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不该这样势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19:02
教育不该这样势利
我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是势利的。势利者,关注的只是他人的声望和成就。而现在,声望与成就几乎完全与经济收入划了等号。
报纸、书籍,都在提醒着我,身边那些成功的标准,以及成功者的光辉形像。还有更多的人,在提醒着我,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获得成功。可方法与现实的近距离接触,会让人觉得太矛盾。如果这世界真的存在一个方法可以让任何人都走向成功,那么,这个世界,早就应该是全体平等的样子了。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低下的社会地位是悲剧
观察我身边的现实,会发现低下的社会地位,在这个势利的社会里,一定是悲剧。因为,低下的社会地位,意味着只能被剥削,意味着生活没有尊严。相比于一个社会低下者受到的冤屈不公的现实,人们或许更愿意关注一个名星的私生活的点滴。一个地位低下者与一个位高权重者发现了同样的人生至理,从地位低下者的嘴时说出来,会完全被人漠视;但从位高权重者的嘴里说出来,会被人奉为行动的准则。这样的现实,我曾在《仰望的心态》里,有过描述。我想,这些生活中亲历的事件,就是这个势利社会的最好证明。
所以,写文章的时候,引用,成为一种必要的修辞。仿佛不抬出“名家”之言,就无以证明自己所说,其实也是人间的道理一般。事实上,这也是势利的社会下,人们的无奈的必然选择。这样的选择,证明了自己读过很多的书,而且潜台词是“我与某某名人所想是一致的这叫英雄所见略同”,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抬高自己的地位。
仔细想一想,“文化”一词,本身就颇有意味。经“文”一“化”,人也就脱胎换骨了。经“文”一“化”的人,就有了优越感,就是高身份的象征。我以前也是这样想的,但现在却变化了,因为我看到,有知识没文化的,却是大有人在。用“文”而装自己门面、抬高自己身价的,至少在我这里,得不到什么好的评价。我曾经嘲笑假虎之威的那只狐狸,但却忘记了,现实的生活里,在没有想通这一节之前,我也曾经想获得假虎威的机会而不得而曾经苦恼过呢。
再观察一下,每天的影像:被鼓吹的生活方式、琳琅满目的商品、美丽动人的倩影。会让人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会让人觉得自己这一辈子白活了,会让人想办法也去过那样的生活。于是,相对于欲望,一切都显得稀少了,却越来越成为现实。媒体,调动着人的欲望,细致而周全地控制着人们的观念,把全部的人,都推进了欲望的深渊。
低下的社会地位,在势利的社会里,必然成为悲剧。
势利生活状态下的孩子
势利的影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冷暖自是当事人自己才知道。“人走茶凉”的观念是如此深入人心。
孩子呢?他们注定了无处可逃。
那些在学业上成绩优异者,就是一个未来的成功者的巨大的隐喻。对于这样的孩子,成人首先表现出一种势利的作派。对这样的孩子给予更多的机会、从不吝惜自己的赞美等等。这样的行为,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价值判断。我们培养的,其实一直就是势利的人。
或许,这样的结果也是出人意料的,但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生活在势利的社会里,能够独善其身的,在每个时期,能有多少人呢?
但是,那些,成绩不很优秀者,即“班级里的地位低下者”们,一个绝大多数的群体,事实上,他们的心理状态,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用心去关注呢?
小B就是这个典型,他没有什么特长,唯一的打篮球爱好,在这个群体里,也不是佼佼者,成绩在中下的水平。而他,却是对身份特别敏感的一个。这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已经很僵了,母亲也时时因为他的成绩不够理想而监督着他的行为。在家里,孩子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
一个孩子,与外界的主要交往途径,主要有这样的几个方面:家庭、老师、同龄的同性与异性。这个看上去一无是处的孩子,自然也不会从同龄人那里找到他想要的尊严。他追求的一个女孩子,根本不理他。而他进入初三之后,他初一初二结交的几个男孩儿朋友,也在初三紧张的学习重压之下,选择了与他的疏远。而老师呢?因为自己的尊严,也要为分数而打拼。这孩子与外界的沟通的主要途径,几乎都被割断了。
这样的孩子,将来会如何呢?但我知道的是,这孩子当下的心理,却是很危险的了。他告诉我,他之所以有些时候在班级里做出一些过份的举动,都是缘于内心的恐惧,缘于自卑。他也想引起关注,相对于漠视,被惩罚,也成了一种享受。因为,至少,这也是一种关注吧。
一个成人,社会地位的低下,主要表现在物质上的缺乏和精神上的遭人白眼或者是漠视。但一个孩子呢?至少是这个孩子,眼下是不必担心着物质的缺乏的,可面对将来的恐惧,他的父母不知所措了。
这孩子能逃离吗?千千万万的孩子,能逃离吗?
