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领袖气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26:50
什么是领袖气质?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同样的一个建议,在你的口中说出与在他的
口中说出所产生的是截然不动的两种效果?在某种情况下,为什么有着比他更出
色才能的你,却无法象他那样得到团体的认可呢?你又是否意识到这种现象对你
的职场进阶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任何一个团体中,总有某一个人充当着核心的角色,他的言行能够被团体认可
,并指引着团体的某一些决策和行动。我们可以把这种人所具备的人格魅力称为
:“领袖气质”。具有这种领袖气质的并不一定是高层的管理者,在任何一个团
体中,小到几个人组成的办公室,大到一个集团,总会有一个人具有说服他人、
引导他人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领袖气质”也可以被认为是人格魅力的一部
分。
诚实守信
这个市场化的社会在权力、金钱等各种欲望的充斥下,变得尔虞我诈。“诚
实”成了 “老实”的代名词,而“老实”又似乎成了“无能”的标志。于是,刚
从校园里面出来的书生,也会为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而演绎出在履历上出现了同
一所大学有三个学生会主席的闹剧。可是这种欺骗带来的,只是对自己前途的阻
碍。
试想,一个欺诈而不讲信用的人,连人格都让人产生怀疑怎么可能在他人心
里树立权威形象呢?所以诚实守信是培养“领袖气质”的基本条件。
学会倾听
在职场上,学会如何表现自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人认为“说”
比“听”更能展现自我。这并没有错,但是你是否想过自己所说的是不是能被团
体所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时,他总是一声不吭地在一
边静静地坐着,仔细聆听着别人的发言。到最后,他才会站出来果断地说出自己
的意见。因为“听”首先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同时也可以帮助你了解别人的思
想,了解别人的需求,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差异,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当掌握
了一切信息以后,你所提出的意见就会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站在团体的角度上
。所以最后的发言在某种时候,因为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见解也就更深入,更权
威。如果你每一次的意见都是相对正确的,那么自然而然地在他人心中树立起权
威形象。
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从记住别人的名字开始!
你要让别人重视你,树立起你的权威形象,就必须要学会重视别人。现代社
会,生活节奏加快,交流增多,“Hi”一声就可以认识一个新的朋友。也许对你
来说,要记住每一张新面孔实在不是一件易事,于是,再次见面却想不起他人名
字的尴尬场景便会常常发生在我们身上。可是有谁意识到这其实是对他人的一种
忽视和不尊重呢?心理学家发现,当许多人坐在一起讨论某个问题时,如果在你
发言中提到了多个同事的名字及他们说过的话时,那么,被提到的那几个同事就
会对你的发言重视一些,也容易接受一些。为什么一个称呼会引起这么大魔力呢
?那就是“被重视”这个因素在起作用。所以,让我们从记住别人的姓名做起,
重视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得到其它人的重视和尊重。
从大局的利益出发
一个人待人处世如果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那就不可能得到团体的认可,也
更谈不上树立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权威形象了。
小胡在一家集团的市场部工作,每一个月初部门都会招集地区级主管开定价
会议,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小胡提出的定价总得不到认可,甚至还遭到负责其它
地区的同事的排斥,他觉得很苦恼。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另一个地区的
主管对他吐苦水,让他找出了原由所在。事情很简单,因为小胡所在的地区销售
情况很好,而且竞争对手少,相对而言,就可以制定一个比较高的价格。可是其
它地区竞争对手的实力较强,市场的吞吐量又不是很大,销售价格如果定得高,
便不可能完成销售目标。小胡只考虑到自己所在地区的情况,没有从大局考虑,
他所提议的定价自然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其实这种情况常常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中发生。因为人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和处理工作,如
果你学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你就可以得到大家的信任。
果断的提出你的意见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我相信,你已经取得了大家的信任与尊重。但
是如何来表现你的权威呢?你平时成绩必须要做到自己心里有底,说话要坚决。
有些人,在工作中面对某些问题时,明明有自己的见解,却思前想后,犹犹
豫豫,等到其它同事提出时才懊悔不已。一次一次的错过,使得你失去了很多表
现的机会;还有一些人,平时
第一章 领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
培养孩子超凡的气质(1)
但凡领袖人物,总有一种让人钦佩的气质,或大度、或宽容、或无私……气质是一种内在品格的外在表现,它往往是吸引追随者的首要因素。
1.气质是孩子个人色彩的表现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孩子活泼好动,反应灵活;有的孩子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有的孩子总是显得十分急躁,情绪明显表露于外;而有的孩子则总是不动声色,情绪体验细腻而深刻。这些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或相似,就表现为气质的异同。
气质是人格的心理特征之一。气质是孩子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高级神经活动在孩子的行为中的表现,是情绪和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特点的综合。
有着某种气质的孩子,常在不同的活动中显示同样性质的动力特点,而且他们的气质特征具有相当固定的性质。例如,一个学生每逢考试总表现激动、等待朋友时总坐立不安、参加文体比赛前总沉不住气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这个学生具有情绪易激动的气质特征。
一般来说,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每种气质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有弊的一面。有些孩子虽然灵敏活泼,但却会失于浮躁,学习不踏实,没耐力,行事马虎;有些孩子虽然胆小、忧郁,但细心敏锐,见微知著,聪明过人。每种气质都各有利弊,从整体来讲无孰好孰坏的评价。
气质在行为上给孩子涂上了个人色彩,但它不能决定孩子的社会价值。一个孩子的活泼与稳重不能决定他为人处事的方向,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孩子既可以成为品德高尚、有益于社会的人,也有可能成长为道德败坏、有害于社会的人。
2.孩子有哪些气质类型
通常,人们把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黏液质四种类型。这四种气质类型就像春夏秋冬四季歌一样,有着各自韵律独特的曲调。
要培养孩子的超凡气质,首先要判断孩子的气质类型,根据孩子的气质特点来进行。
第一种气质:多血质。
多血质的孩子具有与燕青相似的气质。具有这种气质的孩子总是像春风一样,富有朝气。
这种气质的孩子乖巧伶俐,惹人喜爱。他们的情绪丰富而外露,喜怒哀乐皆形于色,他们那副表情多变的脸折射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活泼、好动、乐观、灵活是他们的优点,他们喜欢与人交往,有种“自来熟”的本事,但是交情浅淡。这种气质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而且富有感染力,一件平淡无奇的小事也能被他们描述得精彩无比。这种气质的孩子思维灵活,行动敏捷,对各种环境适应力强,教育可塑性也很强。
但是,这种气质的孩子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容易见异思迁。
第二种气质:胆汁质。
胆汁质的孩子具有与李逵相似的气质。具有这种气质的孩子就像“夏天里的一团火”,有股火暴的脾气。
这种气质的孩子“点火就着”,脾气暴躁,经常暴跳如雷,但是,情绪又难以持久,整个心理活动都笼罩着迅速而突变的色彩。这种气质的孩子精力旺盛,争强好胜,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爽、朴实真诚、表里如一。
但是,这种气质的孩子思考问题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遇事欠思量,鲁莽冒失,常常感情用事,刚愎自用。他们生性倔强,爱使性子,有股子“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倔劲儿,同时,他们又生性好动,一刻也不能安静,仿佛永远有使不完的“能量”,只有等他睡下,整个家庭才会变得平静。因此,这种孩子常常被称为是“顽童”或“倔童”。
第三种气质:抑郁质。
抑郁质的孩子具有与林黛玉相似的气质。这种气质的孩子给人以“秋风落叶”般无奈、忧伤的感觉。
这种气质的孩子情绪体验深刻、细腻而又持久,但心里多是消极抑郁,多愁善感,心事重重,给人以柔弱怯懦的感觉。
这种气质的孩子聪明而富有想象力,自制力强,不善于交际,却非常注意自己的内心世界。由于孤僻离群,总显得软弱胆小、萎靡不振。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而单调,虽然稳重踏实,却优柔寡断。
第四种气质:黏液质。
黏液质的孩子具有与林冲相似的气质。这种气质的孩子就像冬天一样缺乏生气,却“冰冷耐寒”。
这种气质的孩子安静稳重,沉默寡言。他们喜欢深思,表情平淡,情绪不易外露,但是,他们的内心情绪体验却非常深刻,外表似乎给人“冷”的感觉,实际上内心火热,也被称为“暖水壶”。这种气质的孩子自制力很强,不怕困难,忍耐力强,表现出内刚外柔的特点。他们的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这往往能够弥补他们思维的不足。这种孩子在接受知识方面比较慢,但根基却很扎实,他们平时总是四平八稳的,所以有时给人的感觉是“火烧眉毛也不着急”。
但是,这种气质的孩子行为主动性比较差,经常是父母让他们去做某事时才会去做,而并不是他们不想做。
四种气质的孩子显示了“四季”般的天性,但是,单纯属于这四种气质之一的孩子并不多,在生活中,大多数孩子兼备几种气质。
3.你的孩子属于哪种气质?
