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子枕边书 (年轻父母必读)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2:08:58
哈佛教子枕边书 (年轻父母必读)
开篇:早期教育的伟大成果
从三个哈佛大学生说起
一个乡村牧师的信念
早期教育的受益者们
天赋的递减法则
第一篇:卡尔·威特的潜能教育
老威特的神奇之书
是谁带来了健康的孩子
最高明的教育
语言是早期教育的一块基石
唤起孩子的兴趣
带孩子去旅游
不要乱给孩子买玩具
吃东西会伤害智力
孩子的时间
儿子永远是个普通人
关注孩子的心灵
不要伤害孩子的判断力
孩子和他的朋友们
点燃孩子的良善之心
骄傲的孩子是可怜虫
让孩子身心健康
轰动法国的事件
年仅9岁的大学生
16岁的博士
第二篇:塞德尔兹的自由教育
俗物是怎样变成的
母亲手中的吉它
从轻松有趣之中学习知识
天才是从游戏中产生的
知识是人类最美好的东西
天才源于后天的培养
纪律会扼杀孩子的天才
优异的品质是怎样形成的
后悔的人是俗物
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用信心去消灭恐惧
不要把孩子变成懦夫
帮助孩子走出失意的阴影
向快乐的蝴蝶学习
开篇:早期教育的伟大成果
从三个哈佛大学生说起
1914年,美国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了。他的名字叫威廉·詹姆士·塞德尔兹 ,是著名心理学家鲍里斯·塞德尔兹的儿子。 威廉·詹姆士·塞德尔兹的学历非常奇特:他不到两岁就开始接受教育,3岁时已经能用 母语流利地读写了。他5岁 时看到家里的骨骼标本,又对人体产生了兴趣,从而开始学习生理学,不久竟然达到了执业医师水平。他6岁那年春天,和别的孩子一样开始上小学。入 学那天上午,他被编在一年级 ,可是到了中午,他母亲去学校接他时,他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就在这一年,他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第二年,7岁的他打算上中学,因为年龄不够,学校不收,他只好在家自 学,主要是学高等数学,语言学他早就学过了。
一年以后,他满了8岁,终于被中学录取。他的各科成绩都很优秀,数学更是出类拔萃,所以没多久,学校就同意他不再上数学课,并让协助老师批改其他同学的数学作业。不仅 如此,他还在中学期间编写了天文学、英语语法和拉丁语语法的教科书。不久,由于中学课程已无需再学,他就退学了。
这位小神童很快就出了名,很多人专门从各地赶来考他,结果他的表现比传说中的更令人惊讶。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用自己在德国读博士时感到头疼的难题来考他,没想到他很快答了出来。这一年,他才9岁。
在随后的两年里,他还是在家自学。11岁时,他考进了哈佛大学。入学后不久,他就能 讲解四维空间这样的数学难题了,这使教授们大为惊讶。他父亲塞德尔兹博士曾在《天才与俗物》一书中,写到他12岁时的情况:
他今年才12岁,却擅长连不少学者都感到头痛的高等数学和天文学,还能用希腊语背诵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名著。他精通古希腊文,在读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 庇得斯、阿里斯托芬等人的作品时,就像其他孩子读《鲁宾逊漂流记》那样轻松自如。他还精通比较语言学和神学,同时还熟读了逻辑学、古代史、美国史等书籍,并熟悉美国的政治 和宪法。
1914年,塞德尔兹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了,随即在该校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这一年,哈佛大学还出了两个像塞德尔兹那样的小毕业生。一个叫阿道夫·伯利,是塔夫托大 学神 学教授伯利博士的儿子。他是13岁半进入哈佛大学的,比塞德尔兹稍晚一点,但他只用了3 年时间就读完了4年的课程,毕业后在该校学习法学。
另一个叫诺伯特·威纳,是哈佛大学斯拉夫语教授威纳博士的儿子。他上大学比塞德尔兹还早, 10岁就考入了塔夫托大学,14岁大学毕业,随后考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同样在1914年,年 仅18岁的威纳就顺利地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看了上述几个事例,大家也许会想,这就是人们说的神童,不过古话说,10岁是神童,15是 才子,过了20就是凡人。这几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难道再过几年都会成为普通人?其实,这种想法是没有根据的。他们过人的才能决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得益于科学的早期教育。 有一个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威纳和伯利的兄弟姐妹都接受了同样的教育,因而有着同样的学历。伯利的姐姐丽娜,15岁就考入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1914年和伯利同期毕业。他的妹妹米勒姆和弟弟鲁道夫,分别在14岁和15岁考入大学;威纳的两个妹妹,康斯坦斯和贝尔特,都在14岁考入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
世界上不会有这么碰巧的事,这些神童完全是早期教育的结果。
一个乡村牧师的信念
像上一节所说的经过早期教育而特别聪颖的人,过去也有过。德国法学家卡尔·威特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生于1800年,出生地是哈勒附近一个叫洛肖的村庄。他的父亲也叫卡尔·威 特,是村里的牧师。
威特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位乡村牧师,却有着惊人的独到见解,尤其是他的教育思想更是独树一帜。我们不知道他的教育思想是怎么形成的,但他还没有孩子的时候就有了一个信念 -- 孩子必须从婴儿时期开始教育。用他自己的话说,当婴儿出现智力的曙光时,教育就应该开始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普通儿童可以变得才智过人。
后来,他有了一个孩子,但很快就夭折了。小威特是他第二个孩子。小威特在婴儿时期显得特别痴呆。残酷现实一度使这个牧师非常伤心,他曾这样说:"我有什么罪,上帝给了 我这么个傻孩子?"邻居们虽然嘴上 劝他"想开点",但心里都认为小威特的确是个傻子,事实上,他们在背后也是这么说的。
但老威特并没有绝望,他开始认真地按自己的计划对小威特进行教育。起初,连他的妻子也不赞成,她说:
"你别白费劲了,这样的孩子教也没用,成不了材的。"
出人意料的是,正是这个傻孩子,不久就让邻居们惊讶不已。小威特8岁时就学会了德语、 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6种语言,并擅长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和化学,数学尤其出色。他9岁那年,考入了莱比锡大学。1814年4月,还不到14岁的他就发表了数 学论文,并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时隔两年,他刚满16岁,又被授予法学博士学位,并被柏 林大学聘为法学教授。
去柏林大学任教之前,他得到了普鲁士国王的一笔奖金,于是去意大利留学。他住在佛罗伦萨的时候,无意间研究起但丁来,他很快就发现,但丁不仅在国外,甚至在他的祖国意大利 ,也受到很大误解。他开始对但丁进行深入研究。1823年,23岁的威特发表了论文《对但丁 的误解》,指出了当时学者关于但丁的谬误,为研究但丁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他的专业是法学,他在研究法学的同时继续研究但丁,终于成为这方面的权威。
1820年,威特从意大利回国,从第二年起,在布赖斯芬大学任法学教授。1834年,他开 始在哈勒大学讲学,直到1883年与世长辞,享年83岁。
值得庆幸的是,威特的父亲把对他在14岁以前的教育情况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卡尔 ·威特的教育》。这本书问世时距今已经一百年了,当时它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几乎失传了,保存到今天的极为有限。哈佛大学图书馆有幸保存了一册,但这也是美国仅存的一册 。
也许大家还记得,诺伯特·威纳的父亲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他就是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 》之后,对威纳兄弟进行早期教育的。塞兹的父亲毕业于哈佛大学,也是在读了这本书之后 对塞德尔兹进行教育的。我们不知道伯利的父亲和哈佛大学有什么关系,但是,从他写的《家庭学校》和《家庭教育》两本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也是在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 》后对伯利兄妹进行教育的。
威纳、塞德尔兹和伯利等人都受过威特式的教育,也同样少年有成。
早期教育的受益者们
概括地说,一百多年前的威特和今天的塞德尔兹、伯利、威纳等人所受的教育,就是早期教 育。用老威特的话来说,就是在儿童智力的曙光刚出现时就开始的教育。塞德尔兹博士、伯 利博士和老威特一样,都相信早期教育能造就天才,这种思想是有充分依据的。
翻开古希腊历史,雅典的天才层出不穷。然而,雅典的人口却少得可怜,即便在全盛时期,也才50万人左右,而且其中五分之四是奴隶。公元前490年,波斯国王大流士派出12万 人、6 00 艘战船的大军要踏平雅典,而雅典派出的军队只有一万人。我们都知道,马拉松战役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战役,但据说雅典军队在这次战役中,只有192人阵亡。像雅典这样的小城,竟 出现了那么多的天才,这是为什么呢?人种改良论的鼻祖高尔顿认为,那是因为希腊人是优秀人种。也许这的确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受过早期教育。古希腊有对儿童 进行早期教育的传统。同样,如果对现代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也可以造就很多杰出人物。
