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06:17
什么原因导致小儿肠炎
1、传染性下痢:吃了不清洁的东酉,以细菌性下痢为最多,如赤痢菌、病原性大肠菌、革兰氏阴性细菌、葡萄状球菌。沙门氏菌等,此病多发生在每年5~6月间。滤过性病毒也是小儿肠炎之主因,如小儿麻痹 病毒。流行性肝炎病毒以及其他原因不明之病毒,都可引起流行性下痢。每年9~10月间流行之下痢,多为滤过性病毒引起的。原虫以及阿米巴山可引起下痢,在邻国菲律宾就发现新生儿的阿米巴病例,在我国因环境卫生进步,此种病例较少。
2、全身性感染:小儿因抵抗力弱在发生中耳炎、肺炎或肾盂炎时亦可罹患下痢。
3、饮食:消化不良、过食或者饮食浓度太浓的奶、脂肪或淀粉过高,亦可引起消化不良,发生下痢。
4、口服抗生素:有些抗生素会刺激肠管发生下痢,有些抗生素抑制正常肠管苗簇之发育性而使病原性细菌过度滋长而发生下痢。
5、胃肠过敏症:有些小儿对牛乳有过敏性而发生下痢。
6、酵素缺乏:原发性或由于下痢续发性皆可引起酵素缺乏。
7、内分泌不正常。
8、食物中毒等:除发生下痢外尚有历害呕吐现象。
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
孩子出现拉肚子症状,呈蛋花粘稠状,或水泻蛋花便,并伴有呕吐现象,有 时伴有脱水症状.病因是轮状病毒双链RNA病毒 ,是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小儿急性腹泻大便人轮状病毒总体阳性检出率为 39 %,以 6个月到 1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最高 ,达到 57%,发病高峰为每年的 10~ 12月份 ,故又称秋季腹泻。 2周岁很少发作..主要诱因是外感和内伤(包括伤食)或交叉感染等.
一、西医疗法
(一 )抗病毒治疗
1.利巴韦林 (病毒唑 ):注射液用量为 10~15毫克 /(千克体重·天 ),分两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也可口服利巴韦林片 ,不足 1岁者 10毫克 , 1岁以上者 20毫克 ,每天 3次。利巴韦林属广谱抗病毒药物 ,临床应用较多 ,疗效尚不十分肯定。
2.双嘧达莫 (潘生丁 )片 :为用量 3~ 5毫克/(千克体重·天 ),分 3次口服。
3.西咪替丁 :用量为 15~ 20毫克 /(千克体重·天 ),分次静脉滴注或口服。临床应用中应注意药物副作用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4.干扰素 :有报道 ,用小剂量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 ,每天 1次肌肉注射 5万单位 ,连用 7天 ,总有效率为 85. 8%,明显高于对照组(5 7. 1%),且治疗后免疫功能明显提高。
5.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有报道 ,应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剂量按 3~ 5毫克 /(千克体重·天 ),分 3~ 4次口服 , 3~ 5天为一疗程 ,治疗组止泻天数明显缩短。有人应用抗轮状病毒免疫牛初乳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取得显著疗效。抗轮状病毒免疫牛初乳 60毫升 ,每次 6毫升 ,每天 3次口服 , 3天为一疗程 ,止泻的总有效率为9 1 %。
6.抗A组轮状病毒鸡卵黄免疫球蛋白 :陈六英等应用抗A组轮状病毒鸡卵黄免疫球蛋白治疗 104例A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的患儿 ,总有效率为 87. 5%,平均止泻天数为 2. 9 8± 1.41天 ,轻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7口服元首胶囊和思密达或肌注喜炎平等.