怎样来判定孩子的气质呢?你需要综合考虑孩子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规律性。
观察孩子的规律性,孩子的生活是否恪守某些规律。
一般来说,规律性高的孩子会准时上床睡觉,即使特殊情况下不能入睡,他们也会在那一刻上床。而有些孩子却相反,到了应该睡觉的时候,他们不仅毫无睡意,就算勉强被哄上床,也会半天不能入睡,这类孩子的规律性就偏低了。
第二,活动量。
观察孩子的活动量,孩子是好运动还是喜欢安静。
如果你的孩子吃饭的时候总是安安静静地坐着,慢条斯理地把饭吃完,虽然他确实很认真地做这件“吃饭”的工作,但是慢吞吞的,甚至给人懒洋洋的感觉,让人不免替他着急,这类孩子的活动量就属于比较小的类型。
活动量大的孩子虽然有时吃饭也比较“慢”,但是情形却迥然不同。他们一刻也静不下来,吃一口饭就想下去玩一会儿,挟一口菜就想四周跑跑,吃饭总是像打仗一样。
第三,趋避性。
观察孩子的趋避性,孩子对陌生事物是接纳还是排斥。
如果你的孩子一点也不害羞,还主动地和陌生人说话,他的趋避性就倾向于接纳;如果孩子见到陌生人又躲又藏,或者一定要父母在边上,才肯与陌生人见面、说话,这样的孩子趋避性就倾向于排斥。
第四,反应强度。
观察孩子的反应强度,孩子对内外界反应是紧张还是缓和,是强还是弱。如果不管你怎样责骂孩子,他只是抿紧嘴巴,任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一个人退到角落去伤心,也没有其他激烈的反应,那么你的孩子的反应强度就属于非常弱的类型。
如果你的孩子反应强度过激,那么当你责骂他时,他就有可能又哭又闹,或者索性赖在地上不起来,直到你妥协为止。
第五,情绪本质。
观察孩子的情绪本质,孩子所表现的快乐和不快乐、友善与不友善之间的比例如何。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紧绷着脸,眉头紧锁,一副不友善、不开心的样子,哪怕他遇到了高兴的事情,也反应平平,那么,你的孩子情绪本质偏向于负。事实上,有时候孩子并不是真的不快乐,只是他的情绪本质使然。
如果你的孩子一天到晚总是笑嘻嘻的,一点小事就高兴得不得了,那么,这样的孩子就属于情绪本质正向型。
第六,反应灵敏性。
观察孩子的反应灵敏性,孩子在感官方面,需要多少刺激才能产生反应。
如果你的孩子在觉得穿得过于暖和的时候,就马上要求脱下衣服,那么,他的反应比较敏感。同样的情况,如果孩子浑然不觉,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情,那么,孩子的反应灵敏度则显得迟钝一些。
第七,注意力。
观察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在读书、写作业的时候,能够非常专心,哪怕父母在边上叫他几声,最初也得不到他的回应,那么就说明孩子的注意力就比较强。相反,如果旁边的一丁点响声都能够让孩子分心,这样的孩子,注意力就比较弱。
第八,坚持度。
观察孩子的坚持度,看孩子对所做的事情是否能够坚持下去。
如果孩子在做事的时候,总是三分钟热度,纵然是自己所爱好的,也往往会感到厌烦,这样的孩子坚持度就比较弱。而坚持度强的孩子做事往往能够坚持到底,结果没有出来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第九,适应度。
观察孩子的适应度,即观察孩子对新环境、新事物的适应能力如何。
适应度低的孩子往往经过很长时间也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无法认同新的规则等;适应度高的孩子则会积极地去熟悉新的环境,主动熟悉新的规则,并把自己融入其中。
综合起来,你可以对照下表来分析孩子的气质类型,如果孩子属于某一种气质类型多一些,你就可以根据这种气质类型来培养孩子。
气质类型判定表
多血质 胆汁质 抑郁质 黏液质
规律性 弱 弱 强 强
活动量 大 大 小 小
趋避性 接纳 接纳 排斥 排斥
反应强度 强 强 弱 弱
情绪本质 正 正 负 负
反应灵敏性 强 强 弱 弱
注意力 弱 弱 强 强
坚持度 弱 弱 强 强
适应度 强 弱 弱 强
4.塑造孩子高贵的气质
我们已经知道,气质具有天赋性,受先天遗传的影响很大,是孩子心理中较为稳定、变化较少的一种心理特征。但是,气质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孩子的气质仍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教育具有强大的力量,他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变人。在气质教育中,我们不可能让孩子的气质类型改变,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现有的气质类型,向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显示出其气质的独特之美。
其实,气质教育重在克服与发扬,作为父母,你应该让孩子做气质的主人,不做气质的奴隶。父母要学会分析孩子气质特征中的长处与短处,不能迁就孩子的气质弱点。比如,不能因为胆汁质的孩子脾气不好,就容忍他的暴躁;不能因为抑郁质孩子胆小,就处处护着孩子;不能因为黏液质的孩子迟缓,就允许孩子磨蹭。这些都是一种失败的气质教育,只会使孩子的气质向更消极的方面发展。
具体来说,父母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气质类型,努力让孩子发扬自己的气质的积极特征,抑制消极特征。
第一,对于多血质型气质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多血质型气质,你应侧重于教育孩子做事更谨慎、谦虚,有耐力与毅力,以克服孩子容易轻率处事,疏忽大意,过高估计自己的毛病。
在孩子有优点的时候,父母不要当众表扬,如果孩子有缺点,父母要及时批评指正。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父母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认真细心的习惯,帮助孩子选择课外读物或课外活动项目,以避免孩子兴趣过于广泛而导致一事无成。
第二,对于胆汁质型气质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胆汁质型气质,你应该侧重于孩子自制能力和情感平衡性的教育,使孩子既能够保持行为主动、热情和敢于创造的精神,又能克服急躁、粗暴、易怒的弱点。
父母在与孩子说话的时候,应尽量放慢语速,放低语调,在孩子急着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要劝其三思而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讲一些冒失冲动、不计后果而造成失败的实例,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毛病。当孩子有什么过错时,父母不要当众批评孩子,应该在事后和风细雨地摆事实、讲道理,以培养孩子对于理智的控制力。
第三,对于抑郁质型气质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抑郁质型气质,你应该加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勇敢及乐观主义的教育,以发扬孩子温顺、细致、富于同情心、聪明、体验深刻等优点,努力克服孩子容易沮丧、自卑、消沉、孤僻懦弱和优柔寡断的缺点。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并马上表扬孩子,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果有条件,父母要多带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并鼓励孩子自己独立承担某项家庭事务,鼓励孩子独立做事,并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第四,对于黏液质型气质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黏液质型气质,你应该着重培养孩子提高做事效率的能力和广泛的兴趣,让孩子既具有勤勉实在、坚毅理智的特点,又具有积极热情的人生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与孩子开展竞赛类活动,强化孩子的时间效率观念。父母要多带孩子广泛接触自然界和社会实践活动,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以激发孩子的热情和积极性。
培养孩子的超凡气质,要求父母做到不偏袒、不歧视孩子的气质弱点,正确引导孩子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塑造孩子自己独特的气质,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领袖最需要用自己的品格去感染他人,没有伟大的品格,就缺乏了吸引追随者的最基本的条件。
==========================================
1.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更重要
春秋时代的吴起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他身为大将却总是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卧不设席,行不骑马,亲自背送粮食,与士卒共担劳苦。正是因为这样,军队将士一心,无往不胜。
一次,一位士兵生了毒疮,吴起作为大将,竟然亲自为他吮出脓血。
当这位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一消息后,大哭不已。
人们不解地问她:“你的孩子是个小兵,将军亲自为他吮疮,你还哭什么?”
这位母亲说:“我倒不是为这件事哭,过去,吴公也曾为孩子的父亲吮过脓血,结果,其父义无反顾地战死沙场。今天,吴公又为我的儿子吮脓血,我就不知孩子将死在什么地方了,于是才哭!”
这表明,吴起作为一位成功的将军,其成功之处主要在于人格的力量。
人格,或者说性格,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的定义是这样的:“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一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NBA球员保罗·加索尔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是不是可以当领袖。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球队的领袖,就一定要做到强硬些、再强硬些,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球队。尤其当你是一个来自国外的球员的时候,你要比一般的美国球员做得更加坚决。这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你要坚持几年一直这么做。如果你做到了,时机差不多了,你觉得应该成为球队领袖,你就会达到这一点。”加索尔还说:“我知道自己是球队的领袖,所以我要有侵略性,我要给我的队友设定一个基调,让每个人都跟我一样。我必须在球场上做出决定,我要更多地拿球,同时限制自己的失误,就这样慢慢地,我成为了球队的领袖。”
实践和理论都表明,在人际关系复杂、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孩子是否有成熟、稳定的情绪,能否坦然、从容地面对挫折和失败,是否有足够的魄力和勇气去迎接挑战。
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开朗直爽,那么他就很容易被人接受,交往活动范围广泛,就有走向各种人生道路的可能性。如果性格孤僻,他的交往活动就只会在狭窄的范围中,做任何事情都不愿同人们直接配合,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不易走出多彩的人生之路。从某个方面说性格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一句话,孩子的性格是否受人欢迎,人格是否健全,心理是否健康,是决定他的事业成败与生活是否美满的关键因素。
许多人不明白为人父母的责任,以为为人父母最主要的责任就是为孩子提供尽量优越的物质条件,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殊不知,这些并不是为人父母的最主要责任。实际上,为人父母的最主要责任是帮助孩子接受一整套他们赖以立身处世的牢固的社会准则,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遵守法纪,让孩子懂得自身的价值,并对自己充满自信,努力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教育实践家冯恩洪认为:“我们的教育要教会孩子什么?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更重要,要引导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是做学问。”冯先生一语道出了教育的实质是人格的教育。孩子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性格和完整的人格。
2.母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拿破仑·波拿巴经常这样说:“一个孩子行为举止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他的母亲。”他把自己生活中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母亲在家庭中对自己的意志力、自制力等方面的锻炼。
一位写拿破仑传记的作家说:“除了母亲以外,几乎没有人能指挥得了他。她总是通过诸如温柔、严厉而又极有分寸的方法,让他热爱、尊敬和服从自己。从她这里,他学到了顺从的美德。”
作曲家格雷特雷也认为,母亲作为品格的教育者是极为重要的,他把一位优秀的母亲刻画成“自然的杰作”。格雷特雷的思想是深刻的。因为优秀的母亲可以在理性的指导下,以温和的性情、善良和友好等内在的精神原则,营造一个快乐、如意和祥和的氛围。哪怕穷得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温柔、乐观的母亲,从这个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仍然会有美好的品格。
当然,如果母亲本身是一个自私、懒惰和心灵丑恶的人,孩子的品格往往也是极其糟糕的。诗人拜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拜伦是一位恣意妄为、刚愎自用、目中无人、睚眦必报、性格暴躁的人,而他这样的性格正是源于他的母亲。
自从拜伦出生后,他幼小的心灵就受到他那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脾气火暴且任性固执的母亲的影响。拜伦的母亲经常嘲笑儿子的生理缺陷,他们之间经常发生激烈的争吵。在拜伦躲避母亲责打的时候,母亲经常拿着火钳或拨火棍向他猛掷过来。在拜伦的《柴尔德·哈洛德》一诗中,他说:“是的,我的思想应该少一点野性,
我在黑暗中冥思苦想得太久,
大脑已形成了旋转不停的涡流,
就像湾流紧张过度。
当初年幼,心灵未被驯服,
生命的春天已被人毒害。”
可见,母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写道:“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以及根部在于母亲的智慧、情感和内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发展中变得如何,取决于有什么样的母亲。”
3.父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大部分教育家认为,母亲对于孩子的性格影响是巨大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亲对孩子的性格就没有影响。
父亲是孩子从小就模仿和崇拜的对象。父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果断、坚强,敢于冒险、敢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乐观开朗、宽容大度等性格特征,父亲的这些性格特征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如果孩子经常跟父亲在一起,孩子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特点。心理学家麦克·闵尼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孩子,和那些一个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个小时的孩子相比,他们的人际关系更融洽,性格更开放,并具有进取精神和冒险精神,更具有男子汉的气概。同时,那些和父亲经常相处的孩子,容易从父亲那里获得与智力相关的一些性格,比如自制、好奇、自信等。
因此,作为父亲,应该关注孩子的性格发展。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父亲要以身作则,平时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父亲要多与孩子做一些母亲很少做的事情,比如,鼓励孩子冒险和勇敢面对挫折等,以弥补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促进孩子性格全面发展。
4.培养孩子自立的性格
日本思想家福泽渝吉说:“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又如陶行知所说:“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英雄汉。”
自立是对孩子终身发展非常重要的性格。当孩子跨入校门时,随之而来的是需要独立面对校园里的事物,如果他无法独立地做一些事情,孩子就会在校园中受到他人的取笑和排挤。正如美国权威儿童教育博士詹姆斯告诫父母的话一样:“依赖本身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说,处处为孩子包办,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坑害孩子。”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非常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他有句名言:“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
有一次,罗斯福20岁的大儿子詹姆斯去欧洲旅行,回来前,他买了一匹好马,这使他的回家盘缠几乎没有了。于是,他打电报向父亲求援。谁知,罗斯福回电话说:“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
没办法,詹姆斯只好卖掉了马,赚路费回家。
罗斯福反对孩子们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他认为,应该教会孩子们凭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
培养孩子的自立性,最关键的是父母不要包办孩子的事情。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孩子有很大的潜力,就像植物一样能够自长,教育者只需要给他们提供环境和条件。她提出教育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一旦孩子能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那么,深藏在孩子内部的各种潜能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卡尔·威特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一次,卡尔·威特离家一个星期去别的地方,这一短暂的分别让小卡尔对父亲非常思念。当老卡尔出现在家门口时,小卡尔兴奋极了,当他看到父亲从马车上下来时,就飞奔过去。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老卡尔却没有像往常那样抱住他,而是躲开了,这让飞奔而来的小卡尔扑了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小卡尔非常生气,但是,老卡尔却对他说:“孩子,我这样做是想让你明白,不要轻信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父亲。等你长大后,有许多平时看似对你好的人并不一定会在任何时候都关心你、帮助你,就像刚才爸爸对你那样。”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可以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比如,自己吃饭、穿衣,尽管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吃饭会洒得满桌子都是,穿衣不是穿反就是扣子扣不齐,但是,孩子在自己照顾自己的过程中,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不要帮他做。孩子只要愿意做,我们就应鼓励他。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各种需要,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允许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对于孩子遇到的困难,父母不要立刻就帮忙,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独立解决。
当时,看到熊熊燃烧的大火,爱迪生的儿子发疯似的寻找父亲。最后,儿子在一个角落找到了爱迪生,他竟然静静地观看着烈火中的实验室。当爱迪生看到儿子的时候,大声对他说:“查理斯,你母亲去哪里了,去,快去把她给找来,她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到这样的场面了!”
