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极:大道无为的精妙诠释 - Qzo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52:26
 
武当太极:大道无为的精妙诠释 中国科学探险    发表于 2010年09月01日

撰文/雷东军 摄影/范学峰 陈旭 邱衍庆
起源于古代道士修练的武当武术,将中国传统道教文化的精髓诠释得恰到好处,追求无为,而后无所不为。面对一位搏击高手时,也许你还没有动手,对方已经输了,这就是武当武术的玄妙所在,它彻底颠覆了只有依靠强壮肌肉和力量才能取胜的技击观念。
元精所化,道与武功都是修出来的
一袭黑色道袍,头戴道冠,长须飘飘,身形圆润,始终面带微笑……在武当山宾馆华丽的中餐厅,我有缘见到一位武当山道长——钟道烛。这是2010年6月底的一天,地处湖北十堰的武当山已进入盛夏,天气闷热得如同一个大蒸笼,宾馆内空调的冷气已开得足够大,满桌的本地佳肴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前一天,我刚沿着古老的神道,在一路大汗淋漓地攀爬后,登上了武当山最高峰——海拔1620米的金顶。连绵的群山和巍峨道宫都掩藏在一片白茫茫的雾气中。云蒸霞蔚中的山峰仿佛是被浩瀚大海包围的孤岛。此时我才明白,为何众们要把这里誉为神仙居住之地、高道修练之所。
钟道长就长期在武当山修行,颇具仙风道骨。我对他的年龄产生了兴趣,冒昧地问他:“今年您高寿?”钟道长微微一笑:“我们道教有一个规矩,叫‘道不言寿’。抱歉!”说话声音沉稳、洪亮并富有磁性。我为自己的失礼向钟道长道歉,他却呵呵一笑说没事。
钟道长是武当山玄武派第13代传人,师承是三丰自然派。1983年来武当山出家,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上武当山的,见证了武当武术近30年的发展历程。他13岁开始习武,最早跟江西瑞昌的一位民间拳师学习岳家拳;来武当山出家后参加了武术队,开始练习武当武术。1987年他参加武当山首届武术擂台赛,结果一上台就晕。原来,平时他们一直吃素,一到比赛时体力就跟不上。于是,武当山的一些老道长和道教协会商量,决定武术队里习武的年轻人可以吃肉。
当时武术队有两个任务:表演和比赛,练的都是传统武当武术,没有练过现代散打。后来比赛散打时,他一戴上拳套就不会打了。因为平时练武当拳时,拳跟拳之间跟得很紧,攻防时手都连在一起。戴上拳套后,出拳经常会被拳套阻拦,导致拳打不出去。后来,他慢慢研究比赛这一套规则,还专门去崂山向匡常修道长学习腿法。因为在传统的武当武术里,是没有腿法的,讲究“腿不过膝”。而在比赛时,没有腿法就很吃亏。

一位手持拂尘的道士与使剑的道友在交流切磋武术。“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与少林功夫齐名的武当武术据说由张三丰创设,有着刚柔相济、后发先至、四两拨千斤的特点。
1987年,钟道长开始带学生。1989年,由道家协会创办、他来管理的武当山第一家武馆——道教武馆成立。2005年开始,他把武馆交给徒弟打理,辞掉了道观里的工作,在五龙宫后面打了一个山洞,开始到洞里静修,闭关“充电”,直到2009年才出洞下山。因为他感觉这些年来在不断地耗费自己,能量即将耗完,需要及时补充。
这个洞里没有电,天黑睡觉,天亮起床,什么娱乐活动也没有。周围没有人烟,到最近的人家至少要走半小时。在山洞4年,他练功,打坐,精神得到了恢复,心也静了,又回归到自然。2009年出洞下山后,他更为逍遥自在,赶上有来武当山采访的新闻媒体,他会陪着记者聊聊天。
他还带了两个徒弟到山洞静修。徒弟都是年轻人,修练的寂寞对他们无疑是最大考验。师傅知道徒弟的心思,隔一两个星期就派他们下山采购日用品。满山遍野的野菜如竹笋、香椿等,为他们提供了可口菜肴。现在这两个徒弟,一个还在师傅身边,另一个去了北京,给北京的信徒传授养生和太极拳的知识。
其实徒弟们最害怕的是师傅逼他们练功。在师傅看来,不管是练内家(武当武术)或外家(少林武术)拳,基本的身体素质都要具备,体格要强健。内家功夫练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练气。所谓练拳化气,练气化神。丹田气也要身体强壮后才能练习。于是,他让两个徒弟从山脚下每人背一块100多斤的石头到山洞,背了一段时间后,还要通过练拳把僵硬的肌肉放松。
师傅还经常向徒弟灌输一些练功的理论:每个门派都有练拳和练功两种,所有练外气的门派被称为外家。外家练的是中气,一种阳刚之气,不入筋络。还有一种气是入筋络的,是元精所化,练这种气的被称为内家。练内家拳能将经络气血调理得很充沛,能量集中用到一处。别看内家拳表面柔弱,一旦爆发,就会爆发在一个点上。而外家拳是靠肌肉的强壮来支撑,所以到了一定年龄,威力会因为肌肉的老化而衰减。

