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唐人咏瑟诗谈李商隐《锦瑟》诗题的含义 - 诗词理论 - 国学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10:47
由唐人咏瑟诗谈李商隐《锦瑟》诗题的含义
锦瑟,李商隐,唐人,含义
二十五弦弹月夜――由唐人咏瑟诗谈李商隐《锦瑟》诗题的含义
李商隐的《锦瑟》为什么会众说纷纭?恐怕永远找不到一个让人普遍接受的答案。但是要问在诗人所处的晚唐时代,人们是否能够理解这首诗?中唐以后出现了大量以瑟为题材的诗词,当你把这些作品与李商隐的《锦瑟》作比较也许会明白: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不但一致,而且一看诗题便会想到这是湘灵为楚客,也是为诗人自己弹凑一曲哀婉凄凉的心曲。而曲中所包含的哀怨之情就连天上的大雁都能体会到: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归来。
――钱起《归雁》
一、中唐与瑟相关的题材
世人皆说李商隐的诗过于隐晦,他的《锦瑟》犹难索解。诗人为何以锦瑟为题?说它是咏瑟之作,可是诗人又说很很清楚是“思华年”;有人说瑟是宫人赠给义山的纪念品,故这首诗是为一段艳情而作,所以诗人故意写得十分隐晦,但这种推断又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也有人认为瑟是他妻子的遗物,这首诗是追悼亡妻之作,但李商隐写了很多悼亡之作,这些作品并不难理解,为何这首诗偏让人摸不着头脑呢?所以上前众多的学者或注释都偏向认为,这首诗的内容与瑟无关,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类似于无题的作品。
尽管有着众多的争议,但他们都承认:这首不仅是李商隐的代表作,而且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宝库中的上乘之作。它不但辞藻瑰奇华丽,声韵悠扬悦耳,更是情景交融,内函丰富,能激发读者各种各样的审美联想。但就是这样好的一首诗却是无法理解,不能不说这真是让人感到非常遗憾。
我常想,既然读不懂,就应该请诗的作者解释清楚,在诗人在世时,为何没有人这样做呢?难道当时的人读诗不求甚解吗?或者他们不懂得这首诗的审美价值吗?后来读到的唐诗多了,才明白这种想法完全是多余的,因为与此相关的题材他们自己也在写,这些作品无论是内容、意境还是所抒发的感情都极为相似,就连天上的大雁都能说出个一二三,但今天的人们对其中的某些作品同样感到莫名其妙。如此众多的诗人借湘灵的瑟曲来倾诉内心的怨情纯属偶然吗?温庭筠是与李商隐同时代的诗人,也是他的好朋友,我们不妨来读一读他的一首《瑶瑟怨》:
冰簟玉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萧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这首《瑶瑟怨》也是上乘之作,温庭筠写了许多七绝,但《唐诗三百首》仅录这首。这首与李商隐的《锦瑟》有很多相似之处,全诗充满哀怨之情,但不象《锦瑟》那样众说纷纭。从内容看,诗中的主人应是一位独处的女子,身处华丽的居室,面对美好的月夜,心中充满哀怨而且与潇湘有关。那么,诗的题目为什么叫瑶瑟怨呢?与萧湘又有何联系?就这个问题,中唐诗人钱起曾询问从潇归来的大雁(钱起的《归雁》):“湘江水清沙净,两岸水草丰盛,你们为何还要回来?”大雁却无可奈何地说:“湘水女神每到夜深月明之时就开始鼓瑟,那瑟声哀怨凄凉,简直不是雁呆的地方”。就连不懂音乐的大雁都感到“不胜清怨”,可见湘灵鼓瑟之凄凉哀怨在当时是人所知的,大概与钱起的另一首诗《省试湘灵鼓瑟》有很大的关系。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清。
钱起这首《省试湘灵鼓瑟》,这是诗人到京师参加尚书省的礼部主试时所作的诗,题目由《楚辞.远游》中“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的诗句摘录而来。这首诗写得很成功,被公认为试帖试的范本(P637)在当时产生极为广泛的影响,于是湘灵鼓瑟便常代表哀怨,并与楚客紧密联系起来。楚客是谁?单从字面上理解,“楚客”便是在楚地的客人。汉代贾谊曾经被贬到长沙,他便成为“楚客”,而且在唐代,他深受文人的悼念,并触发落泊文人的身世悲凉感。而《楚辞》是与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联系在一起的,屈原诚信于君王而被怀疑,中心于君王却遭到诽谤,怎能没有哀怨呢?屈原所作的《离骚》,就是心中哀怨而产生的,并深深感动后来的迁客逐臣,他们亦象西汉的贾谊,在路经潇湘时都要吊唁屈原之灵。他们被贬心中的悲苦,用湘灵鼓瑟的哀怨来表达是再合适不过了。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萧湘夜深月明时。