第二天清晨,大火终于被扑灭了。爱迪生心爱的实验室化为一片废墟。但是,爱迪生却平静地说:“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所有以前的错误都被大火烧得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再来了。”
三周后,六十多岁的爱迪生就开始制造世界上第一部留声机。爱迪生曾经说过:“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正是这种乐观的精神,爱迪生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成为世界上伟大的发明家。
乐观是一种性格或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结果。乐观与悲观的最大区别就是对有利和不利事件原因的解释。
著名的喜剧演员卓别林说过:“用特写镜头看生活,生活是一个悲剧;但用长镜头看生活,生活则是一个喜剧。”这就是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的区别。
乐观主义者认为,有利的、令人愉快的事情总是永久的、普遍的。悲观主义者则认为,好事总是暂时的,坏事才是永远的。在解释坏事发生的原因时,他们不是责怪自己,就是把责任推给别人。
可见,对乐观与悲观认识的不同在于心态的不同,积极的心态会产生乐观主义,消极的心态会产生悲观主义。作为父母,要引导孩子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事物。
首先,父母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一种愉快的氛围。
营造一个愉快的家庭氛围,需要父母保持乐观的心态,用自己的乐观去感染孩子;经常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和关心;每天多给孩子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娱乐和学习;父母要积极关注孩子的情感,当孩子情绪变化时要及时疏导;让孩子自由表达,让孩子自主选择,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去交朋友。
其次,在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当孩子的情绪陷入低谷时,当孩子处于消极状态时,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摆脱消极情绪。
重要的是你应该让孩子明白,有的人之所有一生快乐,并不是因为他们一帆风顺,而是在于他们有很强的适应性,他们能够很快地从失望、沮丧等不良的情绪中振作起来。
作为父母,你还应该教给孩子一些自我调整的技巧,比如,听音乐、外出散步、与朋友交谈等,让孩子努力寻找快乐的事情,并从中找到安慰,摆脱消极情绪的侵害。
6.培养孩子自信的性格
香港著名企业家、“领带大王”曾宪梓初涉商海时,所做的工作就是替别人推销领带。刚开始的时候,他每天只能卖掉几条领带,可是他并没有失去信心,而是自我激励,今天卖掉10条时,明天就激励自己要卖掉20条。每天能售出几百条领带时,他就激励自己去建一个销售店。在不断的自我激励中,曾先生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服装品牌——“金利来”,并拥有了庞大的企业集团。
美国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认为,世界上无论哪一个成功者,都是绝对信任自己的。至于庸人们,偶然受到一点挫折,便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把一切归咎于命运的不济。其实他们失败的原因,多是由于不自信。
如果你的孩子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就会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如果你的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往往是退缩、悲观、畏惧、凡事依赖别人,犹豫不决,不善于与人交际、不敢尝试新事物等。
怎样培养孩子自信的性格呢?
首先,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如果孩子的能力得到父母的信任,他就会相信自己,并努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父母再给他创造一些让他独立完成事情的机会,孩子就可以巩固他已有的成就感,巩固他的自我价值和他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爱立信中国公司副总裁、台湾企业家蔡桐木先生,曾写过一本叫《忙爸爸的私房故事》的书,他在其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后来,实在是累得不行,我们就走到边上的一座庙去拜庙。在日本拜庙,程序和在台湾的妈祖庙或五台山的黛螺寺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日本的佛教是受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和曹洞宗的影响很大。一般得先在泉池里洗手、漱口,然后走向庙前,摇铃,双手击掌,在把神明吵醒后,丢铜钱、许愿,但不烧香。我们一路排开,我用眼睛余光看到他们兄弟(恩尼和杰克)虔诚地喃喃自语。
之后,我好奇地问他们许了什么愿。怕他们不说,我就开始先抛砖引玉说出自己许的愿。老婆说了,恩尼也说了,怎么问杰克,他都是那句“我不告诉你”。杰克就是这样的个性,什么事都藏在心里。我几番威胁利诱之后还是那句“我不要告诉你”。我急了,最后使出杀手锏跟他说,“听着!杰克,如果你不说,我一会儿就准备回去再拜一次,请求神明不要让你的愿望实现。”话还没说完,杰克眼泪扑扑而下,他用英文跟我说,“Dad,You can’t do that!”
曾经有人问爱迪生:“对于你的耳聋,你是怎样想的?”
爱迪生却说:“耳朵聋了,正好让我专心做实验。”
爱迪生的乐观心态,使他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从不气馁。
191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爱迪生的实验室不幸起火。火灾不仅使爱迪生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而且让他一生的心血都化为了灰烬。
当时,看到熊熊燃烧的大火,爱迪生的儿子发疯似的寻找父亲。最后,儿子在一个角落找到了爱迪生,他竟然静静地观看着烈火中的实验室。当爱迪生看到儿子的时候,大声对他说:“查理斯,你母亲去哪里了,去,快去把她给找来,她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到这样的场面了!”
第二天清晨,大火终于被扑灭了。爱迪生心爱的实验室化为一片废墟。但是,爱迪生却平静地说:“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所有以前的错误都被大火烧得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再来了。”
三周后,六十多岁的爱迪生就开始制造世界上第一部留声机。爱迪生曾经说过:“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正是这种乐观的精神,爱迪生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成为世界上伟大的发明家。
乐观是一种性格或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结果。乐观与悲观的最大区别就是对有利和不利事件原因的解释。
著名的喜剧演员卓别林说过:“用特写镜头看生活,生活是一个悲剧;但用长镜头看生活,生活则是一个喜剧。”这就是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的区别。
乐观主义者认为,有利的、令人愉快的事情总是永久的、普遍的。悲观主义者则认为,好事总是暂时的,坏事才是永远的。在解释坏事发生的原因时,他们不是责怪自己,就是把责任推给别人。
可见,对乐观与悲观认识的不同在于心态的不同,积极的心态会产生乐观主义,消极的心态会产生悲观主义。作为父母,要引导孩子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事物。
首先,父母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一种愉快的氛围。
营造一个愉快的家庭氛围,需要父母保持乐观的心态,用自己的乐观去感染孩子;经常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和关心;每天多给孩子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娱乐和学习;父母要积极关注孩子的情感,当孩子情绪变化时要及时疏导;让孩子自由表达,让孩子自主选择,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去交朋友。
其次,在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当孩子的情绪陷入低谷时,当孩子处于消极状态时,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摆脱消极情绪。
重要的是你应该让孩子明白,有的人之所有一生快乐,并不是因为他们一帆风顺,而是在于他们有很强的适应性,他们能够很快地从失望、沮丧等不良的情绪中振作起来。
作为父母,你还应该教给孩子一些自我调整的技巧,比如,听音乐、外出散步、与朋友交谈等,让孩子努力寻找快乐的事情,并从中找到安慰,摆脱消极情绪的侵害。
6.培养孩子自信的性格
香港著名企业家、“领带大王”曾宪梓初涉商海时,所做的工作就是替别人推销领带。刚开始的时候,他每天只能卖掉几条领带,可是他并没有失去信心,而是自我激励,今天卖掉10条时,明天就激励自己要卖掉20条。每天能售出几百条领带时,他就激励自己去建一个销售店。在不断的自我激励中,曾先生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服装品牌——“金利来”,并拥有了庞大的企业集团。
美国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认为,世界上无论哪一个成功者,都是绝对信任自己的。至于庸人们,偶然受到一点挫折,便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把一切归咎于命运的不济。其实他们失败的原因,多是由于不自信。
如果你的孩子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就会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如果你的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往往是退缩、悲观、畏惧、凡事依赖别人,犹豫不决,不善于与人交际、不敢尝试新事物等。
怎样培养孩子自信的性格呢?
首先,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如果孩子的能力得到父母的信任,他就会相信自己,并努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父母再给他创造一些让他独立完成事情的机会,孩子就可以巩固他已有的成就感,巩固他的自我价值和他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爱立信中国公司副总裁、台湾企业家蔡桐木先生,曾写过一本叫《忙爸爸的私房故事》的书,他在其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后来,实在是累得不行,我们就走到边上的一座庙去拜庙。在日本拜庙,程序和在台湾的妈祖庙或五台山的黛螺寺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日本的佛教是受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和曹洞宗的影响很大。一般得先在泉池里洗手、漱口,然后走向庙前,摇铃,双手击掌,在把神明吵醒后,丢铜钱、许愿,但不烧香。我们一路排开,我用眼睛余光看到他们兄弟(恩尼和杰克)虔诚地喃喃自语。
之后,我好奇地问他们许了什么愿。怕他们不说,我就开始先抛砖引玉说出自己许的愿。老婆说了,恩尼也说了,怎么问杰克,他都是那句“我不告诉你”。杰克就是这样的个性,什么事都藏在心里。我几番威胁利诱之后还是那句“我不要告诉你”。我急了,最后使出杀手锏跟他说,“听着!杰克,如果你不说,我一会儿就准备回去再拜一次,请求神明不要让你的愿望实现。”话还没说完,杰克眼泪扑扑而下,他用英文跟我说,“Dad,You can’t do that!”
杰克终于在我的胁迫下说了,他说他祈祷我们全家永远幸福地在一起。
我哑口无言,觉得自己无地自容,竟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是那样的自私和无知。为什么连自己的儿子我也不相信呢?我后来向杰克道歉,请他原谅父亲的自私。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感悟到: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保持一种互相信任的状态。父母的信任对于儿童的性格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信任孩子的能力,当孩子失败时要相信他有改正的能力。
其次,父母要学会随时鼓励孩子。
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知道,孩子的自信是表现在他的行为中的,如果孩子缺乏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对自己价值的信任,他不会通过积极的参与和行动来表现的。没有自信的孩子会很轻易地放弃任何努力,表现出自己是无用的,而且有时还故意做出反其道而为之的事情。这样做的原因是孩子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是没有价值的,不如做些恼人的事情,至少还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如果父母只凭主观推断而随意呵斥或者打骂孩子,往往最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相反,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失去信心时,适时地对孩子说诸如“嗯,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我想你已经努力去做了!”等表示支持的话,往往能够“感化”孩子,然后,父母可以再鼓励孩子:“如果能够再仔细一些,相信下次可以做得更好!”这种积极的有建设性的鼓励,不仅能够促进孩子不断努力,而且能够加强孩子的自信。
有一次,谷歌中国区总裁李开复收到了一封学生的信,信上是这样写的:
“2004年7月9日,我收到了某重点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的录取通知书,整个村庄的人都为我高兴。但我自己明白,这一结果与我的既定目标清华和北大之间还有不小的距离,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我现在是多么困惑、烦恼和无助啊!我的上帝呀,我知道我这是在堕落,可我又能怎样呢?”
