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寿”与“杀身成仁”[中国人民大学肖群忠教授个人主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3:34:50
《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如何理解“仁者寿”呢?一方面可以将此看作是孔子与儒家的一种价值信念即坚信有道德的人必能长寿。即所谓“故大德……必得其寿。”(《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仁者寿的价值信念又是以德者福的信念相联系的。而“寿”则被儒家的经典《尚书》列为“五福”之首:“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老)终命。”任何一种价值信念总是要有一定的科学根据,但是否信仰对一种价值选择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对儒家的“仁者寿”是深信不疑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也可以说是人们长期观察到的一种人生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乐于助人、处处行善、与他人融洽相处的人,尽管终日辛勤劳作,粗茶淡饭,却活得健康长寿,相反,那些心怀恶意、争长论短、损人利己,与他人不能融洽相处的人,往往患病率高,寿命也比较短。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多做好事,多为别人着想,积善成德,其身心就处于一种和谐的境地,良心安宁,泰然处若,就会感到越活越有意思,越活越有精神,这自然是健康长寿的首要条件。
从另一方面看,“仁者寿”可以看作是儒家的一种心理养生观与养生方法。即通过修德而养生并获长寿。为什么修德就能长寿呢?在孔子看来,道德高尚和性格开朗的人,其心理不会患得患失,这样就能免除各种焦虑烦恼,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状态,即“仁者不忧”(《论语·宪问》),“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由于在孔子看来,“德”的核心思想是“仁”,于是,孔子提出了“仁者寿”的命题。正因为仁者“不忧”,君子坦荡,因而仁者就会喜欢山之敦厚,就会守静持一。正如董仲舒所说:“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成其身。”(《春秋繁露》第十六卷《循天之道第七十七》)程颐说:“仁者寿,以静而寿。”(《二程遗书》卷二十二上《伊川先生语八上》)
史书称,尧和舜都长寿,这同他们仁爱慈善、为政以德不能说没有关系。我国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就已认识到道德高尚的人易于长寿。其《素问》篇说:上古之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还认为,中古之人其寿命长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他们 “淳德全道”。唐代“药圣”孙思邈,也从医学角度提出了“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的理论。而主张人们要修身养性以养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养性序第一》)宋代哲学家邵雍也说过:“始知行义修仁者,便是延年益寿人”。
有趣的是,现代医学也认为善恶会影响一个人的生命,美国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对3000人进行了长达14年的调查,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共同就这个问题调查了加州阿拉米达县7000人,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同。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乐善好施的人,能激发人们对他的感激、友爱之情,从而使其获得内心的温暖和满足。“有德容乃大,无私心自安”,大大缓解了生活中出现的焦虑和不适。从人体免疫学的角度看,乐善好施,常做好事,有益于人体的免疫系统,良好的人际感受有助大脑生产有利于免疫系统的化学物质。
“仁者寿”表达了儒家对道德与人生的乐观主义信念,儒家重视养生之道的探索,体现了儒家对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视。《周易·系辞下传》所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性人为贵。”“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从这段话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子是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的。但是儒家重养生并不是仅仅为了长寿,而是为了去实现他们所主张的人生价值和社会抱负。在他们看来,人的生命是实现理想的前提,孔子说:“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礼记·儒行》)养生以准备在现实生活中有所作为,这是儒家养生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儒家追求养生长寿的首要动机。同时,在儒家看来,要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养性与修身。儒家虽提倡“志士仁人,如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但只要在“成仁”与“养生”不发生矛盾时,儒家还是很重视养生的。这与老庄之道家的养生观是不同的。道家主张养生是第一位的,其余之事(包括“帝王之功”)均是次要的事情。《庄子·杂篇·让王》说:“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那种一味贵已重生,甚至“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人生态度是不可取的。
那么,“仁者寿”与“杀身成仁”是否是矛盾的呢?笔者认为是不矛盾的。这是儒家应对两种人生境况的不同选择,但都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追求。当人生处于常态时,每个人都应修身养性以养生从而获得长寿,这样不仅可以获得自身的长寿幸福,而且才可以孝敬父母、光耀家族、忠君报国、治平天下。但当一己之生命与道义责任相矛盾时,甚至出现了尖锐对抗的情景时,那么就要舍去一己之生命,而成仁取义。正如孟子所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仁者寿”体现了对一己之现实生命价值的珍视,而“杀身成仁”则是对生命的社会意义、精神的、永恒的价值的重视与追求。诚然生命对每一个个体都只有一次,因而是极其宝贵的,但是当天下兴亡、民族大义、家族责任、德之操守需要牺牲这种个体生命时,自觉的献身以立德、立功、立言达到人生之“不朽”与永恒,这不仅不是对生命价值的沫视,而是对生命价值的提升与超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语)这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儒家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含,也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仁人志士,推动了民族的发展繁荣,也弘扬了他们个体生命的价值,使他们青史留名,使其精神生命实现了永恒。
“仁者寿”与“杀身成仁”从不同方面为我们的人生选择提供了生命的智慧选择。对于普通人的平常人生来说,“杀身成仁”的选择境况是不多遇的,而“仁者寿”的价值信仰与修德养性以求长寿之方法则对每一个普通人的现代人生实践仍具有其宝贵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仁者寿”与“杀身成仁”[中国人民大学肖群忠教授个人主页] “仁者寿”与“杀身成仁”[中国人民大学肖群忠教授个人主页]a 重新审视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中国人民大学龚群教授个人主页] 中国人民大学周孝正教授:以色列绝对是个好国! 中国人民大学周孝正教授:以色列绝对是个好国! 中国人民大学周教授:以色列绝对是个好国! 中国人民大学周孝正教授:以色列绝对是个好国! 陈宝江 教授个人主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人民大学教授:工人示威频频 中国劳资关系倾向暴力化 中国老年个人主页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 中国人民大学研招网 -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 考研网 新读《孙子兵法》(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黄朴民主讲) 新读《孙子兵法》(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黄朴民主讲)0 《孙子兵法》的哲学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黄朴民主讲) [转贴]中国人民大学周教授:以色列绝对是个好国!(图)-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新读《孙子兵法》(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黄朴民主讲)l 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的信仰及其他 个人主页 个人主页 个人主页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余虹12月5日正午时分,在“五十知天命”时突然坠楼身亡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余虹12月5日正午时分,在“五十知天命”时突然坠楼身亡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