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易经杂说》第三部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39:02
南怀瑾:《易经杂说》第三部分(1)
潜龙勿用
“初九,潜龙勿用。”
这是爻辞,是把整个的卦作分析,一部分一部分来加以解释的。我们的老祖宗
画八卦,下面原来没有文字注解,因为在当时没有文字,而文字的创造,一开始就
是卦。世界任何国家民族的文字,最初的来源都是图案。卦下面的文字,是后世加
上去的,《周易》的文字,是文王开始加的,卦辞、爻辞都是他对卦的解释。
“初九”的意思,前面说过,阳卦以九作代表,因为阳数以九数到了最高位,
所以看到九这个数字,就知道代表阳,初九就是指乾卦的第一爻而言。上面的卦辞,
只是元、亨、利、贞四个字,很简单,也很抽象。这里爻辞“初九潜龙勿用”,又
突然跑出一个“龙”来了,这龙是怎么来的?我们先要了解,中国文化是龙的文化。
自黄帝时候开始,政治制度上分官,以龙为官名,如龙师、龙帝,都以龙为代表。
龙是中国文化最伟大的标记,是我们几千年来的旗帜。中国文化对那些伟大的、吉
祥的、令人崇拜的万象,每以龙为标记。西方人尤其英国人,近几百年以来,很多
资料显示对我们中国人很多防范,很多不利,他们在心理上一直惧怕中国。有一派
基督教,看见龙、听见龙都会害怕的。他们说《圣经》上说龙是魔鬼,其次他们把
恐龙这些古代巨大生物,当作了中国《易经》上的龙,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我们
中国人自己要认识清楚,我们龙的文化,第一,不是基督教《圣经》上所讲的那个
龙,不是魔鬼。我们的龙是天人敬信,在宗教观念上代表了上帝。第二,我们中国
的龙,老实说没有人看见过,不必说他们把地下挖起来的骨头当作龙骨是错误的。
中国的龙,不只是三栖的,甚至不止是四栖,水里能游,陆地能走,空中能飞,龙
的变化大时可充塞宇宙,小时如发丝一样看不见,有时变成人,有时变成仙。龙到
底是什么?无法有固定的具体形象。实际上中国文化的龙,就是八个字:“变化无
常,隐现不测”。如学会了中国文化,人人都可作诸葛亮。试看外国人的恐龙,全
部都可看到,中国的画家画龙,如果全部画出来,不管是什么名家画的,都一文不
值。“神龙见首不见尾”。龙从来没有给人见过全身的,这就是“变化无常,隐现
不测”的意思。我们懂了龙的精神,才知道自己文化的精神在哪里,这也是大政治
家的大原则,也是哲学的大原则,也是文化的大原则。另一方面,我们懂了“变化
无常,隐现不测”八个字,也就懂了《易经》的整个原理。《易经》告诉我们,天
下的万事万物,随时随地在变,没有不变的东西,没有不变的人,没有不变的事。
因为我们对自己都没有把握,下一秒钟我们自己的思想中是什么?也没有把握知道。
其次,《易经》为什么在这里提到龙?我们认识了龙的精神,就能明白了。
《易经》说到乾卦中的龙,就代表了宇宙生命原始最伟大的功能。乾卦也代表太阳。
太阳一天一夜的隐现,分为六个阶段:第一个是夜里的太阳,躺在下面——地球的
另一面,过去说在海底,在地心的那一面,我们看不见的为“潜龙”。假使卜卦得
到了乾卦初爻,那么“潜龙勿用”,最好不要动,如想找事,履历表都不必送出去
了。但要注意这个“勿”字,究竟是“不能用”、“不可用”、“不应用”或“没
有用”呢?就更难翻成白话了。不过“勿”字,却也包括了这些意思,但并不是说
用的价值不存在,只是此时不要去用它。潜龙就是龙还是潜伏着的,有无比的功能,
无比的价值,还没有用。诸葛亮尚在南阳高卧的时候,自称卧龙先生,这就表示他
抱负不凡,自己认为是潜龙,这也是人生的修养,也是《论语》上孔子说的“不试
故艺”。
见龙在田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二爻,是乾卦内卦的中爻,中爻是最好的、最重要的。九二爻见龙在田,利
见大人,如仅照文字翻白话是无法表达原意的。“见龙在田”,见是现的意思。龙
现在田里,等于虎落平阳被犬欺了,还如何利见大人?这要了解“田”的意思,中
国文字与西方文字不同,不但是单音字,而且一字往往含有几种不同的意义。中国
古代的田写作,是图案画,上面通了为由,下面通了为甲,上下通了为申,申字
旁边加示,上天垂示就是神,神是上下通的,所以鬼字亦从田,上面走不了,向下
面走就为鬼,后来再加两根头发,就成鬼的样子。电、雷都从田,天上下水,地下
发雷,雷向下走为电。这是中国字结构的由来,每字都有道理,不比ABCD硬凑拢起
来的。从上面的解说,我们便知这里的田字是代表地面,就是大地,不要以现代的
观念,认为田只是种稻子的田,那就错了。见龙在田的卦象,是早晨太阳刚刚从地
面升上来,光明透出来了,在这个时候“利见大人”。如卜到这个卦,卜卦的说,
如去见董事长或什么长官辈谋事之类,一定成功。大人并不是很大的人物,在古代
大人、小人是相对的名称,一如“贵人”这个名称,并不一定是很大的贵官。假使
有人跌了一跤,刚好有一位清道夫看见,将他扶起送到医院,这位清道夫就是跌跤
者的贵人。贵人的贵与不贵,是在时间空间上刚刚需要帮助的时候,予以帮助的就
是贵人。
终日乾乾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第三爻是内卦的上爻,如果只用三画卦,已经到了顶点。如果学会了《易经》,
不必卜卦,六十四卦,没有卦是完全好或完全坏的,每个卦都好中有坏,坏中有好,
只有谦卦这一个卦是全好的。谦退,谦让,有利益大家拿,自己都不要,这当然好,
六爻皆吉,这是宇宙的道理,人生的道理。现在乾卦第三爻,问题来了,以人生历
程来说,年轻人还在大学里读书,还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的阶段,就是初九爻潜龙勿
用,价值无比。等拿到了文凭,踏入社会中,就是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拿文凭找到了工作,然后有工作,有地位了,有声望了,就是第三爻。以人生的年
龄而言,十几岁到二十岁是初爻,二十岁到三十岁是二爻,三十岁以上到了中年是
三爻,这时应该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时候。我们先作一些文字
的解释,乾卦我们已经解释了,是纲常,是宇宙的开始,就像人生的本分一样。君
子终日乾乾,就是说人一天到晚,都要保持本分,保持常态,永远这样;不但如此,
到了晚上,还要警惕自己,不可放松,就像白天一样的小心。就是说到了中年做事
得意的时候,做人做事随时随地都要小心,乃至到了晚年都不能放松。《大学》、
《中庸》的思想,都是从这里来的,这就是所谓的“惕若”。“厉”,是精神的贯
注与专精,磨磨自己,就没有毛病。像这样的卦好不好,假使到街上卜卦,算命先
生会说很好。不过要小心,因为命运还有重重危机,一不小心随时随地会有问题,
对自己要有那么严格的要求,才不会出毛病。一切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也不在
于环境。人在得意时,就怕忘形,这时就用得着这个卦爻。
或跃在渊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到了第四爻,很妙。从整个卦看起来,内外两卦分得很清楚,成为两节,这表
示一条龙或一尾鱼在深水里跳出来,无咎,没有毛病,要出头了。但要注意“或跃
在渊”的“或”字,这一爻真好,操诸在我。譬如一个人,事业到了顶点,如再进
一步,或者跳一步,或者不跳,都是好的。九四是外卦的初爻卦,与内卦的初爻相
应,都有无比的价值。
飞龙在天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一般人称皇帝为“九五之尊”,以为就是《易经》上的这个“九五”。这话要
注意,代表皇帝的九五之尊,是依据数中的阳数来做表达的符号,奇数为阳,九是
到了阳数的极点最高位,五是阳数的最中位,代表了至尊至正,并非仅指这里九五
爻。《易经》乾卦的第五爻,和第四爻不同了,这时飞龙在天,如一条龙在空中飞,
道游自在,也是利见大人。整个《易经》研究完了,利见大人的卦爻并不多的,这
里的利见大人,见的是什么大人?假定我们以汉高祖为比方,当他打败了项羽,自
己创业的时候,正是飞龙在天了,他还要利见大人,这个大人是谁?是指他所遇到
的都是好人,都是对他有帮助的人,看汉高祖的一生,正是一个乾卦,最初倒据当
一个亭长,一天到晚喝喝酒,正是潜龙勿用,后来到了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时候,
他所遇见的人个个都是好人,个个都有用处,个个说他好,都帮助他。
亢龙有悔
每个卦到了最后一爻,阳爻称为“上九”,阴爻称为“上六”,每卦的第一爻
为“初”,最后第六支为“上”。乾的九五,在外卦而言是中爻,人取其中则是,
事物取其中则是,到了顶点则不是,没有出头也不是,所以《易经》告诉我们正中
之位。算命看走运不走运,就看是不是得其时,得其中,如得其中位,无往而不是,
不得其中则处处都不是。这个中也可读成“仲”的音,如打靶打中了,对了。到了
上九就是亢龙有悔,亢者高也,高到极点,高而无位,贵而无民。中国的哲学,皇
帝自称“孤家”、“寡人”,位置到了最高处,就很寂寞,听到的都是好话,简直
听烦了,年纪大了的人谈起话来也常常说:“现在能谈话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
我说这是“亢龙有悔”呀!所以人的年龄到了那个高位,到处叫他老公公,到处请
他上座,这就到了亢龙有悔。这里的悔不是后悔的悔,是晦气的晦,到这个时候倒
媚了。换句话说,就是万事不要做绝了,做到了顶,对不住,有悔,保证有痛苦,
烦恼跟着来了。看历史上唐玄宗多么好,后来到让位给他儿子,就是很惨的局面。
见群龙无首——吉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注意“用九”这两个字,《易经》中只在乾卦中有“用九”,坤卦中有“用六”,
其它卦中都没有这两个字出现,这中间就有问题了。我们知道九是代表阳爻,从初
九到上九,都有解释,用九又是什么意思?再看下面见群龙无首,吉。乾卦到这里,
才大吉大利。这是怎么说法呢?这句话在后人研究《易经》的有关书籍里,各有各
的讲法,都各有一套理论、一套说词。可是研究通了以后,非常简单。我现在告诉
大家一句话,用九就是不被九所用,而是你能够用九。那么用九是用哪一爻的九呢?
