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赋性刚直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草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59:32
《草书五律一首》书法欣赏
傅山(1607-1684)  字青主、侨山、公它等,名号甚多,入清后又名真山,号朱衣道人、观化翁,山西阳曲(今山西太原市郊)人。书法欣赏以行草为最佳。
自幼颖悟,喜任侠,赋性刚直不阿。崇祯年间曾以一介布衣,发动诸生数十人上书为山西提学袁氏讼冤,勇挫阉宦权奸,后得以昭雪而名震朝野。明亡后,又与顾炎武等人秘密从事反清活动,并曾被捕。在狱中“抗词不屈,绝食数日,几死”。(全祖望《阳曲傅青主先生事略》)。乾隆年间,朝廷开设博学鸿词科,傅山时已七十二岁,地方官逼其进京应试,他称病不去,官吏竟然命人舁其床而行,至都门外三十里,傅山抵死不入城,清廷免试,特封“中书舍人”放还,他既不谢恩,亦不接受,出京时,送行者途为之塞,其性情志节可见一斑。
傅山通晓经史、诸子、释老之学,著有《霜红龛集》四十卷。长于书画,精鉴赏,并开清代金石学之源。同时他又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学家,在文学艺术上他更是一位富有批判和创造精神的思想启蒙先驱。“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艺术主张,三百多年来一直备受推崇。
傅青主的书法传统功基甚厚。全祖望《阳曲傅青主先生事略》云(傅山):“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兼工画”。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钟王,朴实古拙。八九岁时即从钟繇入手,继而学王羲之、颜真卿,至二十岁左右,已“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无所不临”。喜以篆隶笔法作书,重骨力,宗颜书而参以钟王意趣,并受王铎书风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中年以前已得时誉。
处于董赵书风笼罩书坛之际的傅山,也曾学过赵孟頫,但后来对赵字贬斥得很利害。“予不极喜赵子昂,薄其人而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绰约自是贱态,润秀圆转尚属正脉,盖自《兰亭》内稍变而至此与时高下亦由气运,不独文章然也。”(《霜红龛集》),这一段书法评论史上“书如其人”的典型论断,自然这与他生逢易代之特殊时期有关,他还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作字示儿孙》),这种论述针对当时“奴书”盛行的清初书坛无疑是一副清醒剂。他力倡正拙、贬巧媚,以自然天倪为尚,他一做人和正本为书学正宗的艺术主张,堪为后人效法,同时也正因为他的“学问志节”为人所重,世人对他的书法也就倍加珍视了。
傅山【竹雨茶烟联】楷书书法欣赏端庄雄伟
书法欣赏-竹雨茶烟联
傅山的大楷书法更为可观,晋祠文管所所藏楷书对联曰: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此作点画浑厚,笔意苍茫,结字端庄雄伟,姿态万千,其飞白笔法的运用,点画厚度的拉近、正方结构的适当变化等,都使此作的艺术成就突破颜体藩篱,给人更多的艺术感染力。如“琴、茶、月”等字的动态结构,往往给人以呼呼生风、岌岌可危的动感,充分展示了他的书法天才。傅山论书,讲究正拙,认为正极则奇生,反对人力摆布、故作奇怪。他出神入化的行草书正是建立在他深厚的正书功底之上,尤其是楷书功底之上的。晋人、唐人、赵松雪、董其昌、颜真卿等傅山都有涉猎。观傅山楷书,其主要从晋人小楷、赵孟頫、颜鲁公处得力。