我想大家都熟悉威廉·汤姆森这个名字吧?毫无疑问,他是继牛顿后的一位大物理学家。他 的成就也和早期教育有关。他父亲是一位爱尔兰农民的儿子,家里的生活非常贫困。他小时候利用干农活的余暇专心自学,后来又恳求父母同意,上了邻村的小学。在学校里,他的数 学成绩特别出色。他打算毕业以后无论如何要上大学,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
他24岁那年,也就是1810年,考进了格拉斯哥大学。由于家庭贫困,他不得不半工半读。1814年,他终于从格拉斯哥大学毕业了,这一年他28岁。
他毕业后,被贝尔法斯特的一所专科学校聘为数学教授。在那里,他和大学时代的女友结了婚,并生了4个孩子。前面两个是女孩,后两个是男孩--一个生于1822年,叫詹姆士;另 一个生于1824年,也就是威廉。
有了孩子后,他对自己的前半生作了一番总结,决定尽早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不知道他是否读过老威特的那本书,但他和老威特一样,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开始教孩子读写。然后,他 和妻子一起,教孩子数学、历史、地理和博物学等。
俗话说,人越穷越忙。他也是如此。他除了教课,还要编写数学教科书,忙得连轴转。他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起来备课、编书,白天抽出空来教育孩子。不幸的是,1830年,在詹姆士8 岁、威廉6岁时,他妻子去世了。这对他和孩子们的打击很大。妻子死后,他并没有垮掉,他独自照料孩子们,并加强了对他们的教育。两年后,也就是1832年,他被母校格拉斯哥大 学聘为数学教授。他与学校交涉后,校方同意让詹姆士和威廉听他和另外几位教授的课。当时,弟兄俩一个10岁,一个8岁,但他们的成绩非常好,所以,两年后,他们被学校批准为正式生。
进入大学后,他们始终是学校的优等生。成绩排在前两名的必定是他们。威廉的成绩尤为出众,对他来说,学校规定的课程并不需要花费多少精力。他12岁时利用圣诞节假期,把 《诸神对话录》译成了英文,并因此受到了学校的嘉奖。这两兄弟后来的成就是广为人知的:詹姆士成了工程学的权威,威廉则成了大物理学家威廉·汤姆森勋爵。
不妨再举一个例子,在哲学、经济学、伦理学、逻辑学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的约翰·斯 图亚特·穆勒,也是早期教育的受益者。他的父亲叫詹姆斯·穆勒,是著名的学者,很早就 开始对穆勒进行教育。穆勒3岁时开始学习希腊语,到了7岁,已经能轻松地阅读希腊语书籍 了。他8岁开始学习拉丁语,16岁就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这一年他还创办了功利主 义学会,"功利主义"一词从此广为传播。他的功利主义学说在他16岁时已经有了雏形。
大诗人歌德也受过早期教育。他8岁就能熟练地读写德语,22岁时写出了《葛兹·冯·贝里 欣根》这部杰作。
23岁当财政大臣,24岁当首相的皮特,也受过早期教育。有意思的是,他所受的教育还包括训练口才,他父亲经常让小皮特站在椅子上,当众演讲。听众都为这个小孩的雄辩感到惊讶 。他14岁时还因写了五幕悲剧而名噪一时。
14岁考入牛津大学,并得到奖学金的韦斯特伯里,也受过早期教育。他后来成了著名的 大法官和法学家。
以上这些例子可以说明,早期教育能够造就天才这个观点并非无稽之谈。
天赋的递减法则
那么,早期教育为什么能够造就天才呢?要阐明其中的原因,必须从儿童的潜能说起。什么是潜能?比方说,有一棵橡树,假如它能够充分地生长,可以长到30米高的话,那么这 棵橡树就具有长到30米高的潜能。同样,一个孩子,假如他的天资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可以具有100分的能力,那么这100分就是这个孩子的潜能。
然而,事情往往不按我们的理想发生。有可能长到30米高的橡树,实际上很少有长到30 米的,一般只能长到12米至15米。要是生长环境不理想,就只能长到6至9米。但如果肥料充 足,再加上精心培育,就可以长到18米至21米,甚至是24米至26米。同样,具有100分潜能 儿童,如果放任不管,就只能成为具有30分能力的人。也就是说,他的潜能只发挥出了一小部分。但如果对他进行适当的教育,他的能力就可以达到60分、70分,甚至是80分。教育的 理想目标,就是要把儿童的潜能百分之百地发挥出来。
但是,儿童的潜能遵循着一种规律,那就是递减规律。比方说吧,生下来具有100分潜 能的孩子,如果一出生就受到恰当的教育,将来就可以具有100分的能力;如果从5岁开始教 育,即使是非常理想的教育,将来也只能具有80分的能力;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具 有60分的能力了。这就是说,教育得越晚,儿童与生俱来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少。这就是儿童 潜能递减规律。
产生儿童能力递减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动物的各种能力有着不同的发展期,而且各个发展期是基本不变的。当然,某一些能力的发展期可能很长,而另一些能力的发展期 则很短。如果一切能力不在发展期内得到发展,就永远不会再有发展。比如,小鸡"追随母 鸡的能力"的发展期是孵出后4天左右,如果不在这段时间内发展这种能力,它就永远不会 具有这种能力了。所以,假如在小鸡孵出后4天左右这段时间里,把它和母鸡隔离开,它将 永远不再追随母鸡。再比如说,雏鸡"辨别母鸡声音的能力"的发展期是在孵出后8天左右 ,假如在这段时间里不让它听到母鸡的叫声,它就会永远丧失这种能力。小狗"把剩余的食 物埋起来的能力"的发展期也是固定的,如果让小狗在发展期内呆在不能埋藏食物的地方,这种能力就再也不会发展起来了。同样,人类的能力也有固定的发展期。
曾经在一个夏天问过各种手工艺人,为什么在国民教育普及的今天,杰出的手工艺人反而少了。在一个渔村里,一位老渔夫告诉我,如今没有像过去那样善于游泳、摇橹、撒网的 人了,因为孩子们在十一二岁期间都在上学校,而水上功夫必须从十岁左右练起。
外语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从10岁以前开始,就很难掌握地道的外国口音,腔调总会有 点"怪"。不少专家认为,钢琴如果不从5岁开始练,小提琴如果不从3岁开始练,就不可能 达到很高的境界。儿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发展期内进行培养,就会出现儿童潜能递减的现象 。这就是早期教育造就天才的根本原因。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早期教育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对早期教育的指责不仅现在有,事实上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老威特受到过这种指责,汤姆森兄弟的父亲受到过这种指责,穆勒的父亲 也受到过这种指责。但事实上,童年时代的威特是个非常活泼健康的孩子,汤姆森兄弟、歌德也是如此。穆勒的体质虽然比较弱,但并没有什么病,而且,他的身体不好是否是早期教 育造成的,还有待商榷。皮特的体质也不好,但他生下来就是如此,和早期教育无关。塞德尔兹博士、伯利博士和威纳博士的孩子都是健康又活泼。而且,从他们的寿命来看,威特、 威廉勋爵、歌德都活到了83岁,詹姆士活到了70岁,韦斯特伯里勋爵是73岁,都称得上是高 寿之年。
第一篇:卡尔·威特的潜能教育
老威特的神奇之书
关于早期教育的传奇故事,人们会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书中提到老威特与小威特的名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卡尔·威特的名字成了早期教育的象征。
翻开尘封的历史,我们会发现,那些早期素质教育的先行者的教育方法其实非常简单,然而简单之中却充满了智慧,这也许正是世界上无数渴望把孩子培养 成才的父母们一看到卡尔·威特的书就如获至宝的缘由。
《卡尔·威特的教育》写于1818年,不过,这本书 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原因有两个,一是写得太冗长,全书长达1000多 页,其中大部分是论述文字,而且行文杂乱。二是书中所表达的思想与当时 人们的观念格 格不入。老威特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当孩子智力的光芒刚刚出现时,对他的教育就应该开始了"。其实古希腊时期的雅典人有早期教育的传统。可是不知什么时候, 这个好传统却从世界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儿童教育必须从七八岁开始的信条。这种信条被沿用至今,在100多年前更是为人们所深信不疑。今天仍然有许多人 相信早期教育有损儿童健康。老威特的教育之道,就被视为荒唐。老威特针对人们的这种认识,在书中写道:
人们否认我的教育方式,认为我儿子的才能是天生的。如果上帝真赐给我一个天才儿子,这是上帝对我的厚爱,再没有比这更令我幸福的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人都不相信我的话,连我的很多亲友也不相信。只有一个人相信我,他就是己故的格拉彼茨牧师。格拉彼茨自幼与我交好,是最了解我的人。他曾经对我说:"你说得对,威 特的非凡才能确实不是天生的。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天才,完全是你教育的结果。只要真正了解了你的教育方法,人们就不会对天才感到惊奇了。我相信威特今后一定会引起更大的轰 动。我明白你的教育方法,你的方法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另外,下述事实也可以证实 我的说法。
在威特生下来之前,玛得布鲁特市的几个青年教育家和住在城市周围的几个青年牧师,共同组织了一个探讨教育问题的学会。由于格拉彼茨牧师是这个学会的会员,经他的介绍我 也成了其中的一员。
有人曾经在会上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而不是后天教育。教育家无论怎样努力,作用也是有限的。
我因为很早就持截然相反的看法,就反驳说:"您说得不对,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 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取决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取决于从出生到五六岁这段时间的教育。当然,孩子的天赋存在着差异,但这差异是有限的。所以,不用说生下来就 具备很高天赋的孩子,就是那些天赋一般的孩子,只要给予合理的教育,也都能成为优秀的人。爱尔维修说过,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杰出人物。我坚信这一观点 。
