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46:41
书画 书法 2010-07-29 11:48:11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纸本,楷书,纵26.7厘米 横64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从“天长地久”开始,末书“老子道德经卷上”,缺下卷,不具名款。每段接纸有“三教弟子”朱文印。卷后有翁方纲题跋、吴荣光题名、颜世清跋共五段,又“松下清斋”书签。
此帖书法学虞世南,体势修长,笔法精美,清爽劲利,是伯几仅见的楷书长篇,当为中年时佳作。
鉴藏印记有“谨庭秘玩”(朱文)、“松下清斋”、“纯期满字更获半珠”(朱文)、“枕经书屋考藏之印”(朱文)、“陆恭私印”(白文)、“谭溪审定”(朱文)’“苏斋墨缘”(朱文).“曾在□坡案头”(朱文)、“古吴潘介繁□坡氏印记”(朱文)及叶恭绰诸印。
鲜于枢(1246年~1302年),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赵孟頫齐名。祖籍金代德兴府(今张家口涿鹿县),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新元史》有传。
据《鲜于府君墓志铭》记载,鲜于枢的高祖曾经做过官,祖父“读书通大义,不为科举业”。蒙古军队攻下德兴府后,携家南逃,走到居庸关被“盗”所杀,祖母带全家到处奔波,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又北上定居范阳(今河北涿州)。鲜于枢的父亲从事办理运粮的差事。常年往返于中都、大都、汴梁以及扬州、杭州之间。鲜于枢少年时不断随父迁居。
鲜于枢有北方人的慷慨、豪气,身材魁梧,胡须浓重,朋友们称其为“髯公”。同时期的诗人柳贯说他“面带河朔伟气,每酒酣骜放,吟诗作字奇态横生。其饮酒诸诗,尤旷达可喜;遇其得意往往为人诵之”。自负随意的性格,一开始就导致他与周围环境及上层当权者的种种冲突。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以后,鲜于枢先后辗转于汴梁、扬州、杭州、金华等地,担任一些中下级官职,很不顺利。常与上司争是非于公庭之间,一语不合,则拂袖而去,为百姓爱戴,称“我鲜于公”。曾三次去官或遭贬。37岁后定居杭州,于西湖虎林筑困学斋。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被授予太常寺典簿,未及到任,逝于钱塘,年仅57岁。
由于一生官位都不高,常赋闲家中,鲜于枢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他除具书法专长外,更是一位文学家,写下了许多诗词。他还能作曲,弹得一手好琴,而且精通文物鉴定。正因为有广泛的艺术修养,且将之融合到书法中,鲜于枢方成为书法大家。
鲜于枢早岁学书法,未能如古人,偶于野外看见二人挽车泥淖中,顿有所悟。他写字时多用中锋回腕,笔墨淋淳酣畅,气势雄伟跌宕,酒酣作字奇态横生。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同时代的袁褒说:“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书林藻鉴》)书法家陈绎也曾说:“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鲜于枢与赵孟頫齐名,同被誉为元代书坛“巨擘”,并称“二妙”、“二杰”。赵孟頫对鲜于枢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虽为谦辞,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鲜于枢的书法成就。
传世的鲜于枢墨迹有40多件,分楷书、行书、草书三大类,艺术成就以草书为最。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经卷上》、《苏轼海棠诗卷》、《韩愈进学解卷》、《论草书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