在冰天雪地里坚持练功的田理阳道长。田道长是玄武派第十五代传人,酷爱武术,为了拜师曾经三上武当山,并辞去警察公职,最后感动了游玄德道长并投师其门下。
大道无为,内家拳与空手道的较量
清晨,当阳光穿透树叶洒满小院、枝头小鸟高声鸣唱的时候,一座环境优雅、灰瓦白墙的四合院里仍然显得静悄悄。但是,该建筑——武当山理阳内家武术馆的主人田理阳道长已经带领20多名学员,在院子里开始了一天的练功。
马步,闭目,意守丹田,双手画圆从上往下……田道长的动作缓慢沉稳,仿佛千钧压顶,气贯太岳。此时,阳光将树叶的影子投射到墙壁上,田道长就在斑驳的树影间如仙鹤般缓慢而优雅地起舞。树上传来的鸟鸣好像是在给他伴唱。自始至终他的眼睛微闭,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不存在,他只是游走在自己的世界里。
作为武当山玄武派第14代传人游玄德的徒弟,田道长算是玄武派第15代传人。所以,若论起辈分来,玄武派第13代传人钟道烛道长还是他的师爷。当年,他也是受《少林寺》电影的影响迷恋上外家拳,后来到湖北荆州的一家武校去学习。这家武校的教练恰好是从武当山临时请过去的游玄德道长。所以幸运的是,从外家拳到内家拳,他没有走弯路。
后来,他为了拜游玄德道长为师,三上武当。而他与一位空手道九段高手的较量更是惊心动魄,让人近距离窥探到中国神秘的武术与外国搏击术之间的较量。那是1997年夏天,田道长接待了一个来自奥地利的武术团。这个团中有一位奥地利的空手道9段高手,名叫托尼,身高1米9米,肌肉发达,力大无穷。他再三要求与田道长切磋。见无法推脱,田道长答应与托尼切磋。
田道长微闭眼睛,不看托尼,侧身静待他出手。武当拳讲究凭感而发,无须刻意准备。托尼大吼一声,一记重拳直冲他脑门而来。外家拳的特点是打到那里就是那里,第一招之后,要想出第二招,就必须撤步回去重新发力。而内家拳则是看似柔弱地打过去,一旦接近对手的时候突然发力,这叫“寸进发力”。
田道长见拳已过来,稍一动身,顺着手势一叼将对手力量引开。托尼见第一招没有击中,准备后退发第二招。这时,田道长已经不给他机会,借势上前,两手一合,从中线反手一掌轻打在他的鼻子上。接着,落肘撞在托尼的胸口上,顺手又是一掌重重地抡盖过去,打在他的脖子上。一瞬间,闪电般的几个手法令托尼防不胜防,有点晕头转向。


进行剑术训练的武当山道士。武当剑相传是张三丰所创,有“天下第一剑”的美称,与少林棍、形意枪、八卦刀一道,并称为“武林四大兵器”。
第二回合,托尼抬手冲田道长脸部虚晃一招,猛地右腿向他踢过来。田道长上步用左手轻轻引开来拳,就像牵着牛鼻子一样,然后瞬间贴近对手,扶着他的大腿,导致对手失去重心。这时田道长右手一记反抽在他的鼻子上,迅速微侧身横肘顶住他的胸口,随之落手反打在他的档部。一连串的手法一气呵成。内家拳有一个特点,实战时“进者生,退者死”,不能对手一打自己就跑。
第三回合,托尼采取稳打稳扎的方法出手。先是围着田道长转了两圈,突然从身后猛击。田道长早已感知他的拳路,顺势一拧身,轻接来手,顺势双手一拢,哗啦哗啦,两条手臂就上来了。外家拳一般都是硬碰硬,一招对一招;而内家拳则像鞭子猛抽一样,击打的点神出鬼没,让对手无从招架。托尼招架不住潮水般的击打,只能抱着脑袋到处乱跑,最后蹲在一棵百年桂花树下不敢动了。
武当武术讲究阴阳观念,习武者初入门时,要放松自己,将自己回归到无极之态。别人打拳过来,我是主动去顶,还是化解?化解得越深,再大的外力作用在你身上都找不到着力点,就像击打在水里一样,软绵绵的。达到一定水平后,面对一位搏击高手时,也许你还没有动手,对方已经输了。武当功夫的玄妙就体现在这里,并不是只有靠强壮的肌肉和力量才能取胜。
多年来的习武让田道长明白,其实武当武术的宗旨是以养生为主,技击为辅。它的高深就隐藏在养生中,习武者可能平时不觉得自己有多高深的武功。这就是道家的“无为,而无所不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田道长的武馆现有学员20多人,传授武当武术及养生之道。田道长说,现在很多人包括外国人已经意识到养生健体的重要性,前来武馆学习。