(二 )胃肠黏膜保护剂
常用的是双八面蒙托石粉 ,如肯特令和蒙托石 (思密达 ),是目前专家推荐的治疗小儿性肠炎的有效药物。用量 :不足 1岁 ,每天 1包 ;1~ 2岁 ,每天 1~ 2包 ;2~ 3岁 ,每天 2~ 3包。分 3次加温水 50毫升口服。
(三 )微生态制剂
疗效较好的制剂有培菲康、丽珠肠乐、金双歧 ,属双歧杆菌制剂。
(四 )其他支持和对症治疗
对于营养不良患儿宜对症补充微量元素锌、铁 ,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_1、维生素B_(12)、叶酸等 ;山莨菪碱、异丙嗪等也可对症应用。
(五 )饮食调整和抗生素的应用
现在多主张继续母乳喂养或继续平常已习惯的饮食 ,如粥、面条、蔬菜、肉末、鱼等 ,可给一些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钾。也有人观察去乳糖饮食有利于婴幼儿腹泻的痊愈。
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一般不用抗生素 ,应用抗生素不利于疾病恢复。对重症患者 ,可以适当选用抗生素。
小儿肠炎
一、轻度:一天大便次数5~8次,有轻微发热,无脱水现象。
二、中等度:一天大便次数超过10次,大便为水样、泥状、细菌性带有粘液、脓或血液,俗称“痢疾”。有脱水现象,发高热;因细菌有毒素,常引起痉挛、昏睡、休克现象,严重者甚至死亡。
三、重度:一天大便在15次以上,水样大便喷射而出,有重度脱水现象,即皮肤干燥、眼球凹陷、眼圈发黑、小便减少,口渴、不安,此外尚有血酸症、呼吸不适、虚脱、半昏迷等状态。由于钾缺乏及水肿的关系,腰部膨胀,有肠麻痹现象。若不及时之治疗,死亡率可达 30%以上。
六种婴幼儿肠炎的识别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多发生在口服大量广谱抗生素后。主要症状为呕吐、发热、腹泻、每日大便10—20次,初为黄绿色,3—4天后转为暗绿色水样便,有腥臭味。患者水液丢失严重,有电解质紊乱,甚则发生休克。
病原性大肠杆菌肠炎:5—8月为发病高峰,多为3—6个月内婴儿。主要症状为呕吐、低热、腹泻,便出物色黄呈蛋花汤样,伴有粘液,个别偶见血丝,有腥臭味。重者有明显脱水和酸中毒。
病毒性肠炎:好发年龄2岁以内,症状为呕吐、腹泻、发热,半数以上患儿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毒性肠炎粪便标本在电镜下可检测。
耶氏菌肠炎;有5种类型,常见为胃肠炎,潜伏期10天左右,好发于5岁以内的幼儿。主要症状为腹泻稀水便,伴腹痛、发热,病程3—14天。粪培养有耶氏菌。
真菌性肠炎:多因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主要症状为腹泻黄色稀水便,每天3次以上,有时呈豆腐渣样,并有泡沫、粘液。实验室粪检可见真菌孢子及菌丝。
小儿腹泻,三分七分养
王树山 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医院感染消化科主任医师、教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感染消化组委员 北京市医院感染监控学会委员
孩子生病,全家紧张,用这句话来形容现今孩子在家中的地位相信一点也不为过。而小孩子腹泻(即拉肚子)几乎是每个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发生腹泻的人数高达30亿~50亿,其中有500万~1000万人因此而丧生;儿童腹泻更为严重,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5岁以下儿童达150万~510万之多。在我国,小儿腹泻也是个常见病,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但家长们并不一定处理得当。小儿容易发生腹泻,原因何在?家长们容易犯什么错误?如何治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北京市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医院感染消化科王树山教授。
小儿拉稀:正常
“王教授,人们通常认为,拉稀就是拉肚子。对于小儿来说,是不是这样呢?”
“小儿和大人在生理特点上有差异,所以,稀烂的大便在成人可算腹泻,在小儿却不一定。很多家长想当然地认为,小儿一天拉三四次大便一定是腹泻,其实不然。我在门诊常遇到不少这样的家长,两三个月大的婴儿,一天一次甚至两天一次大便,而且大便干结,父母并不在意,而一天拉了两次稀便就立刻变得很紧张,到处找医生看。”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初为父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紧张、焦虑完全可以理解。那么婴儿正常的排便是怎样的呢?
王教授说:“婴儿的大便形态与喂养有很大关系。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金黄色,较稀,有时有颗粒样奶瓣,无臭味,一天2~4次属于正常范围,完全用母乳喂养的孩子很少腹泻。吃牛乳的孩子大便颜色淡黄,质地干稠,臭味较重,一般一天一次或隔日一次。混合喂养即母乳加牛乳喂养的孩子大便呈暗褐色,粪便量多,臭味重,质较软。有些孩子平时大便次数较多,每天可达5~6次,但大便性状正常,体重正常增加,不属病态。初加菜泥的孩子,大便可见少量绿色菜泥,亦不属病态。
“家长们最易犯这种错误:看见母乳喂养的婴儿或者新生儿一天大便3~4次,甚至再多一点,就坐不住了,自家有药,先吃了再说。甚至有些医生也乱开抗生素,结果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菌群失调,反而真的变成了难治性腹泻。”
腹泻:吃多了
看来,拉肚子并非拉稀这么简单,拉稀也可能是正常的。那么,拉肚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大人拉肚子,首先会自问是否吃了脏东西,小儿腹泻是不是也应先找找这方面的原因呢?