我是有些无能为力了。
教育不该这样势利
按分数排名,这是学校教育势利的最好体现。当然,整个社会对此举的认同,更证明了这实在是一个完全功利的社会。当我们埋怨着社会上的人们为什么总是这样势利的时候,想一想我们的教育,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生活。或许,你的心情,会淡定一些。
好的成绩=能进入更好的大学学习更高级的知识
学到更高级的知识=将来在社会上能谋得更高级的地位
更高级的地位=丰富的物质+受人尊重
这是这个社会已经无需再证明的等号关系。这个等号的影响,深入每一个人的灵魂,控制着每一个社会角色的行为。
当然,从现实的社会角度,教育对功利的迎合,恰恰是教育的功能之一。我们不是提教育就是要面对现实的需求的么?
可是,当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是否就普遍地感觉到幸福的存在了呢?焦虑、恐惧都绝大多数的负面情感,在每一个人的心头漫延。得到的恐惧失去,没得到的,焦虑于怎样得到。得到了,还想着更多的没有得到。
可我总觉得,教育,应该指向更好的生活方式的探求。比如说这是一个势利的社会,而人们都觉得这势利带给人的负面的影响显然高于正面的影响。那么,教育,是不是可以探求一种不势利的教育模式呢?
肯定有人说,这是梦想,至少,在眼下,这样的教育,是行不通的。那是将来的事情。但我想到了,我要提出来。因为我相信,如果人类的文明只是科技的发展即“术”的提升为唯一标准的话,人类一定会走向自我的毁灭。
下一个人类文明,应该是克服了势利的影响的文明。

救救孩子……
内蒙古通辽市第一中学(北校区)小学部作息时间
6:00 起床
6:00——7:00 刷牙、洗脸、打扫寝室卫生、出早操、吃饭、打扫室内卫生
(一个小时要做这么多事,跑完步就吃饭,孩子们有的吃不下,有的吃完不消化)
7:10——7:40 早自习
7:50——8:35 第一节课
8:45——9:30 第二节课
9:50——10:35 第三节课
10:50——11:35 第四节课
11:35——12:40 午餐
12:40——13:40 午睡、打扫寝室卫生
14:00——14:45 第五节课
15:00——15:45 第六节课
15:55——16:40 第七节课
16:50——17:35 第八节课
17:35——18:00 晚餐
18:10——19:00 每班选出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上奥赛课其余学生要写日记
19:00——19:50 第一节晚自习
20:00——20:50 第二节晚自习
21:00——22:00 洗濑、吃加餐、打扫寝室卫生(注意是先洗漱后吃面包,先刷牙后吃东西)
每节课45分钟(正常小学课堂应该是35分钟,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最多只有15——20分钟,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只有10分钟,可却要坐在那45分钟);下课时间看起来是10分钟其实只有8分钟,因为每节课要提前2分钟打预备铃,在这8分钟里学生要打扫卫生要做课前准备要上厕所,等做完这些跑到楼下基本也就该打上课铃了;对于一个7——12岁的孩子来说每天要上满满的8节课不算,还要上两节晚自习,每节50分钟,这还不算仅有的晚自习之前的那点时间还要写日记,上奥赛课;晚上规定是十点睡觉,其实十点半都睡不上,如果能正好十点躺在那而且能马上就睡着的话也只能刚刚睡够8个小时,而儿童每天的睡眠时间就不少于9——10个小时;一天中有整整8个小时在上课;8个小时睡觉;其余的时间都在走路、吃饭、上厕所等一些必须做的事;而且吃饭的时候不许说话;睡觉时不许说话;上课不许说话;下课不许在室内大声喧哗;不能在楼道中大声喧哗、跑跳,会有值周生抓的;请问孩子什么时候能自由地说说话能玩??该校是两周放三天假;也就是11天中间一天也不休息,就这样一直上下来;说是两周一放,学校为了让放假时间正好是法定假日时间,有时是三周一放,这样孩子就是18天一直上下来,一天不休息……
