨,女,34岁。2007-1-8初诊。
主诉:心慌手抖8个月。
患者于2006年4月一次感冒后不久出现颈部肿块疼痛,怀疑淋巴结炎,经抗炎治疗效果不显。后去医院检查,T3、T4增高,碘131吸收率下降,拟诊亚急性甲状腺炎。经用强的松片 和中药(据说以清火散结的柴胡夏枯草等为主,方不祥)治疗数月,病情缓解了一段时间,但心慌手抖改善不明显。上个月停用激素后,T3,T4又上升。刻下所见:病人心慌手抖,满月脸,满面红光,但感觉畏冷,双下肢尤甚,带下清稀量多,口不干不苦,饮食正常,无多汗等甲亢表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带滑。颈部现在未扪及包块,无触痛。综合全身情况,考虑心肾阳虚,水饮泛滥。无热恶寒为肾阳虚衰,带下清稀量多为阳虚水寒,心慌心悸乃水饮上犯心君。舌脉亦支持阳虚水泛。拟全真一气汤合真武汤化裁。
处方:附子15捣碎,干姜12   上等红参10 (另煎) 麦冬15 五味子15 牛膝10 龙骨30 牡蛎30 茯苓30 桂枝15 白术15 炙甘草30 山萸肉15 大枣15 生姜15 三剂,水煎服,煮开后再煎煮40分钟。
本例最易陷入西医模式,甲状腺疾病=瘿瘤,用清泄肝火和化痰消瘿。前面屡用此思路,已经损及心肾阳气。

3.病例
2007-1-12中午:
林炳耀,男性,75岁。由他儿子送来。呼吸急促,咳嗽不能平卧,腹胀5年,时好时坏,加重10天,坐在椅子上只能斜靠,弯腰感觉腹中如怀胎而弯不下。全身乏力,上楼梯走2个台阶就得休息2分钟,头昏,食欲减退,颜面微浮肿。听诊呼吸急速,26次/分,心律不齐,腹部按之饱满微痛,其它因为寒冷未作更多体检。初步判断为肺心病,心原性哮喘。劝其住院治疗,因为农民身份交不起住院费,要我先开药治疗。
舌质暗红,舌苔白水滑,脉沉弦结代。
拟心肾阳虚,水气凌心。予全真一气汤加味。
黑附子15克(捣碎先煎30分钟),干姜12 炙甘草10 牛膝15 麦冬15 北五味子10上等吉林人参12 龙骨30 牡蛎30 磁石30 山萸肉30 丹参15 车前子15 生姜20  
二剂 另复方丹参滴丸(150粒)1瓶,10粒,日三次吞服。共68元。
收费时两父子虽没有明言太贵,但脸上有疑惑样子
全真一气汤治肺心病

  吴德林,乡村医生。吉林省辉南县 邮编:135123

  特色医术:全真一气汤治肺心病。处方:人参40克,熟地30克,山萸肉12克,麦冬15克

,五味子3克,怀牛膝10克,白芥子6克,生姜5片。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3剂可愈。此方

熟地、人参治本补气是治肺良药,怀牛膝补肾,起到了扶正作用;加上五味子敛气,姜治肺

寒喘,白芥子治肺痰喘,麦冬清肺热,山萸肉降气,诸药配伍合用,也就效在其中了. 