“应同时找找吃多的原因。”王教授这句言简意赅的话使我们有些糊涂了。吃多?
“是的,一说拉肚子,人们通常会怀疑是否吃了脏东西,吃了被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污染的食物引起。事实上,在儿科门诊中看到的小儿腹泻常常是喂养不当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
王教授给我们举了个例子:3个月以内的婴儿,如果母乳充足,是不需要添加任何辅食的。可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吃得越多越好,并且互相攀比。于是,嫌母乳太稀不够吃,加牛乳,还嫌不够,又在牛乳中加米粉、鸡蛋、肉松等,结果进食过多,超过了婴儿的消化能力和生理需要,引起腹泻,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且腥臭异常。这在医学上称“食饵性腹泻”,在小儿特别常见。实际上母乳最适合婴儿,只要把母乳喂好,婴儿就会健康成长。添加牛乳,必然会减少吃母乳的机会,用难吸收的牛乳取代了容易吸收的母乳,这是不划算的。至于淀粉类食品应在婴儿5~6个月后再加比较合适,因为在这之前婴儿的淀粉酶分泌尚不健全。总之,父母要尊重自然规律,不可按主观意志强迫婴儿进食他还不能消化的东西,否则就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许多孩子反复腹泻,都跟家长这方面的认识误区有关。
王教授接着说:“当然,这类小病人一般不会瘦,而且精神很好,体重、身高均发育正常。只要家长把过多的辅食减下来,腹泻自会消失。俗话说,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就是这个道理。”
婴儿不会说话,加上胃肠道等消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用“吃多拉多”一词形容婴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最恰当不过。各位家长,也许你们家的婴儿正在抗议:“别把我吃撑啦!否则我拉给你们看!”
那么,吃脏又如何解释呢?
“因进食被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导致的腹泻,也就是一般人说的吃了脏东西引起的腹泻,例如夏季常见的细菌性痢疾、霍乱、各种细菌性肠炎以及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等。这类腹泻若不及时处理,有时会有生命危险,家长应当提高警惕,熟悉它们的表现,及时就诊。”王教授把吃脏和吃多的区别讲得很清楚。
细数腹泻家族主要成员
既然吃脏引起腹泻的后果比较严重,那么,吃脏引起的腹泻有什么特点,怎么预防呢?王教授给我们一一细数。
小儿细菌性肠炎在夏秋季比较多见,病原菌有各型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鼠伤寒沙门菌等。这种肠炎的病情轻重不一,多数不发热,大便以黄稀黏液便为主,少数为脓血便,与痢疾相似,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尿少等症状。
细菌性痢疾又叫菌痢,特指痢疾杆菌引起的腹泻。普通痢疾往往有中度发热、腹痛、腹泻,其特点是次数多而每次量不多,大便有黏液或脓血,稍大一点的儿童会主动说有肛门部位下坠感,想拉又拉不出,十分难受。中毒型菌痢则有突然高热、惊厥(民间称“抽风”),24小时内陷入昏迷,而腹泻症状往往出现较晚,若不及时处理十分危险。
王教授特别提醒:近年来菌痢的发病月份提前,发病年龄也出现越来越小的流行趋势,还未到夏秋季就发现小儿菌痢患者。3~4个月的婴儿出现痢疾也不少见,这可能与家长过早给孩子喂容易被病菌污染的水果、果汁、饮料及进食容易被污染的肝泥、肉松、鱼虾等有关。
从11月份至来年的2~3月份,在我国流行轮状病毒肠炎,过去由于原因不明普称之为“秋季腹泻”。这类腹泻以发热起病,恶心、呕吐,继而腹泻,每天3~10次或以上,排蛋花汤样或稀水便,也有少数为糊状便。由于失水较多,如不及时补液容易发生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此外,近年来国外流行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型肠炎,并且有不少死亡病例;霍乱也在世界各地流行。
“上述所提到的均是感染性腹泻,也就是因进食不洁食物导致的腹泻。预防的方法,首先从避免进食不洁食物做起。”王教授说。
“那么消化不良性腹泻应该属于非感染性腹泻吧?”我们紧跟着这个话题问道。
“对。非感染性腹泻还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过敏性腹泻和其他疾病引起的症状性腹泻,例如孩子得了肺炎、麻疹也会发生腹泻,这类腹泻是肺炎或麻疹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原发病治好了,腹泻也就好了,所以称为症状性腹泻。”
三分治,七分养
看到这里,大家对小儿腹泻的原因、表现、分类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了。但小宝宝拉肚子,该怎么治疗、护理呢?
