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之师刘伯承:无数名将均尊称其为“师长”-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6:31:07
同历史上的岳飞、成吉思汗等许多伟大军事家一样,刘伯承元帅在其辉煌的戎马生涯中,坚决反对一枝独秀,注重在战争中培养优秀将领,因此麾下作战过的指挥员,无论建国后地位如何显赫,对刘帅无不以“师长”相称。“师长”一语双关,一指刘帅曾在抗战期间担任129师师长,二指老师和长者的合称。在某些场合,一声“师长”,更凸显部将们对刘帅发自内心的敬意。和刘帅长期作搭档的邓小平多次谦虚地表示:“我称师长,是老师的意思!”肖克将军曾经这样评价刘帅:“历来的军事评论家认为,一个好军事家,应具有带兵、练兵和用兵的才能,伯承同志就是这样的全才。”其实,在带将、练将和用将方面,刘帅也是全才。
一、以德立威,以德带将
“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刘帅深知与官兵同甘共苦的为将之道。他曾将诸葛亮《将苑》中的《将情》篇奉为自己的座右铭:“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燃,将不言寒;军幕未张,将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抗战爆发后,129师在陕西三原县举行誓师大会。那时部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山头主义,由原红四方面军改编的129师大部分官兵对来自红一方面军的师长刘伯承还不太熟悉;大会还要举行更换国民党军帽军徽仪式,将士们心里有一定抵触情绪;加上大会那天突然暴雨倾盆,大家心里更充满了不悦。在大会上,已经四十五岁、浑身裹满战伤的师长刘伯承巍然屹立在暴雨中作动员,警卫员为之披上雨衣,被他一把推开。这就是刘帅送给他的部下们一份最珍贵的见面礼:坚忍不拔的军人意志、主动与官兵同甘共苦的精神。刘帅的人格魅力一下子感染了全体官兵、征服了全体官兵。
胜不贪功,败不诿过。1937年,129师初入山西前线就取得奇袭阳明堡的胜利,全师欢欣鼓舞,就在这时,其771团在娘子关东南的七亘村因疏于警戒,被优势敌军包围,受到一定损失。刘帅得知后,冒险带领少数人员前去解围,事后迅速向中央军委写了检讨,主动承担了责任。毛泽东十分生气,在全军范围内严厉通报批评129师,就差点刘帅的名了。事实上,毛泽东并不了解全部内情,批评未免过于严厉。刘帅没有进行辩解,而是承担了全部责任。知道内情的师参谋长李达将军却对师长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永远铭记在心。
亲临一线,不避弹雨是指挥员的一忌。刘帅经常批评部将忘记指挥员的职责,在战斗第一线逞个人英雄主义,但实际上自己经常也会以身犯忌,为的是收集第一手信息并鼓舞士气。1946年9月刘邓大军兵出太行山后的第一恶仗——大杨湖之战,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的强渡汝河之战,刘伯承都曾出现在战斗第一线,成为前线指挥员最头疼的问题。刘帅经常根据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行动方案,减少军事行动的盲目性;同时,刘帅的每次出现,都会深深感染和激励着将士排除万难、英勇杀敌、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