我话音刚落,就成了众矢之的,他们一起和我辩驳。于是我说:"你们14个人对我一个 ,我没法和你们辩论,所以我与其和你们辩论,不如拿出证据来给你们看看。只要上帝赐给我一个孩子,只要他不是傻子,那我就一定要把他培养成杰出人物。这也是我长期以来的决 心。"他们都回答说:"好的,我们等着你用事实说话。"
散会后,希拉得牧师邀请我到他家谈一谈,我就和格拉彼茨牧师一起去了,并继续讨论会上的问题。但还是毫无结果,我只是不断地重复着聚会时说过的话。这时,在会上一直沉 默不语的格拉彼茨牧师突然旗帜鲜明地支持我了,他说:"我相信,威特先生的一定会取得 成功的。"但希拉得牧师断言,绝不可能。
后来,我儿子威特出世了。格拉彼茨牧师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希拉得牧师,希拉得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所有的会员。于是他们就都关注着我儿子的成长,那意思是:这回看你的 了!他们每次见到我和格拉彼茨牧师就问:"孩子怎么样,有希望吗?"我和格拉彼茨牧师 的回答总是:"是的"。但他们依然报以怀疑的眼光。
威特4岁时,我有了一个机会,让希拉得牧师看看威特。"哎呀,真是个可爱的孩子!"他 一下子就喜欢上我儿子了。这时,他已经看出我儿子是个普通的孩子。但后来,由于威特的 学业进步很快,他也就渐渐相信了我的学说。
由于当时的人们根本不相信老威特的学说,这本教育奇书就被埋没了。
是谁带来了健康的孩子
老威特是一个非凡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个富有创见的人。虽然他只是一个乡村牧师,却胸 怀大志,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一心去实现自己的教育计划。他并不是在象牙塔里著书立说 的大教育家,他像一位和蔼的长者,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向你娓娓道出培养下一代的一些心得。他在书中写道:
我们有责任帮助自己的孩子克服各种障碍,使他们尽量具备优秀的品德和健康的体魄走 向社会。为了尽到这个责任,首先在生孩子之前,就要充分注意我们自己的精神和体质。衣 、食、住、行都要简朴,多喝清水,常到野外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平和的心态,尽量避免情绪激动,让自己的生活称心如意。这样,生下来的孩子就基本上具有健康的身心。
另外,男子在做父亲之前,要充分锻炼好身体,尽量振作起精神,要选择身体健康、头脑灵活、内心纯洁的女子做妻子。有的人由于家境不富,就认为别的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 要找一个有钱人家的姑娘;有的人想出人头地,就认为最好娶一个出身名门的姑娘;也有的人是因为迷上了妻子的舞蹈才向她求婚的;还有的人是由于妻子长得好看才和她结婚的。其 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最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位健康、聪明、善良的女子做妻子。
当妻子怀孕后,就更应该过有规律的生活。不仅做妻子应该这样做,夫妻双方都应该遵循。饮食要清淡,刺激性太强的食物要绝对避免。要多喝清水,经常到野外去运动,保持身体的 清洁,认真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和别人友善相处,信仰上帝,让生活充满欢笑、安定和满足。
这就是老威特教育方法中的婚姻之道。今天我们为了优生优育所倡导的理论,归根结底也还在这个范围里。也就是说,在一百多年前,老威特就提出了人种改良的理论
最高明的教育
在老威特的所有学说中,流传最久,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教育之道。他在书中写道:
爱尔维修说过,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非常优秀的人。我在儿 子出 世之前就相信这一说法,并经常向别人宣传。但我也绝不是像爱尔维修那样不承认孩子天赋有所不同的人。有人攻击说我否认孩子们天赋的差异,这是对我的诬蔑。
孩子们的天赋当然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天资好一点儿,有的孩子差一点儿,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假设我们幸运地生下了一个天赋为100分的孩子,那么天生痴呆儿的天 赋大约只能在10分以下,而普通孩子的天赋大约在50分左右。
在天赋不同的情况下,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受到同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确实就取决于天赋的多少。可是当今的大多数孩子受到的是很不科学的教育,所以很多人的天赋连一半 也没有发挥出来。比如,天赋为80分的只发挥出40分,天赋为60分的只发挥出30分。那么,如果能改良教育方法,实施可以发挥孩子八成天赋的有效教育,即使天赋只有50分的普通孩 子,也会优于天赋为80分的孩子。当然,如果对具备80分天赋的孩子实行同样的教育,那么 前者肯定追不上后者。但是,生下来就具备非凡天赋的孩子太少了。大多数孩子的天赋都在 50分左右。
再过100年,我的学说很可能被人们抛弃。因为到那时,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可能已经很普及 了,多数孩子都能受到理想的教育了。
纵观历史上的伟人和天才,他们大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如果对他们的教育再高明一些,那么他们就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善良、更杰出、更智慧、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 、更坚强。总而言之,他们会成为更加完美的伟人和天才。
如果对生下来就具备过人天赋的孩子进行高明的教育,那他未来的发展就是不可估量的 。但是,天赋极高的孩子非常罕见。
语言是早期教育的一块基石
要想尽早发挥孩子的潜能,就必须循序渐进,否则就达不到目的。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尽早发挥孩子的能力呢?首先从语言教育开始,这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语言是 孩子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孩子就得不到任何知识。人类之所以能从动物界脱颖而出,就是因为我们使用了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基于这一事实,如果孩子不尽早掌握语 言,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其潜能。所以,尽早让孩子们掌握语言工具是父母的第一要务。
我们已经知道应该尽早教给孩子一些东西,但具体应该怎么去做?需要借助什么样的辅助工具?关于这些问题,你可以从书上寻找到,也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去领悟。
老威特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得多么早也不为过。在威特刚学会辨别事物时,老威特就教他说话了。他在书中写道:
比如,我们在儿子眼前伸出指头,儿子看到后就去抓它。刚开始由于看不准,所以总是抓不 到。当他终于捉到了时,就显得特别高兴,把手指放到嘴里吮吸起来。这时我就用温和而清 晰的语调反复发出"手指、手指"的声音。
就这样,在威特刚刚有了辨别能力时,他的父母就拿各种各样的东西给他看,同时用温和而清晰的语调重复东西的名称。没多久,威特就能清楚说出这些东西名称来了。
小威特稍大一点后,老威特和妻子就抱着他念餐桌上的餐具和食物的名称,还有身体的各个部位,衣服的各个部分,屋里的各种物品,房子的部位,院子里的草木及等等所有能引起威 特注意的东西的名称,同时还教他动词和形容词,使他的语汇逐渐丰富起来。
这样的训练需要反复进行,只要你一有空闲,或者孩子有兴趣玩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多地重复前面所学的东西,直到他能跟着你毫不费力地说出来为止。
教孩子说话,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好好下点功夫就收不到理想的效果。但是老威特却做得非常出色。我们学习外语,就必须要多记单词。但是想要多记,却往往劳而无功, 很快就忘掉了。有一个时期,我也把维布斯特的袖珍小词典揣在怀里从头往下背,但总是随记随忘,并没有多大收获。要想多记单词,还是应该多读有趣的书,在轻松的阅读中去记住 书上的单词。同样的道理,为了丰富孩子的词汇,一味采取填鸭式的硬塞,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适得其反。
老威特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通过与威特谈论饭桌上的器具、室内的摆设、院子里的花鸟鱼虫等,巧妙地使他掌握新单词的发音和词义。当然,刚开始说的都是非常简单的话,但是只 要每天坚持训练,持之以恒就会收到非常的效果。
当威特稍微能听懂大人说话时,他的父母就天天给他讲故事。对于幼儿,没有比故事更 为重要的了。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所以应该尽早让他了解这个世界,越早越好。为了让孩子了解世界,最好的途径当然就是讲故事了。讲故事不仅能扩展儿童的知识面,同 时也丰富了他的语汇。老威特不仅让威特听故事,而且还要他自己讲。只有这样,才能完全达到讲故事的目的。
经过这样的教育,据说威特五六岁时就毫不费力地记住了3万多个单词,这的确是个惊 人的数字。日本的中学生学了5年英语,最优秀的学生也不过是记住了5000个单词,普通学 生是在3000个左右。可见,早期教育的成效有多么大。
老威特的语言教育法,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他从不教孩子说半截话、方言和土话。他认为教孩子"手手""果果"那一类的话毫无意义。孩子到了两岁左右,如果父母能 缓慢而清晰地向孩子说某个词,一般来说,孩子都可以学会正确的发音。当然,像"手手" "果果"这样的词发音容易些。但是本来一教就可以学会的东西,却故意不教,岂不是很愚 蠢的吗?