——刘禹锡《萧湘神》
二、诗人的“华年”与楚客联系
现在再看李商隐的《锦瑟》:诗中首联已经讲清楚,诗人是由于听到鼓瑟而“思华年”,即回忆起过去的时光。对于李商隐的身世,相信大家是了解的,但与楚客有何联系?对于这个问题,不知道是否有人想过。在唐代,无论是屈原或贾谊都有很大的影响,文人被贬时常常想起他俩人,并作诗吊屈原。诗人所处的时代,牛李两党党争异常激烈。唐宣宗却位后大反武宗所有的政策,前朝功勋卓著的李德裕及其追随者全部遭到贬斥。李党一重要成员郑亚南下桂州(即今天的桂林),李商隐曾追随他并任为幕府的掌书记。一年后郑亚再贬循州(今天的广西乐平县),李商隐在极度郁闷的心情下离开郑亚返回长安,在途经长沙附近时作《楚宫》吊屈原: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攫长蛟。
李商隐的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李在这首《楚宫》中沉痛地哀悼屈原,强烈遣现楚国最高统治者,同时不知不觉中也融入了个人的身世感叹。
但在《锦瑟》中,无论是内容或字句都看不出与楚客有什么联系,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诗的首联是因为听到鼓瑟而回忆往时,未联又用来呼应首联,仅仅中间两联才是诗人的身世感叹,那么这样不是整整浪费了一半的篇幅吗?可见诗人以锦瑟作为诗的题目是有很深的用意的,诗人硬生生地要把自己的“华年”与楚客联系起来。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写法是无法让人理解的,这就难怪人们对这个题目感到莫名其妙。但是,由于湘灵鼓瑟在当时是人们经常表现的题材,而且还与楚客密切相关,当人们看到李商隐这首《锦瑟》时,一看诗题,便会立即想到:这是湘灵为楚客,也是为诗人自己弹奏一曲哀婉凄凉的心曲: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瑟本来是十五弦,但诗人偏偏怨它五十弦,这个问题我曾经详细解释。现在再给出一个新的解释,因为五十刚好是二十五的双倍,五十弦便是两把锦瑟。传说中湘灵是舜的两位妃子女英、娥皇在湘水溺水死后所化,她们要鼓瑟自然需要两把锦瑟。我想这两种解释都合理,至于诗人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应当看当时人们对《汉书.郊祀志》所载有关瑟的知识的知晓程度。但诗人的另一首诗《七月二十八日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中写道:“逡巡又过萧湘雨,雨打湘灵五十弦。”一般情况下,诗人见到瑟便会想起湘灵,更何况现在是两把锦瑟呢?恍惚间便置身于风清月朗的萧湘夜空下,隐隐约地听到湘灵在鼓瑟。“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正是那清哀幽怨的瑟曲勾起了诗人对华年的思索。
中间两联是诗人的“华年”,与楚客有何联系?诗人在颔联用了两典故:庄周与杜宇的故事。庄周与楚客没有联系,相反,他们的人生观却是相反的。但诗人的人生观恰好是与庄周相反的。因此可以理解为他没有象庄周那样因梦见蝴蝶而悟出人生的虚无,才不得不走上楚客的道路(准确地说,应是与楚客如郑亚那样的人为伍)。杜宇思念故国,楚客也心系朝庭,二者倒是相似。杜宇有杜鹃哀鸣,故楚客也需要湘灵来鼓瑟。而颈联中珠遗沧海的泪水,玉埋尘土的怨气正是楚客的心灵写照,也许只有通过湘灵鼓瑟才能真正表达。
三、如何深刻理解诗中所包含的感情
时间流逝使得这首诗产生较多异解,在理解李商隐这首《锦瑟》(也包括他的无题诗)时,以前的解释侧重于诗人的身世经历或者人际关系,而忽略同时期作品内容对比。如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卷四云:“沧海句言李德裕已与珠海同枯,李卒于珠崖也;蓝田句言令狐绹如玉田不冷,以蓝田喻之,即节彼南山意也。” 这样解释李商隐这首诗受到了后人的批评,如钱钟书对这种说法也有所评论,认为张采田这样解释“沧海”句可比“拜佛西天”[董若雨《西游补》第五回,孙行者化身为虞美人,与西施、绿娘等联句,脱口而出曰:“拜佛西天”。诸女哗怪,行者强颜文饰曰:“文字艰深,又费诠释。天者,夫也,西者西楚也,拜者归也,佛者心也;盖言归心西楚丈夫也。”]之谑,而解释“蓝田”句则原语无可依附,便想入非非,蛮凑强攀。
