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名将张灵甫杀妻之谜新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34:14
国军名将张灵甫杀妻之谜新考

      (一)

国军五大主力之首的74军军长张灵甫一生有两件谜团般的轰动大事,至今众说纷纭: 其一是为何杀妻?其二是如何死在孟良崮上?
本篇先解第一个谜。
张灵甫杀妻吴海兰案,有两个版本说法。一个是主流版本的因妒而杀,即张在前方听传言疑其妻出轨,请假回家。除夕夜借口要吃饺子让妻子到地里割韭菜,然后身后一枪毙命。此说法在张的军中同僚中流传甚广;另一个是出自张的最后一个遗孀王玉龄之口的非主流版本,指张疑其妻为共军谍报人员,偷拿张的文件被发现,因谍而杀。此说法的理由是张灵甫曾向王玉龄解释那起案件时说过吴拿了他的东西,张的一位部下也曾告诉王,吴被杀是因为拿了张的文件。这个说法符合一些人重塑张灵甫形象的愿望,很快流行起来。
然而,研究张灵甫及相关资料,”妒杀”和”谍杀”两说均缺乏事件的内在逻辑,因而均不可信。张之所以杀妻,应该另有缘故。

      (二)

要搞清张杀妻的缘故,就先得说张灵甫的婚姻及相关事件的发生时间。
张灵甫原名钟麟,字灵甫,后来出狱后为避晦气,才将名和字对换。像那时多数青年一样,张灵甫在中学时就应父母之命结下一门亲事。对方是邻村一位目不识丁但勤劳贤慧的村姑,叫邢(一说”刑”)凤英。邢过门后一直住张家。张灵甫青年才俊,当然不甘困守乡村。和大革命时代无数有为青年一样,张灵甫离家闯荡江湖,入北大,投黄埔,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搏取功名。时间久了,见识多了,自然就不满意父母定下的”封建婚姻”了。于是,当张住军四川广元时,经朋友介绍相亲,和当地一位小家碧玉吴海兰小姐一见钟情。吴小姐出身广元富裕之家,上过学,有文化,人又如花似玉,眼界很高。但遇见英俊儒雅的中央军团长张灵甫,也是倾心相许。于是速战速决,两人明媒正娶,拜堂成亲。婚后甜甜蜜蜜,恩恩爱爱,很快吴就怀上了张的第一个女儿。
张灵甫所属胡宗南的一师,部队进驻广元的时间是1934年12月中。1935年1月下旬,徐帅率红四方面军就发起广昭战役,和张灵甫所在部队在广元大战。广元战后,红军西去,胡宗南的部队从3月起也尾随而去。因此张吴结婚时间应该就在1934年底。或35年的年头,张吴两人在一起共同生活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到1935年冬,张灵甫枪杀吴海兰,结婚未满一年,尚可称新婚。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胡宗南的部队从1935年3月起尾随红军而上了雪山草地。高原气候和缺粮的情况下,张灵甫不可能让有孕在身的妻子随军,一师的眷属都移到西安,但吴海兰并无住集体宿舍,而是住在张灵甫的堂兄张德甫家。
张灵甫又是什么时候和吴海兰再重逢的呢?
胡宗南在高原上与红军对战。吃不饱穿不暖的可不仅是红军,国军也是如此。胡宗南在松潘曾经下令一天就开一次饭,结果大批伤病士兵饿死。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在包座消灭了国军49师,击破了胡的封锁线,中央红军北上到达甘南,胡的一师也在1935年10月下了高原来到甘谷县。此时,胡的部队和他本人都给红军拖垮了,部队已不能作战,胡本人病倒,被蒋委员长派飞机接到南京疗养去了。
部队解除了战斗任务开始休整,张灵甫请假回西安探亲。由于部队10月才下高原,作为团长肯定要在必要的安顿好之后才能离队,因此张可能的最早离队时间是在11月底。
各种资料中讲到张杀妻的时间是1935年冬,军中同僚传说是在除夕夜。军中对张杀妻的具体原因和经过可能以讹传讹,但对张请假离队的时间应该比较清楚。考虑到1936年春节是在1月24日,张应该是请假过阳历新年。休假时间应该开始于1935年12月中旬。。
比较可靠的是张灵甫的侄子张居正的回忆。张居正当时同住在西安张德甫家,年龄已十多岁,记忆应该比较清楚。
据张居正回忆,张灵甫回西安后和吴海兰关系很不错,经常一起出去玩得很开心,有一次两人还带张居正一起去看戏<韩宝英>。但有一天晚上,张吴两人忽然吵起来了,张德甫出来劝解。第二天,张吴两人一起回乡下老家。后来张灵甫一个人回来了,把吴的衣物一把火烧了,张德甫又把张灵甫责骂了一通。