因此,老威特从来不教不标准的话。他清晰地把每一个音发给儿子听,耐心地教他标准德语。如果儿子发音准确,老威特就摸着他的头表扬说:"很好,说得对。"当威特发音不标准时,老威特就对妻子说:"你瞧,你儿子不会说了……"于是妻子就回答说:"不会吧 ,我儿子连那样的话都不会说吗?"这样一来,小威特就被激起了拼命学习的劲头。结果,他还在父母怀里的时候就口齿清晰,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说一口标准的德语了。
老威特不让他停留在孩子式的表达方式上,而是教他逐步了解和使用复杂的词语,并且力求准确生动,绝不使用暧昧的词语。他的信条是,要想有清醒的头脑,就必须掌握清楚明 了的词汇。他认为要做到这一点,自己和妻子应该以身作则,力求发音标准,用词规范。
老威特不仅这样要求妻子,对女仆和男仆也是如此,他严禁仆人说方言。因为他觉得让威特学会方言是浪费时间。他只允许威特记标准的德语。因为只要记住标准读 法,就可以让他毫不费力气地读懂书上写的东西。
老威特的做法应该引起许多年轻父母的深思,由于忙于工作,很多父母只好把自己的孩子交 给一些文化素质偏低的保姆和长辈来看管,孩子整天生活在方言和土话中,学到的是一些残缺不全的只言片语,从早期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孩子一开始就失败了。
唤起孩子的兴趣
卡尔·威特有一个教育原则,就是"教育不能强迫"。不管教什么,他总是先努力唤起 孩子的兴趣,只有在孩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时,他才开始教。教读书也是如此。他先给小威特买来小人书和画册,绘声绘色地讲给他听,并且说:"如果你认识了这些字,你就 能明白 这些故事了。"他用这种方式来激发威特的好奇心,或者干脆不讲给他听,只告诉他:"这个画册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是爸爸没时间给你讲。"这样一来,威特就有了一定要识字的 想法。这时,老威特就不失时机地教他识字。
卡尔·威特教识字的方法和现在学校的方法不一样。他首先买来各十套10公分见方的德语 印刷 体铅字母、罗马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各十套。然后把这些字贴在10公分见方的小板上,以做游 戏的方式教。和别人一样,他也是先从元音教起,接着以"拼字母游戏"的形式在玩耍中教 威特把字母组合起来。在100多年前,他就实践了今天的蒙特梭利女士正在推行的教法。现在看来,这些方法显得有些可笑,但在当时却是最有创意的,这反映了卡尔·威特在教育孩 子时的良苦用心。
西方字母只有26个,加上德语的发音并不像英语那样复杂,所以威特很快就学会了读--他 在没有学习所谓"读法"的情况下就掌握了读。学会读之后,威特就掌握了更多的词汇。由于他学的是标准德语,所以很快就能读书了。
我认为这一点对年轻的父母很有参考价值,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语言上有障碍。
西方语言,无论是德语、英语、意大利语还是法语,都多少有些相似。所以威特能用德语自由阅读后,又立即开始学法语。当时他才6岁,只花了一年的时间,就可自由阅读各种 法文书籍了。之所以学得这样快,是因为他有非常丰富的德语知识。
按照惯例,孩子学习外语一般都先从拉丁语学起。但老威特觉得这样做过于勉强,他认为从与德语最相近的法语开始学起更合理,因而他教给威特的第一门外语就是法语 。对西方孩子来说,学习拉丁语也是相当难的,是所谓"令人头痛的语言"。因此,老威特 在教威特拉丁语之前做了相当的准备,他在教拉丁语之前,先把维吉尔的《艾丽库斯》中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思想、漂亮的语言等讲给威特听,以唤起他的兴趣。他还告诉威特,要想 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就一定要学好拉丁语。
小威特7岁时,老威特经常带他去参加莱比锡音乐会。有一次中场休息时,威特看着印有歌词的小册子问父亲:"爸爸,这不是法语也不是意大利语,这是拉丁语"。老威特说: "不错,你想想看,它是什么意思。"于是威特从法语和意大利语进行类推,基本上明白了大意。他说:"爸爸,既然拉丁语这么容易,我为什么不早点学呢?"这时,老威特觉得条件已经成熟,才开始教他拉丁语,结果威特只用了9个月就学会了。
接下来威特开始学英语,学完英语又学希腊语,英语用了3个月,希腊语用了6个月。威 特8岁时,已经可以阅读荷马、波鲁塔柯、维吉尔、西塞罗、奥西安、费奈隆、弗罗里安、梅塔斯塔西、席勒等德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罗马等各国文学家的著作了。
可以说,只要能尽早开始适当的教育,不使孩子们的潜能衰减,那么,普通孩子也完全可以具备这种才能。但是,在老威特的教育理论已经产生了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一方面 不在孩子们应该受教育的时候去教育他们,致使他们的潜能日渐衰减;另一方面却又埋怨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有的家长甚至在学年结束时买了很多礼物去教师家里请求"多关 照 ",别让孩子留级。每当我见到这样的父母,总不免为他们的舔犊之情所感动,同时也可怜 他们的无知。让本应留级的孩子勉强升级,对孩子是有害无益的。如果他们真爱自己的孩子,那就应该把心思花在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对孩子的教育上。
现在,我要提醒读者,卡尔·威特在教授外语方面值得我们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他认为学习外语与其背不如练。他并没有系统地教语法,他认为即使教孩子语法,孩子也不会理解。我完全同意这一观点。当然,对大人来说,以语法为基础来学习外语是有 效的,但是对孩子则必须采取老威特的"与其背不如练"的办法。我们不妨想一想,所有的孩子,不正是用这种方法学会了本国语言吗?
2、孩子们对故事是百听不厌的。大人读小说,读过一遍就不想再看了,而孩子们却乐意反复地听同一个故事。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从大人的角度去揣摩孩子的心理。老威特抓住 了这个秘诀,在教儿子外语时,让他用各种语言去读同一个故事。比如,在读安徒生童话时,既让他读德语版,又让他读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版。事实证明,这个方法非 常有效。
有些读者也许会问,要那么小的孩子学那么多的东西,他受得了吗?很多人可能以为小威特的生 活除了日夜苦读,就没有其他活动了,或者以为他除了学究式的知识和几门外语,其他什么 都不懂。但事实并非如此,用他父亲的话说,小威特坐在书桌前的时间比任何一个孩子都少。他有大量的时间来尽情地玩耍和运动,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健康活泼的孩子。在学习方 面,他除了学外语,还轻松地学习了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
能够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到如此丰富的知识,老威特一定有他非常独特的教育秘诀。这个秘诀就是,唤起孩子的兴趣,让他自己提出问题。威特三四岁时,老威特每天都要带他散步一 两个小时,不过这种散步不单纯是溜达,而是一边交谈一边溜达。比如摘下一朵野花,老威特就会给孩子解剖一下,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或者捉个小虫,顺便给他说说有关昆 虫的知识。就这样,一块石头、一草一木都是他的教育素材。
老威特绝不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而总是首先唤起威特的兴趣,然后根据他的兴趣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同时也绝不对他进行系统教育,告诉他哪个问题属于植物学范畴,哪个问题 属于动物学范畴等等。只是就散步中威特感兴趣的东西,向他传授相应的知识。
再看看今天,我们大部分人是怎样做的呢?当孩子三四岁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大多是敷衍了事,很少耐心地说明和解释。就这样,当孩子的潜能几乎 枯竭之后,我们却在孩子上学时大惊小怪地说:"为什么我的孩子成绩这么差呢?"老威特 的做法恰恰相反。只要威特能提出问题,他总是给予鼓励,并耐心地回答,绝不像我们那样敷衍了事。
在教育上再没有比教给孩子错误的东西更可恶的了。老威特的讲解并不难懂,他是充分考虑了孩子现有的知识量才进行讲解的。当孩子问到连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他就老老实实地回 答说:"这个爸爸也不知道。"于是两个人就一起翻阅资料,或者去图书馆寻找答案。用这 种方式,他培养了威特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孩子极力排斥不合理的和似是而非的知识。
为了扩大威特的知识面,除了让他学习动物学和植物学知识外,还教给他地理方面的知识。地理教育是这样开始的:首先,他经常带年幼的威特到周围村庄去散步,等到威特基本 了解了邻村的情况之后,就带着他拿着纸和笔爬到自己村里的一个高塔上,放眼四方,问他周围的地名,不知道的地方就向他说明。并让威特画出周围的略图,然后两个人再去散步, 在略图上添上道路、森林和河流等等。这样,邻村的地图就画出来了。老威特还会去书店买来这个地方的地图,和他们自己画的地图进行比较并做修改。他用这种方式使孩子饶有兴趣 地学会了难以理解的地图知识。这就是卡尔·威特教育法的独到之处,这和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教育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老威特在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的教育上用的也是同样的方法。天文学是请梅泽堡的一位贵族泽肯多夫教的。泽肯多夫虽然是个贵族,却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本来他和老威特并不熟, 也没有什么联系,他只是威特出名后慕名前来看望的人们中的一个。他和威特接触后,发现他的才能比人们传说的还要高,于是就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把威特带到自己家里,用 自己的望远镜做教具,态度和蔼地教他天文学知识。泽肯多夫是一个以做学问为乐的人,他除了有天文学家的观察工具,还有许多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器具以及各种书籍。他很大方地 让威特使用他的书籍和器具。
小威特的努力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承认,在普通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小天才,这使小威特有了比普通孩子更多的学习机会,他可以在家门外的其他地方随心所欲地学习各种知识,并能得到 名师的指点。
带孩子去旅游
