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70年代出生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0:28:10
献给70年代出生的人

尴尬一: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却发现不仅国家不包分配,而且连本科文凭都不值钱了。

尴尬二:千辛万苦进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正赶上人家下岗,新人又怎么了!

尴尬三:97年,全国取消福利分房,那个时候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刚刚参加工作。

尴尬四:小时候教育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成年后却不得不抽假烟、喝假酒、说假话,上了拿假文凭人的当,在假发票上签了字,最糟心的是,看场足球,都是假球。

尴尬五:计划经济的教育绝对抹杀个性,谁要和别人不一样,不仅老师不答应,同学也不放过。然而时过境迁,社会却需要有个性的青年一代,素质教育嘛!

尴尬六:一看到现在的高考心里就堵得慌,又是警察开道又是休息室伺候,真是今非昔比!此外,当年无人过问的成长的烦恼,如今成为正儿八经的事放在学生的身上,而那时严加制止的早恋追星,现在也很宽容地"正确引导"了。

尴尬七:美好的生活属于谁呢?二十年前,"属于我,属于你,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二十年后,1980S初生牛犊不怕虎,谁都没把七十年出生的人放在眼里。

尴尬八: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六十年代人眼里是叛逆的一代,而在八十年人眼里,他们和四五六十年代人一样,统统落伍。

尴尬九:出生在一个讲理想的年代,却不得不生活在一个重现实的年代,是这一代人最大的尴尬。

22岁的时候,你毕业了,你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是1500块,转正以后变成2000块。工资总花得一分钱不剩,盼着发薪的日子。过了一年你跳槽了,工资变成3000块,你穿的衣服开始变贵了,吃的东西开始变好了,不过有一样没有变,工资还是花得一分钱不剩。这时候你谈恋爱了,你为了交女朋友,一个月要向朋友借1000块,她还是嫌你钱少,把你揣了。好不容易找个邻家女孩,感情甚好,学会了生活,一个月居然能存1000块,没想到在你憧憬未来的时候,她家里人不同意,把你们拆了。于是你发奋图强,终于工资涨到了6000块,变成白领,开始泡酒吧,追美女,给人家100块的小费。某一天,在街上碰见甩你的前女友,很奇怪自己当初怎么会看上她,她是那么的没品味。

30岁的时候,你有了10万块存款,不过你觉得很疲惫,想找个地方,可以踏实地睡。于是你结婚了,存款变成了贷款,每月还要还上4000块,不过你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有1万块,你一点都不觉得累。一晃几年过去,你还清了贷款还存了5万块,你的孩子也长到六岁,你不希望他重复你的生活,于是想送他到外国,可是人家一张嘴就是20万,你心里暗骂"这帮黑心的老外"。愿望虽好,没钱也是白费,你的孩子还是在国内,一直长到22岁。

60岁的时候,你退休了,儿子要结婚,向你要了40万块,你没嫌多,反到觉得花在自己儿子身上,比送给老外实在。过了一年又一年,你对数字不再敏感除了自己的年龄。有时候你躺在床上还在想,我怎么还这么结实,是因为我补了钙还是上帝希望我健在。

终于你安息了,墓碑上刻着你生活的年代197X--205X。

献给我的偶像和远去的时代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属于我的那个精彩纷呈年代的偶像逐渐一个个销声匿迹了,当年如众星捧月风光十足的他们已成过眼云烟之势,曾经疯狂追星的我随着年龄的增加激情也渐渐平息,看来种种现象只能说明一点--我和我的偶像都在慢慢的变老。

香港83版的《射雕》被称为不可替代的经典,蓉儿的扮演者翁美玲已经香消玉陨十余年了,靖哥哥的扮演者黄日华更多的只是以商界成功的企业家的形象在银幕亮相了。


当年的一部〈上海滩〉几乎影响了一代人,古典美人赵雅芝如今恐怕也得快五十岁了吧,现在她也该考虑如何安度晚年了,那张生动的、丰富的、过目不忘的的俏丽面孔以及那个风情万种的冯程程都只能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了。胖得已经变形的发哥再也难现上海滩的叱咤风云,论身手恐怕也难敌洪兴浩男,山鸡等一批古惑仔了。叶丽仪演唱的主题曲被评为上个世纪最佳电视剧插曲对她本人来说这辈子也算功德圆满了。