李开复博士的回信是这样写的: “一个优秀、努力、自信、自觉的学生,进了名牌大学,他能取得成功的概率也许是90%,进了其他重点大学,概率也许会降到85%,进了普通高校,这个概率也不会低于80%。但是,一个没有良好的价值观,没有正确态度的学生,即便进了名牌大学,他的成功概率也一定是零。我自己当初申请大学时,最想进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都没有录取我,结果,我去了哥伦比亚大学。但我并没有选择自卑和沮丧,我很好地把握住85%的成功机会,在学业和事业上都做出了很好的成绩。祝愿你把握住85%的成功机会,不要成为一个自暴自弃的人。”
当然,适时地鼓励孩子,需要父母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每一位父母的教育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父母需要花较长的时间去发现孩子的特点,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最后,父母要保护孩子的自尊。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孩子就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这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培养。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聪明妈妈的做法:
一位5岁男孩与一位4岁的女孩在一起玩。女孩拿着电动车玩得津津有味,这时,男孩一把抢过了电动车,女孩向男孩要,男孩不给,于是,女孩哭了起来。
男孩的母亲看到后,就微笑着走过来,轻轻地对男孩说:“孩子,你过来一下。”说完就起身到旁边等待。
小男孩不情愿地跟了过去,这位妈妈就微笑着与男孩交谈。刚开始,小男孩满脸不高兴,不断反驳,后来,妈妈又在小男孩的耳边讲了一会,小男孩就不出声了。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低着头,拿着电动车走到小女孩面前,把车递给了小女孩,说:“对不起,我把车还给你!”说完,俩人又一起玩了。
这位妈妈真是一位聪明的妈妈,她知道有其他人在场时,不应该当众大声地批评孩子,而是把孩子叫到一边,用耳语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这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教育的效果也比较好。
保护孩子的自尊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不要嘲笑和讽刺孩子,不要贬低孩子,不要体罚孩子等。
美德是成功的基础(1)
许多人之所以获得他人的拥护和追随,主要是因为他具有其他人没有的美德,美德是吸引追随者,使孩子成为领袖的一个重要因素。
1.成功需要美德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曾说:“生命短暂,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这句话告诉我们,美德对一个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尽管他只受过一点初级教育,担任公职的经验也很少,但是,他那伟大的人格力量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
马克思这样赞颂林肯:“这是一个不会被困难吓倒,不会被成功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前进,从不倒退;他不因人民的情绪低落而灰心丧气;他用仁慈的光辉和严峻的行动,用幽默的微笑照亮被热情所蒙蔽的事态;他谦虚质朴地进行自己宏伟的工作,绝不像那些天生的统治者那样做一点点小事就大吹大擂。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品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美德包含的内容很多:仁爱、善良、诚实、宽容、爱国、勤俭、尊重……不管是哪一种美德,都有可能造就孩子的成功。作为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具有一些美德,等于给了孩子更多成功的机会。
2.培养孩子仁爱的美德
“我”、“我的”、“给我”、“我要”……咿呀学语的婴儿,最常说的就是这几个词。这说明,婴儿的自我意识很强烈,这也被认为,“人生来是自私的”。确实,人有自私的一面,但是,并非是不可改变的。
在婴儿最早学识的词语中,“爸爸”、“妈妈”等都能表明婴儿能够感受到他人,尤其是父母。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父母精心的呵护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尽管如此,父母千万不要把爱作为给孩子的馈赠,过于溺爱孩子就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教育家刘绍禹说过:“不要太关心儿童,太关心了容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结果变成自私自利的人。”
自私的孩子往往在家里养成了娇生惯养和任性的毛病,全家人都得围着他转;自私的孩子总怕自己吃亏,也绝不让自己吃亏;自私的孩子劳动时总是挑轻活干,把脏活、累活留给别人去做;自私的孩子在坐车时,总是抢最好的座位,不管老师及其他同学是否站着,自己先坐着再说……
有仁爱之心的孩子,则在想到自己的同时也会想到别人,他不怕吃亏,乐于助人,结果,他善于融入群体,被他人接纳,受到他人的喜欢,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拥护。
在仁爱教育中,父母应该注意把自己的辛劳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之爱的伟大,懂得体谅父母。在有机会的时候,父母可以主动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习照顾父母、长辈等,从而让孩子懂得爱是双向的,一个人应该学会向他人付出爱。
另外,许多生活场合都是培养孩子仁爱美德的好时机。比如,带孩子坐公共汽车时,教孩子主动把座位让给老弱病残幼和抱着婴儿的人;在商场推开弹簧门的时候要看看身后有没有其他人,如果有人要注意等后面的人走到门后撑住门才走开;乘电梯时要站在右边,不要妨碍有急事的人从左边通过等。
3.培养孩子善良的美德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伟大的人总是怀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同情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这种善良的美德往往给他们带来成功的机遇。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讲过关于一个名叫沙都·逊达·辛格的人的故事。
一次,辛格与一位旅伴一起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山上积满了雪。走了一会儿,他们看到雪地上躺着一个人,那人受不了寒冷的天气而倒下了。但是,他胸口还有热气。辛格与旅伴商量,想带那人一起走。但是,旅伴却说:“如果我们带上他这个累赘,我们就会丢掉自己的命。”
但是,辛格不忍心让这个人死在雪地里。于是,他让旅伴先走,独自一人背起那个人一步一步往前走。走了好一会儿,背上的那个人僵硬的身体在辛格体温的温暖下渐渐暖和过来。然后,两个人并肩行走,感到冷的时候,就互相取暖。后来,辛格他们赶上了之前那个旅伴,但是,那个旅伴却倒在雪地里冻死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应当在童年就上完情感的学校——进行善良情感教育的学校。”
善良是一种美德,它能够帮助孩子关心他人的利益和情感,拥有这种美德的孩子,能够体恤他人,懂得和气待人,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善良之心,那么,他的聪明、勇敢、坚强等品质对社会来说都将构成一种危险。
许多父母认为,善良会让孩子成为弱小的人,孩子会被人欺负。其实,你的孩子不善良,他得到的必然也是不善良的待遇。只有他善良待人,他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友情、尊重、理解……才能更自信地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做出善良的榜样,同时向孩子强调这些善良的行为。比如,照看朋友的小孩,给情绪不好的朋友打个电话,给陌生人指路等。这些行为是父母们自然而然做出的善良行为,但是,孩子们却并没有注意到,因此,需要父母向孩子解释。
有时候,孩子也会学着做出一些善良的举动。当孩子做出善良的举动后,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你对他的行为很满意,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表扬。如果孩子经常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父母的善良言行,听到父母强调为人善良使自己感觉良好,那么,孩子就会模仿你的行为。
当然,当孩子做出不善良,甚至残忍的举动时,父母一定不能漠视。父母要立即叫孩子停下来,并要花点时间向孩子说明他的哪些行为不善良。父母要注意的是,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该指向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比如:
“你叫表妹‘芦柴棒’是不对的,这是骂人的话,也是侮辱人格的话,这样的行为是不善良的行为,是我不允许的。”
“一起看电视时,不问问其他小朋友要看什么节目而直接转台是不礼貌的,善良的人应该征求一下他人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怎么做。”
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不善良行为给他人造成伤害后,父母应该让孩子采取弥补措施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迪克称戴眼镜的表弟为“四眼狗”,这让表弟觉得很伤心,妈妈这样来启发迪克。
“你这样称呼表弟,让他觉得很难受,这伤害了他的感情。虽然你的伤害已经无法挽回,但是,你应该向表弟道歉,让他知道你后悔了。你觉得应该怎么做,他会感觉好受一些呢?”
“我给他打个电话,对他说对不起吧。”
“那是个好办法,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也可以到他家里去道歉,甚至可以用我的零花钱给他买件礼物赔礼道歉。”
“那你准备怎么办?”
“我晚上先给他打电话说对不起吧。”
“好,把结果告诉我。”
当父母帮助孩子认识到其错误行为的后果,并让孩子找到改正的方法时,就等于给了孩子善良的指南,让孩子知道了自己应该怎么做。
4.培养孩子诚实的美德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诚实的人最聪明,诚实比一切智慧更好,因为它是智慧的基本条件。”
在CCTV《对话》栏目中,主持人请时任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的李开复按微软聘用员工的标准给以下要素排序:创新、诚信、智慧。李开复毫不犹豫地把“诚信”排到了第一位,同时,李开复向大家讲述了一次难忘的经历。
有一次,李开复面试了一位应聘者,该应聘者无论在技术还是管理上都十分出色。在交谈的过程中,应聘者主动向李开复表示,如果录取了他,他将把原来公司的一项发明带过来。李开复说:“不论这个人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微软都不能录取他。因为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诚信是立身之本,它能让孩子保持正直,挺直脊梁、光明磊落地做人,父母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诚信美德。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他自幼聪慧异常,好奇心强,不论对什么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他的父亲是个大种植园主,非常喜欢花草树木。他从别的地方买来了几棵稀有的樱桃树,每天细心浇水,松土,使樱桃树长得既快又好。
一天,华盛顿走进花园,望着枝繁叶茂的樱桃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樱桃树长得好,可能是里面藏有什么“宝贝”,打开看看。于是,他拿了一把斧头,一下把一棵樱桃树砍断了。他急切地想找到答案,但什么也没有找到。看着被砍断的樱桃树,他害怕了。
父亲一回到家里,就像往常一样看他心爱的樱桃树,当看到倒在地上的樱桃树时,父亲恼怒地大吼道:“这是谁干的,我真想狠狠地揍他。”
华盛顿虽然很害怕,但他还是对盛怒地父亲说:“爸爸,樱桃树是我砍的!”
望着诚实的儿子,父亲的怒容顿时消失了。而且父亲还大声向全家人说:“我们都应该向华盛顿学习诚实和勇于认错的精神!”