老威特认为,与其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不如开阔他们的视野。在那个时代,这种 观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利用一切机会来丰富威特的见识。比如他们看到建筑物,他就告 诉威特那是什么,它所坐落的地方叫什么。看到古城堡之类的建筑,就告诉他这个城堡过去的名字,给他讲古城的历史。威特2岁以后,老威特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不论参加音 乐会还是看戏,到哪儿都带着他。另外,只要有时间,就带他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以开阔他的视野,丰富他的见识。
每次参观回来,就让他详细描述所见到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因此,威特在参观时总是用心观察,认真听取父亲或者导游的讲解。
威特到了3岁,老威特就领着他到各地游览。5岁时,几乎游遍了德国所有的大城市。他们在 旅途中,既登山,也游览名胜;既寻找古迹,也凭吊古战场。回到旅馆,老威特就让儿子把所见所闻写在信上,寄给母亲和亲友。回家后,还要向母亲详细地做口头汇报。
老威特为了满足威特的求知欲和培养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从来都是不辞劳苦,也不吝惜金钱。比如,他曾经不惜重金,请魔术师说出魔术的秘密。类似的事情非常多。由此可见, 他对威特的教育是多么地热心。当然,如果你很有钱,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就可以省不少心,但这绝不是培养孩子成才的前提条件,假如你没有多余的钱财,但只要你肯花心思,那么, 效果会远胜于金钱的作用。
不要乱给孩子买玩具
老威特几乎没有给儿子买过什么玩具。他说:"玩具并不能让孩子学到什么知识。给孩 子买一些玩具就不再过问是错误的。"事实上,由于威特很小就懂得读书和观察事物,根本用不着靠玩具来消磨时间。"玩物丧志",是大人和孩子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光用玩具打发孩子,让他自己玩而不去管他,很容易使孩子感到无聊。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萎靡不振,对生 活感到厌烦,以致毁坏玩具和哭闹等等。老威特认为,由此产生的破坏癖有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他说:"孩子感到无聊时就会心情不好,于是就拿玩具或别的东西出气,我想谁都清楚这会造成多么可悲的后果。"
老威特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为儿子修了一个大游戏场。里面铺着60公分厚的砂子,周围 种着各种花草和树木。由于砂子铺得厚,即使下过雨也马上就会变干,坐在上面不会弄脏衣服。小威特在这里看看花捉捉虫,养成了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老威特认为,让孩子热爱大 自然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
小威特有一套炊事玩具,由于他毕竟是个孩子,凡是大人要做的事,他也想做。尤其对厨房里的活,总想插手。大多数人都觉得这很讨厌,但是如果能正确引导,就能极大地丰富 孩子的知识。老威特正是从这方面考虑,给儿子买了一套炊事玩具。
威特的母亲和别人的母亲不同,她总是一边做饭,一边耐心地解答威特提出的种种问题。并且还指点威特用炊事玩具学做各种菜。有时候由威特来主厨,妈妈当伙计。威特当了厨 师后,做伙计的妈妈就得听威特的吩咐。如果威特下的命令不合理,就会失去当厨师的资格而降为伙计。这时,就由当上厨师的妈妈来下达各种命令。比如,做某个菜时,让威特去菜 园里摘取某种原料等等。如果威特搞错了原料,那么就连伙计也当不成了,只好被解雇。
这种戏剧式的游戏层出不穷,导演当然是妈妈。他们经常演出某个故事或者书本上的某个历史事件中的情节。还有回到曾经游览过的地方,玩"旅行游戏"等等。她通过这些游戏,教给了威特有关地理和历史方面的正确知识。她说:
"有时候我让威特当妈妈,我当孩子。于是威特就向我下达各种命令,而我故意不好好做或 者干脆不做,要是威特没有看出来,那他就失去了当妈妈的资格。不过,威特一般都能看出 来,于是就一本正经地向我提意见。这时候我就说,请原谅,以后我一定注意。有时候我故意不认账,这时威特就用我平时教训他的话来教训我。有时候,我让威特当老师,我当学生 。如果威特讲得很成功而我故意说他讲得不好,他发觉后就会批评我。这些游戏对威特后来避免犯错极为有益。"
威特的父亲还为儿子做了各种形状的积木,他用这些积木盖房子,或者搭建教堂、架桥、造城堡。由于建筑游戏需要认真地动脑子,所以对孩子的发展非常有利。另外,他还做模 仿人生各种活动的游戏。当然,这是他很小的事了。在这个时期,老威特就像蒙特梭利女士所做的那样,努力通过游戏让威特五官的功能得到发展。
孩子在做游戏时应该让他适当地动脑筋。这样,孩子就不会因无聊而哭闹。威特的父亲说: "虽然儿子的玩具很少,但是不管多长的冬天,他也不感到无聊。就这么一点玩具,他总是 快乐地玩着。"
吃东西会伤害智力
发明家爱迪生说过:"美国人大多饮食过量。因此血液都跑到胃里去了,头脑则越来越不管用。"据他说,大多数美国人饭吃得太多,活却干得太少。胃过于疲劳大脑功能就会减 弱,所以贪吃会使人变蠢。富兰克林在自传里说,他一辈子都很注意节食。不光他一个人 ,凡是喜欢用脑的人都很注意这一点。老威特在100多年前,就把这种观念用在孩子身上了 。他认为,如果让孩子的大部分精力用于消化,那么大脑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所以他在培 养时,总是督促他注意饮食,不吃得太饱,以免使胃的负担过大。
很多孩子往往不知饥饱,由于吃得过多而生病。可是,这个习惯并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由于父母的无知造成的。当然,儿童的成长很快,需要加强营养,不能以大人的标准来衡 量他们。但是很多孩子因吃得过饱而使胃过于疲劳,导致大脑反应迟钝却是事实。
威特的父亲很注意这一点,他严禁威特随便吃点心和零食。给孩子加强营养是必要的, 但应该进行合理安排,最好规定吃点心的时间,使之形成规律。
老威特常常对威特讲健康的重要性,他说:
"人吃得过饱脑子就会变笨,心情就会变坏,有时还会生病。生了病,不仅难受,而且也不能读书和玩耍了。另外,你如果得了病,爸 爸妈妈为了照顾你,很多事都不能做了。你一个人得了病,就会给很多人带来麻烦。"
此外,凡是朋友的孩子生了病,他都带威特去看见望。他在书中这样写道:
"小孩生病,大多是由于饮食过量造成的,因此这种看望对儿子是一种很实际的教育。有一次我带儿子出去散步,遇见一个朋友的儿子。
'你家里人都好吗?'
'谢谢,他们都好。'
'可是,我听说你弟弟病了。'
'是的,您怎么知道的呢?'
'我知道,因为刚过了圣诞节。'
我并不是瞎猜。因为我知道那孩子很贪吃,圣诞节过后肯定会生病的。果然不出所料,于是我就带着威特前去探望。到他家一看,那孩子又是喊肚子痛,又是喊头痛,不停地哭 闹。通过谈话我问明了病因,正如我所说的那样,是由于吃得太多。这在种场合,我和朋友谈话时,总是注意使身边的威特能了解事情的原因。"
老威特对儿子的饮食特别关注,从他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注意他的饮食规律搭配,决不在 "吃"的问题上放纵威特。他在书中写道:
"威特基本上没有因为吃得过多而损害健康。到朋友家里做客,朋友总要拿出点心让威特吃。但是不管多么好吃的点心,威特是绝不吃的。朋友们说 这不是孩子的本意,是我管教过严的结果。因为他们是从自己和自己孩子的角度来看的,所以无法理解威特的自制能力。其实,只要从小就经常教育孩子们,他们做到这一点并不 难。"
正如老威特所说,由于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无规律、无限制地吃东西,从而使孩子的胃肠功能紊乱,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消化食物上,大脑得不到健康的发展。这样,即便对 孩子实施了早期教育或其他什么教育,也是白费工夫。
孩子的时间
如何分配孩子的学习时间和游戏时间,是父母们十分关心的问题。那么,老威特是怎么做的呢?事实上,在老威特的教育之道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学习时间和游戏时间的区分 。在游玩、散步和吃饭时,老威特总是想方设法地丰富威特的知识。在威特学习功课时,老威特绝不允许有任何人或任何事去干扰他。起初,威特平均每天学习15分钟的功课。在这个 时间里,威特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就会受到父亲的批评。在学习时,妻子和仆人有事找威特,他就会拒绝说:"现在不行,威特正在学习。"有客人来访,他也不让威特离开座位,他会说:"请稍等片刻。"这样做当然是为了使威特养成认真对待学习的习惯。
老威特很重视培养儿子做事果断迅捷的习惯。如果威特做某件事磨磨蹭蹭,即使做得再好他也不满意。这对培养威特雷厉风行的作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老威特严禁儿子在学习语言和数学等知识上敷衍了事,而要他养成精益求精的精神。他的教育方法就像砌砖头一样一丝不苟,他认为不这样就收不到好的效果。有些所谓的学者,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喜欢用一些装腔作势的语言,令人费解。老威特认为,这是由于这些人在学习时代对词义领会不深、学得不透的缘故。他说这些学者都是冒牌货,并耻笑那些把这种 人奉为伟大学者的人。精益求精,是老威特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老威物像砖头一样的学习态度,小威特学会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直到晚年他依然在感激他父亲的教诲。
说了这么多,有人一定会说,老威特这陈旧的教育方法一定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然而,事实并非 如此,他每天只花费一二个小时教育威特。作为一个牧师,他的工作非常忙,即使想抽出更 多的时间也不可能。他在书中写道:"通过对威特的教育,我第一次领悟到儿童的发展潜力 是多么大。"
小威特到8、9岁的时候,某些学科的水平已超过了父亲。
儿子永远是个普通人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造就神童或未来的伟大学者。在100多年前,就有人对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提出质疑。为此,老威特作了如下辩解:
人们以为我是带着塑造学者的目的来教育儿子的。甚至有些人以为我想造就一个神童, 为的是获得名誉。其实,这些看法都是对我的误解。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 所以才挤出自己仅有的一点智慧,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力把他培养成健康、活泼、幸福的青年。
我喜欢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的人,讨厌学究。所以每当我看到儿子过于迷恋希腊语、拉丁语或者数学时,就立即想办法纠正他。
人们以为我只是发展孩子的大脑,这是对我的又一误解。我和妻子共同努力来帮助儿子发展常识、爱好和想像力。我不喜欢缺乏常识和爱好的人,同时,我还尽力使儿子成为一个 既懂感情,又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人。
我讨厌学究,学究都是些呆头呆脑、板着面孔、难以相处的人。他们只懂得自己的专业,不论走到哪里都喜欢卖弄他的专业知识,而不管别人是否欢迎。同时他们又非常缺乏常识 ,往往喜欢发表拙劣的议论,被人们当成的笑柄。这就是学究。
