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大学城举债扩建10年留下逾20亿元债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23:08:20
2010年06月25日 11:33钱江晚报【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27条
10年前,在地方政府的鼎力相助下,一个中学校长的突发奇想变成现实,中国持续至今的大学城热由此发酵。10年后,大学城中,预想的十万学生只有三成,城里只剩一群讨债的人和卖疯了的高尔夫别墅。而真正的考验是,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依然搅在一起的高校“产业”里,竞争的失败者们能否退出?谁来为他们的巨额债务埋单?日前,记者调查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城的生死轮回,以为十年之记。
中学校长开启大学城时代
“一条街,两边是商铺,那叫大排档;如果两边都是大学,那就叫大学城。”中学校长刘志毅没有想到,十多年前他的一次突发奇想,竟然开启了中国教育的新时代——“城”时代。
那是1998年5月的一天,48岁的刘志毅接到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工会主席张忠华的电话:“有位归国华[0.20 -4.88%]侨想向你请教问题,你去不去?”
这位华侨名叫爱新觉罗·显琦,彼时在廊坊办了个爱心日语培训学校,经营一直不好,便想向时任北京二十五中校长的刘志毅请教。
第二天,刘志毅便去了廊坊,饭后,他们在学校周围散步,看着一望无涯的庄稼地,刘随口问了句:这些地能不能用?要不办个大学城吧?
刘随口而出的想法,一开始并没有引起注意,当天他便回了北京。没想到,几天之后,对方打来电话,“你这个主意好,再来廊坊一趟吧。”
1999年,东方大学城开工建设,廊坊市有关方面在土地审批等程序上一路绿灯。2000年9月,大学城举行了隆重的开城仪式。为校舍紧张而奔波的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7所高校和北京二十五中的近万名学生率先入驻。
“先建设,后付款”隐患重重
在张扬的宣传中,东方大学城被看成是中国第一个开创了“政企合作”模式的大学城。然而,也正是这种模式,让危机的隐患,就此埋下。
据公开报道,整个大学城仅一期占地2300亩,总投资高达14亿元,但在建设之初,大部分资金均未到位。为吸引开发商,东方大学城开发公司开出了比市场高不少的价格。其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由建筑商全额垫资建设款,开发公司分3年还清。
这种“先建设,后付款”的开发方式,就如同让参与者各自先花钱去买面粉,做成面包卖出之后再还钱,其风险可想而知。
但高额利润和大学城“国家级教育项目”的金字招牌还是让很多建筑商们蜂拥而至。他们不仅建设了教学楼,也建起了别墅、商品房、度假村,甚至高尔夫球场。以“教育产业化”为目标的东方大学城便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这时候大学城还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紧缺问题。2000年,河北省分行被中国工商银行[4.27 0.00%]总行下令停止向东方大学城贷款。此外,因为建筑商不愿意继续垫资,本应在2003年开工的大学城三期也被迫暂停。
部分院校陆续撤离大学城
大学城遗留的债务黑洞,也让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们深感恐惧。在大学城中央,有一个名为堤口村的城中村,从2001年起,这个村常年住着近百名讨债的民工,其中一些人在这里住下就再也没有离开。
一时间,入住院校及学生家长与东方大学城的摩擦投诉不断。忍受不了混乱的管理,从2003年开始,一些院校开始陆续撤离。
见此势头,廊坊市政府坐不住了。2004年12月,廊坊市政府着手大学城的债务重组,但经营状况并未就此转变。2005年年末,东方大学城开发有限公司负债总额18.69亿,2007年年末负债总额则达到24.16亿。
不愿成为“冤大头”的政府开始了突围之路,重新定位。2008年初,经廊坊市国资委批准,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莱佛士教育集团出资约2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东方大学城99%的股权。
但在去年5月,莱佛士再次发表公告称,其对东方大学城的收购款将延期两年支付。知情人透露,莱佛士教育集团亦很头疼,过去十年所积累下的难题,非短期就可解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