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两个女儿的真实近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24:28

毛泽东的两个女儿:毛泽东与江青的女儿李讷、毛泽东与贺子珍之女李敏

李讷个人简历

  (1940年—)江青独生女儿,生于延安;毛泽东幼女。据说“鼻子和眼睛酷似她的母亲”,清秀;但“脸型、额头和嘴却极像她的父亲,她的肤色微黄,像她的父亲”,身材较胖“也像她的父亲”。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以“肖力”姓名,供职于《解放军报》社。1967年1月13日组织“革命造反突击队”,贴出“解放军报向何处去”的大字报揭批胡痴(其时任新华社代社长、全军文革小组成员)、宋琼以及杨子才等领导,左右了报社的运动方向。1月17日,林彪签署的《给解放军报社革命同志的一封信》(毛泽东批示“同意,这样答复好”),肯定这一行动“在报社内部点起了革命火焰”。先后担任军报版面组(一说“中央文革记者站”《快报》)组长、解放军报总编领导小组组长(相当于总编辑)。197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4年至1975年先后任中国共产党北京平谷县委书记和北京市委副书记。  

  1976年后曾一度赋闲;两周探望一次母亲江青,1984年江青保外就医时一度与其同住。1986年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工作;1990年代退休。住北京万寿路四室一厅单元房。有一专用书房,喜读史书。书法学其父、其母。除了参加家族祭奠活动以外,深居简出。2003年任全国政协委员。

  遵其父嘱“要在下面选择,找个一般人”,第一次婚姻(1970年)嫁给一位徐姓招待所工作人员(中央办公厅北戴河管理处所属内部招待所服务员),毛泽东以一套马列选集相贺。育有一子徐小宁,离异而终;后与王景清(1929年生,陕西神木县人,延安警卫团战士,曾任昆明军区怒江军分区参谋长)结婚(1984年)。其子徐小宁改名王效芝,由打工而经商。
晚年生活

  李讷是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1940年出生于延安,是毛泽东在47岁时有的,格外疼爱,不忍心送保育院,成了家中唯一在父亲母亲身边度过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孩子。北大历史系毕业,退休前在北京市委工作。 毛泽东去世后,李讷有过一段异常孤独、困难的时刻。那些年由于母亲江青在京北远郊秦城监狱服刑。她常常要花整天的时间,乘公共汽车去那里探监。与前夫分手后她一个人带儿子生活。1984年在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夫妇的帮助下,李讷和王景清再婚,过着老百姓平静自由的生活。他们都是自己去市场买菜,几年前才搬进较大一点的房子。他们家中没有值钱的家具陈设,就是书多,专门有一间库房,大多都是江青留下的书,很珍贵的,有两万多本呢。客厅一排书橱上面放有父亲毛泽东母亲江青的照片,还有一张在延安爸妈抱着李讷的老照片。此照片是李讷最喜欢的照片。

  李讷的独子王孝芝,35岁。毛泽东曾用名“润芝”。李讷的儿子就叫孝芝了。自尊自强的个性,不喜欢抛头露面。毛泽东去世后,李敏李讷没有继承毛泽东的一分钱的遗产,无论在毛泽东在世时还是在毛泽东去世后,两个女儿都没有享受到一点特权。在随后的改革开放时代,李敏和李讷自然也属于那种落后于时代的人,没有什么时尚的生活方式。她们只是谨小慎微地依靠着那份工资生活着。

  在200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30周年纪念日里,许多毛泽东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友好人员簇拥着毛泽东后代的3个家庭一同参加了纪念活动。毛泽东快3岁的曾孙毛东东,献给爷爷一个小花篮。毛家人每人站立在毛泽东遗体前都说了话:“希望爸爸保佑全国人民国泰民安、繁荣富强,保佑我们3个家庭成员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李讷在最后离开毛泽东纪念堂时,紧紧握住纪念堂工作人员的手,眼含热泪深情地说:“谢谢你们30年来照顾我爸爸。”然后双手合十后退一步深深鞠躬,连连说:“谢谢,谢谢。”然后不断擦着眼泪走出纪念堂。

李敏:毛泽东与贺子珍之女

  个人简介

  李敏(1936年─)原名毛姣姣,生于陕西省志丹县,籍贯湖南省湘潭县,已故中共领袖毛泽东与第二任妻子贺子珍所生的女儿,毛岸英与毛岸青的同父异母妹妹,李讷的同父异母姐姐;国民党军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化名“李得胜”,转战陕北,继续与国军对抗,于是毛姣姣便跟随父亲改姓李,全名为“李敏”,“敏”字取自《论语》中的「而敏于行」。李敏在1959年与孔令华结婚,在1962年诞下长子孔继宁及在1972年诞下次女孔东梅。孔继宁和孔东梅现在商界发展。在200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四十周年前夕,李敏与其他毛泽东遗属一同赴朝鲜拜祭在朝鲜战争阵亡的哥哥毛岸英。

  人物生平

  李敏是毛泽东和贺子珍唯一活下来的孩子。1936年冬,她出生在陕北的保安县。赶来贺喜的邓颖超看她长得又瘦又小,怜爱地说:“真是个小娇娇呀!”于是,在一旁的毛泽东当时就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娇娇”。但几个月之后,贺子珍远赴苏联,把娇娇留在了延安。4岁时,娇娇被送到苏联,和贺子珍一起生活。1947年,贺子珍终于带着娇娇回到中国,住在哈尔滨。那时候,娇娇对中文半懂不懂,是个十足的“洋娃娃”。后来,毛泽东派人接娇娇回北京,她还半信半疑。1949年初夏,娇娇回到了毛泽东身边。毛泽东十分高兴,逢人就说,“我家有个会说外国话的洋宝贝”。送娇娇上学时,毛泽东给她取了一个正式的名字李敏。娇娇在陕北时,毛泽东曾化名为“李得胜”。  

  195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期间,李敏和北京航空学院的高材生孔令华结了婚。孔令华是炮兵副司令孔从洲的儿子,也是李敏在中学时的同学,两人彼此了解,情投意合。这桩婚事得到了毛泽东的赞同。 婚后,李敏和丈夫住在中南海。一年后,李敏生了个男孩,也就是孔东梅的哥哥孔继宁。毛泽东经常抱抱小外孙。自从搬出中南海,李敏夫妇出入中南海的证件就被收回了。要进中南海得在门口先联系,通报后才能进入,有时候等了半天还进不去。1964年,李敏夫妇搬进了兵马司胡同的一所普通民居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平民生活。毛泽东从患病到逝世,李敏总共见过他三次。李敏第三次见到父亲,是在父亲逝世前几天。他拉着李敏的手说:“娇娇你来看我了?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李敏无言以对,只能默默流泪。

  离开毛泽东后,李敏的日子一直过得很简朴,有时甚至很清苦。李敏夫妇一直都是靠工资吃饭,他们自从搬离毛泽东的住处就自己做饭,和普通家庭一模一样。而当时,李敏和丈夫都在国防科委上班,工资不高,不仅要抚养两个孩子,每个月还要另外寄些零用钱给母亲贺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