另外,学究们说话或者写文章喜欢装腔作势,使用一些很少听说过的学术用语,令人费解。他们认为具有常识和爱好的青年是俗人,说什么善于交际、会写诗的人终究不能成为一 个像样的学者。反之,看到那些写文章只会罗列晦涩的术语,喜欢堆砌毫无价值、又臭又长、除了本人谁也不懂的词句的青年,却说他们有出息。
正如某个大学教授平时对学生所说的:"你们只要学会希腊语和拉丁语就行了。所谓科学和 外语一边喝茶一边说着话就能学会。"
你瞧,他们就是这么荒谬。我怎么可能把儿子培养成这样的人呢?尤其是说我要造就神童好出名的说法,更是对我的诬蔑。什么是神童?不就是温室里的花朵吗?如果我打算把儿子培 养成什么神童的话,那我就成了害人和亵渎神灵的人了。
通常,儿童才智过高容易被看成是偏才。如果说某人的孩子8岁就学会了六国语言,9岁就上 了大学,14岁就当了博士,那么他其他方面的发展就容易被人忽略。
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老威特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教育孩子的目的,不仅是要孩子 成才,而且还要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老威特为了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品德教育 上花的精力比智力教育更多。这也是一位严肃认真的牧师必然要做的事情。因此,威特从小就受到特别虔诚的信仰教育,并以精通圣经著称。尤其是基督教的教义,他能全部背下来。 确实有很多牧师的儿子,熟读圣经,却喜欢胡作非为,一点也不懂得尊重别人。威特完全不是那样的人,人们都说他"像天使一样纯洁"。他确实是个非常虔诚、富于爱心、态度谦和的孩子。他从不跟人争吵,别说动物,就连一朵野花也不舍得伤害。
关注孩子的心灵
威特6岁时,我带他去L村的E牧师家去做客,并在他家住了几天。第二天吃早餐时,儿子弄 撒了一点牛奶。按我家的规矩,撒了食物是要受罚的,只能吃面包和盐。威特很爱喝牛奶, 加上E牧师全家都非常喜欢他,给他的牛奶是经过特意调制的,此外还有上好的点心。威特的脸红了一下,迟疑了一会儿,但终于没有喝牛奶。
我假装没看见,E牧师家的人看到这种情况,沉不住气了,再三要他喝牛奶,可儿子还是 不 肯喝。E牧师家的人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喝,就一再劝说,威特终于说:"我洒了牛奶,就不 能喝了。"E牧师家的人都说:"没关系,喝吧,一点关系也没有。"我只顾吃我的点心, 仍然假装没看见。威特还是不喝,于是,E牧师全家推测,威特一定因为怕我责备才不敢喝 ,就向我发起了进攻。
这时,我让威特出去一下,然后向E牧师全家说明了原因。他们听了都说;"一个才6岁 的孩子,因为一点小过错就不能吃他喜欢吃的东西,你的教育也太苛刻了吧。"我解释说: "不,威特并不是因为怕我才不喝的,而是因为从心里认识到这是约束自己的纪律,所以才 不喝。"可E牧师一家还是不相信,我只好说:"既然这样,那么我离开餐厅,你们把威特 叫来,再劝他喝,他肯定还是不会喝。"说完,我就离开了。
他们把威特叫进去,热情地劝他喝牛奶、吃点心,但毫无作用。接着他们又换了新牛奶,拿出新点心对威特说:"吃吧,你爸爸不会知道的。"但儿子还是不吃,并一再说:"就算爸 爸看不见,但上帝能看见,我不能撒谎。"他们又说:"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去散步,你不吃 东西,半路上要挨饿的。"儿子回答说:"没关系。"E牧师一家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我 叫进去,儿子激动地流着泪如实地向我报告了情况。我听完后对他说:"威特,你对自己良 心的惩罚已经够了。我们马上要出去散步,你把牛奶和点心吃了,不要辜负了大家的心意, 过一会儿我们好出发。"儿子听我这么说,才高兴地把牛奶喝了。
一个6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自制力,E牧师全家感到十分不解。
读了这个故事,不知你有何感想,大家可能和E牧师家的人一样,也认为老威特的教育 太严格了。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教育确实很严格。通常,严格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很 多痛苦,但他的教育却没有。这是因为他的教育方法合理。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只要从小抓起,孩子就不会感到有任何的痛苦。孩子之所以害怕严格的教育,是因为刚开始时的教 育方法不当。教育孩子,就像砌砖头一样,一定要打好基础,老威特正是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按这样的教育思路,老威特从一开始,就对他要求很严格,家规始终如一。要知道 ,有时允许孩子这样做,有时又不允许,反而会给孩子带来痛苦。正如诗人席勒所说,我们不会对未曾得到的东西感到不满足。不允许做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孩子也就不会觉得有 什么痛苦了。老威特根据这个道理,从威特1岁时起,就严格要求,从未考虑过什么"孩子 太小可以放宽一些,长大后再严格一些"。
然而,现在的许多年轻父母,高兴时对孩子不管不问,不高兴时又格外严厉,没有一个始终如一的规矩,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紧张和混乱,从而认为地制 造教育孩子的障碍。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念,父母自己思想混乱是教育孩子的大忌。另外,父母双方的意见要一致,老威特就很注意这一点。他在对威特进行教育时,总是要得到 妻子的配合。
父母在家庭中的传统形象是所谓的严父慈母,如果这是指父母意见不同,或者宽严不一的话,那么这种家庭教育只能以失败告终。
不要伤害孩子的判断力
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有一个特点,就是严格而不专制。所谓专制是指强迫孩子服从。 老威特反对专制,他无论在教育方法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很注意讲道理,理性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卡尔·威特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扰乱孩子的判断力。所以他在批评孩子时,总是晓之以理,绝不让孩子挨了批评却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比父母不搞清事实就错怪孩子更糟糕的事了。即使父母的责怪和禁令是对的,也应该让孩子明白其中原因,否则孩子就会口服心不服。可是,有太多的父母做不到这一点,其实这就是专制,专制会蒙 蔽孩子的理性,使他的判断力失常。
老威特总是尽力搞清事实,避免错怪孩子。在责备他或者禁止他干某件事时,总是要说明原因,使他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做就不会使孩子的理性和判断力受到损害。老威特说,如果 孩子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他的一生就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了。世界上有太多的孩子被扭曲了是非观念,这是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他在书中写道:
有一次威特对人说了粗鲁的话,我没有马上责备他,而是立即向人家道歉说:"我 儿子 是在乡下长大的,所以才说出这种话来。请您别介意。"这时威特就会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事后一定会和我谈到这件事。这时候我才对他说:"你的话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其实我也那么认为。但是在当着别人的面说就不合适。因为你说了那种话,N先生不是臊得 脸都红了吗?N先生喜欢你,又碍于爸爸的情面,所以没有说什么。但他一定生气了,他后来一直不说话,就是因为你的那些话伤害了他。"我不赞成威特的粗鲁,但又向他剖析了这 件事的是非,因此他的判断力也就不会受到损害了。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老威特又从另一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我的解释和分析,威特基本上就会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为了让大家明白我的教育 方法,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假设威特说:"可我说的是事实呀。"那么我就会进一步开导他:"是的,你说的是事实。但N先生可能有他自己的想法,才那么做的。他可能会想,我有我的考虑,你这么一个小孩懂什么。再说,即使你说的是事实,你也没有理由非那么说不可 。因为那是人人皆知的事,别人不都没有说话吗?如果你以为那事只有你一个人知道,那你就太傻了。反过来,如果别人当着大家的面揭你的短,你会舒服吗?其实揭你的短也不是什 么大不了的事。因为大人指出孩子的缺点是理所当然的,反正孩子难免有许多缺点,说出来也并不丢人。即使是这样,大人们不是也没有那样做吗?如果你认为他们都不知道你的缺点 ,那你就错了。他们知道你的缺点而不说是因为考虑你的自尊心,不想让你丢脸而已,现在你明白别人对你的好意了吧。而你应该怎么做呢?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圣经上不是说,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吗?所以当着大家的面,说出别人的过错是很不合适。"
假如威特还是不理解,又提出:"那我不就成了撒谎了吗?"(事实上他是绝不会这样 问的)我就会继续开导:"不,当然不能说谎,说谎的人是伪君子。你完全没有必要说谎, 只要保持沉默就行了。如果所有的人都互相攻击,当众宣扬别人的缺点,那这个世界不就整天吵闹不休了吗?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能安心地工作和生活了。"我会用这种方式,一直 到说到他想通了为止。不过,对威特来说,我用不着说这么多,几句话就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含着眼泪保证不再那样做。
这就是老威特的教育方法。由于他的教育合情合理、绝不专制,所以孩子的理性和判断力不会受到伤害。另外,由于威特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并通晓词义,所以一点就通,根本不必多 说。对别的孩子来说,老威特的这种教育方法未必合适,因为不同的孩子所受的早期教育也不同,有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受过早期教育。表面上看,老威特的教育方法很散乱,其实有着 很强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希望读者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
孩子和他的朋友们