孩子是否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比如,教育孩子诚信,要求父母树立诚信的榜样;鼓励孩子诚信对人;相信孩子,不要怀疑孩子;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避免孩子撒谎等。
5.培养孩子宽容的美德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宽容是一种美德。《养育好孩子》的作者托马斯·利考纳认为,作为道德美德的宽容有两个方面:
许多父母认为,善良会让孩子成为弱小的人,孩子会被人欺负。其实,你的孩子不善良,他得到的必然也是不善良的待遇。只有他善良待人,他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友情、尊重、理解……才能更自信地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做出善良的榜样,同时向孩子强调这些善良的行为。比如,照看朋友的小孩,给情绪不好的朋友打个电话,给陌生人指路等。这些行为是父母们自然而然做出的善良行为,但是,孩子们却并没有注意到,因此,需要父母向孩子解释。
有时候,孩子也会学着做出一些善良的举动。当孩子做出善良的举动后,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你对他的行为很满意,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表扬。如果孩子经常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父母的善良言行,听到父母强调为人善良使自己感觉良好,那么,孩子就会模仿你的行为。
4.培养孩子诚实的美德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诚实的人最聪明,诚实比一切智慧更好,因为它是智慧的基本条件。”
在CCTV《对话》栏目中,主持人请时任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的李开复按微软聘用员工的标准给以下要素排序:创新、诚信、智慧。李开复毫不犹豫地把“诚信”排到了第一位,同时,李开复向大家讲述了一次难忘的经历。
有一次,李开复面试了一位应聘者,该应聘者无论在技术还是管理上都十分出色。在交谈的过程中,应聘者主动向李开复表示,如果录取了他,他将把原来公司的一项发明带过来。李开复说:“不论这个人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微软都不能录取他。因为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诚信是立身之本,它能让孩子保持正直,挺直脊梁、光明磊落地做人,父母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诚信美德。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他自幼聪慧异常,好奇心强,不论对什么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他的父亲是个大种植园主,非常喜欢花草树木。他从别的地方买来了几棵稀有的樱桃树,每天细心浇水,松土,使樱桃树长得既快又好。
一天,华盛顿走进花园,望着枝繁叶茂的樱桃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樱桃树长得好,可能是里面藏有什么“宝贝”,打开看看。于是,他拿了一把斧头,一下把一棵樱桃树砍断了。他急切地想找到答案,但什么也没有找到。看着被砍断的樱桃树,他害怕了。
父亲一回到家里,就像往常一样看他心爱的樱桃树,当看到倒在地上的樱桃树时,父亲恼怒地大吼道:“这是谁干的,我真想狠狠地揍他。”
华盛顿虽然很害怕,但他还是对盛怒地父亲说:“爸爸,樱桃树是我砍的!”
望着诚实的儿子,父亲的怒容顿时消失了。而且父亲还大声向全家人说:“我们都应该向华盛顿学习诚实和勇于认错的精神!”
孩子是否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比如,教育孩子诚信,要求父母树立诚信的榜样;鼓励孩子诚信对人;相信孩子,不要怀疑孩子;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避免孩子撒谎等。
5.培养孩子宽容的美德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宽容是一种美德。《养育好孩子》的作者托马斯·利考纳认为,作为道德美德的宽容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尊重——尊重所有人的基本的人类尊严和不可剥夺的人类权利,包括他们做出道德选择的良心自由,只要他们不侵犯其他人的权利。
第二个方面是欣赏人类丰富的差异——欣赏来自于各种背景、民族、宗教、国家和文化的人们的许多正面的品质和贡献。
宽容的美德具有强大的力量。在生活中,一个人如果能够宽容待人,即使别人做错了,无礼了,也能够容忍他人,宽容他人,他就能够获得信任和支持,得到他人的友善相待。因此,父母应该教会孩子以宽容待人。
在生活中,父母首先要学会宽容孩子。
在特定的情况下,宽容运用得当,能够以情感激励孩子,往往比用武力教育孩子要更有效果。因为宽容孩子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对孩子认识错误的肯定。
因此,在孩子有了过失而又主动认识错误的时候,父母应当以宽容的态度给孩子心灵上的抚慰,增强孩子改正错误的勇气。
其次,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教孩子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让孩子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产生宽容的美德。
再次,父母也应该让孩子明白宽容的好处,尤其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去体验宽容他人的必要性。当孩子与他人出现纠纷时,父母要教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问题。这样,孩子会慢慢变得能够宽容他人。
最后,父母要让孩子理解人类的差异,包括每个家庭的差异,每个人与他人的差异,从而找到他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东西。
第一个方面是尊重——尊重所有人的基本的人类尊严和不可剥夺的人类权利,包括他们做出道德选择的良心自由,只要他们不侵犯其他人的权利。
第二个方面是欣赏人类丰富的差异——欣赏来自于各种背景、民族、宗教、国家和文化的人们的许多正面的品质和贡献。
宽容的美德具有强大的力量。在生活中,一个人如果能够宽容待人,即使别人做错了,无礼了,也能够容忍他人,宽容他人,他就能够获得信任和支持,得到他人的友善相待。因此,父母应该教会孩子以宽容待人。
在生活中,父母首先要学会宽容孩子。
在特定的情况下,宽容运用得当,能够以情感激励孩子,往往比用武力教育孩子要更有效果。因为宽容孩子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对孩子认识错误的肯定。
因此,在孩子有了过失而又主动认识错误的时候,父母应当以宽容的态度给孩子心灵上的抚慰,增强孩子改正错误的勇气。
其次,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教孩子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让孩子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产生宽容的美德。
再次,父母也应该让孩子明白宽容的好处,尤其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去体验宽容他人的必要性。当孩子与他人出现纠纷时,父母要教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问题。这样,孩子会慢慢变得能够宽容他人。
最后,父母要让孩子理解人类的差异,包括每个家庭的差异,每个人与他人的差异,从而找到他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东西。
让孩子具有领袖素质(1)
领袖素质是指领袖具有的素养、品质和能力的总称。领袖影响他人,激励他人,使众人能够团结一致向组织目标进军,他们的身上具备的这种影响下属并使之追随他们的基本素质如能运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上,那对孩子的综合素质是一个提高。
1.素质是成功的基础
素质是一个人的基本状态或特征,领导素质是一个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锻炼和学习形成的、能够发挥领导作用的本质要素。
如何做一个好经理,谷歌中国区总裁李开复有太多的故事可以分享:
“有一次,我在苹果公司改组后接管公司的图形图像部门。当时部门里有一位年龄很大、在该领域有影响的高级研究员,在一个年纪轻轻又没有这方面研究经验的人手下工作,他感到很不服气。于是,他在工作中处处为难我,倚老卖老,故意反对我的所有决策。虽然出于尊老敬贤的传统,我对他总是以礼相待,但内心仍然充满矛盾,不知如何处理这个难题。于是我去请教公司一位资深副总裁,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你太软弱了。做经理是要能够下狠心‘开人’的。一个月之内,你必须开除他。这句话点醒了我。于是我开始用坚定、自信、严厉的态度对待这个老专家。傲慢的老专家发现他的挑衅不再起作用,慢慢有所收敛。后来他自己离开了公司。”
只有具备良好的领导素质,孩子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担任领导。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获得这种领导素质。
我们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领袖,但是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领袖的。然而,让孩子获得领袖素质却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个人的情况不同,比如,许多孩子先天就具备了做一个领袖所需要的许多个人素质,而一些孩子可能在经过教导后仍无多大变化,但教育的奇妙之处恰恰在于你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在哪一个点上,孩子的变化就显现出来了,这变化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一位IT业的招聘官曾经指出:“当你发现一个应聘者身上那鼓舞人心的感染力和领导力的时候,你会觉得与他一起工作将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这种人就是我们需要的职员,他能带给我们活力和激情。”
事实上,领袖素质是需要培养的,它并不是拥有超凡能力的少数几个领袖型人物的专利。
我们首先要在孩子身上找到领导的潜质,并有意识地培育孩子各种领导行为,诸如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激励人心等。当然,你还必须培养孩子符合追随者的期望,具有领导魅力,诸如真诚、敬业、果断,有前瞻性和有激情等。
2.成功是一种过程
爱立信中国区总裁蔡桐木先生说过:“我不太在意他们在学校的成绩;但是,我会在意他们是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准时交作业,课堂上有没有专心听讲等这种纪律原则,以及努力程度。他们的作业常常必须自己上网找相关信息,平常我们都尽量监督他们做作业,作业的质量我们也早就心里有数,老师的分数就当作是一种参考吧。”
成功是一种过程,需要不断付出自己的努力。养育孩子也是一种过程,需要父母不断地倾注自己的关爱,用心去培育孩子。
蔡桐木先生对两个儿子恩尼和杰克的教育有几个简单的目标和价值观,这些对于其他父母也许是一种很好的启示。具体如下:
我们希望恩尼和杰克能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骨子里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但能用流利的外国语言和外国人的思维模式去沟通和了解外国人。文化差异是今天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最大障碍,而将来的中国企业如果也想“和平崛起”,成为全球性的企业,他们会需要很多像恩尼和杰克这样理解文化差异的人。如果我们看日本和韩国企业崛起的经验,他们壮大的最大限制因素是在人才,缺少很多海外扩张时的人才。我们不管将来恩尼和杰克会选择留在什么地方,我们希望他们或许可以有机会成为许多壮大的中国企业向全球扩张时的生力军。
我们希望恩尼和杰克将来是个家庭观念很强的人,能照顾和爱他们的家人。
我们希望恩尼和杰克对这个社会有爱心,在能力所及之处帮助他人。
希望恩尼和杰克能妥善管理自己的财务,有能力赚钱养活自己,能甘于过简约的生活和懂得利用音乐或艺术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他们快快乐乐地面对人生,面对一切的挫折和挑战。
蔡桐木先生说:“我们家的家庭教育就是围绕在这几项看来简单但其实并不简单的价值观上面。很坦白地说,我们不在乎他们将来的学业问题。我们觉得不该倒果为因,太过于重视学业,以为将来孩子能够念个什么学位,他们的人生目标就达成,而我们当父母的使命就结束了。学位和工作是人生过程的结果,但并不是存在的目的。”
3.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杨澜说:“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人生在世,你唯一能够有把握的就是成长。”
对于什么是个人成长,杨澜的解释是这样的:
那么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什么是一个人的成长?以前的儒家思想要求人成长的轨迹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哲学家罗素则认为,人的成长要遇到三个方面的矛盾,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二是人与社会,也就是人与人的矛盾;三是人与自己的矛盾。我觉得,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寻找自己人生坐标的过程。人从小到大,视野不断开阔、知识不断丰富、经验不断积累,从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自己,同时也在认识周围世界,我想恐怕这就是人的成长过程了。人的成长路径不同,人生追求也千差万别,无论成功与否,人的最终归宿大致是相同的。而区别就在于每个人所走过的道路不同,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了解程度和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是不可复制的。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地突破自己的小环境,进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的过程。这种突破,不仅要突破物理空间的界限,也要突破心灵空间的界限。
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我们总是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某位名人那样的人,这些实际上都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孩子的意愿怎样,孩子的个性特点怎样,我们恰恰忘记考虑这些因素。
教育是一种“农业”行为,父母只能根据孩子的特点来精心培养,给孩子新鲜的空气,肥沃的土壤,为孩子灌溉、施肥、拔草、除虫,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来提升孩子的生命力,而不是拔苗助长,更不是违背孩子的个性特点,强迫孩子往哪个方向发展。
成长是一种自然状态,良好的成长结果就是成功,不良的成长结果就是失败。因此,在培育孩子过程中,父母要把眼光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精心培育,让孩子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走向自己生命的辉煌。
珍惜自我的价值(1)
一个不懂得自我价值的人是无法发挥自身的潜能的。作为领袖,他必须懂得自身的价值,努力激励自己,把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展现出来。
1.每个人都有自我价值
任何一个人都需要懂得自己的价值所在,对于一个正在形成自己人格的孩子来说,认识自己的价值同样是必需的。
有一个孤独的孩子,常常悲观地问年长的智者:“像我这样没人看得起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生命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智者将男孩叫到跟前,递给他一块色彩斑斓的石头,并对他说:“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是,你要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
尽管男孩满腹狐疑,但他还是照做了。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里开始卖他的石头。男孩心想,一块石头会有人来买它吗?