      (三)

如果张居正的回忆是正确的话,则”妒杀”和“谍杀”两说均不能成立。
张灵甫回西安不是找吴海兰算账的,而是过了一段小别胜新婚的甜蜜日子。可见张听了别人流言回家一枪打死妻子的说法根本不成立。况且吴海兰住在张的堂兄家,有无出轨事张怎会不先问堂兄而只听流言呢?从时间上算,张吴见面时,吴应该是产后才三个月左右,刚做妈妈,吴这个时候已有出轨也不近情理。
因谍而杀更是天方夜谭。
如吴是共谍偷拿张的文件,可能发生的时间或者是在广元的约三个月的共同生活期间,或者是在张灵甫回西安探亲的前一段时间。
如偷文件是在广元发生的,张如何在当时没发现,反而是在吴离开后的几个月中想起来了?如怀疑吴是间谍,张应该一回西安就和吴摊牌,又怎么会过了一段小别赛新婚的日子,到回老家的前一天才大吵呢?显然不合逻辑。
如偷文件发生在西安,也没道理。张只是野战部队的一个团长,部队又解除了战斗任务,他一个人回家探亲还要带一大堆机密文件?更不合逻辑了。
况且吴和张是正式成婚,从资料看吴对张和婚姻是很满意的。张只是一个小团长,有什么重要情报让共军有心赔上一个情报人员去放长线?红军的当务之急是如何长征,是如何生存。哪有心思象抗战时那样去下冷棋闲子?

      (四)

那”妒杀” 和”谍杀”这两种说法来自何处? 极有可能这两种说法均出自张灵甫自己!
张杀妻后,吴的哥哥吴正有曾告到一师师部(后扩为一军),胡长官虽然护着张灵甫不作处理,但肯定要问清事情来龙去脉。张在军中解释是逃不过的。为了掩盖说不出口的真正原因,张灵甫很可能自己向长官坦白了”妒杀”。这也是”妒杀”说在张的军中袍泽中广为流传的原因。
张灵甫本以为胡长官能帮他遮盖过去,没想到他的大舅子能量也很大,竟然把状子递到蒋校长跟前了(此过程下面再说)。于是张不得不到南京投案,并在初审后内定判为死刑!
张灵甫这下虎落平阳了,在狱中又得疟疾,自暴自弃。幸亏典狱长和他友善,为他治病,又鼓励他申诉。结果张递上申诉书后,刑期马上从死刑改为十年,接着关了半年多的时间,在1937年初就释放了(注意,不是七七抗战前后放的)。
有什么理由使委员长夫妇两人都关注的案件急转之下?理由应该只有一个,即张灵甫杀的是共谍!
不知张的申诉书现在是否还在台北的档案馆内?能查到看一看肯定很有趣。

      (五)