王教授说:“寻找原因,对因、对症处理。”
例如,消化不良性腹泻,要把过多的辅食减下来。若是经医生明确诊断为细菌性肠炎或细菌性痢疾,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小儿痢疾,治疗要正规,选择的抗生素要有效,量要足,时间不可过短,应坚持一个疗程(5~7天)。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则容易反复发作,发展成慢性痢疾。对于喂养不当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抗生素就无效了,主要是对症治疗,一般一周左右即可痊愈。滥用抗生素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由于小儿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尚未建立,腹泻又破坏了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因此服用含乳酸杆菌、双岐杆菌的微生态制剂对于防治腹泻较有益。
王教授强调,不管哪一类原因引起的拉肚子,都会大量失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至关重要,否则容易导致脱水、酸中毒而产生严重后果。
“有些家长认为病情不重,不想给孩子打针,有没有其他较好的补液方法呢?”我们问。
“有,”王教授很肯定地说,“家庭治疗脱水,口服补液盐 ORS 是较好的选择之一,这是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处方,内含氯化钠、碳酸氢钠、枸橼酸钾、葡萄糖等各种有助于恢复体液平衡的成分,每袋冲成500毫升温水,少量多次服用,可预防脱水,亦可治疗轻、中度脱水,对于纠正各种腹泻引起的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有很好的疗效。服用时不必限制小儿饮水。当然,如果患儿严重脱水,应及时住院静脉输液,以免延误病情。
“以往患儿腹泻,比较强调限制饮食,理由是使胃肠道得以休息。目前不但不主张禁食,反而鼓励患儿进食,多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之类,多饮白开水或淡盐水,以预防和纠正脱水。但不宜喝糖分较多的糖水、果汁、饮料,以免加重脱水。患儿休息好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腹泻患儿得不到休息及周到的护理,往往会使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
采访临近结束,王教授告诉我们:“三分治,七分养,对于小儿腹泻尤其适用。因为孩子没有自主能力,一切都得由家长安排,所以患儿的长辈,特别是年轻的父母,应当多学些婴幼儿喂养知识。”
小儿病毒性肠炎特色疗法
病毒性肠炎常发生于秋季,习惯称为“秋季腹泻”。起病急,常伴上呼吸道症状,一般无明显中毒症状,(多数先呕吐)大便次数增多,水样或蛋花样,有少量粘液,无腥臭味,腹泻重可出现脱水,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基层医生论坛/ H5 T/ p+ `! a. X( K! j
随着我的业务越来越好,小儿病人也越来越多,自入秋后小儿腹泻的几乎天天都有几个新患者,以秋季腹泻为主。使得我一直在想在寻找有没有一个更好的方法,能明显的缩短病程。先从市妇幼保健医院用药处方到与各个医生交流用药情况,从书店到网上搜索良方,最后到给患者口服,肌注,静滴,直肠滴入,外治一系列等,使我感到直肠滴入给药最为颇效附加外治。并总结出一套治疗方案:
1 ]; \   c$ V2 h5 X: X$ h    治疗原则:十字方针,预防脱水,纠正脱水,调整饮食,合理用药.
) [/ m3 Y# ~, }& n6 cwww.jcys120.cn          1,直肠滴入:西咪替丁针0.1+利巴韦林针0.1+山莨菪碱针2mg+维生素B1 50-100mg+生理盐水2ml   直肠注入,每日两次.
" R+ Q' L+ b$ r( }2 {& d- Ewww.jcys120.cn          2,外治:止泻散贴脐+热敷. 每日一次.(止泻散:吴茱萸3G 丁香1.5G 木香1.5G 肉桂6G 苍术6G研粉调醋外贴)  基层医生论坛2 r) `) ]& |2 q$ M5 r7 i
3,补液对症:轻度腹泻者,口服补液盐.严重腹泻者静脉补液.高热者给于退热.
