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伉俪的事业和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10:53
眼下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仅有一年时间了,北京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已呈过热之势,一些分析人士和政府官员甚至担心这会演变成一个地产泡沫。然而开发商Soho中国有限公司(Soho China Ltd., 简称:Soho中国)首席执行长张欣表示,该公司将在今明两年实现最快速的增长。
张欣和她的丈夫、现年43岁的潘石屹因其时尚的审美情趣而成为中国商业圈中最著名的伉俪之一。他们的首个项目──基于居家工作(Small Office-Home Office)理念而建的Soho现代城(Soho New Town)凭藉多彩的建筑外观在北京一片灰暗的建筑中脱颍而出,赢得了广泛的关注。
而今Soho中国已将业务重心转移到了零售及办公用房领域,张欣认为这将给公司带来最高的利润率。面积超过1,670万平方尺的Soho中国成为了北京中央商务区(CBD)最大的地产开发企业。这对夫妇计划下月赴港举行首次公开募股(IPO),拟筹资16.5亿美元。
今年42岁的张欣在北京和香港长大,曾是高盛(Goldman Sachs)驻纽约的投资银行家。而潘石屹从赤贫到巨富的故事则堪称中国当代的传奇。在Soho中国上周宣布赴港上市的消息之前,张欣接受了《华尔街日报》的采访,讲述了他们夫妇是如何共同经商以及如何在家庭和事业中实现平衡的。采访摘录如下:
WSJ:Soho中国是如何在北京的CBD得到一块又一块土地的?外界认为你们一定有非常硬的政治关系。
张欣:我们没有。我可以诚实地讲我们从未花时间来和任何人培养关系。Soho中国是一家私企,既不为政府所有也不为共产党所有。遵章守法是唯一可行的道路。公司签订的合同必须得到法律的支持,并在法律的管辖之下。我们的所作所为同样必须受到法律的制约。1995年当我们试图买下Soho现代城这块气味不佳的酿酒厂原址、并和政府进行讨论时,没有哪个开发商愿意参与这个项目。对于位于CBD的建外Soho(Jianwai Soho),我曾花了两年时间去邀请境外适宜的开发商和我们并肩作战,但根本无人响应,所以公司只能靠自己。
WSJ:去年,政府针对房地产开发商出台了一些颇为严厉措施,例如限制银行贷款以及限制土地审批等。为什么Soho中国没有受到影响?
张欣:我们并不关注土地储备有多少。Soho中国是一家商业开发商,关心的是土地的质量。在黑龙江拥有大片土地对我们来说没有意义,但如果是CBD的土地,那就事关重大了。
WSJ:你是如何与潘石屹共同工作的?
张欣:如果你看看我们两个人的背景就知道,我在西方接受教育、在华尔街获得培训,拥有更多咨询业的背景。而潘石屹更多是受到了传统中国文化的影响。我认为他的思维方式更像一个家庭的家长,要考虑每个人的利益、代表所有人作出决定。
WSJ:谁改变了谁呢?
张欣:我们选择了中间路线。显然,我带他见识了中国以外的世界,以及那里的人们是如何思考和工作的。他则让我了解到中国的核心系统是如何运转的。
WSJ:至少在中国的媒体中,你们的公司多是和潘石屹联系在一起,讲述他如何从吃不饱饭的农村孩子变成了成功商人,而你却不像他那样频频为人所提及,你觉得嫉妒吗?
张欣:不会的,毕竟他是我丈夫。但Soho中国的创始人是我们夫妇二人。很难对两个人进行媒体宣传,你必须确立一个形象,既然他在这点上做得很好,为什么不选他呢?他是一个来自甘肃贫困地区的农民,一路走来依旧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和旺盛的斗志,这一点正是大家津津乐道的。
WSJ:你是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又在华尔街工作过,可你为什么更关注美学以及设计这类在商业中较为“软性”的部分呢?
张欣:和我相比,潘石屹天生就是个更好的商人。在市场嗅觉方面我没有他那样敏锐的直觉。
WSJ:在选址和定价时谁能更多地作出正确的决定?
张欣:迄今为止公司只有一个开发项目因为销售不佳而半途而废。在这个项目中,我和他的直觉分别作出了“启动”和“停止”的决定。
WSJ:潘石屹对政府近期给地产降温的措施以相当公开的方式进行了批评。你对他的直言不讳不感到担心吗?
张欣:不,我觉得这是和政府沟通的好方法。它需要聆听我们的意见。如果我们不通过媒体这一最有力的渠道和政府对话,我们还能借助什么途径呢?如今中国政府对媒体的关注程度令人吃惊。今天的中国已经大不一样了。
WSJ:潘石屹的博客非常受读者欢迎。他在上面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表评论,这是谁的主意呢?
张欣:是他的主意。我应该把荣誉完全归功于他,因为他“开博”之初我说这就是浪费时间,他应该做的是管理公司而不是在博客上写文章。但是他坚持了下来,现在他的博客已经成为了我们发表意见的重要平台。
WSJ:你不同意潘石屹像美国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那样主持一档中国版的真人秀节目《谁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他也听取了你的意见。为什么这对你们来说如此重要呢?
张欣:我认为把潘石屹和特朗普联系在一起并不恰当。我更了解西方社会,知道他应该和什么形像联系在一起。他出身贫苦的农村家庭,经过奋斗有了今天的成绩,他还非常负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WSJ:除了外国人对Soho中国的看法外,你们是不是也关注他们对中国的看法?
张欣:当然。是的,我是一个首席执行长、一个妻子和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当我出席会议、向媒体发表讲话时我被看作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报导的并不一定都是好事,但报导必须是公正的。
WSJ:你是如何在工作和家庭中取得平衡的?
张欣:我非常严格地划分了用于工作和家庭的时间。我的同事们都知道我不在周末工作。我觉得我在周末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母亲和妻子,晚上的时间也是这样,我很少外出。
WSJ:那么你如何社交呢?
张欣:我没有什么社交,工作的时间就用来工作,让我们在办公室会面,可以一起吃中饭。我晚上不需要外出赴宴,潘石屹也不。
WSJ:今年5月份潘石屹在香港的一个道教大会上发表了演讲。你们夫妇是不是都更看重精神上的信仰了?
张欣:当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就已经阅读了很多道教方面的书籍。他激发了我的兴趣,我们在自己的研习中都取得了更多进展。
WSJ:你们信教了吗?
张欣:我皈依巴哈伊教(Baha‘i)已经两年了。我觉得潘石屹仍在研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