全真一气汤

【来源】清冯楚瞻《冯氏锦囊秘录》(滋养阴液、温煦阳气法)
熟地八钱,如大便不实,焙干用;如阴虚甚者,加倍用。
麦门冬三钱,去心。
米炒鸡腿白术三钱,炒深黄色。脾不甚虚者,人乳拌透、晒干、炒黄;脾虚甚者,用至四、五、六钱五分。
制附子由一钱加至二钱余。
人参由二、三钱加至四、五钱,虚极者一、二两,另煎、冲水煎,冲参汤服。
【主治】治斑疹阴分焦躁,热极烦躁,上喘下泻,上实下虚,上热下虚之症。并治湿热症劫伤太甚,阴损及阳而昏沉不语者。
【方论选萃】
清冯楚瞻:凡有生之物,莫不假诸阳气以为生发之根,及其经也,必阳气去而生气始绝。明乎此,则救生者,当知其所重矣……谨立前方,加减出入,活人甚众,见 功甚速,取用甚多,去病甚稳。盖发热之由,未有不因阴虚者,未有火不浮越而头疼口渴者,未有火浮越而不烁害肺家者,未有中气不虚者,未有不因内伤外劳而致 者,未有不上假热而下真虚者,未有外邪而不虚人本气者。此方阴阳俱备,燥润合宜,驱邪扶正,达络通经。药虽七味,五脏均滋,保护森严,外邪难入。功专不 泛,补速易臻,滋阴而不滞,补脾而不燥,清肺而不寒,壮火而不热,火降而心宁,荣养而肝润。但以意成方,惟堪意解。或疑其地黄多而泥膈,殊不知重可堕下, 浊可补阴,正取其重浊濡润下趋;况白术共剂,则燥者不能为燥,滞者不能为滞矣!或嫌其杂,奈小病暴病,或在一经,大病久病,必兼五脏,五脏既已为虚,若不合众脏所欲为调之,难免反增偏胜偏寒之祸。况土、金、水一气化源,独不观古方中五脏兼调者乎?或嫌其白术多用而滞,殊不知犹参力多则宣通,少则壅滞,岂不 开塞因塞用而有白术膏者乎?或嫌其热而燥,殊不知附子随引异功,可阴可阳,可散可补。同补气药可追失散之元阳,同养血药可扶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则逐在表 之风邪,引温暖药则祛在里之寒湿……此则更为脾肾阴阳两虚,上焦火多,下焦火少,脾阴不足,肾阴虚损。盖少阴脏中,重在真阳,真阳不回,则邪不去;厥阴脏 中,脏司藏血,血不养则脉不起,故用此以使火降,水土健运如常,精气一复,百邪外御。俾火生土,土生金,一气化源,全此一点真阴真阳,镇纳丹田,以为保生 之计而已,即各之曰全真一气汤。
近代何廉臣:此为冯楚瞻《锦囊》中得意之方。功在于一派滋养阴液之中,得参、附气化,俾上能散津于肺,下能输精于肾,且附子得牛膝引火下行,不为食气之壮火,而为生气之少火,大有云腾致雨之妙,故救阴最速。
【按语】
诸凡热病,屡经发散、下夺,阴津不无耗伤,津不化气,气不化水,则气阴两竭矣。津伤液涸,脏真日漓,阴伤之极,阳亦衰微,则阴阳并损矣。热病热势高壮,反 复缠绵者,每每见此危候。冯氏此方,重用熟地为君,伍以麦冬,上润肺金,下济肾水,使金水相涵,则泉源不绝;人参大补元气,使气能化水,以救津液之消亡, 亦白虎加人参汤之例也;白术斡旋中州,则清自升而浊自降矣。妙在合入附子一味,寓参附、术附之意,于养阴益气药中,稍逗微阳,使水能化气,气能化水,大有 云腾雨致之妙。允称滋养阴液,温煦阳气之良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全真一气汤为冯氏原用治儿科麻疹虚实夹杂症。
全真益气汤。具有:扶正滋阴, 摄纳元气之功。适用于:五脏阳虚,元真之气消亡。

《时方歌括》:滋阴降火之神方。
即生脉散加熟地五七钱或一两。白术三钱。牛膝附子各二钱。水煎服。 
陈修园曰。此冯氏锦囊得意之方。无症不用。俱云神效。其实大言欺人。修园不信也。 方以熟地滋肾水之干。麦冬五味润肺金之燥。人参白术补中宫土气。俾上能散津于肺。下能 输精于肾。附子性温以补火。牛膝引火气下行。不为食气之壮火而为生气之少火。从桂附地 黄丸套来。与景岳镇阴煎同意。然驳杂浅陋。不可以治大病。惟痘科之逆症相宜。以诸药皆 多液之品。添浆最速也。

全真益气汤历代应用扩展:儿科麻疹虚实夹杂逆症→内科杂病的危重急难虚证→湿温重症→心衰,肺心病,休克,水电解质失衡,低血钾证等等。  全真一气汤治疗癌性发热体会 发表时间:2009-11-03发表者:叶霈智 (访问人次:411)

癌性发热通常是指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的与癌症相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多见于癌症进展期,产生的机理较为复杂,可能与肿瘤细胞增殖、浸润、坏死有关。一方面中晚期肿瘤患者因为肿瘤组织生长较快,自身血供不足发生坏死,或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刺激体温中枢引起发热;另一方面,由于肿瘤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或放、化疗后粒细胞明显减少,易于伴发感染而致发热。这两方面可能并存,也可能单独存在。西医治疗癌性发热,采用对症抗感染、解热镇痛等方法虽然有一定疗效,能够暂时退热,但是具有副反应大、导致继发感染等缺陷。中医治疗癌性发热,归属“内伤发热”范畴,一般分为“气血亏虚”、“阴虚发热”、“毒热炽盛”、“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气虚发热”等症型辩证治疗。医科院肿瘤医院中医科叶霈智

笔者临床治疗癌性发热患者,多采用益气、滋阴、清热、解毒、化瘀等方法,然而部分患者转用多法仍不见效,仔细揣摩其中缘故,诸多症状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然脾肾阴阳俱虚为根本病机,遂试用全真一气汤加减而获效。兹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组方分析

