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湘澄针灸实验歌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06:01
著名老中医蒲湘澄( 1900 - 1961 ) ,四川射洪人,自幼从其父蒲松荣学医,擅内、外科,尤精针灸学。青壮年期,虚心好学,不辞跋涉之苦,负籍就学,中年学成,为人治病,多妙手回春。蒲老热心教育事业,解放前在川北举办讲习班、针灸班计30余班,医教工作之暇从事著述,以《中医实验谈》20万言于1939年在川北刊印,颇受医界赞誉。学术方面有全面系统的理论基础,针灸临床经验丰富,手法独特,对中风等疑难重症疗效甚佳,享有盛誉。
1954年以后曾任职锦官驿成都中医进修学校针灸教学与门诊, 1956年成都中医学院成立担任针灸教研组主任。蒲老忠于党的事业,工作任劳任怨,作风正直、朴实,曾受到中央卫生部及省市表扬、奖励。荣任四川省第一、二届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委员,全国聋哑协会委员。撰著有《青囊句解》《经方意解》等。
蒲老所著《蒲湘澄针灸实验歌诀》一文,于1963年在成都中医学院刊印,该篇充分体现了蒲老的针灸学术特色,为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现将全文节选分段注释于后,指导临床。
1 行针知要
未行针灸先审穴,审穴原来有妙诀;
诸书理论说不同,法繁旨秘难推测;
我将审穴对君谈,阳经有陷阴动脉;
本经有病本经求,按穴病除始确切;
即从此处施针灸,此法从来少人说;
针深针浅论肥瘦,病之瘥否为准则;
针下病痊不再深,未解稍深进勿急;
有筋有骨勿深求,,针到适宜停片刻;
行针之法重迎随;纵横交错龟探穴;
慢提急按补之方,急提慢按泻之诀;
呼吸补泻用亦奇,轻灸四腕并关节;
主要辨证务须详,虚实阴阳与寒热;
阳热实闭用针利,虚脱阴症灸最宜;
脉浮热甚勿用灸,实以虚治病为逆;
伤寒火逆总十条,针泻灸补有成例;
不能掌握这机理,相反无功反成拙;
几句说了碌无奇,破除群经真秘诀。
上文谈了审穴、取穴方法、针刺深浅、行针手法、迎随补泻、苍龟探穴、提插补泻的运用,重视辨证施治与针法和灸法的具体应用。
2 内科疾病
(1)中风病,口斜,大迎地仓及颊车,气海内关足三里,痰盛丰隆效亦著,肩髃曲池风市穴,百会承浆酌量加,舌强难言治哑门,通里廉泉效不差。
注释:中风病以突然发作,出现昏迷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失语言謇涩等为主症。根据病情轻重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口歪斜可用大迎、地仓、颊车治疗。中脏腑脱证则用气海、足三里重灸,配合针四关回阳救逆,扶正固脱。痰多配以丰隆化痰,偏瘫则用肩髃、曲池、风市、百会、承浆等治疗,舌强失语用哑门、通里、廉泉效果好。
(2)头疼痛,攒竹针,头维太阳并太阴,风池风府百会穴,头风列缺可回春。
注释:头为诸阳之会,处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外感风邪,侵犯清阳,故头痛、头昏。太阳主表,其经脉夹脊上顶,故循经取穴,疏风通络。攒竹、头维、太阳(左) 、太阴(右) ,疏风清热明目。风池、风府、百会皆治风之要穴。头风病为头痛之重症,时发时休,发作剧烈,取四总穴列缺独特。
(3)喘与咳,天突妙,肺俞关元膻中找,咳嗽风门曲泽针,虚甚涌泉灸必要。
