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与“荆山悟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14:57
一代武圣张三丰,出生辽东懿州(今辽宁),名全一,又君实,字玄玄,号三丰,道号玉虚子,樵骆幕左道人(自谦)。元定宗丁未年(1247)人,十二岁始研习儒学,过目便晓。中统二年,称文学才识,名上闻,奏补中山博陵令。游葛洪山后受到启发,将殷实之家业田产悉数分付族人,乃束装出游。先师三丰先后北抵燕赵,东至齐鲁,南达韩魏,往来名山古刹,吟咏闻观,且行且住,如是三十年无所遇,乃西行至秦陇。先师游太华,历太白,走宝鸡,度陈仓,见宝鸡山泽中有三尖山,三峰挺秀,苍润可喜,因之自号三丰居士。荆山为黄帝、大禹铸鼎处,周秦汉唐游览之圣地,相传古时有五仙人渡漆沮河,见一巨星飞落跌入荆山山谷,遂在此讲道。晋郭景璞有“奇令遇五龙,千岁方婴孩”的游仙诗,说的就是他见到五仙人时的情景。据乾隆四十三年《富平县志》记载:“五华洞在荆山北,相传五仙人讲道处,洞额张三丰题。”元大德己亥年(1299),先师凭吊汉唐二皇后至此,顿然彻悟。黄帝天、地、人宝鼎,则天、地、人合一,一者一统,一则易也。先师在荆山静下心来,丹拳兼修,始得大地之真元,又集阴阳之正气,饵金鼎之灵膏,处纵横之极心(五通午,乃一纵一横处也)。身心相修,德艺双修,性命双修,正是先师深通道法,才能创造出精美绝伦的太极拳,太极拳之真谛乃取之于一理,二气,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其始于一而终于九,又复归于一。一,易道备矣。三才,就是天、地、人,先师取此作拳法,使太极拳通乎易理(《易经》),主于道(《道德经》),而依于医(《黄帝内经》)。先师首创的内家功法和拳法也就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自然规律,达到天、地、人合一,精、气、神合一,意、气、形(劲)合一,它以意承先,以心行气,气流周身,再经坎离相交即可得先天之元气之充实,气以日积,人体若得元气之补充,即可强肾、养心、补脑,从而开发出人体自身之潜能,达到养生、强身、健体、益智、益寿之目的。据《道统源法》记载:“张三丰好道善剑,弃官出游,拜访悟道后,于泰定甲子(1324)春第一次上武当山。”四十多年后,张三丰被推举为武当山五龙宫住持。因张三丰预料日后皇帝会来找他,便回陕西富平找邱玄清(陕西富平县人)代为五龙宫住持,果然不出所料,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就亲自派人找他。而邱玄清也不负先师厚望,在担任五龙宫主持的十余年中,先后对武当山做了大规模的修建工作,从而受到朝廷的重用,邱玄清初为朝廷的监察御司,不久便被朱元璋看重,升为太常寺卿,专门代表皇帝祭祀天地。又据文史记载,先师卒于明天顺八年(1464),活了整整二百一十八岁,如此高寿,可见他得养生之大道也。有道是,“德则得之”,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悟到黄帝文化之精髓,崇文尚武也是如此。荆山悟道,先师的这一科学创举,打破了历代人们想通过灵丹妙药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先师在他的著作最后写道:“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这也正是他得道和创拳之目的。先师非常感激轩辕黄帝,他给自己选择的大弟子(陕西霸桥官厅村人)取得名字是王宗,意思是不要忘了老祖宗,给选择的二弟子(山西人)取得名字是王宗岳,意思是不要忘了老祖宗的荆山。先师还于元至正庚子仲夏(1360年6月)披星戴月,从荆山溯沮水北上(黄帝陵桥山下的沮水流至耀州后与漆水会合,其下称石川河),拜竭黄帝陵,在黄帝陵玉皇庙东石壁上狂草《桥山祈仙台》诗一首,此诗在明弘治七年(1494)由延安府台从玉皇庙东石壁拓下,上石立碑予轩辕庙中。现存黄帝陵的《桥山祈仙台》诗碑是由西湖人金兰芝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夏四月重立的。因此,先师三丰不仅是创三丰太极拳之祖师、技击家和道学家,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伟大养生学家。他忘我无私,造福人类,其武学创新精神还被后世尊为武学创新之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