一个孩子长大成人后,他的言谈举止,乃至内心深处都会留下环 境的印记。孩子往往因为太小,而不具备选择环境的能力,但是父母们应该清醒地处理这个问题,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留心孩子的小伙伴的品行,并加以适当的约束与引导。下面我 们将谈到老威特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办法,当然,由于时代的限制,老威特的方法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至少会对你教育孩子有所启发。
老威特和其他负责任的父母一样,从不对孩子放任不管。按他的说法,放任自流会使孩子不加选择地和任何孩子来往,从而染上各种坏习气。比如变得油滑,还有可能学会手淫。 他说他常常在路边看到孩子们赌博,不知道为他们拉过多少次架。
孩子们由于不懂事,经常互相扔石头。结果造成身体上的伤害,甚至把眼睛打瞎,或者留下别的残疾,这的确是很危险的。扔雪球也不保险,有的孩子把雪球捏得像石头一样硬,这样 的雪球打出去很容易使对方受伤。老威特写道:"我遇到瞎眼、缺鼻子、少指头或腿瘸的孩子时,往往会寻问他们受伤的原因,结果大多是在玩耍中受的伤。这使我感到十分震惊。" 出于这个原因,老威特绝不让儿子乱跑。不仅如此,也很少让他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他说:
"人们总是对我说,孩子必须有游戏伙伴。否则,他就会觉得生活没有乐趣,以致情绪低落 ,性格怪异。说得多了,我终于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和妻子商量后,为儿子选了两个小女孩 做伴儿。两个小女孩都受过最好的教育,会唱歌、跳舞,威特和她们玩得很愉快。可是结果却像我担心的那样,很不理想。自从让威特和两个小女孩一起玩以后,以前不任性的他变得 任性了,从不说谎的他也开始说谎了,说话也变得粗俗了,并且开始变得傲慢起来。这是由于两个小女孩凡事都顺着他造成的。于是我们就告诉她们,不能什么都听威特的,如果威特 自以为是,就告诉我,可是没用。于是就不让威特再和别的孩子玩了。
"认为孩子不和别的孩子玩就没有乐趣,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当然,孩子们在一起时非常 自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当然喜欢这样。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孩子的乐趣吧,但我看,这样的乐趣还不如没有好。如果我们能了解孩子的心理,和他们一 起玩耍的话,他们同样会感到高兴,而且这是有益无害的。这样一来,孩子既不会任性,也不会自以为是,更不会沾染上恶习。只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即使对方是好孩子也会有弊 端。如果是坏孩子,害处就更大了。如果好孩子能把好习惯传给坏孩子,当然再好不过。但遗憾的是,事情根本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而恰恰是坏孩子的坏习惯非常快地传给了好孩子 。这是因为学习好习惯需要付出努力,而染上坏习惯却无须任何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正是孩子们的恶习集中的场所,是非常危险的地方。这种危险,在风气不好的学校尤其严 重。所以如果家里有充分的学习条件的话,最好不要送孩子去学校。但大多数家庭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学校应该尽最大努力来杜绝坏习气,对学生们的游戏进行严格的监督。"
当然了,杜绝孩子的社交生活显然很不明智,但父母至少可以做到让孩子有选择地交友以保 持他天真与快乐的。
点燃孩子的良善之心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品德教育,点燃孩子的良善之心与为善的性格,使他们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的人,都会拥有健全的人格。任何时代都需要正直、勇敢、有良知的人。老威特就特别注重对儿子的品德教育。从小就给他讲历史上各种从善如流的 故事,特别是《圣经》中的故事。只要威特做了好事,老威特就表扬他说:"好!做得对! "同时他又很注意表扬的分寸,以免他产生骄傲情绪。
老威特有时也在妻子和亲友面前表扬他:"威特今天做了一件不错的事"。但这只限于少数 了解他的教育方法的亲友。因为不了解他的教育方法的人,就不会明白他的用心,还以为他是在随便表扬威特。
小威特刚学会识字的时候,老威特就教他背诵各种有关道德的诗。德国有很多歌颂仁爱、友情、亲情、勇气、牺牲的诗篇。才几岁的威特很快都背了下来。老威特还为他做了一个"行 为记录本"。做了好事,就记下来留做永久纪念。有了这种鼓励,小威特就会一辈子努力做好事。老威特最下功夫的是让儿子把做好事当作一种乐趣,让他体会到做了好事后的快乐。 让孩子理解这种快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并非不可能。就像下围棋或者象棋,打台球、网球或者板球一样,不学就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鼓励做好事和鼓励学习在方式上多少有些不同。概括的说,老威特的宗旨是:"学习能为我们带来今生的幸福,而善行则给我们带来上帝的嘉奖。"因此,只要 威特学习好,父亲每天都给他一个戈比作为奖励。但如果学习好,而行为有过错,那就得不 到奖励了。威特在他的书中写道: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儿子主动对我说:"爸爸,我今天犯了错,钱就不要了。" 这时,我 由于欣喜甚至想给他加倍的奖励。但为儿子着想,我会抑制住激动的泪花,平静地说:"是 吗?爸爸不知道,那么你明天去做件好事吧。"实际上我心里很难受。这时,我常常忍不住去亲吻他。
我们说卡尔·威特是了不起的教育家,他却用钱来鼓励学习,大家可能觉得可笑,因为这和很多世俗的做法一样。其实,老威特这么做是为了让孩子懂得"学习能带来今生的幸福 "。他在书中写道:"虽然有点难为情,但只要儿子学习好,我就每天给他一戈比。这样做是为了让儿子知道要获得一点报酬是多么艰难。"给他的钱怎么花呢?老威特尽量使他花得 有价值,让他明白买零食之类的东西没有意义,而买书和工具却可以永远发挥作用。如果在圣诞节或别的节日里给朋友和穷人家的孩子买点礼品,父子俩都会感到非常快乐。
附近的人们有了灾难,不管身份是否相称,老威特总要前去看望。这时小威特也会拿出自己存的钱去慰问。于是父亲就表扬他说:"威特,你做得对,虽然你的礼物很少,但却像'穷 寡妇的一个铜板'那样有价值。"穷寡妇的一个铜板是圣经中的故事,在马可福音第12章的 结尾:
耶稣坐在银库对面,看众人怎样投钱人库。有些财主往里面投了很多的钱。有一个贫穷的寡 妇走过来,往里面投了两个铜板。耶稣便叫门徒来,对他们说:"我告诉你们,这个穷寡妇 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因为别人都是把余钱投在里面,但这个寡妇是自己不足,却把仅有的一点活命钱都投进去了。"
在威特幼小的心灵里,不知积累了多少优美动听的故事。引用圣经里的话和各种传说故事来教育孩子做好事,已经成了老威特的习惯。他从威特很小的时候起,就让他记住了这些 话。所以每当他对儿子说,"威特,某某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时,威特立即就能明白 ,不是努力做好事,就是停止做坏事。
骄傲的孩子是可怜虫
为了鼓励儿子学习,老威特曾经做过这样天真的事。就是当威特看完或者译完一本书时,父子俩如释重负,一起喊着作者的名字,如"荷马万岁"、"维吉尔万岁"等。
这时孩子的妈妈也进来祝贺:"恭喜恭喜。"接着就上街买回来很多东西,做威特爱吃的菜,请来两三个关系密切的亲友开晚会。开席之前父亲会首先说,这本书非常难,但是威特以 顽强的毅力攻了下来,这使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宣布威特将要攻读的下一本书的名字。接着人们就向他祝贺:"恭喜恭喜。"
但是,在表 扬孩子的问题上,老威特警告人们不要做过了头,否则孩子会因你过分的赞扬而飘飘然。
如果威特学习好,父亲会给他钱,但如果他做了好事,父亲就不会给钱,而是写进"行 为记录本",并给予表扬。但总的来说,老威特不会过多表扬儿子。因为表扬太多,也就失去了价值。所以,即使威特学习非常好,他也只是说"啊,不错"。如果威特做了好事,他就说"好,你做得对,上帝一定会高兴的",并不表扬得过了头。当威特做了一件大好事时,他就抱着儿子亲吻,不过这种情况不多。所以父亲的亲吻对威特来说是极为可贵的。老威 特想让儿子懂得:对于善行的报答就是善行本身带来的喜悦,是上帝的嘉奖。老威特不过分地表扬儿子,为的是不让他产生自满情绪,孩子一旦骄傲自满,以后就会很难纠正。他向威 特传授了很多知识,但从不说这是物理学,那是化学等等,为的就是不让他觉得自己了不起。
为了防止儿子骄傲自满,老威特下了很大的工夫。他不仅自己不过多地表扬孩子,也不让别人表扬他。每当有人要夸威特时,就把他支出屋子不让他听。他担心过多的赞扬会毁了儿子 ,而且很多人的赞扬往往不是出于真心诚意,而仅仅一些奉承话。威特长大了一些后,父亲就常常对他说:
"知识能博得世人的称赞,而善行只能得到上帝的称赞。世界上到处都是没有学问 的人,由 于他们自己没知识,所以一见到有知识的人就赞不绝口。然而世人的赞赏是反复无常的,既容易得到也容易失去。而上帝的赞赏是由于行善才得到的,来之不易,所以是永恒的。因此 ,不要把世人的赞扬放在心上。喜欢别人赞扬的人必然要忍受别人的诽谤。仅仅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欢喜或苦恼的人是最蠢的。因别人的诋毁而悲观的人固然愚蠢,但稍受赞扬就忘乎所 以的人则更愚蠢。"
老威特还反复告戒儿子说:
"一个人无论怎样聪明、怎样有知识,与无所不能的上帝相比,只不过是一粒尘埃。有了一点知识就骄傲自大的人,其实是很可怜的。奉承话大多是假的。但说来可笑,这虚假的奉承 话竟然是世人说得最多的。因此,谁要是完全相信这种话,那他就是个糊涂虫。"
老威特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威特不要妄自尊大,在外人看来,这老头似乎有些不懂人情世故,但他的这种教育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老卡尔·威特曾经在书中写道:
世界上也许再没有像我儿子这样被人们广为称赞的孩子了。只是因为我的努力,儿子才没有 毁于过多的赞誉。有一次,哈雷宗教事务委员塞恩福博士对我说:"你的儿子很骄傲吧?" 我说:"不,他一点儿也不骄做。"塞恩福博士坚持说:"这不可能,像他那样的神童如果 不骄做,那他就不是人。骄傲是肯定的,这也是很自然的事。"
后来,我让他见到了威特。他们谈了很久,塞恩福博士对威特有了新的认识。他对我说:"我真的很佩服,你儿子确实一点儿也不骄做。你是怎样教育他的呢?"我让威特站起来,让他把我的教育方法说给博士听。博士听后信服了,他说:"的确,如果这样的教育孩子 ,他就不可能骄做,真是佩服。"
还有一次,有个地方督学官到格廷根走亲戚家。他在来格廷根之前,就已经从报上和人们的传说中知道了威特的事。由于他的亲戚与我们来往密切,非常了解威特的情况,他到了 亲戚家后,就知道得就更详细了。他想考考威特,就让他的亲戚把我们父子请去了。
我接受了这个邀请。他向我提出要考考威特。我照例要求他答应我的条件:不管我儿子表现如何,绝不要表扬他。他擅长数学,所以提出主要考数学。我回答说:"只要不表扬他 ,考什么随你的便。"商量好后,我就把特意留在外面的儿子叫进来。考试开始了,他先从 世故人情问起,然后开始考学问。威特的每一个回答都让他十分满意。最后是他所擅长的数学考试。由于威特也擅长数学,所以越考越使他惊讶。每一道题我儿子都能用两三种方法去 完成,还可以按他的要求去解题。这样一来,他就不由自主地开始赞扬起威特来。我赶紧向他使眼色,这才住了口。
由于两个人都擅长数学,考着考着就进入了艰深的学术领域,最后进行到了督学官所不知道的地方。这时,他又忘了我们的约定,不由自主地叫了起来:"唉呀!他已经超过了我 的学者了!"