注释:喘咳为肺病,久则及于肾。天突降逆止咳,肺俞、膻中宣肺利气,关元纳气归肾,以治咳嗽上气之喘证;外感咳嗽风门、曲泽疏解表邪,泻热止咳;虚证灸肾经井穴涌泉。
(4)间使穴,治胃痛,内关中脘三里求,腹痛尺泽三阴交,绕脐承浆效最灵。
注释:间使、内关、中脘开胸腹结气,治胃脘疼痛,配足三里调整肠胃;尺泽、三阴交、承浆以调和诸阴经,缓急止痛。
(5)水肿病,三里求,水分脾肾俞复溜;绝骨涌泉气海穴,三阴交,治同畴。
注释:水肿病责之肺脾肾三脏,胃为肾之关,关门不利则聚水。以胃之足三里开关门;水分、脾肾俞健脾行水;绝骨(悬钟) 、涌泉、气海、三阴交以温灸温肾化气,而治水肿属阳虚者。
(6)消渴症,厉兑好,心烦大陵井穴找,口中无津刺中冲,加入关冲心热扫。
注释:消渴胃热津枯,取胃经井穴清胃,泻大陵心火除烦,配中冲、关冲生津止渴,兼清心热。
(7)内庭能治吐不止,鱼际内关效无比,心烦欲呕治中魁,或加中脘足三里。
注释:呕吐为胃气上逆,伤食伤饮以吐为快,胃虚呕吐或心烦呕吐,除胃经穴外,要穴中魁(手中指二节尖)益胃降逆,豁痰止呕。
(8)癫痫症,针风府,期门神门身柱伍,夜发照海昼申脉,鸠尾四关普施穴。
注释:癫痫痰饮作,风木眩动窜肝,取风府祛风镇静,肝之募穴期门以平肝风。神门、身柱宁心安神。照海、申脉主阴阳交合,鸠尾、四关豁痰开窍。
(9)手足厥逆大都疗,合谷涌泉三阴交,重灸关元和气海,气壮阳回厥自消。
注释:手足厥逆、肢冷、脉微细,是太阴、少阴、厥阴病证,阳气衰微,取上述诸穴,以温经回阳救逆。
(10)癃闭中极与照海,重灸关元气海良。
注释:取任脉与足少阴肾经之穴以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经气。
(11)水泻症,天枢妙,痢疾大肠俞必要;尺泽中脘三焦俞,灸到肝俞功更好。
注释:主以俞、募配穴治之。
(12)失眠症,有多般,风市一针可安眠,风府大陵同隐白,心俞肝俞阳陵泉。
注释:失眠有心肾不交、胆火为患,故以风市、阳陵疏风宁胆;心俞、肝俞调治心肝,风府镇静,大陵、隐白调治心脾。
(13)虚汗症,治颇难,大椎合谷后溪间。
注释:以扶阳抑阴之法辨阴阳。
(14)手颤抖,治外关,中泉鱼际效亦专。
注释:神经性震颤需经长期针灸治疗,中泉为奇穴(经外奇穴,位于手背腕横纹上阳池穴与阳溪穴连线的中点) 。
(15)大杼穴,暑身热,膝头难伸功更烈。
注释:暑伤元气,阴津亏耗,所以大杼益气坚阴并可治疗膝关节活动障碍。
3外科病症
(1)治脱肛,针长强,不愈四底治亦良,重灸百会轻神阙,加入二白效非常。
注释:脱肛是因中气下陷,气虚摄纳无权所致。长强、四底(会阴四周)为局部取穴,重灸百会与神阙升阳举陷,益元固本;二白为奇穴,间使后一寸两筋间,一穴在大筋外。
(2)痔与瘘针长强,承山命门好主张。
注释:局部取穴为主,配承山、命门止痛。
(3)腰尻痛,治昆仑,委中承山与命门。腰俞腰眼并精窍,随手捻来用亦灵。
注释:精窍(石门的别名) ,局部取穴配奇穴,同治腰尾椎疼痛。
(4)伏兔能治腿膝痛,龙眼环跳要分明,梁丘风市和阳辅,足部痠胀解溪留。
注释:循经取穴,以胃经与胆经穴为主,配奇穴,以通经络、刺关节、止疼痛。
(5)因过走,腿膝痛,飞扬绝骨施妙用,长途跋涉足边风,京骨金门功并重。
注释:久行伤筋,久立伤肾,绝骨又名悬钟,治腿膝疼痛,能活血通络,强筋。足外侧疼痛局部取穴。
(6)足部肿,治行间,流走窜痛申脉参。
注释:取肝经荥穴,膀胱经之八脉交会穴。
(7)犊鼻能治足肉核,膝难屈伸委中专。
注释:犊鼻(奇穴) ,肉核即膝肿,并膝难伸配委中,相当今之类风湿、痛风性关节炎。