哪一爻都不是,又哪一爻都有关系,这就高明了。只有拿中国文化历史来代表说明
这件事情。就是我在以前讲《论语》的时候,说过中国文化注重道家的隐士们。历
代的隐士们和当时历史时代的开创,有绝对的关系,可是在历史的记载上都找不到
他们,如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是谁培养出来的呢?是他的老丈人黄承彦和老师庞德
这些隐士。像他们就是用九,改变了历史的时代,而自己又不受环境的影响,所以
要用九。见群龙无首,不从那里开始,永远没有开始,也永远没有一个结束,既不
上台,当然也不会有下台。用九最高明,用九者不被九所用。换句话说就是告诉了
我们做事的道理,以现代话来说,就是做事要绝对的客观,不是与时代没有关系,
而是处处有关系,这是真正领导历史时代的作法。“群龙元首”,是一个圆圈,完
整的,所以大吉大利。以做人来说,人到无求品自高。曾子也说:“求于人者畏于
人。”越是有求于人家就越怕人家,无求就是用九的道理,用九是元亨利贞,并不
是潜龙勿用,潜龙勿用有待价而沽的意思存在,用九则已经忘我了。以现代话来讲,
用九是中国文化最高的哲学精神。有人说儒家是捧帝王的政治哲学,这是不对的,
儒家、道家的思想,都是从《易经》来的。
《彖辞》——孔子对《易经》的批判
“彖家曰”,彖辞。曾经介绍过象是一种动物,据说这种动物能将铁咬断,所
以才借用了这个名词。彖辞就是断语的意思,断定的话。据说《彖辞》也是孔子作
的,以现代观念看,《彖辞》是孔子研究《易经》六十四卦的结论、批判。传统的
说法是,《卦辞》、《爻辞》都是文王作的,一说《卦辞》是周文王作的,《爻辞》
是周公作的,但考据上很难决定究竟是谁作的。
宇宙万物的创造者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孔子研究的断语,他的人文文化观念开始了。我们以前说过,乾卦所代表的,
如以身体来说是代表头,中医的八卦代表,乾为首,坤为腹,艮为背,离为眼,坎
为耳,巽为鼻,兑为口等等,非常有道理。孔子的断语不管这些,他只说伟大得很,
乾卦是代表宇宙万有的根源、功能、生命的功能,宇宙万有都是它创造的。前面提
到过,与西方文化不同,西方文化是说宇宙万有是有一个上帝、一个神、一个主宰
所创造的。中国文化不来这一套,但也不是唯物的,也非唯心的,这个功能无以名
之,我们就画一个符号来表示,这符号叫作乾,它包括了唯心、唯物,也包括了上
帝、鬼神、菩萨、佛,已经脱离了宗教的色彩,脱离了玄学的色彩,是科学的哲学。
何以知道孔子研究《易经》,是说乾卦代表宇宙万物的本体?他在这里明白地说
“万物资始”,宇宙万物的开始都靠乾的功能,这是对乾卦的第一个观念;他的第
二个观念“乃统天”,乾卦包括了天体,整个的宇宙都在乾的范围以内,乾统率了
天地宇宙,所以从孔子的观念研究《易经》,又要注意到他认为文王周公所提出来
的乾卦,是代表宇宙万有的本体、根源、生命的来源。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就是说我们这个宇宙,像风的吹动,风为什么会吹?每天的气象报告,这是科
学,但西伯利亚的寒流为什么会起来的?台风又怎样起来的?台风最初起来的时候,
只看到一个小水泡在旋转,渐渐扩大,这是物理,但这小水泡又怎么来的?用《易
经》研究这些,就是科学的哲学。现在孔子说,云的流行,雨的下降,雷鸣,电掣,
宇宙万物的变化,都是靠乾卦的功能来的,功能一动,便有一现象,就发生云,某
一现象就发生雨,构成各品各类的万有的事物。
玉皇大帝的六条龙马
“大时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这是说明时间的来源,时间在科学哲学上是人为的,时间是相对的,没有绝对
的。西方现代科学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现以后,才知道宇宙的时间是相对的,而
中国的儒家、道家、佛家早就告诉了我们时间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道家老早就
说,月球的一天一夜,就是地球上的一个月,现在科学证明的确是这样,不过现代
外国人讲的我们就相信了,而我们祖先讲得那么肯定,却不相信。“大明终始”,
就是讲时间,大明从早上开始,晚上结束。“六位时成”,我们中国人过去把白天
分作六个阶段,晚上也分作六个阶段,成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
点钟,所以成为六位,而这个六位是根据《易经》画卦为六爻的思想来的,是人为
的,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也许太阳和其它星球的时间划分,和我们不一样,但中
国六位时间的形成,也是从乾卦的功能来的。“时乘六龙以御天”,以龙来代表时
间的动,像一条龙一样在空中飞,因为龙是看不见的,但又有飞的功能,时间从早
晨天明到晚间天黑的六个阶段,永远在旋转,像六条龙衔接起来,在天体上很有规
律地驾御而过。后来在文学上,宗教的神话中说,玉皇大帝出巡时,有六条龙为他
拉车子,也是由这句话编出来的。事实上这句话是说,宇宙间时间的构成,与地球,
与人类的关系,有一定的法则,这一功能是来自乾卦。
大吉大利的保合太和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这里明白地告诉我们生命的本源,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诸子百家,中国
文化讲人生的修养,都从这里出来。这里告诉我们要认清乾的道理,生命的本体,
把握了这点就知道乾道的变化,在各正性命,真懂了这个道理,自己就可以修道了,
修成长生不老。中国文化中道家讲究两个东西——“性”与“命”,性就是精神的
生命,命就是肉体的生命。西方哲学唯心的,只了解到性的作用,对性的本体还没
有了解,把意识思想当作性,这是西方哲学的错误。命,西方医学到了科学境界,
但仍不懂“气”的功能。现在美国流行研究针灸,研究中医,仍不懂这个功能。西
方的病理学,注重在细菌方面,如今也研究到病毒,这还是以唯物思想作基础。东
方中国的病理学,不管细菌不细菌,建筑在抽象的“气”上面,因为气衰了,所以
才形成了病。西方的抗生素,往往把气困住了。我常常告诉朋友,西医只能紧急时
救命,不能治病,西医治了以后再去找著名的中医处一个方于,好好把气培养起来,
补补身体。在病理上,细菌是哪里来的?为什么形成?有许多细菌并不是从身体外
面来的,如白木耳是用细菌种的,但有更多木头上面自己生长灵芝一类,这菌又是
哪里来的?这是讲性与命的道理。懂了《易经》,自己就晓得修养,自己调整性与
命,使它就正位。思想用得太过了妨碍了性,身体太过劳动,就妨碍了命,这两个
要中和起来,所以各正性命,于是“保合大和”。中国人道家佛家打坐,就是这四
个字,亦即是“持盈保泰”。所谓“持盈”,有如一杯水刚刚满了,就保持这个刚
满的水平线,不加亦不减,加一滴则溢出来了,减一滴则不足。所谓“保泰”,当
最舒泰的时候要保和了。譬如用钱,决定保存一百元,如用去十元,便立即补上,
仍保存一百元,这就是保泰。所以打坐的原理就是保合太和,把心身两方面放平静,
永远是祥和,摆正常,像天平一样,不要一边高一边低,政治的原理,人生的原理,
都是如此。孔子就告诉我们“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什么是
大吉大利?要保合大和啊!所以研究《易经》,看了孔子这些话,还卜什么卦呢?