9 ^( d* S3 f- t6 A; V$ f: e9 O( i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总结:1.直肠滴入药物后,因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入能力很强,药物通过直肠黏膜吸收直接作用于病区肠壁,迅速发挥杀菌抗毒的药物作用,这样同时避免了胃和小肠对药物的影响,又防止和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减少了肝脏的负担.
% q7 x0 k7 W2 p; s) ], C$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2.止泻散贴脐+外敷,贴脐的药物通过脐部(神阙穴)局部穴位的刺激作用,经过皮肤透入,经络传导,激发经脉之气,协调人体各脏腑之间的功能,疏通经络,促进脏腑之气运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热敷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 U0 e, T! |+ H$ [! d8 {0 D3 V1 c" e基层医生|乡村医生|个体门诊|经验交流|病例讨论|网络中国基层医生的力量!              3.本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好,无创伤,无打针之痛,免小儿吃药之苦,易于患儿和家长接
轮状病毒肠炎(小儿秋季腹泻)
人类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影响水和电解质的吸收,也影响肠上皮细胞一些酶的合成,使肠腔中形成高渗状态,导致大量液体移向肠腔引起渗透性腹泻。
一、临床表现
2岁以下是发病高峰,尤其是6个月至1岁的婴儿,其中人工喂养儿发病率高,
母乳喂养儿发病较低。
轮状病毒肠炎多急性起病,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清鼻涕等。病初多有呕吐,24小时内出现腹泻,大便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为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无腥臭味。患儿常伴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病程一般1周左右。
* 为什么婴幼儿腹泻容易发生脱水?
1.吐泻使液体丢失量增加
2.食物和液体入量减少
3.因吐泻丢失电解质,使身体保留水分的能力减低
4.多数伴有发热,呼吸加快,从皮肤和呼吸中排出的水分增加
* 从哪些方面观察孩子有无脱水
1.体重迅速减轻
轻度脱水:体重减轻3~5%
中度脱水:体重减轻5~10%
重度脱水:体重减轻10%以上
2.尿量减少,其减少程度与脱水程度成正比。
3.前囟、眼窝凹陷,轻中度脱水眼泪减少,重度脱水哭而无泪。
4.口干、口渴
5.皮肤弹性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
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和少数白细胞
大便电镜检查:可见轮状病毒颗粒。
大便中可检测出轮状病毒抗原。
三、治疗
至今没有针对轮状病毒引的特效药物,所以治疗的重点是调整饮食、预防及纠正脱水、防止酸中毒。使用微生态疗法和肠粘膜保护剂有助于病儿康复。
1.调整饮食
既往对于急性腹泻,主张“胃肠道休息”,一般先采用8~12小时禁食治疗,研究及实践证明这种治疗方法是错误的。孩子因腹泻已经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如果再给予禁食,势必造成进一步营养素缺乏,使患儿的抵抗力降低,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继续喂食保证了营养素的供给,能使孩子尽快恢复体力,而且不会因进食而加重腹泻和呕吐,所以除重型及呕吐严重的孩子外,其他腹泻孩子不要禁食,但要调整饮食。母乳喂养儿可同病前喂养,也可缩短每次哺乳时间,人工喂养儿可以根据病情暂时选用脱脂奶粉、低乳糖配方奶粉;已添加辅食的孩子应暂停喂不易消化的和含脂肪类多的食物,给予易消化流食及半流食,2~3天后转为正常饮食。
2.预防脱水及纠正脱水:
秋季腹泻引起的脱水90%以上属于轻度和中度脱水,首选用口服补液盐进行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缩写ORS,各医院及药店均有售)内含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钠、葡萄糖,因糖和盐浓度相当,故有利于水和盐的吸收,能有效的纠正轻中度脱水。如使用改良ORS则效果更好。
使用方法:每袋加水1000毫升。
轻度脱水:50~60毫升/公斤体重,4小时喂入;
中度脱水:70~100毫升/公斤体重,6小时喂入;
要少量多次服用,最好每2~3分钟喂1次,每次10~20毫升。以上用量喂完后如仍有腹泻,用ORS液每袋加水1500,丢失多少就要补充多少。
