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鲁”取“金”:鲁迅的“沉重”不敌金庸的“轻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15:32
去“鲁”取“金”:鲁迅的“沉重”不敌金庸的“轻松”?
王淦生
据媒体报道:北京新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已删去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而代之以金庸先生的《雪山飞狐》了。这样做的理由据说是因为迅翁小说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过于“沉重”,其背景、气氛过于灰暗阴晦;而金庸的东西则“轻松明快”,更适合青少年的口味,在读者中也有着广阔的市场。想必京城里 的中学师生们将来的语文课上定会除去几分压抑、凝重,多上些许愉悦、轻松了吧?而首都北京开了这一教材改革的先河,其他省市恐怕也就没有理由再墨守成规不给我们的中小学师生一个“悦读”各类“时文”的机会了吧?
看到语文教材阵地的“失守”,一些对“传统”情有独钟的先生们已经很有些坐不住了。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政治历史的高度痛陈去“鲁”取“金”的弊端及隐患,甚至担心这样媚俗的教材改革有朝一日会使我们的下一代、进而使我们这个民族失去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的根基。但这些先生偏偏就没有想到教育界根本就不是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反倒应当肩负起“领风气之先”的重任。我们的社会既然已经进化到了这样一个举世追求“悦读”、“愚乐”的时代,你教育界再板着面孔去故作深沉,欲将一种因袭的重负施加给我们天真的孩子,让他们去为我们民族的过去和未来伤透脑筋,进而担负起一种无谓的沉重,这是否有些太不识时务了?你不看看某些原先被视为“象牙塔”的高等学府,为培养出在社会上“独领风骚”的高雅绅士,便将高尔夫开作了必修课程。大学“顺应时代潮流”都到了这种地步,在中学教材中抽去一两篇鲁迅的文章,让孩子们原先只能偷偷躲在桌肚里看、甚至使多少孩子荒芜了学业的金庸作品浮出桌面进而成为“学业”,这岂不是一件令师生家长出版社各方“多赢”的事?其实又岂止是金庸,淘尽多少女孩子眼泪让多少少男少女成为“你是疯啊我是傻”的琼瑶女士的作品,极富异国情调的三毛女士的美文,还有韩寒、郭敬明的大作乃至红遍世界的《哈里·波特》……又有哪一样不能成为我们下一步入选教材的妙文?
至于说从教材中剔除鲁迅作品的理由———“内容过于沉重”———这实在是说到了点子上。既然能够“轻松”,谁又愿意自作自受去自寻“沉重”?想想鲁迅当年也是,凭他老人家那样的绝世才华和文字功底,若去编个三角四角之类的风月故事,或去做做士大夫式的闲适小品,赚得的银子恐怕更不会差。但他偏偏就爱孤独而且执拗地“发一声喊,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以他的“匕首”、“投枪”与那个黑暗的世界作“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抗争,以他的愤世嫉俗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愚公挖山般剖析、针砭着民族的劣根性。从血管里流出的血自然要“沉重”于水管里流出的水,而他老人家又哪里知道在今天这样一个血糖、血脂、血压普遍偏高的“富营养化”时代,人们更需要水来稀释自己的血液,换得轻松自在!北大某教授说得更为明了:“像《阿Q正传》和《狂人日记》这样的文章,许多学生理解起来已经有些吃力,年代太久远,许多学生已经无法体会旧社会如何‘吃人’,这样的课文已不太适合他们。”不到一个世纪前的鲁迅已是“年代太久远”,那么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岂不应当束之高阁甚至付之一炬?因为“理解起来吃力”,所以干脆弃置不理,这更是令人叫绝的逻辑!
文化界那些“沉重”的东西,如严肃文学,如高雅艺术,在中国特别是在我们下一代身边究竟还能走多远,从当前现状分析真的让人不敢过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