不卜已经知道了,保合太和,才利贞——大吉大利嘛。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这两句话,应该是和上面连起来的,是乾卦《彖辞》的最后两句话,可是宋儒
把它因断了。这八个字是用到政治哲学的原理上去了,各种政治理论说了半天,不
如中国人四个字“国泰民安”,国家太平,老百姓个个平安无事,就是天下太平。
天行与天道——《彖辞》的说法
“象曰”,《彖辞》,象就是现象。据说《彖辞》是周公作的,不是孔子作的。
又有一说《彖辞》也是孔子作的,到底是谁作的?这是考据家的事情,我们不去管,
也不需要去管,我们要的是它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大家太熟了,这又是人文思想。乾卦代表天,行是运动的意思,这是教
我们效法乾卦。道家老子也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的修
养如效法大地一样,地给我们住,给我们生长万物,供给我们食,我们一切都靠土
地,人类没有土地就完蛋了;但是我们还给土地的是粪便垃圾,可是土地并不计较,
照旧生长出东西来供我们食、用、享受,所以人的胸襟要效法地。而地是靠什么能
够这样?靠宇宙,靠天,而天则只有付出,没有收回去,像太阳一样,只放射出来,
并未从地上吸收什么。而宇宙却是效法道,道是什么?是自然的,没得什么效法了。
总之是教我们做人的精神,应效法自然的法则,只有付出,没有收回。这是老子所
讲的“道”的精神,也就是《易经》上的“天行健”。天体不断在动,永远在动,
天休假如有一秒钟不动,不必要用原子弹,整个的宇宙都要毁灭掉了。第二句话
“君于以自强不息”,正如老子所说的意思一样,做人要效法宇宙的精神,自强不
息。一切靠自己的努力,要自强,依靠别人没有用,一切要自己不断努力,假使有
一秒钟不求进步,就已经是落后了。
上面《彖辞》的第一句话,是解释卦辞的,接下来下面的话则是解释爻辞的。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前面说的,以太阳来比喻,过去的观念,不像现代物理世界的科学,过去的阳
是抽象的,乾卦六爻的第一爻现象,是阳能压制在下面,没有上来,所以潜龙勿用,
拿太阳作比,是还在地心下面,天尚是黑的,不要强出头来。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这又拉到人文文化上来,就是说二爻的象,等于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给予人家
的利益作普遍的发展。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第三爻的解释,反复,道也。这是《易经》告诉我们因果的道理,怎样过去就
怎样回来,地球物理一样,从太空中就看到,一件东西出去,经一个圆圈又回了原
位。终日乾乾,就是教我们得意了,上了台要特别小心,因为反复,有得意就有失
意,有上台就有下台,有好处就有坏处,一反一复,“道也”,是自然的法则,必
然的,逃不了的,你以为整了人,可是一定有你的吃亏处。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四爻的爻辞是告诉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没有毛病。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造”念“阻早”反切的音,意义与操相通,就是说人到了这个阶段,就要
“造”这个境界。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这个“亢龙有悔”的爻辞这里解释说,凡事不可求满,满了以后不会长久,所
以一切事情要留点遗憾、留点缺陷,并没有错,这一点缺陷都弥补完了,也就完蛋
了,所以盈不可久也。中国政治的原则“忧患兴邦”,一个国家遇到艰难,往往是
兴起的时代,是好的开始,一路旺盛,像欧洲的罗马,我国的唐代,到了鼎盛的时
候就完了。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老子就是这个思想,用九就是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
地生长万物给我们,没有要求拿回什么,利息都不要,只有布施,所以用九的道理,
在效法天地之德,不要自己创造什么,而且也创造不了。看历史,一部《二十四史》,
谁作过结论?宇宙就是这样,没有结论的,天德不可为首,也没有开始,人类历史
也是这个道理,永远在演变中。
《易经》的《彖辞》、爻辞、《彖辞》,都是以天地法则的观念,拉到人事上
来讲,就是《周易》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开始。至于它的应用,则不在
《周易》上,而散置于外,保留在道家的《连山》、《归藏易》中。
《文言》——人文的思想体系
现在象数方面暂讲到这里为止,再继续讲易理。前面说过了乾卦的卦辞、爻辞、
《彖辞》和《彖辞》,有三个不同点:第一是乾卦构成了文化思想的卦辞和爻辞的
观念;第二是《彖辞》,是对乾卦卦辞和爻辞的解释,由这一段解释看出来,孔子
把《易经》原来科学的东西,变成人文文化的哲学思想;第三《彖辞》也是把科学
的东西变成人文文化的哲学思想,但是连带以天文太阳系统的现象作为象征,以星
象来说明道理。可见代表中国文化的《易经》文化,在上古起码经过五百年一变。
这五百年当中,对《易经》这套思想法则的演变,可见每一时代思想,每一法则都
在演变,没有办法固定停留。古人的演变还比现代少,现代的演变更大,过去三百
年当中,出了五十万部书,现在是三年当中出五十万部书,这不能说对文化思想没
有影响,这就说明文化思想在演变。
现在看到的《文言》,据说是孔子作的,这是孔子研究《易经》“乾”、“坤”
两卦的心得报告,不是小孩子念书“白话”、“文言”的文言。这里所谓的“文言”,
是现代所谓的“思想体系”,变成文字,谓之文言。在晋朝以前,《文言》并不放
在乾卦的内容之中,而是放在《系辞》当中,是晋代王弼将《文言》放在乾卦中,
以下我们开始研究《文言》的本文。
尽善尽美的人生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
干也。”
这是白话文,很简单,我们都看得清楚,这是孔子研究《易经》以后,对于文
王所作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四个字的内涵所包括意义的解释。当时对于
周文王所作这四个字的乾卦卦辞,究竟是科学的还是哲学的?人们不知道。前面我
们了解,《彖辞》属于科学的,《彖辞》偏重于人文思想。《彖辞》和(辞》是同
一时代产生或作于两个不同的时代?也是问题。现在孔子在《文言》中对“元、亨、
利、贞”四个字的解释,完全纳入人文思想的范围中,对于宇宙物理科学方面都不
管,这也就是儒家思想的开始。他对于“元”字,强调善的,善的思想,善的行为,
一切好的一面的成长,才够得上所谓元,这是代表万物的开始,但这是好的一面的
开始,叫作“元”。亨则是好的集合,嘉是良好的意思,良好的很多因素集合起来,
成为好的集合,才够为亨。利则要达到和的利,和在现代的观念是和平,怎样才能
和平?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能相和吗?要恰到好处的相和,最适宜的和,才能
得到真正的利。假使我有利,你没有利,乃至损害到你,而你得了利,一定会损害
到他,这种有损另外一人的利,并不是利的目的,也不是利的定义;这里的利,是
两利,彼此间都有利,才够得上利。至于贞,则是一件事物的中心,一些团体中有
干事,这个职务名称,就是从这里来的,核干,中心就是贞。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体,利物足以和义,贞国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这里再度引申一下,发挥上面的四点,这也就是儒家思想,孔子讲的人文文化
教育的目的。一个人受了教育以后,要具备元、亨、利、贞四个字,才够得上作为
一个人,亦即要养成“怀仁足以长人”。自己的胸襟,内在爱人,才能够领导别人。
“嘉会足以合礼”,一切的嘉会,人与人之间相处得很好,才能合礼。礼即是中国
文化《礼记》中所标榜的社会,亦即是今日我们所标榜的康和利乐的社会,才能实
现。“利物足以和义”,儒家思想中有“济人利物”的话,“物”字不只是指动物、
植物、矿物,在古代的“物”包罗很广,等于现代语“这个东西”的“东西”,是
一个抽象名词。“利物足以和义”的利物,意思是我们人类应该利物、用物,而不
被物所用。现代西方来的文化,人都被物所左右了。“贞固足以干事”,养成内在
坚贞,意志坚定,然后可以做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这是孔子的结论。
孔子研究乾卦,到这里完全拉到人文思想这方面来了,启发了后来的唐宋之后
一般儒家研究《易经》的路线,没有走往象数方面去,没有向科学方面走了。
下面的解释亦是在人文文化方面,但有所不同,我们也可以由此认识儒家、认
识孔孟思想。
特立独行——默默无闻的潜龙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
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门,乐则行之,优则速之,确乎其不
可拔,潜龙也。”
初九爻的爻辞说“潜龙勿用”是说的什么呢?前面已经有了两个解释,现在孔
子解释,龙的精神是看不到的,不会完全给人看见的,一个人如道家老子说的功成
名遂身退。帮忙了人家,人家还不知是谁帮了忙,就是“龙德而隐”的道理。一个
人做到社会外界环境尽管变,自己不易乎世,不受外界变的影响,自己有坚定独特
的思想,也不要求在外面社会上成名(孔子、老子、庄子都走这条路线),不成乎
名。当这个世界不能有好的时候,自己隐退了,不求表现,亦不求人知,默默无闻,
而不烦闷,真的快活、乐观,不让忧烦到心中来,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能坚定不移,
确乎其不可拔,毫不动摇,这就是初九爻的潜龙。现在经过孔子这一解释,“潜龙
勿用”的勿字下定义了,这勿字是表示原来有无比的价值,并不是不能用,亦非不
可用,而是自我的不去用。孔子的一生,是做到了“潜龙勿用”的精神。
领导者的修养与风范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
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孔子对九二爻的解释,是讲一个领导人的风格德性(当然所谓领导人,不只是
最高的领导人,一个小单位的主管乃至一个家长,都是领导人),有如龙的德性,
是至中至正。人要达到至中至正,先要养成胸襟的伟大。以西方哲学而言,要绝对
客观,平常的话都要讲信,平常的行为都要小心,要防止自己产生歪曲的思想和不
正确的观念,随时存心诚恳,对于世界有了贡献,乃至挽救了时代社会,自己并不
骄傲,并不表功,不认为自己了不起,有很厚的道德,又能普遍地感化别人,这是
九二爻爻辞的意思,这是领导人的修养标准。这里孔子把九二爻的爻辞完全解释成
人文思想的修养,要做一个领导人,便要中正、存诚、信言、谨行,功在天下也不
傲慢,能够普爱天下人,这就是九二爻的意思。
知至至之  知终终之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
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
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
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这里孔子解释乾卦第三爻的爻辞,可作为每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标准。进德
的意义,这要注意,看到秦汉以上的书中的德宇、道字,不要拿后世“道德”的观
念连起来用。这里的“德”字,虽然有后世道德的观念,但在五经中“道德”两字
连在一起的很少。古书中的德字是指行为,多半是代表“成果”。进德就是说求进
步,修业则包括了学问、技能。孔子研究第三爻的结果,认为是指一个人欲如何进
德修业,都要这样战战兢兢的小心。他并解释,“忠信,所进德也。”什么是“进
德”?在孔子人文文化的思想中,人的修养,要做到“忠信”这两点。所谓“忠”,
就是前面所说的“闲邪存其诚”。古代的“忠”字,不要用唐以后一定要杀了头,
才算忠臣的“忠”字观念来注解。古代对于“忠”字的解释,是对人对事没有不尽
心的为忠。言而有信,信自己,信别人为信,这是进德。至于修业,要修辞立其诚,
所以居业者也。后世将文章写好称作修辞,文学院有“修辞学”的课程,研究怎样
把文章写得美,古人称推敲。《易经》中的修辞,假如也是这个意思,那么好了,
古人教人修业,只要把文章写得美就行了,当然绝对不是如此。《易经》上的修辞
所含的意义,包括了言语、文字和行为,要和辞章一样。古代“辞章”的观念,并
不是限于白纸黑字的文字著作,而包括了待人、处世、做事乃至于都市建筑的设计,
都是修辞。所以“修辞立其诚”,就是说言谈举止方面,做人要诚恳,这是居业的
条件,无论做任何事业,做官也好,做工程师也好,乃至当清道夫也好,讲话要得
体,风格很够,本位站得住,这就是修业,这是孔子对进德修业的解释。
这还不算,下面他继续发挥:“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这可难了,
这也是精义所在。这里是说,人最高的智慧要做到对自己、对人、对事,知道机会
到了,要把握机会,应该做的就做。看历史就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几个人变法,第
一个是春秋时的商鞅变法,还有一个是宋代的王安石变法。秦以前原来是公田制度,
商鞅变法,一变而为私有财产制,结果商鞅自己弄到被五马分尸。但是他的办法好
不好呢?好得很,自商鞅变法,秦汉以后,因为私有财产制,产生了最古老的私有
思想,社会繁荣富足。到了宋朝王安石,也想走变法的路子,最后又失败了。但王
安石的所谓新法到底好不好呢?后世评论他是了不起的大政治家,但他不能“知至
至之”,那个时代的趋势还没有到,他虽有高度的思想,高度的办法,可是没有用
处,所以要“知至至之”,时机到了便做,则刚刚好,就可与几也。什么是“几”?