魏晋小楷,结字尚具隶意,字形常呈扁状,点画时与隶书相类,这种特征一直延续至今,使小楷成为一种独立的书写体式。大楷以唐碑为典型,用笔起讫分明,笔法严格,结字严谨,与小楷区别很大。 小楷、大楷虽均属楷书,实则不同,各有自己独立的笔法、结构体系。小楷以魏晋小楷为正脉,笔法简洁,写时笔毫不过分铺开,笔锋的作用非常重要。
傅山书法评论《霜红龛集·卷四》载:贫道二十岁左右,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无所不临,而不能略肖。偶得赵子昂、香光诗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不数过,而遂欲乱真,复宗先人四五世所学之鲁公,而苦为之。然腕杂矣,不能瘦劲挺拗如先人矣。透露了傅山楷书的来龙去脉。傅山小楷,有两种面貌:一种是纯粹的颜体,接近《麻姑仙坛记》,如山西博物馆所藏《逍遥游》册页;一种是综合魏晋与颜体的变体,书写相对自由,气息散淡,章法疏落,既有魏晋小楷的古雅,又具颜体楷书的厚重,将大气与秀美自然融合。古今学颜者往往为其法度所限制,写进去者多,闯出来者少,而能臻此自由境界者更少,这令人佩服傅山的才情与过人的胆识。
傅山小楷取法魏晋,楷法精到,此类作品传世较多。然其小楷成就最高者属颜体小字。傅山学颜,在20岁以后,笔法近篆籀,结字方正朴拙。大气为颜字长处,然笔法、结构过于严谨,学之易束缚手脚为其短处。傅山以其胆略、才情,将颜书大气、恢弘、恣纵的笔调演化为一弯奔腾的江水,气象博大而生机郁勃。傅山书颜字,能大能小,运用自如。大字有大的气象,小字有小的风格,颜字在傅山笔下达到了运用自如的境界。
傅山书法作品:上法秦汉以篆籀笔法作隶书
书法欣赏-傅山
在隶书书法创作领域中,傅山是明末清初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隶书在他手中柳暗花明,清代隶书的复兴也要重重地写上傅山的大名。是傅山隶书神完气足、一气呵成,用笔精到,字形端庄,线条纤劲圆润,字形优美秀润而不失古朴,其中有众多的古文奇字,基本摆脱了明人隶书习气,靠近汉碑风神。傅山隶书轴,用笔简明,恪守中锋,有金石韵味。结字多取篆书结构,增强了隶书的古气。章法参差错落,字形大小变化自然,有行书的韵味。傅山隶书中透出的文气,也为一般书隶者所不及,傅山的碑刻隶书比他的墨迹规整。
书法作品-傅山千字文
傅山在清初经常出去访碑,其由唐碑转学汉碑,取法范围不囿于一碑乃至数碑,广收博取。传世的傅山临《曹全碑》书法作品墨迹,圆劲浑厚,直追汉人,相形之下,明末清初许多文人的隶书枯瘦拙陋。傅山隶书的过人之处是能上法秦汉,以篆籀笔法作隶书。傅山习隶,在《傅山全书》有:至于汉隶一法,三世皆能造奥,每秘而不肯见诸人,妙在人不知此法之丑拙古朴也。吾幼习唐隶,稍变其肥扁,又似非蔡、李之类。既一宗汉法,回视昔书,真足唾弃。《傅山全集》中曾提到《曹全碑》、《淳于长碑》即《夏承碑》、《郭有道碑》等。
书法视频【傅山千字文】截图
明人隶书,取法非出汉碑,源头是唐隶。傅山隶书,一种是墨迹,一种是刻碑。墨迹运笔,转折自如,字形变化丰富,笔意浓郁、自然生动,无汉隶之规整,而有汉隶之古雅。其中虽未能彻底摆脱明人作隶习气,但古拙之气则为明人所无。这种古拙、古雅的气息,也表现在笔法、字形上。明代的书家,如沈度、宋璲、李东阳、文徵明、周天球、王铎等都能写隶书,但共同的缺陷是不学汉碑,格调不高。傅山隶书书法的成就在其篆书之上。他强调高古,强调将字写活,他说:所谓篆隶八分,不但形相,全在运笔转折活泼处论之。俗字全用人力摆列,而天机自然之妙,竞以安顿失之。如文徵明的隶书,侧锋横涂,起笔收笔皆作尖头状,笔画线条是楷书作派,枯瘦单薄,了无古趣,章法过于排布,状如算子,毫无天机自然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