84岁高龄的赵剑英老人向本文作者讲述太乙五行拳的技击要领。赵剑英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是中国武术界的“国宝级”人物,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的代表性传承人。
以柔克刚,太极功夫化力于无形
84岁高龄的赵剑英老人站起身来,示意我向她出拳。她轻轻舒展手掌,将我的来拳化解,然后肘部趁势击向我的肋部,其动作之迅速令我大吃一惊。如果是实战的话,此刻我已经被击中软肋倒下了。
意犹未尽的老人向我讲解其中的奥秘:她习练的太乙五行拳与太极拳同属一个流派,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以胯部带动腿部,而不是平常我们惯用的以腰部带动腿部。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下肢的根基非常稳固。老人示意我站好弓步,她一个跨步向前面对我,右腿紧紧地贴住我的右腿,膝盖顶住我的右腿内侧,然后胯部稍稍用力一转,我的右腿已经失去平衡,突然往后一载。老人迅速拉住我的手,否则我就要扑到在地了。此刻,我已大汗淋漓,对于太极拳这种近身缠斗的技巧,算是领教了。
赵剑英老人已是中国武术界的“国宝级”人物,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的代表性传承人,武当太乙五行拳正宗传人,被誉为武当武术的“活化石”。她一生坎坷,虽从小习武,却直到54岁才有缘师从武当武术的正宗传人。
我们赶到她位于丹江口市闹市区的工作室时,正好碰上她送一拨外国客人出来。听说这拨客人是专程过来采访的一家美国电台,为此,丹江口市长曾文华也亲自陪同前来,并对老人嘘寒问暖。
等这拨人走了,我们坐下来,听赵剑英老人讲述她极为传奇的一生。老人一头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睛炯炯有神,满口的牙齿颗颗健在,看书竟然不用戴老花眼镜。她的皮肤看起来仍然光滑,不过眼睛周围呈现出一大块黑色,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文革”期间她被关押两年,心情极度郁闷下导致脸色变黑了。
她出生在武当山下,幼时体弱多病,时常拉虫吐虫,长辈们都称她“活不长”。6岁那年,与赵剑英大哥有患难之交的国教官来访,见她身体虚弱,便教她大洪拳、小洪拳等民间武术强身。赵剑英一练就会,半年之后,她的病竟然不治而愈,随后她一直未停止练功。
1941年,15岁的赵剑英参军,担任武术教官。解放后,赵剑英随丈夫覃辉回广西。由于武术功夫深厚,赵剑英多次代表广西武术队参加全国各类武术比赛,并屡次获奖;1963年,覃辉被划为“右派”后,赵剑英被迫带着孩子回到老家均县(现丹江口市)。1969年,她因传授武术,遭到诬告,结果入狱两年。1979年,赵剑英被落实政策,在均县体委当武术教练。
1980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山西太原举行,时年54岁的赵剑英代表湖北队表演。她结识了浙江代表队的金子弢,真正接触到正宗的武当武术。金子弢原名爱新觉罗·溥寰,是武当山俗家弟子、武当太乙五行拳正宗传人之一。金子弢决定把自己苦苦研习数十年的太乙五行拳传授给她。
这次,赵剑英被金子弢的拳法震撼了。她虽然生长在武当山下,但此前练习外家拳居多,对真正以柔克刚的武当拳法掌握不多。太乙五行拳以五行相生相克之理为依据,以养气健身、制敌自卫为宗旨,讲究尚意不尚力,贵化劲而不硬抗,借力打力,化力于无形,这与外家拳讲究手脚并用、爆发力、弹跳力、打击力的要求完全不同。
随后,赵剑英又结识武术大师沙国政、吕紫剑等人,习得武当三丰剑、太极剑、八仙剑、八卦掌、形意拳等武当武术。1996年,赵剑英在武当山开办剑英武术馆,正式授徒,培养的弟子遍布国内外。她还是武当山道教协会原会长王光德、武当山道教协会原副会长游玄德、钟道烛等道长的武术教练。
告辞时,赵剑英老人站在门口向我们挥手。我回头,看见老人一袭白衣,身形挺拔,夕阳斜照在她满头银发上,给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镀上了一层金光。她的孙女送我们到路边,双目含笑,双拳合抱,左手在上,行的是道家标准的礼节。门口,一块书写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传承基地”的牌子被阳光照耀得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