就是知机,未卜先知,就是知这个几?等于看电视,手刚搭上开关,在即开未开之
间,那一刹那就是几,要有这样恰到毫颠的高度智慧,看准了,时间到了,应该做
就做,对了便可改变历史。“知终终之”,就是看见这件事,应该下台的,就“下
次再见,谢谢!”立即下台,永远留一个非常好的印象在那里。但这个修养很难做
到的,孔子、老子都是这个思想。老子说的“功成、名遂、身退”,就是知终终之。
但“知终”的“知”很难,如懂了这个道理则“居上位而不骄”,虽然坐在最上的
位置,也不觉得有什么可骄傲的,这如同上楼下楼一样,没有永远在楼上不下来的;
那么在下位也无忧,因为时代不属于自己的,所以人生随时随地要了解自己。所谓
乾乾因其时而惕,要认识自己,时间机会属于自己就玩一下,要知道玩得好,下来
也舒服,这样纵或有危险,但不至出毛病。从这里就看到孔子的思想就是一个“我”,
人生如何去安排我,每一个人把自己的自我安排对了,整个大我也安排对了,有许
多事往往是因为这个“我”安排得不好,把整个事情砸烂了。
山中的宰相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易经》讲了半天讲到极点,只教你把握一个时间、空间,时间不属于自己,
任你怎样努力,也没有用;时间到后来被变作运气,运不来,轮不到那个时间,再
转亦没有用。但是要注意,看历史就知道,有些人时间到了自己的前面,却不让时
间轻轻溜过去了。但“或跃在渊,无咎。”这句九四爻的爻辞说的是什么呢?前面
说过,这句爻辞的“或”字,等于一个人站在门中间,一脚在里一脚在外,进出都
可以,所以孔子这里说“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要上去或要下来都可以,但并不
是滑头,当然滑头也可以做到这样,这中间就在各人的内心了。再进一步解说,一
个人处世,或者进一步,或者退一步,也没有办法固定,但是始终不是为个人,只
为社会,为国家,要有贡献,并不是滑头,但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这样站在中间,
是等待时机,所以这是无咎的。当然人生做到第四爻,那是最舒服的。历史上有些
人可以做到这样,举例来说,道家所标榜南北朝时候的陶弘景,有名的所谓山中宰
相,南北朝几个皇帝,大事都要请教他,但他永远不出来,不做谁的官。像这一类
人,所谓上下无常,进退无恒的人,中国历史上蛮多,可是他的情感,对于社会、
国家的贡献,并没有忘记,并不是专门为私。
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九三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
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平天者亲
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九二爻说“利见大人”,现在九五爻也说“利见大人”,这到底说什么呢?是
很妙的,而孔子的解释也炒得很,这也看出他老人家的“上下无常,进退无恒”也
蛮滑的。有人写文章受他这一段的影响很大,那就是司马迁。试翻开《伯夷列传》
看,司马迁整个的思想路线,都是走的这一段路,他对人生的评价,也是走这一段
路。这一段很妙很妙,要详细研究起来,问题很多。这一段的文字也很美,但不要
被美的文字骗过去了。古人的文章,文字境界很高,读起来,往往因为喜欢文字的
美,而忽略了文字中重要的思想。如《胜王阁序》,大家读起来,“落霞与孤骛齐
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觉得文字很美,可是王勃在这篇文章中所透露的思想,
却被忽略了。
现在我们先了解同声相应这一段的文字。
“同声相应”,这四个字研究起来很有趣,所谓“同声”,我们试到乡村就体
会得到,有一只牛叫,另一只牛亦叫,相应了,因为同声,但牛叫鸡不会叫,因为
不同声。“同气相求”,同一个气类的东西,这个“气”字很玄了,以现代科学的
理论来说,物质元素排列相同的,自然合起来。这两句话又在说些什么呢?再看下
面,透过了文字,就知道他的思想。“水流湿”,当然水向湿的地方流。“火就燥”,
越干燥的地方越容易起火,这都是说自然的现象。“云从龙,风从虎。”龙大家都
没见过,老虎一来风就来了。台湾没有老虎,在大陆,夜里在乡下丘陵地带走路,
就要注意,有风来了,老虎就来了,这是中国古代的物理常识,这些都是说物类的
相从。可是孔子讲这些干什么呢?和“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又有什么关系?他没
有交代,现代年轻人常常说:“中国古代没有什么东西,只搞搞文字,没有思想。”
这种说法才真是没有思想呢!下边他又说“圣人作而万物睹”。我们现在一谈到圣
人就想到孔夫子,这里孔夫子所讲的圣人当然不是他自己,也不是指文王、周公,
而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代名词,如佛家讲的“佛”,基督教讲的“神”,都只是一
个代号。“圣人作而万物睹”的意思是说,世界上有人文文化出来,唐尧虞舜开创
人文文化以后,万物的道理就看得清楚,这是讲人的。下面再讲物理的性质:“本
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如一次燃烧,有的化为气的上升,有的物质下落于
地,于是他的结论“则各从其类也”,各人从他的同类。
他这一段到底讲了些什么?司马迁在《伯夷列传》中也讲到这个问题,他首先
列举了好些个善人,都没有得到上天的好报,怀疑为什么道理,而最后引用了这段
文章作答案,写得非常妙。
我们先解决一个问题,以前的文学中,常有“攀龙附凤”这句话,例如汉高祖
起来了,陈平、萧何这些原来不过是县政府的小科员,也做了一国的宰相,所以这
一段,说穿了,也就没味道,那只是他的人生哲学。所谓“利见大人”,只是各从
其类,各人的爱好,也可以说是世界人类心理的分析。有些想发财的人,就看不起
官位,这就是各从其类的意思,由这个道理可以看人生。到了九五爻这里的利见大
人,不是普通的大人,是各从其类的大人。
莫到琼楼最上层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
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人不要坐到最高位,换句话说,做人也不要做得太高明了,做得太高明了不好
玩的,贵到没有位置好占。有的人,学问、人格、仪表都好,可是太贵了,贵而到
了无位,连一个科员的位置都得不到。高到极点,下面没有干部了,或者说天下人
都是干部,可是天下人都不敢说话,有意见都不敢发表,这就讨厌了,到这时就到
了亢龙的境界,这时即使是好的,也会被打下来了,自己左右没有人来帮助,所以
这一爻最不好。“动而有悔”,动辄得咎,没有好的事情临到身上了。
孔子这一段,把六爻的爻辞,统统拉到人文文化的这一面,这是第三节。
用九而不被九用
下面又不同了,如果也是属于孔子研究《易经》所说的话,那么可能孔子去年
的心得报告和前年的心得报告又不同了。我们先看看原文: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
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
治也。”
“潜龙勿用,下也。”下这个字的意思,太低了。“见龙在田,时舍也。”时
间定在那里,舍就是住,定在那里。“终日乾乾,行事也。”这是对做事而言。
“或跃在渊,自试也。”是自己准备,试探一下。“飞龙在天,上治也。”上面最
好的现象,天下太平的境界。“亢龙有悔,穷之灾也。”到了极点,前面再没有路
走了。“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整个是好的,天下太平。这一段的六爻解释又不
同,而且讲得非常抽象。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
元用九,乃见天则。”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这和最初的解释一样,等于晚上太阳在地球的下面,
阳气潜伏在下面,还没有出来。“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等于早上太阳刚出来,
天下文明。我们注意,“文明”这两个字出自《易经》,实际上是文章与光明两个
意思的联合,文章就是指万物摆在宇宙间的美丽现象,都称作文章。“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这两句“与时偕行”要注意,刚才说过,《易经》的整个精神,也可
以说是时,这几句话是重要的话,孔子告诉我们,要跟着时代在变,在进步,做人
也好,做事也好,要认清楚时代,把握时代,同时进步,不能落伍,这是中国文化
的精神。“或跃在渊,乾道乃革。”到了第四爻,由内到外,这是一个改革的、变
更的现象。“飞龙在天,位乎天德。”这是讲位,到了最高处了。“亢龙有悔,与
时偕极。”时间不属于自己的了,时间到了顶。“乾元用九,乃见天则。”是说乾
元用九,为天地的法则,天地造了万物,但是不支配万物,也没有把万物收回来,
所以用九而不被九用。
说到这里,可以告诉大家,任何一卦的解释都不是固定的,都是靠自己的观念
来解释,各人的见解不同,卦的解释也就见仁见智了。
现在我们继续讲乾卦的《文言》。
有关乾卦的解释,《周易》中共分了五个阶段,兹列如下:
一、卦辞:为乾元、亨、利、贞……
二、爻辞:为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
三、彖辞:为彖曰:大裁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四、彖辞:为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五、文言
乾卦的《文言》中又分为六节:
一、旷元者善之长”,至“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贞”,为
第一节。
二、自“初九日潜龙勿用”,至“上九曰亢龙有悔,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