高产的周星驰新作越来越稀少了,倒是天天和VCD以及复读机等广告打交道了。星爷在喜剧之王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你可以说我是跑龙套的,但你不可以说我是死跑龙套的。”他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让所有的人都闭嘴了,也终于让所有的人对他的景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了。潜力已经快被挖掘光了的周星星只能以导演的身份出现了,好在成功推出了张柏芝,所以在当红玉女张柏芝的成名作里我记忆最深刻的台词是“谢了,老板。”当年靠《窗外》走红的港台第一美女林青霞越来越难觅踪迹了,怎么看也是个地道的中年女人了,如今的样子看起来真让人心酸,当然如果你想知道她的前任男友秦汉和秦祥林的消息只能找若干年前的资料了。


张曼玉和她的法国丈夫也离婚了,这个有着似狐若仙的迷人面孔的美女也快四十岁了,《花样年华》恐怕也是她演艺生涯的顶峰了。

狄龙老的头发快掉光了,李修贤只能演警察局长了,大傻早已退出黑帮老大的铁打不动的位置,总不能让一群头发都快白了的老家伙再去江湖重现英雄本色吧。

 


如今的影碟专卖店里,不知从什么开始,日剧和韩剧占据了半壁江山,搞不懂那些酷得要死的新新人类们为什么对着这些我根本听不懂也无法理解的电影哭得那么伤心。

     


靡靡之音的年代远去了,邓丽君也死了。

             


黄家驹的光辉岁月结束了,BEYOND也解散了。

    
一生何求的百强只有在天堂念亲恩了。

        
小虎队成熟了,红唇族也都成老女人了。刘文正和飞鹰三姐妹也没了踪迹了。

赵传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想飞可再也飞不高了。

                       

赵咏华也随着那首经典的《最浪漫的事》在慢慢变老。

                

这么多年了,潘美辰还是没能找到自己挡风遮雨的家。

                      

现在我满眼看到的舞台几乎都是酷弊了的问题少年,名字都记不清的这个那个的组合。

我无法接受如今的歌曲,依然只有一个原因:因为我在一点一点慢慢变老。

当我对如今的偶像不屑一顾时,我头脑中只能有一个答案:我正在一点一点慢慢变老。

想起几天前看到的一篇帖子里引用发哥的一句话“如今的江湖已经不是我们的江湖了”


生于七十年代,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最后一拨对这样一句话耳熟能详的人--"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开始……";

是最后一拨男女生明明互有好感,却故作嫌恶状,在课桌上刻三八线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小时候写作文时,言必称--"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或"改革的春风……"之类的人;

是最后一拨学校开会一冷场有事没事就开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是最后一拨这样的女孩子--春风越吹越暖,明明早就心痒难搔,却硬着头皮按兵不动,互相观望,最后都快放暑假了,实在熬不住了,才约好第二天同时穿裙子,谁说话不算数谁是小狗;

是最后一拨在接受计算机启蒙教育时,还见识过BASIC语言的人;

是最后一拨有过小时候要到别人家看电视,死活赖着不肯回家,被爸妈打的经验的人;

是最后一拨过六一节还必须找齐了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拨和泥巴、过家家、弹弹子、拍画片,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叶蛋春游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小学劳动课上还去打扫厕所、捉苍蝇老鼠的人;

是最后一拨对五讲四美三热爱倒背如流,但始终也没搞清楚什么时候才能练成四有新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告诉自己,要有理想有信念,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走在路上看见方格子地砖想着跳房子,跳橡皮筋的时候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每个月存5元指望小学毕业去看天安门的人;

是最后一拨看过黑白小人书《岳飞》,《丁丁历险记》,《烈火金刚》,《七剑下天山》的人;

是最后一拨享受过最纯最动人的日本动画片,到八十岁仍能张口就来一段《铁臂阿童木》主题歌,到九十岁仍记得《森林大帝》里的小狮子LEO、花仙子和李嘉文、咪咪、来福、娜娜小姐、蓝精灵和格格巫、龙子太郎、一休和小叶子、新佑卫门,自认为曾看到过最好的动画片的人;