那张灵甫杀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不论是”妒杀”还是”谍杀”,这两种情况都是吴海兰犯错在先,张灵甫主动下手,虽然冷酷,但也颇显江湖大丈夫的英雄豪气。有点梁山好汉杨雄杀妻的味道。
但事件的实情可能恰恰相反!
有一段回忆的细节很有意思。是张灵甫亲口所说,张的最后一个遗孀王玉龄转述。
张,吴吵架后的第二天,两人坐马车回长安乡下(这和张居正的回忆对上号)。马车到张灵甫母亲的坟墓时,张下车祭奠,而吴竟拒绝下车同去。为此张灵甫心里更加火冒三丈。
吴海兰拒绝去祭奠张的母亲,这可是夫妻双方吵架中的一个重大的主动行为,是挑事的行为,不是息事宁人的行为。如吴有过出轨的过错,她还不抓紧去上坟来弥补?如吴是使美人计的共谍,还不抓住机会再哄哄张灵甫?
而吴海兰选择的是继续吵,让吵架升级。
到了张的老家,两人还吵。张灵甫的儿子转述邢凤英的回忆,张吴两人在后院吵,邢没听到内容,后来只听到一声枪声。
什么事情让吴海兰一反甜甜蜜蜜过日子,在回张灵甫的老家探亲前一个晚上和张大吵?
什么事情又让吴海兰第二天决定吵架升级,而不去履行儿媳妇的义务?
什么事情还让吴海兰到了老家和张灵甫继续吵,最终吵来杀身之祸?
冥思苦想吧。
想到的原因只有一个:吴海兰突然知道了张灵甫在老家还有一个妻子!!!
张,吴两人结婚不到一年,相聚才三个月左右,其中一个月张还在对付红军的围城大战。张灵甫那时远离家乡,心理上也没把奉父母之命娶进门的邢凤英当妻子,所以在回家探亲前很可能压根没提起过老家还有这么个人。回老家前,张就当一件小事和吴打了个招呼。
可老张错了。吴海兰的特点是有文化,眼界高。
有文化的女人最看重的是面子,名分,妇女地位。
吴是在家乡由张灵甫明媒正娶,拜堂成亲的,一直以为是正牌夫人,家里人肯定也因为嫁了个英俊的中央军团长而光耀乡里。现在突然由夫人变二奶,落差太大了,传回家乡父母也脸上无光。想当年多少人拜倒在石榴裙下都没看上,心中实在懊恼啊,不能不吵。
怎么吵?吵什么?
吴海兰肯定先骂张灵甫欺骗啦,然后提条件,休了邢凤英,让他离开张家。
张灵甫也是气啊。老家的是父母找的,又不是我要娶的,有名无实嘛。有何重要?休了人家,老父的脸往哪里搁?人家回去又如何做人?肯定不答应。
不答应就不做儿媳妇了,不去上坟。吴海兰的反应是很自然的。吴是知识女性,是否还有更进一步的施加压力的措施?比如提出离婚?
如果吴海兰真的用离婚来要挟张灵甫的话,最后引来杀身之祸就可以预期的。
张灵甫是谁?是一直以大丈夫自诩的黄埔军官。如果被一个小女子休了夫,还有脸去见军中同僚?
除了张灵甫脾气暴躁外,他可能还患有战争综合症。近年美军驻伊拉克,阿富汗的军人回国后和家人不能相处,采取暴力行为的明显增多,该病才引起重视。张灵甫连续几年加入军阀大战,几次负伤,特别是最近半年多和红军在高原上的残酷搏杀,目睹了尸横遍野,使他对生命的轻视和对武力的崇拜达到了非理性的高度。
年轻,天真,美丽的吴海兰的悲剧命运就此被确定了。
吴海兰还是因”妒”而被杀,只不过妒的是吴海兰而不是张灵甫。
这个杀妻的原因张灵甫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的。

      (六)