动而有悔也”,为第二节。
三、自“潜龙勿用下也”,至“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为第三节。
四、自“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至“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为第四节。
五、自“乾元者始而亨”,至“云行雨施天下平也”,为第五节。
六、自“君子以成德为行,至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为第
六节。
成功与成名
卜卦如果靠这个做依通的话(如算命用子平,或用紫微斗数来算,都是依通的
方式)。从前面各个阶段可以看到,各阶段的解释不尽相同,其中除了爻辞,后面
几个阶段的解释,据古人说都是孔子作的,但后世采怀疑的态度,并不承认完全是
孔子所作的,认为有些是孔子作的,有些是孔子的学生所作的,但从它各阶段的观
念变更上严格地看,是不是还有时代的问题?因为古人有一种新的观念产生,往往
不敢直说是自己的新观念,一定假托古人。如古人作诗,常常有好东西,却不敢出
名,而假托古人。最著名的例子,晋朝著《文心雕龙》的刘勰,古代搞文学的人,
几乎没有不读他的《文心雕龙》,这本书等于是中国古代最高文法的境界。他是在
和尚庙里长大的,当他欲想成名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去拜访当时很有名的大文
豪沈约,请求指教推荐。沈约把他的文章,瞄了一眼,放在一旁,对他说:“还早
呢?年轻人,慢慢来。”这一下,刘勰受了相当大的打击,但他非常聪明,懂得沈
约的心理,一声不响回去。等了半年,把原来的那篇文章,稍稍变动一下,然后再
送给沈约,说这篇文章,是一位古代大文豪绝世的稿子,被他找到了,请沈约批评。
沈约接过来阅读,一字一叹,大为叫好。可是等沈约读完了,赞美了半天,刘勰才
说,这就是半年前送来请你批评、你说不好的那篇文章,这还是我作的那一篇呀!
再举一个近代的实例,以前在上海出品无敌牌牙粉的家庭工业社大老板——天虚我
生,年轻穷困时投稿谋生,都被退稿,后来办了家庭工业社,执上海工商界牛耳,
各报章杂志,都以高额稿酬请他写文章,他把过去被退回的文稿再寄出去应付,登
出来以后,人人都说好。从这两个故事上,使我们看通了所谓成名与不成名,实在
没有什么道理。古人当其道不能行的时候,所以往往和刘勰一样,只好假托他当时
的古人,再不然,就变成秘本,无名氏的著作,越是秘本就越易流行,这就是人类
的心理。不过现在的人不同了,不但是抄古人的文章据为己有,乃至于偷老师、偷
同时代人物的文章为己有。
从这些心理状态分析,所以对《易经》乾卦卦爻各种不同观念的解释,是不是
出于一个人的手笔?是不是出于同一时代?的确是一个问题,我们不能不同意这些
疑古派的意见,不能说他们一点理由都没有,但是依我们看,时代离开不会太远。
因为在原则上并没有变。现在我们看到《文言》的第五阶段,这是最重要的地方了。
好的开始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这里解释“乾,元、亨、利、贞”,乾卦的“元”字的意义,是“始而亨者也”,
是代表元始,同时代表元始就是大吉大利、亨通的。如以做事来说,就是一开始就
好,要注意的是,在这里“元”与“亨”是连起来解释的,即原始的、完整的,整
个是亨通的,而代表一个很好的开始。
性与情
“利贞者,性情也。”
一个性,一个情,讲到中国文化的哲学,这里就提出来了,性情这两个东西,
性代表人的本体、本来,情是后来发展为人的情绪。中国人原来讲人的心理,有所
谓七情六欲,六欲是佛家的观念,七情则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以现代
观念而言,性是理智的,譬如遇到一件事情,在观念上觉得不应该骂的,可是因为
情绪不好,一见不对就骂,在骂的时候自己也知道何必生那么大的气,可是忍不住
骂了,理性上知道不必要,可是在情绪上忍不住。情也和生理有关系,假使感冒了,
或者肠胃不好,身体不舒服,往往情绪坏得多,这是一种性情。另外一种物理的性
情,如堪舆学上的一些道理,房屋前有塘后有塘守空房,左有塘好,右有塘年轻人
至少要离家出走,门前有路绕过是所谓玉带围腰很好,如果门前横过的路是反弓形
就很不好。这上面就常常看到物理的有情与无情的道理。现在拿《易经》来讲,对
“性情”两个字,不作哲学的解释,而作物理上的解释。这里说“利贞”两个字,
所代表的一个是性,一个是情,其中贞是性,利是情。
利与义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这解释又与上面不同了,意思是乾卦所谓的“利”。我们要注意,现代提到利,
都是利害观念的利,而《易经》上讲的利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利,并不是我求利,
而是自己帮助了别人就称作利。这里就告诉我们,乾是能以最好的利去利天下,自
己不求利。这种伟大的胸襟,才够得上“元亨利贞”的“利”,所以中国文化的基
本思想都是从《易经》来的。
心物一元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接着说乾卦所代表的性质,是刚健,中正,纯粹的精也。问题来了,什么叫作
“精”?这很难解释,用现代的话来说,这里是说乾卦是宇宙万物的本体,这个本
体不是属于物质的,物质不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唯物哲学以物质当作宇宙万物的基
础,西方的唯心哲学也没有说对。《易经》的哲学是心物一元的,这心物一元叫作
精,这个道理牵涉很广,如果发挥起来,又是另外一个专题了。
卦情
“六支发挥,旁通情也。”
研究《易经》有一个名词——“旁通”,读汉代的《易经》,经常有这两个字,
卦的错综复杂就是旁通。一个乾卦的六爻放在那里,每个爻的变,都可以变成另外
一个卦,第一爻一变,就变成天风女后卦,第二爻再变就变成了天山遁卦,每个卦的
六爻都可以变动,这六爻发挥出来,就是旁通。这个旁通,有一专门名词为“卦情”。
哲学的道理,《易经》通了,人并不是物,一个人在一个团体里,所谓牵一发而动
全身,如我同大家认识,彼此自然就有了感情,就要发挥旁通,旁通者情也,彼此
相互的关系,这是情。
“时乘大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解释乾卦的精神,在时间上如六条龙一样,一天分六个时辰,驾御天体,就是
他的功能,而风、云、雷、雨等等,云行雨施,使天下安定,这目的在解释乾卦的
本体,等于基督教说的上帝,佛教的佛,道家的道。
下面是解释爻辞了。
理想与现实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
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这是对“潜能勿用”所作的人文文化的解释,这一解释,也是研究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和孔孟思想的根本处。儒家精神中的“行”,认为有思想没有构成行为,
有好的理想,有好的计划,没有做出来,没有成果,对社会、国家没有贡献,尽管
有很好的德性,仍不能算是成德,这可以作知行合一哲学的根本。“日可见之行也”,
但是不要讲那么高远的哲学,人的德业修养,在平常每日大家所看得见的,做得到
的德行德业,一点小事都要注意,要随时随地改进自己的德行,而“潜龙勿用”是
“隐而未见”的,虽有很高的理想,很高的道德,然而没有成果出来,对社会、对
国家没有贡献,大家看不出这理想,这是潜龙勿用。在人文文化上,并不是说君子
是没有用,而是没有用出来。
领导者的条件与修养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
利见大人,君德也。”
这里解释乾卦九二爻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君德也”——领导人必
须具备的条件与修养。第一要学,“学以聚之”,学问是累积起来的。老子的话
“为学日益,为道曰损。”做学问是每天每天慢慢累积起知识来的,修道则什么都
不要,都丢开、知识也不要,学问也不要。做学问则每一件知识都需要,这里学以
聚之,就是要知识渊博,样样都懂。“问以辨之”,要好问,到处请教,以能问于
不能,这是儒家常常提到的。“宽以居之”,仅有学问还不行,要宽厚,待人接物,
胸襟要伟大,包容万象,不能狭隘,然后“仁以行之”,还要仁慈,学、问、宽、
仁,四点一定要做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就是这四德,是领导人应该做到的
修养。
度过危机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
无咎矣。”
作一个中间的干部,在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时候,这种位置最危险,因为上
不在天,还没有到顶,下不在田,对下不能踏实,而上下的一切责任都落在身上,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所以随时随地都在警戒自己,提醒自己,那么虽危险也可
以没有危险。由此知道,最后的这一阶段的解释,不但告诉我们个人的修养,也告
诉我们处世的原则。
无可无不可
“九四重则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
者,疑之也,故无咎。”
九四爻一爻一爻都是阳爻重重而来,阳为刚,重刚又不在中间的位置,偏了。
不在天位,不在地位,也不在人位。天、地、人三位都没有占到,比方一个青年,
大学毕业了,没有出路,不在社会上做事,这时就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
所以或之,或就是疑,是有考虑的余地。这也是中国隐士的思想,什么都不占,换
句话说,也类同于神仙处世的境界。
大人的境界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
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
鬼神乎?”
