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教育的核心价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0:20:45
黄合来
2010年06月30日09:21   来源:《学习时报》
博士生教育的核心价值 --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出了“人才强国”的伟大战略。在一方面创造优良条件大力吸引海外高级人才回国效力的同时,国内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以及高级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和水平也迎来了重大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改革契机。博士生教育是高级科技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阵地。博士生培养水平是反映国家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国家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准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在研究生扩招的过程中,博士生教育质量成为了一个令人堪忧的教育研究热点。
大学毕业是走向社会的开端,而博士毕业意味着具备了独立科研能力,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开始。因此,博士生教育应该是个训练过程,而不是生产过程。具体地讲,博士生培养的实质不是做多少项目,不是发表多少论文,更不是编多长程序做多少实验,而是一个培训和练习过程,可以通过做项目、写论文等手段来完成,但是最终要获得的是一种思维,而这种思维恰恰是毕业生能否成为博士,能否在毕业后可以进行独立科研的关键。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思维呢?简单地讲,博士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养一种科研的评判性思维。美国哲学学会对评判性思维的定义为“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过程,是个体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作出判断的互动的反映性的推理过程”。反映到科研工作的评判性思维即包括对科学问题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严密论证思维等。思维的定义和抽象性决定了只有通过某种程度的具体化才适合交流和推广,下文从三种能力和一种素质探讨博士生培养目标和内容。
1.科学质疑能力。科学进步之首义在于质疑。科学质疑是科研人员尤其是博士必须具备的能力。硕士毕业要求掌握一门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对博士的要求是要在掌握一个领域的科学和技术之外,能提出质疑,并且“制造知识”,推进科学技术发展。
当然,科学质疑不是怀疑一切,评判性思维更不是批判一切。科学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过程,是对现存的科学技术的一种理性的思考和一种客观的判断,从而找到改进或革新的可能性。科学质疑能力是一个博士生在攻读博士期间最应该发展的一种能力。
2.独立科研能力。博士毕业之后就应该可以开始从事独立的科研活动,所以攻读博士期间需要接受一整套独立科研能力的培训。独立科研能力的发展,首先需要具备对本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了解现存知识才能找到问题,大胆提出研究假设,严谨而科学的求证,从而制造新的知识。其次,独立科研行为需要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科学研究是探索性的活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合格的研究人员必须不断地了解和吸纳最近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内容,这样才能始终站在科学发展的最前沿,不被同行所遗弃。
3.成果发表能力。成果发表能力本身也是独立科研能力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它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成为了在现实中科研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种能力。
一个博士生应该在博士期间进行一定程度的成果发表能力的培训,这包括论文撰写、论文投稿、修改意见回复、学术会议演讲稿的准备,以及现场口头报告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方面,一些导师(尤其是年轻导师)实际上做得不尽人意。很多时候博士生只是负责做实验分析数据,最多撰写论文初稿,而后续的论文修改、完善、投稿、审稿意见回复都由导师代劳。表面上导师很卖力,而实际上这是一种对学生极不负责的做法,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导师的目的在于急切的想把成果发表,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科研能力训练所导致。
4.学术道德和素养。学术声誉是学者的学术生命线,学术声誉应该从“娃娃”开始抓起。而学术声誉的建立可以从三个递进层面进行概括:学术道德、学术素养和学术贡献。攻读博士期间,导师有责任向学生强调学术声誉的重要性,并且有义务对学生建立基本学术道德和优秀学术素养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有取得重大学术贡献的可能。
现在很多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问题,表面看是由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但从根本上讲还是由于整个学术界对学术声誉的漠视。更具体就是很多“资深”科研人员在成长过程中自身从来就没有得到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这种道德和素养的建立是应该从攻读博士的时候开始的,导师在这当中应该起到一个很重要的楷模和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