全真一气汤出自清代医学家冯兆张所著《冯氏锦囊秘录》,由熟地黄、炒白术、人参、炒麦冬、五味子、附子、牛膝组成[1]。冯氏此方专为脾肾阴阳俱虚而设,方中白术、熟地分补脾肾,一燥一润,以麦冬和之,俾土生金,补益肺脾之阴;“再入牛膝、五味,则更得纳气藏源,澄清降浊”;藉附子温肾助阳,“使真阳交于下,真阴自布于上”,复以人参驾驱药力,助真元、复精气。诸药合用,温阳而无升浮之弊,育阴兼有化气之功,“全此一点真阴真阳,镇纳丹田,以为保生之计而已,即名之曰全真一气汤”。全方药虽七味,但配伍严谨,“功专不泛,补速易臻,滋阴而不滞,补脾而不燥,清肺而不寒,壮火而不热,火降而心宁”。每味药物剂量又随病症不同而灵活变通,“燥涸则熟地倍之,肺热则麦冬多用,脾虚则白术重投,阳虚则附子多加,元气大虚,则人参大进,气浮气散则牛膝五味略多”。在书中冯氏详细记录多条验案。近代中医学家章次公先生善用附子,对全真一气汤应用尤有心得,以此方为主治疗湿温重证,正不胜邪,见高热呓语等症,获救者颇多[2],足资参考。

2 典型病例

赵某,男,65岁,2008年9月11日初诊。右肺癌术后9个月,骨转移化疗后,肝转移化疗及靶向治疗后,发热近一个月,每日午后体温渐高,晚间可达39℃,面色淡,乏力明显,汗出较多,双下肢畏寒,口干,纳差,便难,舌质淡稍暗,苔薄,脉沉。证属脾肾不足,阴阳俱虚,虚阳外浮而发热,治以温补脾肾,纳气潜阳。处方:生黄芪60g、熟地25g、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6g、炮附子(先煎1小时)10g、牛膝12g、炒白术20g、生龙骨(先煎)30g、补骨脂10g、肉桂粉(冲服)2g、黄连2g、山萸肉15g、砂仁8g。两付,水煎服,日一剂。

复诊,2008年9月13日,热度降低,汗出减少,畏寒减轻,脉沉细。方药对症,继以前方进退:生黄芪60g、炒白术20g、熟地25g、太子参20g、当归15g、麦冬15g、五味子6g、炮附子(先煎1小时)10g、牛膝15g、补骨脂10g、生龙骨(先煎)30g、桂枝6g、山萸肉20g、砂仁8g、防风6g。三付。

三诊,发热明显缓解,诉纳食不佳、夜眠欠安,前方加化痰和胃及安神药物,病情趋平稳。

3 体会

脾肾阴阳俱虚多见于大病久病后期,是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重要病机变化。就肿瘤性疾病而言,中医认为癌毒具有猛烈、深伏、耗散正气等特点,肿瘤是全身脏腑功能失调在局部的表现,不同病种、不同个体的病机可能有虚实、寒热、气血、痰瘀之不同,但总体来说,这类疾病乃因虚而患病,由虚致实,正虚邪实,久不能愈,五脏虚损,穷必及本。脾肾为先、后天之本,中气虚损、肾精不足、元阳衰微,虚阳外浮而发热,其热度一般为中等程度,少数也可表现为持续高热。脾肾阴阳两虚的癌性发热常见于多程化疗后患者,放疗者少见,这是因为化疗药物易于耗损气血,损伤阳气,而放疗易伤阴耗气,气阴两伤、虚热内盛为放疗患者的主要病机。

脾肾阴阳俱虚的癌性发热患者,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午后至夜间发热、畏寒或恶风、汗出、乏力、口干欲饮、纳差,大便难或便溏,舌淡或红而干,脉沉细数。纵观诸症寒热互见,虚实交杂,处方遣药似难以下手,但把握住脾肾阴阳俱虚的核心病机,便可知其热为假热、寒为真寒,需兼顾脾肾、阴阳,又当以肾阳为主。全真一气汤的功用正与此病机相合。笔者临床常在原方基础上加用生黄芪、山萸肉、生龙骨、生牡蛎等以益气、补肾、潜阳。阴虚明显改人参为西洋参或太子参,阳虚重证炮附子可用至15g~20g,气虚甚者生黄芪可用至80g~100g,肾精大亏者重用熟地至50g。需要注意的是,原方剂量以熟地最重,附子量轻,在治疗癌性发热时需适当增加附子剂量,以免阳不足以温而热难退,或假热退真寒生而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