我想这下糟了,立即泼冷水:"这不算什么,这半年威特在学校里听数学课,所以还记 得。"督学官觉得还不尽兴,又对我儿子说:"你再想想这道题,这道题欧拉先生花了三天时间才做出来。如果你能做出来,那就太了不起了。"
他的话让我很担心。我并不是怕威特做不出那么难的题,而是担心他真地把那道题做了出来,以后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但我又不好说"请不要考这道题了"。因为他还不了解我们,这样说可能会引起他的误会,以为我是怕儿子做不出那道题才这样说的。我只好什么也 不说,在一旁看着。这道题是说一个农夫想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但要把地分成三等份,而且每个部分都要与整块地形状一样。他把题目说完后,问威特有没有在哪儿听说过,或者 是在书上见过这个题,威特回答说没有。他说:"那么给你一些时间,你试试看。"说完就 拉着我的手退到里面房间,对我说:"你儿子再聪明,也很难把那道题做出来,我是为了让他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难题才出的。"
可是,督学官话音刚落,就听儿子在外面喊:"做出来了。""不可能。"督学官说着 走了过去。儿子对他说:"三个部分相等,而且各个部分都和整块地相似,对吧?"督学官 不快地说:"你是不是事先知道这个题?"威特一听觉得很委屈,含着眼泪再三声明:"不 知道,真的不知道。"
这时我再也不能沉默了,担保说:"我儿子做的事,我全都清楚。这个问题的确是头一次遇 到,何况威特是从不撒谎的。"督学官说:"那么,你儿子超过了大数学家欧拉了。"我在 他手上掐了一下,立即说:"瞎鸟也有捡到豆的时候,这是碰巧。"督学官这才领会到我的意思,赶紧点头说:"是的,是的。"然后就在我耳边小声说:"哦!我真佩服你的教育方 法。这样教育,不管你儿子有多大的学问也不会骄傲。"儿子很快就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和别人高兴地交谈起来。督学官对这一切感到十分欣慰。
这个故事说明了老威特在教育孩子时有多么慎重,他熟知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内心感受,这样的父亲,确实是非常伟大的。
让孩子身心健康
老威特曾经说过,他的教育理想是要造就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他重视智力、品德 和身体的全面发展。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住风吹雨打。父子二人经常一起到城市、乡村和野外散步,威特从小就是一个非常健康、活泼的孩子,而且,他的一 生都很健康。
老威特并不满足于智力、品德和身体素质三方面的培养,他还培养威特广泛的爱好。培养孩子的爱好也是经过细心安排的,他首先从自己的住房开始做起。在他们家的住房里,绝不会有任何没有情趣和不相协调的东西。墙上贴着使人赏心悦目的墙纸,上面挂的画都配上 了精心挑选的画框。室内的摆设都很有情趣,绝不摆设粗俗的东西。如果别人赠送的礼物和自家的陈设不协调,他绝不会摆出来。穿衣服也是如此,决不穿花里胡哨的服装,讲究素雅 和整齐。一家人穿戴得干净利索。老威特从小就按绅士的标准训练孩子的品位与格调。
老威特要求孩子在生活上要有情调。他还在住宅的周围修上雅致的花坛,栽上各种各样的花卉,以保证一年四季常开不败。同样,花卉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他从不移植没有情趣 和不协调的花卉。
为了提高孩子的文学修养,老威特想尽了办法,结果使威特成了一个文学通,他几乎背下了所有著名的诗篇。但威特绝不是一个没有爱好的书虫,他很早就会写诗。威特长大后, 既是一位法学教授,又是研究"但丁"的权威,而他最初得到博士学位是因为他擅长数学。 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具备多方面知识的人才。
老威特还很重视培养儿子的同情心。威特3岁时,有一次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他们和威 特愉快地聊着天。这时,他家的一条狗跑了进来,威特像所有的孩子喜欢做的那样,一把拽住狗尾巴,把它拉到自己身边。老威特见了就伸手揪住威特的头发不放,一脸怒色。威特一 惊之下,就把拽着狗尾巴的手松开了。这时父亲也松开了手,他说:"威特,你喜欢被人揪 住头发吗?"威特红着脸说:"不喜欢。""如果是这样,那么你也不应该那样对待狗。" 说完就让他离开客厅。这一方面是对威特的处罚,同时也是怕客人袒护威特。
由于老威特施行的这种教育,是让儿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所以威特就成了一个心地善良、感情丰富的人。他不仅对人类怀有深情,就是对鸟兽也十分怜悯
轰动法国的事件
在老威特独特的教育方法培养下,威特在学业上进步惊人,不到8岁已经远近驰名。各 个行业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考他,离开时个个都感到万分惊讶。很快,威特的名声越来越大 ,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各种报纸上。
1808年5月,梅泽堡一个叫做泰尔琼斯·兰特福克的教师,为了激励自己的学生,请老威特允许他当着学生们的面考威特。老威特怕儿子因此骄傲自满,很是犹豫,但最后还是答应了 。不过他提了一个条件,就是考试之前不要让威特知道。同时还要提前跟学生们说好,绝不能说一些赞扬的话。
兰特福克答应了,并正式邀请威特父子参观自己的学校和学生,并希望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于是老威特对儿子说,由于兰特福克先生特地前来邀请,我们就去一下吧。到了学校,兰 特福克把他们带到教室,让他们坐在后排。那堂课是希腊语课,教科书是《波鲁塔克》,这是一本令学生们很头疼的书。兰特福克请威特答给同学们看,威特不假思索就把学生们不懂 的地方答了出来。不仅如此,对别的问题也是对答如流。兰特福克感到非常吃惊。
接下来,兰特福克把拉丁语的《凯撒大帝》一书交给威特,并向他提出问题。威特又轻松地作了回答。兰特福克又拿出了一本用意大利文写的书让他读,他也读得很流利。老威特还用 意大利语插话提了几个问题,威特也全都作了回答。兰特福克还想考考他法语,由于教室里找不到合适的书,就用法语和他对话。威特也用法语回答各种问题,就像用本国语一样流畅 。后来兰特福克又问了希腊的历史和地理,尽管提的问题又多又杂,但威特毫不迟疑地一一作了回答。最后考的是数学,无懈可击的答案使在场的老师和学生都为之惊讶。这时的威特 才7岁零10个月。从此,威特成了一个得到社会认同的天才儿童。
几天后,《汉堡通讯》详细报道了事情的全过程。报道以"几天前,在本地发生了一个 足以载入教育史的惊人事件"开始,结束语是"这个孩子绝不是少年老成,而是非常健康活 泼、温和天真,没有一点年轻人常有的傲气,好像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过人的才华。这个孩子叫卡尔·威特,是洛赫村威特牧师的儿子。一个孩子在精神和身体上能够得到如此理想的 发展,威特牧师一定有一套非常有意思的教育方法,但遗憾的是,关于这方面威特牧师没有细谈。"
《汉堡通讯》的报道在整个德国掀起了喧然大波,各地报纸纷纷转载。于是,威特的名字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德国。
年仅9岁的大学生
德国人和其他民族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他们自古以来特别尊重学者。这也是德国能够繁荣昌盛的一个原因。威特出名后,莱比锡大学的一位教授和本市一个有权势的人打算让 威特进莱比锡大学学习。他们说服老威特让本市托马斯中学校长劳斯特博士对威特进行考核 。刚开始,老威特怕对方乱出考题拒绝了。但经过再三相劝,最后还是同意了。劳斯特博士 并不是老威特所想像的那种学究,而是一个通情达理、和蔼可亲的学者。他通过交谈完成了对威特的考核,而威特没有觉察到这是考试。当时是1809年12月12日。考试结束后,劳斯特博士就给他写了一份成绩证明书。 内容如下:
今天按我的要求,对9岁的少年卡尔·威特进行了测验。希腊语考试从《伊利亚 特》中选了 几段;拉丁语考试从《艾丽绮斯》中选了几段;意大利语考试从伽利略的著作中选了几段;法语考试则任意在一本法文书中选了几段。都是比较难理解的段落,但是威特答得很好。他 不仅有丰富的语言学知识,而且有很强的理解力,具有渊博的综合学识。听说这个令人赞叹的少年是其父威特博士教育的结果。我认为他的教育方法值得学者们重视。总之,这个少年 完全具备上大学的条件,为了学术的发展,让他上大学深造是完全必要的。
劳斯特博士的证明送到莱比锡大学后,校方同意威特于第二年1月18日入学。入学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