让男孩意外的是,竟然有好多人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格越来越高。但是,男孩都不肯卖。
傍晚,男孩兴奋地向智者报告:“想不到一块石头值那么多钱!”
智者笑了笑,说:“明天你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记住,不论人家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
在黄金市场中,有人的出价比头天的价格要高出10倍,男孩感到非常惊讶。
第三天,智者叫男孩拿着石头到宝石市场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翻了10倍。由于男孩不管人家出什么价钱都不肯卖,这块石头被人们视为“稀世珍宝”。
男孩对此大惑不解。后来,智者语重心长地对男孩说:“孩子,人的生命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你明白吗?”
由此,男孩才真正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自己珍惜它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是稀世珍宝。其实,人就像这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热爱自己,生命就会有意义、有价值。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我们也可以从中体会到,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作为父母,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孩子的价值,并珍惜孩子的价值。
2.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父母不仅要认识到这一点,而且应该在生活中积极地引导孩子去认识自己,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意识。
那么,什么是自我意识呢?
简单地说,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生理状况、心理特点、品德状况、学业水平以及与他人关系等的认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只有认知自我,才能发展自我,使自我能正确地成长。所以,只有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才能使自我的价值得以实现。
自我意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实践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一般来说,同样年龄的孩子,谁的自我意识水平高,谁的进步就快。因此,父母应该高度重视对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生理的自我”意识阶段。
一般在三四岁之前,这一阶段的孩子能意识到自己的身躯就是“我”。这个“我”要吃、要喝、要玩、要睡觉。凡是喜欢的东西,都想要。这时的“我”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是模糊的,但是,这个“我”也能感觉而且特别需要父母的爱护。
第二阶段:“社会的自我”意识阶段。
这个阶段大约在三四岁至十四五岁。这个阶段的孩子逐渐对“我”与周围的世界的关系有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的认识。“我”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我”要跟大家一样,“我”将来要走上社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第三阶段:“心理的自我”意识阶段。
走到这个阶段又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我”有了越来越多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并运用这些思想观点去评价外界事物,个人的价值体系逐步形成,也有了自己的理想,努力朝既定的方向前进。在这个阶段,人逐渐变成了一个成熟的人,成为一个人格比较定型的人。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最重要的是其对这个人自身的自律及监控作用。具体来说,这种自律及监控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我定位。
自我意识不断促使这个人思索“我”是什么?“我”跟外界有什么关系?“我”怎样做才是对的?“我”的优点是什么?“我”的缺点是什么?“我”与别人比较是好一些还是差一些?……这就是在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水平不断提高,都会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越来越趋于客观、正确,找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合适的定位。
u8.com版权所有
二是确定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每个人都有要前进的追求,都希望更多地得到别人的肯定和承认,因此,在认识、评价自己的同时也在选择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是及时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
自我意识还能及时给自己提出坚持或改变行为的要求。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些言行的内容和方式都会得到自我意识的及时调节和控制。
当然,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需要根据孩子的认知能力来决定,一般来说,父母需要以生动形象的、孩子能够接受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从内容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一些缺点,不过,只要经过“我”的努力,“我”就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一个优秀的孩子。
从方式上,父母可以尝试一下下面这些建议来培养孩子的“生理自我”。
鼓励孩子在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的五官长得怎么样,身材如何;
启发孩子通过不同的手段,描绘出自己的形象,比如,鼓励孩子画自画像;
引导孩子对自己的照片、作品进行分类、整理,按日期前后进行排列,或者按内容进行排列,建立一个较完整的成长档案;
把孩子的各种“作品”收集起来并装订成册,让孩子能够经常翻阅、观赏,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通过这些措施,父母可以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自我意识。
至于“社会自我”的培养,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社会性的活动,比如选举活动,尽管孩子没有选举权,但是,这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成人的社会地位;小区里有集体活动,尽量带孩子参加;当然,学校的活动更是培养孩子“社会自我”的途径,对于孩子来说,学校是最好的小社会,这里有他熟悉的班级小集体,也有学校大集体,每次活动,孩子都能够作为一分子参加,并为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心理自我”的培养需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如果孩子爱好体育,父母可以与孩子讲讲体育比赛,评论一下运动员的成绩及他们的心理素质;如果孩子爱好科学,则可以与孩子聊聊科学史,讲讲科学家的故事。这些不经意的活动,都能够影响孩子的看法、经验,甚至是孩子的理想。
保持稳定的情绪(1)
许多领袖人物在人们看来似乎是冷血动物,实际上,只是他们比较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罢了。因为,领袖需要的是理性的冷静,而不是感性的情绪波动。
1.不良情绪是成功的罂粟
人们常说:“不要感情冲动,意气用事。”这正道出了冷静处事的重要性。
有一次,美孚石油公司的洛克菲勒与人打一场官司。
对方的律师明显对洛克菲勒怀有恶意,他在质问的时候总是咄咄逼人,让人感到厌烦和愤怒。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洛克菲勒还是非常冷静,他仍然不动声色,保持平和的态度。
“洛克菲勒先生,我要你把某日我写给你的那封信拿出来!”那律师粗鲁地吼道。那封信是那位律师写给洛克菲勒并质问美孚石油公司的,而在法庭上,律师没有权利这样质问洛克菲勒。但是洛克菲勒并不愤怒,他知道,愤怒是毫无意义的。
“洛克菲勒先生,这封信是你接的吗?”法官问。
“我想是的,法官。”洛克菲勒回答,同时,他拿出那封信宣读了一遍。
“你回那封信了吗?”法官问。
“我想没有。”洛克菲勒答,然后,洛克菲勒又拿出许多其他信件,并宣读了一遍。
“洛克菲勒先生,你说这些信件都是你接的吗?”法官再一次问道。
“我想是的,法官。”洛克菲勒冷静地回答着。
“你说你没有回复那些信吗?”法官有些疑问。
“我想我没有,法官。”沉着、坚定的回答再一次从洛克菲勒口中传出。
“你为何不回复那些信呢?你认识我,不是吗?”那律师愤怒地咆哮起来。
“啊,当然,我从前是认识你的!”洛克菲勒看了看那律师,不动声色地回答。那律师简直要发疯了,但是,冷静的洛克菲勒却面不改色,坐在那里纹丝不动。
结果,洛克菲勒赢得了那场官司。
一个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往往会对事物失去判断能力,由于受到情绪的干扰,他做出的决定往往是片面的。只有冷静思考、理性判断,做出的决定才会客观、公正。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当一个人受制于自己的感情的时候,他便不能做自己的主人。”
终于大学毕业了。
王涛迈进了一家大公司的门,要通过面试来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
当王涛推开面试室的门时,三位面试官一脸冷漠地看着他,王涛感觉到一阵凉意穿过脊柱。面对面试官的冷眼,王涛还是在他们面前坐了下来。
接下来的情况更是让王涛很不自在。面试官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他觉得像在接受拷问一样,而且,三双炯炯有神的眼光直盯着他,他让觉得自己好像一个透明人一样。
于是,王涛有点失去知觉了。他开始答非所问。最后,王涛当然无法通过面试。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面试,王涛承受的只有失败。
最后,王涛去看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他,他失败的真正元凶是焦虑情况。后来,他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才走出焦虑情绪的阴影。
每位父母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像王涛一样经历这样的悲剧,但是,这种悲剧却年年发生,它将许多高智商的学生挡在了大学的门外,而制造这种悲剧的元凶正是焦虑情绪。
心理学家经过许多研究认为,焦虑情绪对学习具有影响作用,低焦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明显地高于高焦虑学生的学习成绩。
由此可见,情绪影响着人的认知活动,影响着孩子的智能水平的发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情绪和情感。
当一个孩子去公园的要求被满足时,孩子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当孩子的这一要求被父母拒绝时,孩子会感到沮丧,他会躲到一边独自伤心。孩子的这些高兴、生气的主观态度和体验,就是情绪。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事物所持的一种态度体验,它因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为转移。有人说:“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缺少机会或是资历浅薄,而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愤怒时,不能制怒,使周围的合作者望而却步;消沉时,放纵自己的萎靡,把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白白浪费。”由此可见,情绪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只有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保持稳定而平静的情绪去面对人生,成功的几率才会更大。
2.孩子为什么情绪不稳定
许多父母都觉得孩子特别难琢磨,刚才还是兴高采烈的,怎么一会儿就“晴转多云”了,甚至“电闪雷鸣”、“倾盆暴雨”了呢?