孩子上课时经常是提不起精神、思想溜号,这样就会被老师训,最后导致了学生厌学,在上晚自习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睡着;也有学生家长和老师向学校反应这种情况的,学校的回答是:这学校就这样,爱念就念不念就转走……这学校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一体的寄宿制中学,学校为了统一管理,除了幼儿园外所有学生的作息时间是一样的,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7岁到18岁的作息时间一样;只有初三和高三比其它年级多上一个晚自习,但高中每周日还要放假一天,而小学都没有……
纵观中国的教育历史,古今太不同!第一点:现在学生学的内容和古代不一样,古读《经史子集》,今学数理化语政英,第二点:古人多在家读,也无电灯来照明,甚至用上萤火虫,也没近视,且耳既聪来目又明,今人几乎都带近视镜!第三点:古人考中进士等分配,今人考上大学还得学。大学生自杀率高于同龄的其他人。第四点:古代若中状元,最高贵的皇帝就把女儿嫁给他,仙女也愿嫁给读书郎,现在高考得头名,单位也不一定愿要,中央领导也不会就把女儿嫁给他,因为他德智体不一定高,第五点:古代读书为他人,为国家,今人就为自己找份工作,为有钱,第六点:古代读书为自己既明理懂是非又有才,今人读书为使父母高兴。第七点:古代读书很快乐,今人学习很痛苦,第八点:古代自杀有屈原,那是为楚国,为楚王,现在让人恐怖的是,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都有自杀的,就是因为活着太累。第九点:古人读书不出国,因为爱国,在中国会很幸福,今人学完之后想出国,觉得在外国好。《大学》一词来源于古代,四书之《大学》的第一句话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在不是这样,我们要求改名,好比《清华大学》改成《清华某某》。 最佳境界:视富贵如浮云,心静如水,不羡慕别人有钱,也不嫉妒别人有钱。 美国佩服唐人,因此有唐人街,中国人现在都在自卑中,因此中国舆论在说:中国人很了不起,如若中国人都自傲,那中国舆论会说:美国虽有诸多错,但也确实很不错!!!!唉!国人都在自卑中,改改教育准能行,唐人读啥咱读啥,美国肯定很惊讶!中国中国又伟大! 当今之大多数中国人只知《真理》俩字怎么写,却不知《真理》在何方。只知道使劲的爱自己的孩子,却不知道是在拼命的害自己的孩子!可怜的孩子!唉! 大学生有才还是没才?若有才能,企业会争相聘用,不必解决大学生就业,要考虑照顾非大学生!若没才能,从而引发解决大学生就业,就是同情弱者,幺!大学培养出来的是弱者,唉!!!!!!大学培养出来的是弱者!我声明,我是大学生。 感于黄守洲:悲哀!小学生集体自杀,一死还死了俩。自杀必有自杀之理由,为何自杀,因为他们难受,为何难受,是吃不饱?不是,那是穿不暖?也不!那是为啥?是他们失去了自由,想玩不能玩?面对考试心难受,是谁不让他们玩,是谁非让他们考好,恐怖,恐怖,如此恐怖!我不说这些事情谁该负责,甚至我不说这些事的对与错。但事实就是事实,结果就是天真的孩子死了,
救救孩子……
只从时间安排看,是很紧,可也不是主要问题,我想知道大家对教育的期望是什么?
学习知识。。。还是了解学习的方法?还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解放后教育的方式一成不变从不传授学习的方法,就是教已知的定律,所以中国会出很多技术人才,从跟踪世界潮流到仿造别人的手机....可是创新的事物呢?这是中国教育的第一个缺陷,只会培养书呆子,不会培养发明创造的人才,也缺乏创新的环境。
中国教育只考核说,出了多少只会喊口号,欺上瞒下,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的人。又出了多少金丝雀  教育到底起了什么作用。80年前,只听说有饿死的,病死的。现在,富裕了,却有卖假药的,有换妻的,有自己挫折,杀别人小孩的,有跟父母吵架跳楼的自断手指的,有网上看别人灾难,起哄谩骂的........中国教育已经舍本逐末了,连思想修养都不管了,培养了很多没有生存能力,没有职业道德,没有基本做人观念的国民,看看那些被揪出的贪官,是真心忏悔呢还是后悔留下线索;那些杀人的被捉到满脸不肖,似乎他是英雄,这种现象的存在远比他作案本身更可怕,因为这是社会观念变了,就像在索马里,海盗才是英雄。那是孩子的偶像,如果真到这种程度,教育已经到尽头了,只能随波逐流了,为什么有警察会说父母不能干涉未成年少女的性自由,教授会说聚众换妻是因为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