也是最后一拨享受过品质最佳的国产动画片的人--《九色鹿》我们看一回感动一回,《天书奇谭》让我们第一次明白了狐狸精是什么东东、《大闹天宫》让我们初具审美情趣,《没头脑和不高兴》寓教于乐,《大林和小林》够曲折,《哪吒闹海》豪气冲天。

是最后一拨当年在看了《排球女将》后,逢中日排球赛就紧张万分,生怕日本队真练成了睛空霹雳、流星赶月,抢走中国女排的五连冠的人;

是最后一拨看全了山口百慧的《血疑》系列,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血病的人;(呀,怎么尽是日货,不好意思,不过,当年的哈日族可真比现下的心境纯明多了。)

是最后一拨有幸目睹过香港无线的诸多武侠剧的人--当时是小学的年纪吧,再小一点的就看不懂了。看《射雕》里的翁美玲让我们把早逝的她奉若神明,《绝代双骄》又让我们成了梁朝伟的终身影迷。那个时期的金剧和古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最后一拨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现在还算是年轻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中学毕业时都要含着眼泪唱小虎队的《骊歌》中的"南风又轻轻地吹送,相聚的光阴匆匆……"和《再见》中的"请相信我们明天一定会再见,就像白云离不开蓝天……"的人。

是最后一拨有过小时候要到别人家看电视,死活赖着不肯回家,被爸妈打的经验的人;

是最后一拨过六一节还必须找齐了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拨和泥巴、过家家、弹弹子、拍画片,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叶蛋春游的人;

是最后一拨看过黑白小人书的人;

是最后一拨享受过最纯最动人的riben动画片,到八十岁仍能张口就来一段《铁臂阿童木》主题歌,到九十岁仍记得《森林大帝》里的小狮子LEO;

是最后一拨有幸目睹过香港无线的诸多武侠剧的人,看《射雕》里的翁美玲让我们把早逝的她奉若神明,《绝代双骄》又让我们成了梁朝伟的终身影迷。

是最后一拨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现在还算是年轻人的人。

童年校园十大经典特色生活

  1.放学排队 虽然每天放学都要排队,但绝对的神形俱散,需要极大的外力才能压制成一长条形。
  2.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老人家的话,一句顶万句,一边学习,一边长个子,可谓“知行合一”了。
  3.崇拜小虎队 虽然现在一看“酥油朋”就腻味,但当时敢不喜欢,也是一种大逆不道!
  4.抄歌词 没有电脑,没有因特网……最重要是没有钱!所以“人是第一生产力”,有时间就赶快抄吧,顺便练练字。
  5.开运动会 小学生的奥斯卡颁奖晚会,绝佳的社交场所。谁在比赛,比赛什么并不重要,五彩斑斓的小人书,千奇百怪的小零食,以极高的频率传递。最痛苦莫过于憋出每天一篇的表扬稿,跟奥斯卡明星上台感谢得没完没了一样,千篇一律的XX班XXX同学下定决心,不怕艰难,顽强拼搏……终于赢得了第X名,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XX精神……
  6.赶暑假作业 暑假快结束时的头等大事。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两本每天一页的暑假作业,通常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
  7.上特色班 灾难深重的特色班就是从我们那时兴起的,新时代最黑暗的教育特色之一。
  8.比小红花 一面墙上,一张大纸,一个橡皮图章,也是老师神权的象征之一,.敢不听话?嘿嘿,就看着别人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吧!
  9.罚写错字 time and time again,总是怪自己,为何会这样的不小心!
  10.上课拖堂 “老师,我等到花儿也谢了,你就快下课吧”。

童年时光十大经典零食

  1.烤红薯 香喷喷,甜丝丝,好吃看得见,2毛钱一斤。

                                  
  2.爆米花 一个老头扛着一口葫芦一样的黑锅,走街串巷,将米变成白白的爆米花。

  


  3.搅糖稀 两根冰棒棍,加一团明黄色的糖稀,1毛钱一团,搅一搅,拉一拉,又好吃又好玩。只是现在看来不太卫生。


  4.棉花糖 最不可思议的小吃,5分钱一团。一勺勺的糖进去,一团团棉花出来。棉花能吃,还是甜的!


  5.果丹皮 很多人都是吃它长大的。非常成功的一种山楂制品,能让20年后的人们念念不忘。   


  6.酸梅粉 不用我说了吧,地球人都知道!   