确实,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们面临着至少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一是身体的发育,特别是性方面的发育和成熟,使孩子们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过度兴奋。
二是学习上的压力越来越重,为了升学,孩子们不得不面临激烈的竞争,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
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渴望对外部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他们希望有各种各样的人际交流,同时,各种信息撞击,使孩子们在处理问题时感到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复杂。
这三方面的压力常常交织在一起,但是,这时的孩子,大脑的神经机制并没有发育健全,自我调节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只要面对一些刺激和压力,孩子就会心理不平衡。
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往往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他们遇到一点点事情就会大喜、大怒、大悲、急躁,做事不分青红皂白、不考虑事情后果,自卑、沮丧、颓废和学习效率下降等。
一般来说,情绪不稳定是孩子受到某种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也就是孩子主观意识的内心体验。这种情况不是孩子故意的,也不是有病或者犯神经,而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之一,但是,这种情况所造成的冲击往往是不易控制的。
由于情绪的波动,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影响与他人的关系,分散他的注意力,影响他看事物的角度等,甚至会加剧孩子受挫后的消极心理,导致孩子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
因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使他自己的情绪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3.孩子情绪健康的标准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情绪健康的孩子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绪稳定,很少大起大落或喜怒无常,能承受欢乐与忧愁的考验。
(2)能给人爱和接受他人的爱,待人热情,乐于助人,有同情心。
(3)开朗豁达,遇事不斤斤计较,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肝火或者郁结于心。
(4)自信乐观,有主见,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对前途充满信心,富有朝气,勇于上进,坚韧不拔。
(5)能面对现实,承认现实和接受现实,并能够按照社会要求行事。
(6)有理智,较少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恐惧或悲观情绪,很少有仇视心理或有不必要的罪恶感。
(7)尊重他人,能与人为善,和睦相处,能够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有适度的欲望,较少需要别人的赞美和夸奖,较少为荣誉、特权和报酬而焦虑。
根据以上几个特点,父母可以参照以下几点对孩子进行情绪锻炼,培养孩子健康而稳定的情绪。
(1)教育孩子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不要把问题看“死”。
(2)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学会择其所好,修身养性。
(3)告诉孩子不要经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遇到事情要量力而行,要有自知之明,同时也要相信别人,为别人着想。
(4)教育孩子学会发泄,学会广交朋友,以排除孤独感;还要教孩子学会体育锻炼,促进情绪的稳定。
4.让孩子学会驾驭情绪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可见,冷静地审视自己,冷静地面对事情,才是处理事情的最好方法。
《汉书》中曾记载:“子房不以为人纳履而耻,韩信不以受人胯下为辱。”这两个故事说明了理智对情绪的调控力和驾驭力。
对情绪的驾驭主要体现在孩子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无法驾驭情绪的孩子经常成为情绪的俘虏,被情绪所左右,无法自拔。这种孩子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暴跳如雷或者抑郁寡欢。而情绪驾驭力能力较强的孩子,不仅能控制某种情绪的产生,而且还能对消极的情绪进行自我疏导,以保持平衡的心态面对生活。
让孩子学习驾驭情绪,父母要从下面几点着手:
首先,要让孩子自由发泄情绪。
一般来说,孩子对自己的情绪的控制能力比较差,他们时不时地发些“小脾气”是常见的事情,有时候不见得是什么异常的现象,父母不需要特别地控制孩子。
如果父母采取视而不见的冷处理的办法,孩子的不良情绪可能会很快就烟消云散,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只要孩子的不良情绪不是太过分,对别人不会造成伤害,不妨让孩子自由发泄,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发脾气并没有什么好玩之处,最后,孩子的脾气会越来越小,甚至会很少发脾气。
在艾森豪威尔10岁的时候,他的父母让他的两个哥哥在圣诞节前去远行,但坚决不同意他去。
艾森豪威尔对此非常愤怒,他冲到屋外,捏紧拳头在苹果树上猛击,他一面哭一面打,直到双手血肉模糊。
最后,艾森豪威尔被父亲拖回了家中,但是,倔强的艾森豪威尔又倒在床上大哭了1个小时。后来,母亲进来给他涂上止痛药,扎上绷带。等艾森豪威尔平静后,母亲对他说:“能控制自己感情的人要比能拿下一座城市的人更伟大。”母亲告诫艾森豪威尔,发怒是自我毁伤,是毫无用处的。
艾森豪威尔对此深有感触,在他76岁的时候,他这样写道:“我经常会回想起那次谈话,把它看做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刻之一。”
有时候,孩子喜欢通过激烈的活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或者是通过语言,或者是通过肢体。不管是哪种形式,对待这时的孩子,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把他们过剩的精力用到户外活动上,让他们到户外去大叫大嚷。只要父母因势利导,孩子的情绪就会渐渐平静下来的。
其次,适当地限制孩子的表达方式。
虽然父母应该允许孩子自由地发泄心中的不快,但是,有时候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难免会有些不当,从而做出对自己和他人都不利的过激行为。
例如,孩子因发脾气与别的孩子争吵、打架,结果既伤着了自己,又伤着了对方。有些孩子喜欢顶撞父母、长辈和老师,有些孩子则习惯于通过摔东西等方式来表达激烈的情绪。
遇到这些情况,父母当然不能视而不见,而是应该加以严厉劝告,让孩子明白,情绪的发泄也应该有一定的限度。
父母要告诉孩子,遇到问题时要讲道理,不要动不动就闹情绪,发脾气。如果实在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妨用一些不会伤害自己与他人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故事就提供了一种无伤害的发泄方法:
美国钞票公司的总经理伍德赫尔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个小公司的职员,他得不到重视,得不到提升,总是觉得这不对,那不好,愤怒、不满总是缠绕着他。
他说:“有一个时期,我这种感觉非常厉害,并渐渐扩大,以至我觉得不得不离去。但是在我写辞职信之前,我去拿了一支笔和一瓶红墨水——因为黑墨水不足以发泄我的愤怒——坐下来把我对公司中每个上级职员和经理的评判,都写出来。我写得很不错,用了不少形容词。然后我把单子收起来,把我的忧愤说给一个老友听。”
当时,那位老友叫伍德赫尔再拿一瓶黑墨水来,把这些人的才能写出来,并要求伍德赫尔把自己所能做的事也写出来,同时写一份在十年内如何提升自己地位的计划。
当伍德赫尔把写着红字和黑字的两张纸一比较,愤怒竟然都消失了!
伍德赫尔一下子就冷静下来,决定继续留下来工作。后来,面对愤怒和不满的时候,伍德赫尔总是用这种办法来解决。伍德赫尔说:“以后凡是我忍不住的时候,我便坐下来把我所要说而不敢直说的话都写下来。这实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写完了之后,便觉得一身轻松。我把写的这些东西收藏起来,不给人看。一年之后,别人都感觉到我有一种自制的能力。我劝告那些管理别人的人,无论年轻年老的,都学着写这种红墨水纸条,以约束自己。”
再次,父母要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些事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当孩子遭受挫折或者失败时,孩子往往会沮丧、抑郁,甚至消沉。例如孩子在学校里没有考好,没有被评上三好学生等,在这种情况下,比较要强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挫折感,他们显得不高兴,害怕同学、老师看不起,同时也可能害怕受到父母的责怪,于是,他们会表现出沉默、紧张、回避等行为。如果孩子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自我调节过来,那么父母不用太担心。当然,如果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节,情绪还是不好,父母就应该安慰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有强烈的责任心(1)
想要成为一个团队的领袖,必须要承受比别人更多的责任。因为权责是统一的,有多少权力就需要承担多少责任,不想承担责任,只能失去权力。
1.责任体现人文思想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
我到大学演讲,经常会有女学生问我:“余教授,一个男人的第一魅力是什么?”
我回答道:“责任。”
演讲厅里响起一片掌声,先是女生,再是男生。
在另外一些场合,有职员问我:“一个企业家的最优秀的品质是什么?”
我回答道:“有社会责任。”
也有学界朋友问我:在你的心目中,一个行业性领袖的最高素养是什么?”
我回答道:“有人文责任。”
责任,总是责任,而终点是人文责任。
人文责任,是对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最需要、又最容易失落的,以人性、人道为基础的人类共同精神价值的主动承担。这话有点长,缩短一点,也可以说:这样的领袖,把以人为本的精神价值压到了自己肩上。这样的领袖如能成批出现,那么,这个社会的质量就会快速提升。
在2006年十大创业领袖评选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次活动关注的焦点就是社会责任,从社会责任中寻找商机正在成为企业领袖的集体意识。
2.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责任
一位12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把球踢到了邻居家的窗户上,结果,邻居家窗户的玻璃被砸碎了。邻居索赔12美元。当时,12美元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
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儿子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借你12美元,一年后你还我。”
从此,这位美国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美元,还给了父亲。
这位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里根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在遇到没有人能为他负责的时候,他就喜欢哀叹自己的“不幸”,抱怨别人的“无情”,在诉苦中历数自己的努力以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其实,所有的抱怨都是在做无用的减法。
典型的西方式的教育就是如此,让孩子清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违反规则就要接受合理的惩罚。只有孩子勇于承担责任,才能快速成长。
3.不要替孩子推卸责任
儿子:“爸爸,我上次去奶奶家时,不小心把奶奶养的两条金鱼给弄死了,我一直不敢跟奶奶说。”
爸爸:“你这小子,做了坏事就不敢说了。不敢说别说,爸爸替你说。”
儿子为什么不敢跟奶奶说,爸爸只是想当然地认为儿子不敢,是个胆小鬼,却没有想过儿子为什么不敢,怎样引导孩子勇敢面对。实际上,当儿子说不敢跟奶奶说的时候,爸爸应该马上就问:“为什么不敢呢?”儿子可能会说:“怕奶奶骂我!”爸爸就可以说:“一个人做错了事情,受到责问是应当的。如果为了逃避责骂而不敢承认错误,这样的人是可耻的。你不仅弄死了奶奶的金鱼,还伤害了奶奶对你的爱和信任。”这样,父亲通过询问和聆听了解了孩子不敢承认错误的原因,教给了孩子正确的方法,孩子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就会勇敢面对,敢于承认。
一般来说,孩子由于年幼缺乏知识和经验,经常会造成一些过失,这一点都不奇怪。比如不小心打碎了物品,一时冲动伤害到了他人,粗心大意给他人造成了麻烦等。发生这样的事情时,大部分的父母都会责怪孩子,比如这样说:“你怎么搞的?怎么能这样做呢?赶紧回家做作业,别在这里碍眼了!”于是,孩子没事了,他什么责任也不用负,该学习就学习,该玩就玩。而父母则会留下来承担责任,又是向人道歉,又是给人赔偿。殊不知,父母们的这种行为恰恰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帮助孩子推卸了他应该承担的责任。
老卡尔·威特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傍晚,卡尔在外面兴致勃勃地模仿古代骑士。他用一根长长的棍子代替宝剑,独自和虚拟的强盗作战。我看见他的剑法绝妙极了,或是刺,或是砍。在这种玩耍中,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英雄。我很乐意看到他这样,儿子的这些游戏非常有利于开发他的想象力,也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
忽然,他“呀”地叫了一声,但马上愣在那里。原来,在“激战”中,卡尔一“剑”砍去,将邻居花园中的一束花砍倒在地,花瓣和枝叶在半空中飞舞。我保持住冷静观察他,看他怎么处理这件事。
卡尔看了看邻居的房门,并没有人出来。他也没有发现我正在看着他。当他正想转身“逃跑”的时候,我叫住了他。
du8.com版权所有
“卡尔……”
这时,儿子知道这件事已经无法逃脱,慢慢地向我走来。
“你知道你犯了个错误吗?”
“知道。”儿子小声地回答。
“那你应该怎么办呢?”我严肃地问他。
“不知道。”儿子低下了头。
“儿子,听我说。你应该立刻去敲邻居的门,向他们道歉。”
“可是,我并不是有意的。”卡尔似乎还在辩解,他并不知道道歉的含义。
“卡尔,你要记住,人们犯下错误,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有意的。但错误已经犯下,你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虽然邻居没有看见是你干的,但他们确实受到了伤害。你应该去道歉,人不能伤害了别人就逃之夭夭。你不是在扮演古代的骑士吗?骑士是勇敢的人。”
“爸爸,我明白了。”说完,卡尔像一个真正的骑士那样敲开了邻居的房门。
孩子的责任心来自于家长有意识地培养,而家长无意识的行为却正起着反作用。明智的父母一定要分清楚谁应该来承担责任,是孩子承担的就应该让孩子来承担,如果孩子年幼还无法承担,父母也需要让孩子明白这是他的责任。
比如,孩子起床晚了,不妨让孩子迟到一次,让他明白晚起的后果;如果孩子误过了坐校车的时间,就让孩子走路上学,或者用其他安全的方法让孩子赶去学校,让孩子明白不守时的后果;如果孩子丢了午餐的钱,不妨让孩子饿一顿,让他明白不保管好财物的后果。作为父母,不要心疼给孩子小小的惩罚,孩子的责任心就是从小养成的,只有养成强烈的责任心,孩子才能够更好地承担成年后的责任。
能周密地思考问题(1)
能不能全面而深入地思考问题,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也决定了结论的正确性。领袖必须具备全面而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领导他人看清问题的本质,避免出现失误,带领大家不断走向成功。
1.思路决定出路
美国阿拉斯加涅利新自然保护区的动物园里生活着大量的鹿,当地居民经常可以看到狼把鹿群追得四处逃命,许多鹿被咬得鲜血淋漓。
动物园为了保护鹿群,便对狼进行了大围剿。不久,狼被消灭光了。
鹿群没了天敌后,生活得非常安逸。它们整天在园子里吃草、休息,结果体质反而退化了,居然成群成群地死去。
为了不让鹿灭绝,当地居民请来了著名的动物专家来想办法。动物专家在自然保护区内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居然又运来一些狼放在保护区内。
当地的居民非常不解,鹿快要死光了,再放一些狼进去,鹿不是死得更快吗?