尽管如此,但已经形成了难以摆脱的不良影响,使得在以后索解中,类似的做法仍然层出不穷,并转向对诗人男女关系的各种猜测。当然,这种做法作为对诗人生平的研究是有价值的,但却看不出对这首诗的理解有什么帮助,而且给读者一种错觉,总认为这首诗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
我认为要深刻理解诗的内容及所包含的感情应从诗歌内容的本身着手,并对比同期或早期其他诗人内容相同或者相似的作品。但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大量阅读其他诗人的作品,这种方法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不过我们可以多读相关的评析文章,并详细了解文章中与这首诗相关的诗句(主要早于诗人的)。如《唐诗鉴赏辞典》中,周汝昌在撰写《锦瑟》的赏析文章时,便提到了“雨打湘灵五十弦”、“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归来”等诗句。我们不应仅仅常于理解这些诗句的出自,还要理解原诗的内容,并适当拓宽范围,如湘灵与瑟有何联系?为什么不胜清怨?对于某些诗句或典故,如《博物志》关于南海鲛人的传说(《博物志》云:“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及司空图《与极浦书》引用中唐诗人戴叔伦话(“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即使自己认为对理解这首诗没有帮助,也不要轻易地放过。
当然,要深刻地理解诗中的内容,尤其是诗人所抒写的感情,简单的内容对比以及索典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别人的赏析文章虽然会有所帮助,但最重要的还是逐字逐句地理解原诗。我已经看过十多种版本的注释,基本上是泛泛而谈。不管是咏瑟也好,艳遇也好,追悼亡妻还是自伤身世,都应该把诗中各字各句的含义解释清楚,并尽可能用现代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样都能让读者理解。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就无法真正地了解这首诗。当然,这样做必然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划算。但不妨也想一想,李商隐在写这首《锦瑟》时,何尝也不是凝聚了他的毕生心血?而且象这样优秀的诗,数量非常有限,对于爱好 李商隐诗的读者来说,这是值得玩味的。我很久前就尝试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这首诗,(详见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477610&extra=page%3D1&frombbs=1)。但至今还觉得很不满意,重新修改作如下表达。哪位朋友有更好的表达,希望能够贴出来与大家共享。
锦瑟啊为什么无缘无故是五十弦呢
曲调如此凄凉,很容易想起以往的岁月
庄周因为梦见蝴蝶,常常劝导人们远离宦海逍遥自在地生活
而我始终心系朝庭,希望能象杜宇一样把爱国之情托付杜鹃
我就象沧海之中的珍珠,尽管如月亮般明洁却由于被抛弃而流泪
我又象蓝田山下的良玉,尽管如红日般温暖却由于被埋没而哀怨
所有的一切都已经逝去而成为回忆
然而当时却身在梦中惘然不知所措
另外还应该多读《楚辞》。由于楚辞中的语言与现代汉语差别太大,给理解原文造成很大的障碍。我已经仔细对照了好几种《楚辞》选本的注释,至今还是糊里糊涂。但是,每读一次楚辞,对李商隐的诗,特别是无题诗都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所以我认为他的作品有很浓的楚辞遗韵。这种遗韵已经彻底融入了诗中的感情,很强烈的哀怨之情,而并非是字句的表面相似。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