解释九五爻,突然提出一个“大人”,这大人不得了,伟大得很。这里有个大
问题,也是我的“专利权”,现在告诉大家,几千年来,大家讲《大学》、《中庸》,
一提中国文化,好像就只有《大学》、《中庸》,而且很多外面的观念,把《大学》、
《中庸》代表了孔子思想,但事实上《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作的,和孔子原来
的思想稍有不同。《中庸》是子思作的,思想更与孔子的不同。但《大学》思想是
哪里来的?就是《易经》乾卦九五爻这条来的。“大学者,大人之学也”,试看历
代儒家的注解,尤其是朱熹注的“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古礼六岁入小学,十八
岁入大学,学做人了,长大了就是大人吗?到香港还称警察为大人,他难道懂了
《大学》,《大学》的“大人”,实际上是从这里来的,而《中庸》是从坤卦来的。
什么是“大人”?等于基督教的上帝,佛家的如来,儒家的圣人,道家的神仙。这
里提出来的大人是“与于地合其德”,与天地的德性相合了;“与日月合其明”,
同太阳月亮一样光明;“与四时合其序”,同四时春夏秋冬的程序一样分明;“与
鬼神合其吉凶”,同鬼神一样变化不测。这样的大人,除了圣人、上帝、神仙、佛
以外,谁能做到?我曾经对一位前清的举人说笑,我到了大人的境界。而且理学家
说得对,人人都是尧、舜,人人都是圣人,说“天地合其德”,我并没有把地当成
天,天就是天,地就是地,岂不“与天地合其德”?说“与日月合其明”,我也没
有把白天当夜晚,也没有把夜晚当白天;“四时合其序”,冬天我绝对不穿丝织品
衣服,夏天绝对不穿皮袄;“与鬼神合其吉凶”,我不敢去的地方,鬼也不敢去。
我说老先生们把圣人搞得太莫名其妙了,事实上人人都是圣人。我说圣人的境界本
来也很平凡,可是大家都被文字困住了,把圣人推得太高了,犯了“高推圣境”的
毛病,把圣人的境界,故意塑造得太高太呆板了,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就是那么
平凡。下面的话可以看到“先天而天弗违”,先干天,在宇宙还没有开始以前的时
候,这个功能是存在的,而“天弗违”——这个天即这个宇宙,开辟了以后,不能
够违背这个先天功能的法则,《易经》的法则,到了有这个世界以后,更不能超出
这个法则——人生了就要死,花开了就要落的法则,自然的现象,没有什么稀奇;
“天弗违”,《易经》告诉我们宇宙的法则,最高的真理,连这个有形的宇宙,都
没有办法违背这个原理,又何况我们人类!鬼和神也出不了这个法则,后世以这里
的话来比皇帝,那是奉承的话,不必相信。皇帝称九五,九是到了阳极,五是中正
的意思,不是这个九五爻。
六字真言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返,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
圣人手?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手?”
第六爻的爻辞“亢龙有悔”,所谓亢龙是高亢。这个很重要,每个人都要注意,
学了《易经》做人做事,不要过头,过头就是亢;大家都是平等的,只知道进不知
道退,只知道存不知道亡,只知道得不知道失去,就是亢;人很容易犯这个毛病,
知道进退存亡得失的关键,就是圣人。学《易》就是使我们知道“进退存亡得失”
六个字。
坤卦的研究
现在回过来讲《周易》的坤卦。
说到坤卦,一个很大很麻烦的问题又来了,本来我主张研究《易经》,该从
《系传》开始,为了使大家在卦上多了解以后,再回转来看《系传》,也许会更深
入一点。
乾卦还好研究,坤卦就比较讨厌了。
“坤,元亨,利北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
东北丧朋,安贞吉。”
要注意,这里也是“元、亨、利、贞”,但“利、贞”不紧接在“元、亨”之
后,而是“利牝马之贞”,母马之贞,公马则不贞。换言之,假使卜卦,这句话只
利太太,当丈夫的没有份。何以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以卜卦
而言,出门好不好?好!但是开始有艰难,弄得糊里糊涂,最后却有很好的成就,
主利,大吉大利的。“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出门如去西南,或在西南方作事业,
一定成功,会有很多朋友帮忙,可是不利于东北,但本身没有关系,得力的助手会
失去,可是本身大利,所以要“安,贞,大吉。”这和签诗一样,不必解释,都晓
得了,可是认真研究起其中的道理来就讨厌了。坤为地,地为什么会有这些个说法?
一般学者,专门读书,不研究象数的人,不懂上古道家科学思想的,对于《易经》
就觉得讨厌。尤其五四运动以后,有多少学者骂《易经》,在那里痛恨自己的文化
到如此地步。
《参同契》透露了坤卦的秘密
现在我们来作深入的研究。我们知道,乾卦代表太阳,坤卦代表月亮,也代表
大地。这要注意到,自京房易的系统下来,汉朝有一部道家的书叫《参同契》,是
丹经鼻祖。所谓“丹经”,是炼丹的,使一个人超凡入圣变成神仙,为东汉魏伯阳
真人所著,又名火龙真人,佛家称佛,道家称真人。所谓“参同”,是就《易经》、
《老子》、《庄子》三本书的道理和方法,对于人修炼成神仙的科学性原则是相同
相通的。在《参同契》里,从天地宇宙的法则,然后讲到生命的法则,自己养生的
方法。他的方法中,用了京房易这一系统的《易经》思想,说明了乾坤两卦,太阳
月亮和地球及地球外面的金、木、水、火、土五星,与人类身体内部生命法则相通
的地方,其中提到坤卦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说到这里,报告大家自己认为很得意的一件事,这件事到现在为止,仍然是
“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是一件尚未被人发现的一个重大发现,对《易经》体认
的一个独家所有的一传之秘:记得当年研究坤卦又研究《参同契》、《京房易》,
几条路不能相通,相当痛苦,尤其是看丹道方面的书,炼性、命方面的方法,简直
玄不可测,不可知,不可思议,感到奇怪。再退回来看一般学说上的、历史上,乃
至近代大学者如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等的说法,不但都是批驳,而且处处存
怀疑。但是我有一个观念,我还是非常崇拜自己的祖先,认为古人自有他的道理,
经过很多年的研究,才把它弄通了。《参同契》中谈到京房的纳甲,为什么乾卦纳
甲,坤卦纳乙?甲乙本来在东方,把纳甲的圆图拿来看,位置都变了。看《参同契》
就更奇怪了,其中说:“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
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炁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
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值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
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
这在最初也不懂是怎么个说法。道家所谓炼身体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然后变成神仙。依照道家的办法,大约一共需要十三年就可成功。我常说假如真有
神仙,只需要十三年就可成功,真是合算。用求学来比,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
中三年,大学四年,一共费时十六年,大学毕业以后,找一个一万元月薪的工作,
还到处进不去,如果费十三年时间可以变成神仙,长生不死,该多舒服!这在西方
文化是想都不敢想的,只有中国人有这种理想。
看《参同契》的这段文字,以后再看《易经》的坤卦中“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和《参同契》的“东北丧其朋”的话一对照,我把它贯通了。这里坤卦是指月亮。
我们中国几千年来,天文历法,都是用太阴历,以月亮的盈亏作标准,与潮水的升
降有关系,与土地的地质变化也有关系,气候的变化,就是用这一套方法推测出来
的,这比现在的天文台、气象所还要准确。太阴历月亮每到十五满月从东方出来,
每五天一候,三候一气,六候一节,都是根据月亮现象看出来的。可知我们的老祖
宗,经过了几千几万年的经验,最后把这个法则拿出来,成为全民的科学,人人都
懂,天文、人事,都能把握,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月亮盈亏的阶段分为六个,
先说十五的月亮最圆的,十六最圆满了,到了十七开始缺,二十三亏了一半,二十
八没有了。真正的黑夜是二十八以后到下月初二,这期间假使带兵走夜路,要特别
小心,到了初三的眉毛月就出来了,是早晨看西方,挂在天上面,所以月出于西,
到了初七、初八,夜中看到半月在正南方,到了十五又看到满月在东方的位置,也
是乾卦的位置,因圆满光明,所以是乾卦。这月亮是真阳,我们老祖宗就知道月亮
本身不发光,是吸收太阳的光,到了十五月亮的光代表了阴中之阳,所以纳甲纳在
这里,再到了二十七八,月亮在东北方下去就没有了,后天为艮卦,先天为乾卦现
象,把这《参同契》的那段话和月亮的现象了解后,就知道这里坤卦不是“西南得