口服补液期间,如患儿呕吐剧烈、腹胀或脱水程度加重,应立即改用静脉补液;如出现眼睑水肿,改喂白开水,水肿消退后,如需要仍可继续服用。重度脱水、心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口服补液。新生儿应慎用。
重度脱水或呕吐剧烈者要给予静脉补液。
4.微生态疗法:服用妈咪爱、培菲康、双岐杆菌制剂、合生元、丽珠肠乐等。
5.肠粘膜保护剂:思密达、必奇等。
四、护理
1.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体温、脉搏等;
2.观察大便次数、量及性状,观察尿量及进食情况,并做好记录;
3.在口服补液过程中,观察脱水是否改善或加重,是否出现眼睑水肿;
4.护理病儿前后都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5.每次大便后仔细清洗臀部,防止发生尿布皮炎。
五、预防
小孔:关于接种疫苗有不同看法,写给你参考,我个人认为疫苗还是很安全的,鉴于没有其他好的预防方法,6月~2岁的还是应该接种。
对接种轮状疫苗的两种看法:
第一种:应该接种。理由:轮状病毒感染在婴幼儿中发病率很高,有人统计我国2岁以下的婴幼儿每年大约有1/4患轮状病毒感染,全世界每年因感染轮状病毒而夭折的婴幼儿有几百万。轮状病毒感染无特效治疗方法,故应积极预防。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预防方法,可明显降低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病率,保护率为73.72%,对重症腹泻的保护率达90%以上。
第二种:不应接种。理由:轮状病毒感染病程仅1周左右,且重症感染少,轮状病毒有多种血清型,疫苗的保护作用远没有上述那么高。国产疫苗为第一代疫苗,国外早已放弃不用了。美国产第二代疫苗因有1/10000的肠套叠发生率,仅应用1年就退出市场。目前许多国家正在研究第三代疫苗(DNA疫苗)。最近葛兰素公司及另一公司也生产出疫苗,好象说没有发生肠套叠的情况。
接种对象和接种年龄:6月~5岁健康婴幼儿。
肠胃型感冒致病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先吐后拉、粪便带有酸味、合并轻度发烧者:应是轮状病毒惹的祸(偶尔合并轻微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二、眼睛不适、发高烧、急性头痛、腹泻、恶心者:应是肠型腺病毒在作怪。
三、喉痛如刀割、口水难咽、头晕、发烧合并腹痛与腹泻者:应属肠病毒感染。
四、粪便带血、腹胀呕吐合并高烧者:应为沙门氏杆菌,此乃急症,须立即送医。
如果医师诊断为肠胃型感冒,请家长们了解,病毒性的肠胃炎并不可怕,但是必须配合几个重要原则,才不至于引发更多的呕吐与强烈的腹泻症状,并严格监控幼童的饮食状况。建议如下:
一、假如孩子刚吐过,至少禁食4个小时。其间若 孩子吵着要喝水或吃东西,须拒绝并安抚;因为要让抽筋过的胃,有时间恢复排空的机会。若因不忍,让孩子继续吃东西,势必又会引发另一次的胃痉挛。真正没办法时,可用小药杯装20~30ml的儿童专用电解质水或稀释后的运动饮料,每半小时润喉一次。
二、禁食牛奶、优酪乳、养乐多、高脂类、油炸类以及糯米食品,大人须加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2~3天为原则,并亦需参照症状的进展来调整食物的摄取。
三、进食以清淡、少量多餐为准则:
1.可用白稀饭试着恢复进食,除了加盐,亦可加糖,不只供给钠离子,亦有足够的葡萄糖以供能量的补充。或可选择海苔酱、花瓜、豆腐等清淡不油的食物搭配。
2.可单吃土司、馒头,亦可烤焦来吃;若要涂上果酱(如苹果酱),仅可涂上薄薄一层,但绝对禁止使用奶油或花生酱。
3.苹果泥也有天然的止泻功能,而其中的果糖亦可作为部分的能量补充,属上上之选。
四、若未断奶的婴儿患了肠胃型感冒,出现腹泻症状时,一般可将原来的奶粉稀释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或使用止泻奶粉(可不用稀释,已将乳糖去除),且停止一切副食品。另外,喂食米汤或以其冲奶,亦可改善肠胃症状,再视病童的排便情况,慢慢将牛奶浓度调浓。但是,若呕吐及腹泻严重时,婴幼儿容易有脱水现象,须就医治疗。
婴幼儿秋季腹泻五问
秋季腹泻,是指发生在每年10—11月份这个季节的腹泻,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组最多见。本病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患儿往往起病急,开始表现为发烧、测体温在38—39.5℃之间、咳嗽、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状,同时伴有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和奶汁,随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腹泻,少则一天数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严重腹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促发营养不良,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进而危及生命。
△孩子腹泻时要不要禁食?