但是,动物专家的解释却不是那么回事。他说:“每一种生物都有天敌,这样可以通过自然淘汰保持生物的优良品种,促进生物的生存繁殖,这就是生物链。失去了天敌,生物链就被破坏了,鹿自然走向了死亡。”
万物都存在于一个系统中,在处理事情时,一定要考虑到与此相关的其他事物。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考虑一个事物,不考虑与这个事物有关系的其他事物,这种思考方式必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只有周密地考虑各种情况,才有可能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把握住成功。
美国物理学家雷恩沃特小时候非常善于思考,他能够从其他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中想到一些深入的问题。
雷恩沃特上小学的时候,在一次语文课上,老师问道:“同学们,你们说1加1等于多少?”
“等于2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只有雷恩沃特呆呆地看着老师,没有回答。
老师有点疑惑,就问他:“雷恩沃特,你怎么不回答呢?难道你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雷恩沃特想了想,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是不知道1加1等于2,但是,您为什么要问我们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呢?您是不是有其他的答案?”
听了雷恩沃特的话,老师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老师提这个问题的目的被雷恩沃特言中了!老师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雷恩沃特说得没错。从数学的角度来说,1加1等于2,但是,从其他角度来说,1加1未必等于2。就像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里所说的,两个人互相帮助,两人的力量就大于他们单个人力量之和。所以,我们要互相帮忙,互相关心,做个乐于助人的人。”
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写了一本名为《思考致富》的书。这本书出版后,重印了许多次,深受喜爱。因为,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如何运用我们的大脑去获得成功。思路决定出路,任何人要取得任何意义上的成功都必须运用头脑去思考。
孩子也是如此。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提出: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有优秀的成绩,而在于有优秀的思维方式。不善于周密地思考问题的孩子,没有资格去领导他人,最终只会受他人的领导。如果孩子善于周密思考问题,则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2.提高孩子思维的严密性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孩子经常面对各种问题,大脑的思维就会比较活跃。
因此,父母要想提高孩子的周密思考的能力,就要多向孩子发问。
有一天中午,北宋著名哲学家邵康节与他的12岁的儿子邵伯温正在院子里乘凉。这时,院墙外边突然有一个人探头,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了回去。
邵康节问儿子:“你说这个人在瞅什么?”
儿子说:“八成是个小偷,想偷点东西,看见有人就走了。”
邵康节却说:“不对。”然后,他启发儿子道:“如果这个人是小偷,他见到院子里有人,肯定会立刻缩回头去。但是,他明明看到院子里有人,却还是瞅了一圈,这说明什么呢?”
儿子想了一会说:“哦,他恐怕是在找东西吧。”
邵康节又问道:“是的,但是他只瞅了一圈,那是找大东西,还是找小东西。”
儿子回答:“是在找大东西。”
邵康节又启发儿子道:“那么,什么大东西会跑到我们院子里来呢?那个人又是农民打扮,他会来找什么东西呢?”
这回,儿子坚定地回答:“他肯定是来找牛的。”
邵康节满意地点头道:“说得对,他是来找牛的。以后,你要多动脑筋才是。”
向孩子发问,不要只问对或错这种封闭式的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答案不是唯一的开放性问题,如回形针有些什么用途?如果让你去郊游,你会选择哪里?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可见,向孩子发问还要有一定的技巧。
台湾学者陈龙安认为良好的发问应该掌握十个方面,他总结的“十字诀”就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发问时以“假如……”开头,让孩子进行思考。
“例”:就是让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多举例子。
“比”:就是让孩子比较两件事物的异同。
“替”:就是让孩子思考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就是多问孩子“除了……还有什么”。
“可”:就是让孩子思考可能的情况。
“想”:即让孩子想象各种情况。
“组”:教孩子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并思考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让孩子类推各种可能性。
因此,父母要善于向孩子发问,并且要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哪怕是错误的,父母也应让他说完,然后再给予恰当地指导。对于孩子回答得不是很恰当的地方,父母还可以通过不断地发问来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帮助他找到正确的答案,使他开拓思维的广度。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1)
真正的领袖,总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尤其是在危急的情况下,他们能够随机应变,灵活思考,做出果断而出奇的决策。
1.成功属于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的应聘者,招聘负责人出了一道实践性的试题:要求各位应聘者想办法把木梳卖给和尚。
题目一出,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这不是故意刁难人吗?和尚买梳子做什么?这种考题没法做呀!于是,大部分应聘者纷纷离去。
最后只剩下三位应聘者。负责人对这三位应聘者说:“给你们10天的期限,请你们拿着梳子去卖给和尚,10天后,请你们来公司汇报销售业绩。”
10天后,三位应聘者都来了。负责人问第一位应聘者:“你卖出了几把梳子?”答:“一把。”接着,应聘者给负责人讲述了他在卖梳子过程中历尽的辛苦,以及受到和尚的责怪的委屈。幸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着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于是他灵机一动,赶忙递上了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负责人又问第二位应聘者:“你卖出几把梳子?”答:“10把。”负责人眼睛一亮:“怎么卖的?”于是,应聘者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找到了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那座山共有10座庙,于是他卖出了10把木梳。
负责人又问第三位应聘者:“那么,你卖出几把梳子呢?”答:“1000把。”负责人惊奇地问道:“1000把?你是怎么卖的?”于是,这位应聘者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游客络绎不绝。他对住持说:“凡来进香朝拜者,多有一颗虔诚的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你的书法超群,可写上‘积善梳’三个字作为赠品。”住持觉得有道理,立即买下1000把木梳,并请他小住几天,共同出席了首次赠送‘积善梳’的仪式。得到‘积善梳’的施主和香客,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圣者更多,香火也更旺。回来的时候,住持希望他再多卖一些不同档次的木梳,以便分层次地赠给各种不同类型的施主与香客。
结果,当然是第三位应聘者得到了这个职位。木梳卖给和尚,听起来荒诞不经。但梳子除了梳头的实用功能,有无别的附加功能呢?所谓创造,就在于做出与众不同的举措。把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2.鼓励孩子标新立异
创造力是一个人智力的重要方面,通常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就会被认为是聪明的人。当然,创造力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地去想,而是一种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方法、帮助人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小时候曾师从于伟大的作曲家海顿。有一次莫扎特对海顿说:“老师,我能写一段曲子,您肯定弹奏不了。”
海顿不以为然地说:“怎么可能呢?”
莫扎特将自己写好的曲谱递给了海顿,海顿弹了一段时间后惊呼起来:“这是什么曲子啊?当两只手分别在钢琴两端弹奏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呢?看来这个曲子是无法弹奏了!”
莫扎特却对老师说:“老师,让我试试。”
只见莫扎特在遇到键盘中间的音符时,便俯下身体,用鼻子弹了出来。海顿对此感慨不已。
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思维并不代表就是不对的,其实,人云亦云的人才是没有思考能力的。
国家总督学柳斌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柳斌先生到北京光明小学去检查工作,他突然想听一堂课。在校长的安排下,他走进了一个四年级的教室,正好这个班级在学习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麻雀》主要讲的是:一个猎人带着一条猎狗走在森林里,这时,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不小心从窝里掉了下来,猎狗一见,就要吃那只小麻雀。于是,猎狗匍匐着向小麻雀靠近。在这危急关头,一只老麻雀“呼”地飞了下来,它一边发出凄惨的叫声,一边用身体挡住了小麻雀。老麻雀的样子非常威猛,与猎狗展开了周旋。猎狗被老麻雀给吓着了,居然倒退了好几步。猎人也由此产生了同情心,于是把猎狗给牵走了。
讲完课,老师问学生们:“同学们,这只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什么精神?”学生们都机械地回答道:“表现了伟大的母爱。”这个答案就是课文的标准答案。
这时,有个男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不同意这个答案!”
老师问:“为什么?”
男同学说:“怎么知道这只老麻雀是母麻雀呢?这篇课文我从头看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说明它是一只母麻雀,怎么能说这是表现了母爱而不是父爱呢?”
老师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表扬道:“对,你非常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应该把答案改成老麻雀表现了伟大的亲子之爱,包括母爱与父爱。”
这个男孩的聪明就在于敢于质疑标准答案,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要鼓励孩子大胆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父母甚至可以引导孩子:“你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你觉得还有其他不一样的处理方法吗?”
当孩子说出与他人不一样的想法时,父母千万不要呵斥孩子,相反,要鼓励孩子,即使孩子提出的想法不完全正确,也要充分肯定他的这种精神,鼓励孩子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想法。
3.鼓励孩子反向思维
反向思维与常人的思维方向截然相反,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可理解,但却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它常常给人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奇的感觉。
人们都比较喜欢按常规思维来思考问题,但在解决问题,尤其是在解决特殊问题时,反向的思维方法可能更有用。
宋代的司马光砸缸救人,就是运用了反向思维法。他不像许多小朋友那样只想把小孩从水缸里拉出来,而是把缸砸破,让水流走,这样小孩就不会被水淹死了。
对孩子来说,反常规思维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开发、训练和培养。
比如,以背英语课文为例,孩子一般喜欢从头往后背。其结果是前一段背得烂熟,后几段背得就不太熟,这是因为先学的记得较牢。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让孩子倒着背,即第一遍先从后面一段背,第二遍再从倒数第二段背,这样,每段课文都有机会作为“第一段”,记忆效果就比较好。
反向思维在考试中也很有用,一般说来,一类题都有一套常规解法。如果按常规解法无法做出,就说明这道题有特殊之处,这时,就应该用反向思维来寻找“技巧”了。
不断地克服困难
有些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曾经承受着苦难。领袖往往是那些善于克服困难,勇于面对苦难的人。
1.苦难是一所大学
在19世纪中期,法国里昂举行的一个盛大的宴会上,来宾们正在对一幅画争论,他们争论的焦点是这幅画到底表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某些场景还是真实地描绘了古希腊的历史。这时,主人请一位侍者来解释一下。
当这位侍者解释完后,争论很快就平息了。每个人都认为这位侍者的解释是正确的。后来,一位绅士问这位侍者:“先生,请问您是在哪所学校接受的教育?”
这位侍者回答:“我在许多学校接受过教育,但是,其中学习时间最长、学到东西最多的那所学校叫做‘逆境’。”这个侍者就是让·雅克·卢梭,后来,他成为法国著名的思想家。
苦难是一所学校,因为苦难能够磨炼人的意志。众所周知,一旦雏鹰能够起飞,老鹰便会立即将他们逐出巢外,让他们在空中做飞翔的锻炼。正是有了这种锻炼,雏鹰才能够更好地展翅飞翔,才能做追逐猎物的高手,将来成为百鸟之王。
困难与挫折能够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潜能,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和潜能。许多人因为没有经历过苦难的锻炼,因而无法发挥自身的潜能。
对于孩子来说,经历苦难往往能够激发他们克服困难、抵制困难的力量。这就好像森林里的橡树,经过千百次暴风雨的摧残,非但不会折断,反而越来越挺拔。
2.鼓励孩子战胜困难
困难总是无处不在的,作为父母,我们不可能永远替孩子去解决困难,而应该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