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折射双重人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20:56
赵可金《 人民日报 》( 2010年08月30日   23 版)

图为美国一个专门为无家可归小动物慈善捐款的自助式捐款机。
人民图片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为近代美国资本主义成长提供了一种理论解读模式,他认为新教伦理成为美国资本主义兴起的一个精神根源,新教伦理造就了资本主义精神。在新教伦理下,追求更多的财富被视作一种与上帝对话的过程,一个人赚的钱越多,意味着与上帝距离更近,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增加财富,以此作为判断与上帝远近的标志。
在对待财富问题上,美国人的双重性格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赚钱哲学,二是花钱哲学。在美国人的赚钱哲学中,不存在中国哲学中的“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义以为上”、“义然后取”的智慧,当面对赚钱机会的时候,美国人会毫不犹豫地抓住获取财富的机会,不问是否符合道德。就像索罗斯在与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的论战中所说的那样,问题的核心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存在漏洞,不是作为“金融大鳄”的他是不是“坏孩子”。
同样,美国人的花钱哲学也是我行我素,在别国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美国人信奉对自己下手要狠一点,美国人是世界上最敢于消费的人,寅吃卯粮、赤字消费在美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消费品,“无物不可以消费”,美国人以超前消费来论证“资本主义平等的神话”。
相反,美国人对待子女近乎抠门,多数人不愿意为儿女留下巨额财富,更鼓励儿女自食其力。盖茨、巴菲特等人倡导捐献一半身家的行为从一个侧面也是美国人此种花钱哲学的体现。在他们看来,财富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花钱如同一种游戏。受基督教传统和现代进步主义社会价值观念的熏陶,捐出一半财产是美国富豪花钱游戏的“升级版”。
此外,美国富豪此种慷慨的花钱哲学还受到美国法律环境的影响。尽管巴菲特称“慈善誓言”活动成员没有一个是出于纳税的考虑,但美国对富豪们开征高额遗产税、赠与税以高额累进税的政策还是不能忽视的。根据美国法律,当遗产在300万美元以上时,税率高达55%,换言之,即便美国富豪不把一半身家捐出来,最终也会落入政府税收的腰包。相反,如果以慈善捐助的方式设立公益基金会,不仅自己仍然以基金会董事长、董事、监事等名头继续对捐资的使用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还可以免除不少政府税收,要比以税收形式交给政府而对支出完全没有影响力要现实、风光一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捐献一半身家也隐含着权衡利弊的实用主义考虑。
(作者系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