(8)疝瘕带,与腹痛,带脉太冲灸要重,大敦承浆亦可疗,逆产至阴必须用。
注释:指疝证、瘕证及带证出现腹痛的治疗。
(9)足转筋,治委中,飞扬承山也有功,用手提足中二趾,结散筋缓痛亦松。
注释:局部取穴。
(10)肩肘不举治肩髃,中渚曲池功亦确。
注释:循经取穴。
(11)若问遗精治关元,然谷心俞中封配。
注释:遗精系肾失封藏,心火不宁,水火不相济。取关元、然谷、中封以调肝肾而固肾密精,心俞以宁心安神。
(12)膈俞公孙与肾俞,肠风便血效便捷。
注释:肝脾肾三脏同治。
(13)身瘙痒,取曲池,劳宫蠡沟天井宜;大陵曲泽两穴间,三处同灸效亦奇。
注释:针灸配合治疗诸如风疹、湿疹。
4 五官科病症
(1)治火眼,针大陵,太阳阳白及睛明,攒竹耳尖与鼻准,痛止泪收肿亦平;时行火眼用桃叶,按目灸之效亦能。
注释: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干生眵为风热上攻,肠腑热甚,俗称火眼病,即今之急性结膜炎,时行火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行的特点。采用针刺与热熨:大陵手厥阴心包经输穴,针大陵清心包之火;配太阳、阳白、睛明疏风清热明目;攒竹、耳尖、鼻准头有止痛止泪作用。时行火眼以桃树叶隔叶灸可活血消肿,促进眼区血液循环,消除炎症。
(2)内障眼,治太冲,肝俞三里涌泉同,翳明耳后完骨取,承泣睛明与天容,或刺内迎灸上星,近视目窗效亦宏。
注释:五风内障为肝肾亏损,气血不足,血不养肝,肾之精气不能上注于目,故视力减退或生障翳花陷。太冲为足厥阴经之输穴,配肝俞、三里、涌泉养血,滋补肝肾因而达到明目消翳之作用;配内迎香、上星开窍;取目窗疗近视。
(3)耳聋病,治翳风,听会外关与听宫,风池侠溪耳门穴,交错医疗有奇效。
注释:少阳之脉过耳前后,故耳鸣耳聋取少阳经之穴,疏通少阳经气,开窍聪耳。翳风穴为主,风池、天冲、耳门为本经近取之诸穴。
(4)齿疼痛,治牙关,巨髎合谷二、三间,牙槽溃烂大钟妙,大迎刺后亦能安。
注释:手足阳明环唇口,上牙为大肠经,下牙为胃经,取本经穴位,以清胃火泻肠实热,泻热止痛。牙槽溃烂、齿龈脓肿、牙周炎,为风火太盛或热瘀成脓,取输穴大钟泻热,大迎止痛。
(5)治鼻衄,寻囟会,无效尺泽合谷配。
注释:上星、囟会治鼻衄; 配尺泽、合谷以清血热。
(6)失音通里针哑门,听会翳风效亦能。
注释:取通窍、疏风之穴。
(7)扁桃炎,合谷穴,上星迎香治鼻塞。
注释:喉痹取合谷用泻法,上星、迎香主治鼻塞。
5 妇科病症
(1)隐白少商治倒经,重灸涌泉功亦倍。
注释:取手足太阴井穴,重灸足少阴井穴以治经行鼻衄,育阴清热,止鼻衄,调月经。
(2)经不调,灸隐白,子宫内庭与中极,命门血海三阴交,量体强弱针灸别。
注释:月经不调指经量或多或少,经期差前错后,治疗取隐白为主,经乱加子宫穴,灸内庭、中极;经量不正常配血海、三阴交,或针或灸根据辨证。
(3)因病回乳乳不通,天池胸乡任选择。
注释:局部取穴。
(4)血胞块,灸章门,照海中极用亦能,崩漏关元三阴交,甚者须当找石门。
注释:指癥瘕症灸章门,另两穴用针刺;崩漏灸关元三阴交,重症灸石门。
6 针灸注意事项及处置方法
治晕针,百会穴,三里人中合谷穴,会募俞治病多,遂处尤宜细审核。
出针刺过程中晕针的处理,以益气回阳救逆的百会、人中(水沟) 、足三里或针或灸处理;并指出八会穴、五脏募穴、十五络穴、五输穴、背俞穴功能特殊,治疗疾病应用广,宜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