朋,东北丧朋”。而应该是“西南得明,东北丧明”。那么从此知道这是中国古代
的一套科学。
坤为什么独利母马
“元亨,利牝马之贞。”对母马就好,对公马不好,为什么呢?读《易经》,
对中国文化的物理常识要丰富。我们到西北,看到野马群,马是喜欢合群的,一群
上千匹的马中,有一个头子出来,一定是一匹公马,这匹公马领头往哪里,这一群
马,无论公的母的都跟着它,非常拥护领袖。牛群也是如此,牛群夜晚睡觉,母牛
一定睡在靠里面的安全地带,公牛则一定睡在外面的地带,以保护母牛。所以男人
照顾女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打仗的时候,公马也一定冲在前面,所以牝马(母马)
是追随牡马(公马)的,这是第一个观念。其次,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母爱,每一个
宗教,到最后都是崇拜女性的,天主教的圣母,佛教的观世音,都是女性,因为母
爱最慈悲、最仁慈、最伟大,所以中国文化上认为女性“为母者强”。不但人如此,
各种动物也如此,当母亲的时候最坚强。试看母鸡,平常非常软弱,可是当它翼护
小鸡的时候,遇到了老鹰等等侵略者时,则会拼命保护小鸡,精诚抵抗,这就是母
爱的精神,牺牲自我的精神,所以母马不但有跟公马,跟乾卦,顺阳性的功能,同
时本身还能发挥群爱、仁慈的精神,所以坤卦的象是牝马,这是炒得很的。第三个
观念,我们知道在中国文学上“牧马嘶风”的话,马是喜欢走逆风,牛喜欢走顺水,
所以研究《易经》的象,要懂得中国古代这一套物理学。如中国的文化的物理,冬
天在郊野,欲知风向,看鸟栖息在树上的位置就知道,如栖息东边的枝上,即有东
风来,栖在西边的枝上,即有西风来,因为乌喜欢面对逆风,假如顺风,它的羽毛
被吹翻起来,可就要冻死了,这是当然的道理。马喜欢逆风,因奔走时有更大量的
空气吸入,毛也是顺着吹,当然更舒服。
坤卦又代表月亮,月亮的发光是从太阳来的,也代表大地,地球的运动,也是
跟着太阳作相反的运动。这些了解以后,就知道坤卦的卦辞,是非常含有科学道理
的。中国文化的好处在把科学、物理、天文归纳到人事法则上来,因为天地人,总
是人的文化,缺点则在我们科学思想的进步比任何民族更早,而不愿意向唯物方面
发展,只拉到人文方面来。这是就目前而言,究竟将来的历史,是我们吃亏或是人
家吃亏,那就很难讲了,我们应该有自信,我想我们是不会吃亏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坤卦的卦辞,就容易懂了。“坤,元亨。”元代表了后天的开
始,亨通的,同大地一样,月亮一样,是光明的。“利牝马之贞”,有利的像母马
那么顺,顺天而行,也可以说是顺乾卦而行,也可以说顺阳而行,这样产生的中国
的人生哲学,同时也可以讲男女夫妇的夫唱妇随,和顺家庭才兴旺,事业才发展,
社会才繁荣。并不是说夫唱妇随即是打倒女权,这个思想是最尊重女权的,如前面
说的马群、牛群,到了夜间在旷野中休息,自然会让母马母牛到中间安全地带去睡,
公马公牛都在外围担任保卫的责任,男性的伟大也在此自我牺牲的精神。所以夫唱
妇随的顺道,并不是压迫女性,因为女性的许多先天性条件是需要保护的,所以这
里教我们要有效法坤卦的精神,顺大众的精神。古代坤卦为皇后之卦,如以卜卦而
言,以这个现象问吉凶祸福,则“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像月亮一样,先有一
度是黑暗的,后面一直是光明。可是到了圆满的时候要注意了,接着是下坡路,主
利是指中间有月圆之日,大好的前途,因是月亮的情形。“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如照我前面的解释,就像古人一样把这两句改为“西南得明,东北丧明”。不过我
也认为懂了这个道理,也不必要改。“安贞吉”是安详的,讲人生哲学,要效法坤
卦的精神,坤卦永远是平安的,等于地球,永远是安详,尽管汽车去碾压它,开山
去爆炸它、挖它,它也不生气,人要学到这样包容、大度、安详,就公正,结果大
吉大利。
大地的文化
以上是我对坤卦的另一个专利的看法。下面是《彖辞》,看法又不同了,又把
坤卦拿来完全作大地——地球的解释,所谓乾为天,坤为地。
“象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乾卦有一句话“至哉乾元”,是孔子赞叹的话,现在孔子又转过来赞叹坤元,
孔孟的儒家思想走这个路子,道家也走这个路子,老子教我们效法天地”。我们做
人为什么要效法地球?“万物资生”,万物的生命靠地球才能够生出来,它可没有
向我们要报酬,所以人要效法这种道德的精神,只知付出不要收回去。大地为什么
有这种功能和精神,因为大地永远像天一样,给你光明,给你生命的能,它没有想
要破坏你,所以是承受了这种天道的法则,而构成了这个大地的精神,这是孔子第
一个在抽象方面,赞叹坤卦——大地的功能。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第二个观念,又赞叹这个大地,教我们人要效法大地那么伟大,月亮那么光明。
古人对一个胸襟伟大、了不起的大人物形容为“光风霁月”,同月亮那么光明磊落
多好,地有多厚,厚到可以载万物,所以它的德性之大是没有边界的。中国人以前
都讲天圆地方,而被指为不科学,其实中国人科学得很,只是把“天圆地方”的意
思解释错了。中国古人并没有认为地是一个方块,而是说地是有方位的,分东、西、
南、北方。试看孔子的学生曾子就说地是圆的,汉朝也说宇宙如鸡蛋,地球如蛋黄,
没有错,只怪后世的人自己读书不够,乱解释中国文化。现在这里也说“德合无疆”,
地哪里有疆界?地是圆的,哪里有起点?经纬度是人替它假设的,站在中国立场,
中原是起点,站在英国立场,又另外假设一个起点,所以我们做人处世,要效法大
地的精神,德要养得厚,而且要圆融广大,含蓄伟大的光明,万有的东西都靠大地
生长。
“北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
这里又把科学精神,拿到人文文化上来解释。母马和大地一样,逆风而行,就
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地球是反太阳的方向运转,行地无疆,地球永远是运转
的,马也是不休息的,马睡觉是站着的,懂得物理,这书中的味道就读出来了。像
庙里为什么敲木鱼,因为鱼的眼睛不会闭上的,鱼是不睡觉的,所以敲木鱼是教学
道的人,要像鱼一样,要时刻警醒。行地无疆,也就是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有一分一秒的松懈,求学、做人、为道、为德,都应如
此,还要“柔顺利贞,君子攸行”效法乾坤一样,天地一样的胸襟,包容万象,自
强不息。
“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及与类行,
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这里证明了这两个“朋”字是“明”字,孔子这里也说,开始迷住了找不到路,
后来顺天体而行,自然反目正常,西南为什么得朋,东北为什么丧朋,那便是指它
必须要与同类合群共行,结果终归会有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这是解释文王卦辞,何谓“安贞吉”?人先要安、要贞——正派,能够安,能
够正,自然大吉大利,就像大地一样,那么平静。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里明白地说明,坤卦的现象如大地一样,大地是坤卦,要懂得坤卦这个符号
是大地的代表,讲人文文化,做人要效法大地一样,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要效法
大地之厚,尤其当领袖的人要包容,要能负担,别人的痛苦都能承担起来,“厚德
载物”是中国文化儒家道家的最高的学问。
研究《易经》,应该发挥每人自己的智慧,做学问是很难的,我今日认为对的
意见,到明天有了新的发现,说不定又把头一天自己的意见推翻了,所以我所讲的,
只是提供大家做一个参考,告诉大家一个研究《易经》的方法而已,千万不要过分
相信,有时候连对古人都要怀疑,可是怀疑归怀疑,印证又是另一回事,不可因有
一点怀疑,就作全盘的推翻,这就太狂妄了。
现在讲坤卦的爻辞。
邵康节的宝瓶子
“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
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这里就和乾卦不同了,我们过去的天文科学,是用十二辟卦来代表十二个月,
十二辟卦是乾坤两卦的变化,坤卦是十月,为纯阴之卦,坤卦是在上古,也许更上
古形成的。我始终怀疑《易经》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
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我们知道了坤卦是代表十月,
在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霜降节气,这时候夜间会结霜,当早上打开大门,踏
到地上有霜的时候,就知道跟着天气要冷,准备衣服过冬了。跟着来是立冬、小雪、
大雪,就要下雪了,黄河要冰冻了。这句话就是告诉人,如果讲哲学,一个学过
《易经》的人,就会知道前因后果。一件事情一做的时候,一定晓得后果,对这件
事结论如何,自己的智慧应该知道,因为履霜坚冰至,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前因和后
