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学教授:中国要预防思维美国化 保持主体性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44:28
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21日发表题为“要预防中国思维的美国化”的文章,作者是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郑永年。文章认为,中国正在崛起,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内政和外交的经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建设中国思维的主体性。失去了这个主体性,思维被美国化或者欧洲化,中国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尤其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大国。文章摘要如下。

资料图片: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郑永年。
近来不断有欧洲同仁问同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也像美国那样思维,那样行为,那么这个世界会变成怎么样?欧洲同仁的担心主要是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些方面的行为越来越倾向于(至少在他们看来)美国化。
中国国际行为的美国化,一方面表明欧洲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国际政治话语面临边缘化的可能。欧洲感到它们的国际政治话语和美国不一样,但较之美国的国际关系话语,欧洲担心,他们的话语对中国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在欧洲一些国家看来,中美两大国如果能够和平相处当然对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如果中美两大国之间的利益过于重合,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两大国就能主导国际局势,从而使得很多国家的国际利益边缘化。
从欧洲等国家的利益出发来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能说没有意义。但如果再能深入一步,从中国的利益出发反思这个问题,意义更为深刻。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的确需要至少考量(如果不是回答)这个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这涉及到中国要在内部改革和外交方面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的问题,也因此是一个中国要成为什么样的大国的问题。
预防思维美国化
后发展中国家在崛起过程中,往往盯住一个或者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向这些国家学习。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在向像美国那样的大国学习,而且也在向像新加坡那样的小国学习。中国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应当说是中国全面向国际社会学习的结果。
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中美交往与合作日益加深,思维互相影响是必然的。在冷战以后,中美关系涉及到中国诸多核心利益,例如台湾问题、朝鲜半岛核危机和中日关系等。因为是重中之重,有关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在中美关系方面,美国有关方面更是对两国关系有关的各种项目进行多种形式的直接投资。种种因素促使中国对美国的研究在以往20年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国别研究来说,美国研究在中国是最为先进的。
美国的社会科学话语并不具有普遍性。美国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经验的总结和抽像。如果把美国的整套社会科学概念和理论机械地用于中国,不仅很难解释中国的现实,更难发展中国的社会科学。
美国外交思维的功利性
思维的美国化在政策领域可能带来更为消极的后果。
美国在强大的同时,也建立了美国霸权话语。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就是最好的一例。在美国霸权那里,国与国之间除了无限制的力量竞争之外,别无其他。这种美国思维直接影响到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
在整个冷战时期,美国把最多的资源和最好的人才放在前苏联等一些大国的研究上。在外交政策领域,美国很少投入对小国家的研究。
冷战结束后,美国把中国视为是潜在的对手和敌人,开始作大量的投入,加强对中国的研究。直到9·11恐怖主义事件以后,美国政府才开始重视“小国”的研究,包括中东和非洲等。
学习外国经验把握“扬弃”
中国也在积极推进“走出去”的政策,中国的利益已经到达非洲、拉丁美洲、中东等各个角落。
中国不仅要学美国成功的经验,更要吸取美国不成功甚至失败的教训。美国的霸权话语及其指导下的政策已经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结果,成为美国走向衰落的主要因素。
中国正在崛起,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内政和外交的经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建设中国思维的主体性。失去了这个主体性,思维被美国化或者欧洲化,中国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尤其是一个可持续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