  7.冰棍 真的是“冰”棍,除了冰就是棍子,绝对货真价实!5分两根,以致后来的5毛一根的“娃娃头”惊为天价。 


  8.老鼠* 貌似而神非,一粒一粒黑褐色,像极小号的感冒胶囊,每粒两三毫米左右,味道嘛,好像酸酸甜甜的。  
  9.泡泡糖 长长的一条,用红一半白一半的纸包着,上面有一个小姑娘吹泡泡,在“大大”出世以前的绝对“大哥大”。


  10.无花果 一个小小的白色袋子,上边印着“无花果”三个字,里面装得就是那酸酸的甜甜的干干的无花果了。很长一段时间困惑于无花果到底什么样子,这细细的干干的丝,一点也不像花,就更不像果啦,可为什么叫无花果呢?童年校园十大经典流行歌曲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每回一听到那轻柔嘹亮透明的歌声,就像沉浸在金色的灿烂阳光中,仿佛又回到了最最纯真的年代,每一次都会感动不已。
  2.《采蘑菇的小姑娘》 表现欢快气氛的经典歌曲,音乐课必教必唱的曲目。
  3.《泥娃娃》 曾经很困惑于干吗教训别人爸爸———“你爸爸,你爸爸,你呀你爸爸”,然后又说“我是你爸爸,我是你妈妈”,唱歌骂人也还是不对的。
  4.《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估计大家捡到钱时都会唱这首歌。
  5.《小草》 最凄惨的,也最坚强的歌。配合“种子的力量”那一课上,效果最好,或者配“离离原上草”也行。
  6.《我的中国心》 地理启蒙课,知道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7.《东方红》 每天六点半准时播出,正是我上学出发的时候。最名副其实的歌,确实太阳升了,东方也红了。
  8.《路在何方》 最轰动也最无聊的歌。虽然《西游记》拍得没话说,但歌词很弱智,路不在脚下还在头上吗?
  9.《鞋儿破,帽儿破》 最喜欢这首歌,因为它很搞笑,以至于任何一个人的鞋破了,这首歌都会被派上用场。
  10.《国歌》 都听了一辈子了,能不流行吗?

70年代娱乐关键词:电视

  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对电视的感情是刻骨铭心的:小时候要到别人家看电视,死活赖着不肯回家,常常被爸妈打。一部《排球女将》不仅让我们拍红了巴掌,把“晴空霹雳”和“流星火球”变成了口头禅,而且女主角小鹿纯子那种头顶分线梳出两条马尾的发型,也成了中国女孩们偷 师学艺的对象。《血疑》则是我们看的第一部悲情片,对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中国人而言,第一次在荧屏上经历如此的生离死别,其“催泪弹”的效果绝对不亚于后来的琼瑶片。

  那时好像一共才三个台:中央一台、中央二台和省台。但感觉那时的节目却很丰富,少年时代最有名的电视剧有两部———《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上海滩》播映时,一时间每个小伙脖子上都多了一条白围巾,黑色风衣也随处可见。从《射雕英雄传》开始认识男生女生,原来世界上除了林妹妹和宝哥哥,还有可爱的蓉儿和憨厚的靖哥哥。那时学生一下课,操场就成了擂台,一百多个“靖哥哥”在练“降龙十八掌”,三十多个“洪七公”拿着根棒子到处乱窜,还有七八个“欧阳克”摇着扇子去撩“蓉儿”。

70年代生人看过的经典电视剧

  《排球女将》:这部描写女排运动员刻苦训练、顽强拼争的电视剧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使排球这项体育运动风行一时。

  《血疑》:因为这部电视剧而对自己身上的每一块印记疑神疑鬼,80%的人都知道什么是RHAB型。

 

  《神探亨特》:在没有好莱坞大片的那个年代,这个玩世不恭的侦探真是叫人大开眼界!最让人着迷的是亨特在办公室和恋人“打啵儿”的嗜好以及亨特风度翩翩的夹克衫和墨镜——上衣从来不扣,而墨镜原来也并非盲人专用。

  《霍元甲》:“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此剧每天一播放,大街上的人就见少。当时有一首儿歌是这样的:“1984年,我学会迷踪拳,打死了龙海生,抢走了赵倩男。”

 

  《几度夕阳红》:这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连续剧创下收视高峰,让当时在香港发展平平的刘雪华以及帅哥秦汉成为当红“炸子鸡”。