还有一件有关联的事,不知是否和吴海兰被杀有关?
张灵甫和父母之命的妻子邢凤英事实上并非名义夫妻,而是育有一子的,是为张的长子。该子也不是生于张灵甫离家闯荡江湖前,而是生于吴海兰死后的1936年,是在张灵甫出狱后娶西安望族高家小姐之前。该子名张居礼,前段时间还有他在西安参加公开活动的报道。
按正统的资料,张灵甫是在到南京投案前回老家交待家事时让邢凤英怀上的。张灵甫正在南京狱中等待申诉结果时得知儿子出生。此段时间南京还派人到西安调查张的申诉,时间肯定是在西安事变前,即在1936年12月12日之前。
张灵甫到南京投案前回老家交待家事是什么时间?查遍资料不得,还是来推理吧。
前已说过,张灵甫探亲回西安的时间应该是12月中旬,两人在西安又过了一段神仙生活,到回老家时应该已是12月下旬。还有一个更有力的证据佐证。张回老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给母亲上坟。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上坟的两个时间点是清明和冬至。查一下老黄历,1935年的冬至正是12月23日。因此,张回老家及杀吴最可能的时间是在1935年12月下旬。
杀了吴海兰后,张灵甫回到西安,若无其事地继续住在堂兄家。直到有一天,<西安日报>将他的杀妻案给登出来了。谁登的?吴海兰一个外来妹在乡下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干掉,怎会上媒体?于是找亲朋打听,原来是和堂兄家的两个房客有关。
堂兄家住的是个大宅子,前院租给了一对姐妹花居住,她们平日和吴海兰极友善。吴失踪了当然引起姐妹俩怀疑。加上张回来后焚烧吴的衣物,堂兄又责骂他,想必姐妹俩听到了一点风声。合该张灵甫倒霉,该姐妹也非等闲之辈。妹妹的恋爱男友是西安一把手杨虎城的机要秘书周藩伯!那时圈子小啊,低头抬头就碰上皇亲国戚了。于是事情露馅了。
反正不是张灵甫自己给”案件聚焦”栏目投的稿,那从杀人到见报总得有2-3周吧?这就到1936年1月中了。
事情公开了,当然传到了吴海兰的娘家四川广元。吴家遭此晴天霹雳,急忙派大舅子吴正有来西安讨人。张灵甫见事已泄漏,脚底抹油回部队去了。于是吴大舅追到乡下张老先生的家中。张老先生理亏啊,但人死不能复生,私了吧,反正张家有的是钱。于是谈判赔钱,完了吴大舅揣着银子回西安了。
考虑到那时消息传播的速度和交通的不方便,从消息传到广元,到吴大舅翻山越岭到西安,寻人不着再到长安乡下,再私了谈判,再回西安,其中还有春节,至少也要3-4周吧?这就到1936年1月底2月初了。
拿着银子回到西安,吴大舅越想越憋气,吴家根本不缺钱,拿活蹦乱跳的小妹换一堆钱有什么意思?要杀人偿命!于是开始走上了专业上访的道路。
先找人写状子,递进西安法院,给打了回票,涉军案件管不了;
再到单位反映,你张灵甫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一军(一师已扩编)的军部就在西安,可是状子上去后连个回票也等不来;
家庭暴力案件,再找妇女协会。协会干部倒挺同情的,但气愤填膺的大姐们光嚷嚷解决不了问题,妇女协会能管到胡宗南的头上?
吴大舅在各单位间来回折腾上访,花一个多月不算多吧?这样就到1936年的3月中了。
这时,观世音菩萨到西安来了。
谁是菩萨?国军副总司令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
别看张副总司令时不时地找些像赵四这类的路边野草,于凤至可是张司令的老子张大帅亲自定下的正牌夫人,是宋美龄换帖子的干妹妹,那时赵四只是挂个秘书头衔上不了台面的小蜜而已。
协会的大姐们将吴大舅的状子交给了于凤至,于夫人是协会的分管领导,该案新闻已报道,社会影响大,得管。于就去找张副总司令,张司令一看是中央军的团长,才赖得来管,推回来了。于是于凤至借着一次到南京见干姐的机会,又把状子带了过去。宋美龄一看不高兴了,自己正在全国推行新生活运动,军官杀妻算哪门子的事呢?何况还是干妹妹托过来的。于是,最终枕头风吹到了委员长耳边。校长一看也不高兴啦,黄埔学生杀妻,成何体统?一纸命令给胡宗南,将犯事军官押到南京处理。胡长官看到纸包不住火了,只能找来张灵甫,也不押送,让他自己到南京去投案。(是不是胡长官的意思你潜逃算了?)这才有张灵甫回老家交待家事。
这一阵折腾,一个月不算多吧?那张灵甫回老家已是1936年4月的事了。
如果是这时候邢凤英怀上了张灵甫的儿子,十月怀胎,当儿子出生时,应该已到1937年了。西安事变早发生并和平解决了,张灵甫的申诉早完成了,已在打铺盖卷出狱了。
和张灵甫在狱中申诉时得到儿子出生消息的时间对不上呵。
是否有可能邢凤英是在张灵甫上一次回家时(即和吴海兰一起回家的那一次)就怀上张的孩子呢?如是,儿子出生的消息传到张灵甫就应该是1936年的九月底或十月初。
这就可以对上了。
吴海兰和张灵甫在老家大吵的原因就更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