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两种国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30:58
我认为,我国国民有两种:一种想做公民,一种甘当臣民。
甘当臣民就是甘当臣子,其乞食于、求庇护于、听命于主人的依赖性,酷似少年失父后大旱盼云霓的渴盼。就如最近,甘当臣子的少数国民,一度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于又能对“爹亲娘亲不如他亲”的先父、先师、先王般的先领袖山呼万岁了。为什么要山呼万岁?因为孟子说:“无君无父,是禽兽也”。老舍40岁时撰自传曰:“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当然,他孝爱的是自己的真妈,不是甘当臣子的国民一心孝爱的假妈。
我24岁时,“爹亲娘亲不如他亲”的先父、先师般的先王驾崩,哭得我昏天黑地:以为从此会“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罪”,没成想反倒苦尽甘来。其实,40岁前后,我的亲爹亲娘双亡,才是我的双双“失怙”——40岁前一直跟父母过日子,没另立门户。失去父母庇护的我,40岁才真正懂事,才独创天涯,才拱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所以,我特能理解甘当臣子者的渴盼,因而,对“失怙”的孩子我满怀恻隐。比如,听到北京前门一个蹬平板车的汉子,说起他当年没了爹后的孤苦:夜深人静,他曾一个人跑到前门的门洞子里放声大嚎:“爸!你就真的不管我了?!”——我听着也潸然泪下——他说他打那次嚎完,就从孩子变成了大人。
长歌当哭。专供孩子们唱的“流泪归流泪,但人总要离家,总要长大”的歌,恐怕数不胜数。为什么要唱?就因为父母总要死,人总要自己做主,不能孩子般地总当臣子。明明早已“失怙”于父母了,还硬要找个假爹假妈来寄托自己的依赖性,当个总也长不大的孩子——就像我的两个邻居:孩子留学回国都几年了,也不出去工作,天天在家上网打游戏,啃老。
想做公民就像孩子长大了想自己做主,不再乞食于、求庇护于、也听命于父母。为什么?因为从臣民转化为公民,特像孩子离家走上社会:要自食其力,要自负其责,要独立判断、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而父权、家长权、族权统治下的孩子,就像王权、神权、专权统治下的臣民:“以别人为主人的人,在本性上、人格上不属于自己而从属于别人,就是奴隶”(亚里士多德语)。
然而“习惯是人类生活的伟大向导”。“大多数民族犹如个人一样,只要在青春期学会了驯顺;他们年纪大了,就变成无法矫正的了。当风俗一旦确立,偏见一旦生根,再想加以改造就是一件危险而徒劳的事情了;人民甚至不能容忍别人为了要消灭缺点而碰一碰自己的缺点,就像是愚蠢而胆小的病人一见到医生就要发抖一样”(卢梭语)。中华大地上,虽有几十个帝国先后生老病死,但臣民传统源远流长。以君为父,以族为母的孝顺,已写入基因链遗传下来。想改造国民性?也是“一件危险而徒劳的事情”!
《咱别再当8岁的小孩成不?》是我发的头个帖子,是要勉励自己从孩子向成人转型。公民跟臣民的区别,就像孩子跟成年人:公民要的是自由,臣民要的是庇护;公民要创造,臣民只要索取;公民要权利与责任,臣民只要实惠;公民要尊严,臣民只要钱财;公民要理性,臣民只凭本能;公民要的是公平,臣民要的是偏袒;公民认为管得最少的政府是好政府,臣民认为管得最严厉的政府才是好政府;公民永不出卖自己的良知与人权,臣民被人卖了还懵懂不知地帮主人数钱呢,••••••。总之,这两种国民泾渭分明,你要做哪一种?要不,干脆说白了:你是要继续当孩子?还是当不再啃老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