传统的观点对急性腹泻采用禁食8—12小时,甚至24小时的饥饿疗法,这种令“胃肠道休息”的治疗方法是错误的。许多研究表明,即使急性腹泻时,患儿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并未完全消失,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仍可达到正常的60—90%。较长时间饥饿,不仅不利于患儿营养的维持,尤其原有营养不良者其营养状况更进一步恶化,还影响肠粘膜修复、更新,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免疫力下降,反复感染,最后导致“腹泻———营养不良———易致腹泻”的恶性循环。儿科专家目前主张对急性腹泻应继续母乳喂养或喂食。理由是,禁食是有害的,这是因为腹泻患儿现有营养丢失较多,限制饮食会导致无法挽回的营养损失;禁食患儿因饥饿常哭闹不止,易发生低血糖,体重明显减轻。继续喂食者食欲恢复快,腹泻和呕吐次数并未因此而增加,且体力恢复早,抗病力较强,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专家们指出,母乳喂养儿可自由吃奶及喂水;人工喂养儿可先喂稀释牛奶(牛奶1份加水2份)喂养2—3天,以后逐渐增至全奶;半岁以上的孩子可选用米汤、稀饭或烂面条等,可给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并加些熟植物油、疏菜、肉末或鱼末等,但需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到已经习惯的平常饮食。
△怎样判断幼儿腹泻有无脱水?
临床上,判断婴幼儿腹泻脱水的主要指标有:(1)体重迅速减轻:患儿体液丢失占体重5%以上考虑脱水存在;(2)少尿:尿量减少程度与脱水严重程度成正比;(3)眼窝凹陷:孩子双眼窝凹陷时提示已有轻中度脱水;(4)哭时仍有眼泪水,说明患儿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哭而无泪水、口渴、烦躁不安提示机体严重缺水。此外,婴儿前囱门凹陷,皮肤弹性差,四肢末端凉也为患儿脱水的客观征现象。
△治疗秋季腹泻病到底要不要使用抗菌素?
秋季腹泻病原绝大多数是轮状病毒,国内调查结果显示,秋季腹泻病治疗中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50—80%,可见滥用抗菌药物现象较为普遍。事实上,中国腹泻病治疗方案中指出,70%的急性水样便腹泻多为病毒或产毒素细菌引起,可以不用抗菌药物,只要做好液体疗法,选用微生态调节剂(如丽珠肠乐或培菲康等)和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等),大多数患儿可以治愈;大约30%拉脓血便患儿多为侵袭细菌如痢疾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仍主张使用敏感抗菌药物。通常使用一种当地有效的抗菌药物。如用药48小时,病情未见好转,再考虑更换一种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会造成细菌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同时还可继发肠道菌群失调、霉菌性肠炎等,使腹泻病迁延或加重。
△为什么秋季腹泻治疗首选口服补液盐?
据医生统计,婴幼儿秋季腹泻引起的脱水90%以上属于轻度和中度脱水,仅10%属于重度脱水。儿科专家们指出,对急性腹泻并发轻中度脱水患儿,治疗首选高效又价廉的口服补液盐(简写ORS,各医院和大药房都有出售)进行口服补液疗法。孩子每腹泻一次,服ORS约50—100毫升,起到防治脱水的作用。在得不到标准ORS的情况下,可用汤加盐溶液。具体配方是:米汤500毫升(1斤装酒瓶一瓶)+白糖10克(5毫升勺2平勺)+细盐1.75克(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水500毫升煮2—3分钟。按每公斤体重20—40毫升,4小时内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专家们还指出,静脉输液(俗称挂盐水针)只用于中重度脱水。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家长切不可随意向医生要求输液治疗。这是因为滥用输液不仅会增加患儿痛苦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有时会发生输液反应引起病情恶化。
△如何护理好腹泻患儿?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发生在家中,正确的生活护理至关重要。首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神志、精神状态、面容、四肢温度、脉搏等变化,注意脱水是否改善或加重;观察大便次数、量及性状,并认真做好各项记录;保留一些新鲜大便送到附近医院化验,有助于病因诊断,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做好床边隔离,护理病儿前后都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防止发生尿布皮炎,注意有无排尿。专家们指出,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治疗要点是继续喂食,服用口服补液盐,做好液体疗法,合理应用药物,一般病程在5—8天就可完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