 

70年代娱乐关键词:小人书

  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人的童年有着和其他年代的人相似的娱乐方式:推铁圈、吃小豆冰棍、看五分钱一场的电影,用泥巴做成炮楼,然后像小兵张嘎那样点燃……除此之外,“文化消费”在70年代生人的童年占据着重要位置。特别是小人书在70年代生人这里发展到极致,替代了所有的国内外名著,看小人书成为70年代出生的小孩的一大乐趣。他们喜欢把这种叫做“连环画”的读物叫成“小人书”,这样可能更亲切些,还有点神秘感。即使被父母打骂,他们也要省下钱去买小人书,或者坐在街边的小摊上如痴如醉地看,平均每个人的“藏书”达10册以上。

 

70年代娱乐关键词:偶像

  在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这里,偶像还是真正的偶像,没有演变成后来“呕吐的对象”。我们的目光已经从雷锋、董存瑞身上转移,投向了电视和收录机。那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相对精美的笔记本,用来张贴明星贴纸。

  最初的偶像是高仓健,这名字听起来像是仰望一座大山。他确实让无数中国人感到颜面扫地,同时很多相貌不错的美男子大概对他也记忆犹新,因为高仓健让他们的脸蛋变得“奶油”了,高仓健的伟岸一度成为70年代人“寻找男子汉”的坐标。

  发哥在《上海滩》里那个甩动白围巾的潇洒动作,让许文强成了一个经典。也许是发哥留下的印记过于深刻,使得我们今天看到所谓的帅哥、酷哥,不免感到深深的失落。成龙还刚从警察学校毕业,总闯些莫名其妙的祸,还拿些毛巾,衣服,凳子之类的日常用品教育坏人。刘德华则老是一身干净的白西服,拎着把大刀冲在砍人的第一线。李连杰一出现就面对着几十甚至数百个笨蛋等着他一一摆平,最后抱着女主角从容离开。张国荣唱着《夜半歌声》还客串着小警察的角色,磁带的封面上总是温暖地笑着。周星驰的“无厘头”从来都不让我们失望。在90年代的大学校园里,《大话西游》流行得让人难以置信,对《大话西游》的认可程度可以成为划分60年代出生的人同70年代出生的人的分水岭。

 

70年代娱乐关键词:流行歌曲

  以学外语的名义,买下价值不菲的双卡四个喇叭或者日本进口的声宝六个喇叭收录机,把一盘盘盗版的或者是翻录的磁带塞进带仓里———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代人就这样接触到了流行歌曲。“原来还可以这样唱歌。”邓丽君熏陶了70年代生人对于流行歌曲的饥渴之心。当时对于“不良少年”的定位是:喇叭裤、蛤蟆镜、爆炸头、拎着录音机满大街遛,录音机里放着靡靡之音。这可能要算是最温情的“不良少年”了。

  邓丽君教会了我们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唱歌。随后,张明敏假模假式的“口水歌”、程琳装模做样的天真,张行和他那把吉他,陪伴我们度过最初的时光。但幸运的是,我们听到了一些即使是在后来也难以找到的美丽歌声。此后有了校园歌曲,才有了罗大佑、李宗盛、齐秦、苏芮……跟现在的流行歌曲常常不知所云相比,当时流行歌曲的歌词都非常精美,非常打动人。当时的年轻人会把歌词抄录下来,当做一种对诗歌的精神寄托。哼着“隔壁班上的那个女孩为什么还不经过我的窗前”,在老师尴尬而且愤怒的目光当中,我们接近了潮流。

 

  夜深人静时,童安格老是在收音机里,唱着《午夜的收音机》,《情义无价》总是在大街小巷的歌厅里回响。赵传老觉得自己长得比较丑,一天到晚老想飞,雨生也栩栩如生地在窗前天天想你。潘美辰在四处找家,齐豫却已经找到了,而且还背到了背上。罗大佑很有先见之明的《恋曲1990》终于在1990年又一次响彻了大街小巷,李宗盛还在积极地跟阿莲培养着感情,所以一天到晚地不着家。70年代末期出生的人则抓到了小虎队的尾巴,那时他们还没散伙,在《青苹果乐园》里泡着年轻漂亮的少女队。

你对下面几个还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