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没有性格,但是有云吞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4:38:22

有人说,天塌下来当被盖是广州人的性格,但是也有人说这是广州人麻木不仁(要居安思危啊)。有人说,广州人的性格是包容。包容也算性格吗?包容就是没脾气,没脾气就是没性格。还有人说,广州人的性格是埋头苦干,全国劳动人民的性格都是埋头苦干,好不容易找到的广州人埋头苦干的性格又给淹没了。也有人说,广州人的性格可能是粗茶淡饭,咸鱼白菜也好好味,这样更加要命,小富即安都不对,咸鱼白菜连小富都不是啊。当然也有人说广州人的性格是敢为人先,但是打开珠三角各大城市的网站,人人都说自己敢为人先,广州算什么?城是用来防御的,市是用来做生意的。广州无城有市,没性格就没性格,城市终归还是城市。话之佢啦。广州没有性格,但是有云吞面。   ——陈扬
没错,我们有云吞面。广州人爱吃云吞面,一碗上乘的云吞面,要有“三讲”:一讲面,必须是竹升打的银丝面;二讲云吞,要三七开肥瘦的猪肉,还要用鸡蛋黄浆住肉味;三讲汤,要大地鱼和猪骨熬成的浓汤。小小云吞面,承载着丰富的本地元素。
虽有“三讲”,可早也不过分细讲——机打面也可,鲜虾云吞也可,“走汤”拌面也可,各式各样的云吞面满布街头,这粒有这粒香,那汤有那汤味,碗碗有爱主;更重要的,那是一种习惯。
早、午、晚三餐,消夜或者下午放学有点饿意之时,五六元的云吞面乃是首选。因为够“平民”,隔三差五地总要吃上一碗,百吃不厌。广州人说的云吞,即北方人所说的馄饨。据说在唐宋时期由湖南传入广东。宋代高怿的《群居解颐》一书有记载:“岭南地暖……入冬好食馄饨,往往稍喧,食须用扇。”而云吞面正式传入广州,则要追溯至清朝同治年间。

相传,当时一位湖南人在广州双门底(现在的北京路)开设了一间“三楚面馆”(三楚即湖南湖北一带),专营面食,其中就有云吞面。只不过那时的云吞做得很粗糙,基本上只有面皮肉馅白水汤。后来几经改良,以鸡蛋液和面擀成薄皮,包以肉末、虾仁和韭黄制成的馅料,自成一派。


很显然,广州并不是以面为主食的地区。然而,广州人却对这碗云吞面情有独钟。“三楚面馆”因而生意红火,不久就有许多人争相效仿。初期,云吞面由小贩肩挑四处贩卖,以敲竹板作“独得独得”声招徕顾客,不久便发展至成行成市。
上世纪30年代,城中最有名的云吞面店是位于西关三圣桥头的池记。该店前总站满穿旗袍、坐小轿车过来买面的阔太太。不过,当她们的优雅尊贵碰上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云吞面时,总不免会显得狼狈。

无论当时的面店如何响当当,也就是在街边摆摊,并无店铺。那些太太们,只好坐在路边或躲进车里,和老百姓一样捧着碗享受美食。直至把吃云吞面,变成了一种时尚。

姑且不谈什么正宗云吞面,或者云吞面怎样制作。大大小小的云吞面老字号实在太多太多。云吞面也并非广州独有,可广州的云吞面却姓广名州,沉沉实实,不需要丝毫包装扮靓,拥趸依然。“有钱吃盒仔饭,无钱吃云吞面”。直至今日,云吞面已回归其最原始的状态———廉价餐食的代表。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广州人从不嫌弃它,更离不开它,不仅仅习惯,还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