果。
那么《彖辞》的解释,引用爻辞的履霜坚冰,是冬天阴气开始凝结起来,开始
是前因,至于后果,则“驯致其道,至坚冰也”。顺着这个时间下去,就天寒地冻,
地下要结冰的。如果卜卦,得到坤卦初爻,就知道以后还更艰难,但是假如作战,
在北方碰到这情形,就知黄河要结冰了,不需几天就可渡河而过。在抗战期间,我
们国运昌隆,连续八年黄河没有结冰,假使结了冰,的确有问题,日本人的马队一
下子就过来了,日本人一直在等这个机会,可是上天保佑,抗战八年中黄河就没有
结过冰。举这个例子,就是说明同一个卦,看情形如何?可有利也可不利,运用之
妙存乎一心,不要迷信,这是智慧的事情,全靠心灵偶然的判断,如果加上主观就
不行了。
以前有一位善卜的人,占卜到他自己的一只宝瓶在某月某日正午时会破碎得四
分五裂,他就不信,在这一天把这只宝瓶,安安稳稳放在桌子中间,自己则坐在桌
旁守着,看这只宝瓶如何破法。到了中午他的太太把饭做好了,叫他吃饭,叫了几
次他都不理,太太见他不声不响不动,老盯着一个瓶子发呆,就故意开玩笑,欲惊
醒他,拿了一条鸡毛掸子向瓶上一敲:“你看这宝瓶干什么?”不小心把这宝瓶敲
破了,于是他哦了一声悟了,悟了什么?忘记把自己算进去,就是没有把主观算进
去,这是关于算卦的有名故事。但这故事中含有很高深的哲理,人处理任何事情,
往往不是忘记了自己,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高,这是做人的修养、事情的处理要千万
注意的道理。所以懂《易经》的道理,就是懂做人的道理,因此可以知道儒家的孔
孟思想,道家的老庄思想,都是从《易经》出来的,诸子百家也都是渊源于《易经》。
不习无不利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
不利,地道光也。”
这句爻辞很难解释了,现在有两个观念,坤卦是代表地,地面有三个情形,直、
方、大,这是毫不考虑的;但这还不够的,坤卦也代表了月亮,刚才初爻的月亮,
《参同契》说过在南方,是上弦月,而二爻这个时候的月亮,出来的时候,是直的
上弦月。方是方位在南方,大是光大。“不习无不利”,习字古人说像飞鸟形,上
面两个翅膀,下面的太阳,也是一幅图案画,是练习的习。当初七、初八时的上弦
月亮,在南方出来时候的直、方、大,用不着随时看见是无不习,无不利是好的,
因为有一半的光明。不习不利在卜卦而言是好的,在修养而言又不同了。另有一种
解释,《论语》上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是人刚生下来的本性
是近于道的,习是后来的教育与习惯,人加上了后天的环境教育,越加得多,本性
就离道越远,用这个观念来看“不习无不利”这句话,就可以看通了,即不加上后
天的习气,则大吉大利,是光明的。而《彖辞》的解释,六二爻的动爻,是正对南
方的方位,“不习无不利”则是因为“地道光也”,月亮已经出来了,大地是光明
的现象。
无成有终的哲学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
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如果我们了解月亮是坤卦,《参同契》上提到:“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
月亮全满,自东方出来,这时候是“含章”。含章有两种说法,古代在文学上始终
把月亮和太阳,称作金乌、玉兔,元曲乃至京剧中常有“玉兔升金乌堕”的句子。
太阳为金乌,月亮为玉兔。神话的解释,月亮中的黑影就是一个兔子,但古书上并
不是说月亮里有个兔子,而是黑影的形态勾出来像一只兔子,太阳里的黑点勾画出
来,则像一只乌鸦一样,所以名金乌。昆明的金马、碧鸡坊的那条街,每隔若干时
间会发生一个现象,就是当太阳还没有下去的时候,满月已经出来了,站在这条街
的中间,向一端看可以看到太阳,同一时间向另一端看,可以看到月亮,这是含章
的第一个解释。第二个解释,我国古代对于月亮,和现代科学观念一样,认为月亮
本身不能发光,是吸收了太阳的真光再放射出来的光明,所以说它里面含章,章代
表了光明和美丽。可贞是很正,六三为阴爻,不算得其中,是内卦的高峰,所以含
章可贞,有光明现象。以卜卦来说,“或从王事”,如果一人为前途而卜,这个人
将来可能很有前途,事业很大,乃至辅助一个人创业,如韩信、张良辅助汉高祖千
古留名,但是无成,自己本身不会成功的,虽然不会成功,可有结果。这到底是怎
么的说法?假如在中学里作文,学生写了这种句子,老师一定批他不通,又无成,
又有终,多矛盾。如果我们知道坤卦是代表月亮,由这个譬喻去看人事,就会很清
楚。等年纪大了看《易经》很清楚,孔子的经验,四十九岁再学《易》,加上许多
人生经验与知识,才能够学通。像刘伯温帮助朱元津打下了天下,最后他被同事毒
死了,这是无成,可是千古留名,有终。推开了这些不谈,今日为了国家民族,这
八个字很可以拿来效法,要有“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的精神,革命不一定要自己
看到成功,成功不必在我。人生有两条路,一条是现在的事业成就,一个是千秋的
事业,像宋朝的三个大儒,朱熹、程颐、程颢等,官做得并不大,他们在学说上留
名万古,永远有地位;反之,人若有房子,有钞票财产,不见得是成功。由《彖辞》
的解释,也可以了解:“含章可贞,以时发也。”为什么说它含章可贞,内在有光
明呢?因为得其时,月亮到了每个月的十五得时了,所以卜卦算命,时不对,时间
不属于自己,不要强做,或从王事,是了解月亮是靠太阳的反映而发光的。
括囊无咎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古书上常有的文字,历史上许多人,地位很高,诸如宰相、大臣,年纪大了,
告老归乡以后,自称“括囊无咎”,这并不是说括一批钞票,自己口袋里装起来,
不出毛病。中国有两个字“囊”与“橐”,古代有口的布袋为囊,中间向两头都开
口的布袋,背在肩上的为橐。括囊是口袋的口收紧,不是装满口袋,这是下半月二
十三、四日的月亮,半个口袋,袋口收紧了,“无咎”不会出毛病,但是亦“无誉”,
没有人恭维,既不被人毁谤,亦得不到别人恭维。所以中国文化古代一般读书人,
讲修养,讲人生,自己做一辈子事业,最后退休了,晚年还乡,检讨一下自己,没
有毛病,平安退回来了,往事不讲,“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将还山不论兵。”这个
现象就是把自己嘴巴闭起来了——括囊,既无咎,亦无誉,那么这样括囊无咎,慎
重到了极点,没有害处。
黄裳元吉
“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所谓“裳”,古代的服装,长袍是外罩,上面长过膝盖的是衣,下面所穿,和
西藏人一样,穿裙子称作裳,后来才变成裤,那是自北方来的,因为北方天气寒冷,
穿裙不能保温,受不了。黄裳,裳是下半截,那么每月的下半,早晨起来看下弦月
亮,是淡黄的,说的就是这个现象,并不必要多加解释,可是中国古书上的解释多
了,中央戊己土为黄等等多得很,都有理由,都是了不起的解释,但还是把它推开,
还是从原书本身来解释较妥当。乾卦九五爻时是好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坤卦
到了六五爻亦好得很,黄裳元吉,《彖辞》的解释,“黄裳元吉,文在中也”,是
文字的光华现象。
物极则反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乾卦六爻,都用龙来代表,坤卦都没有用龙作代表。坤卦开始说卦的本身是用
母马作代表,接下来以大地的现象,在六爻中是说月亮的现象。但现在到了上六,
最后一爻,引用到乾卦来了,把龙用进来了。我们知道坤卦是没有综卦的,而它的
错卦,六支都是阳爻,其次阴极就阳生,这一爻要变了,坤卦到这里非变不可,于
是阳爻要进来了。而龙战于野,一战争就要流血,流下的血为玄——青色,黄是黄
的颜色,以天象来解释非常通,不需要套用那么多东西,只要仔细观察一下,每月
二十八九日,尤其早晨起来,天苍苍,野茫茫,有玄黄之色。如果确定《易经》是
根据天象来谈人事的,而去观察天象自然界的现象,《易经》本身是很好解释的,
不必讨论到那么多东西。《彖辞》解说龙战于野,是说坤卦到极点,可引用“穷则
变,变则通”这两句话。战争对人类并不一定是一种祸害,也许是一种革新,因为
穷则变,变则通。时代到了某一个情况非变不可,非革命不可,因为“其道穷也”,
穷则要求变,变的时候自然有龙战于野之象,这是一定的。
用六永贞
“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这是讲整个坤卦,要注意的,六十四卦,只有乾卦讲到用九和这里坤卦的用六,
其它六十二卦,都没有“用九”、“用六”的。所谓“用六”,也是和乾卦解释用
九一样,就是不被六用,用全体的卦,而本身并不加入在某一爻里,这就高了,大
吉大利,永远是好的,《彖辞》解释,用六能永贞,是因为有伟大的结果。
这里讲完了坤的爻辞,再提起请大家注意的,我研究《易经》的方法,是不管
各家的注解,尤其《周易集注》的注解是不能看的,这是朱熹当年把各家的注解,
乱七八糟集拢来,便利初学的人参考用,有许多错误的注解也用进来了;这一本是
明朝国子监的监本,等于现在国立大学的课本,有许多不能看。我们现在是用天象
的观察来研究《易经》,这是较原始的路子,比较正确的,但是今天我们若回转来
研究自己传统文化的天文学,又是要新开路子了,现在国内能懂得中国自己原始的
天文学,而把现代西方天文学同时合并治理的人,已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