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国内大事回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10:51
    2009年10月1日,必将成为新中国历史上一个醒目的坐标。这一天,新中国迎来她生命历程中的第一个甲子。这一天,中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新世纪首次国庆盛大阅兵。这是新中国的第14次国庆阅兵。这是迈入新世纪的中国第一次举行盛大国庆阅兵。这一天,天安门广场夜空中璀璨的烟花照亮了近六万各族民众的笑脸。国家领导人悉数步下天安门城楼,来到广场各族民众中间,与群众同喜共舞。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进入专题

军礼!致敬新中国60周年
国庆大阅兵
纵论国庆阅兵盛典
走进阅兵村系列专题
国庆安保工作剪影
多项法律颁布实施  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侵权责任法》、《海岛保护法》等法律。海岛保护法明确规定,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无居民海岛所有权。法律规定,未经批准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应当维持现状;禁止采石、挖海砂、采伐林木以及进行生产、建设、旅游等活动。[详细]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     1999年12月20日,阔别祖国110多年的澳门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转瞬间,十年已经过去。澳门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指引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澳门新一代领导集体+背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在回归十周年之际正式亮相。
相关专题: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
2009全国“两会”召开     3月3日至13日,全国“两会”在京举行。今年的会议,是在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最大限度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实现新的发展,这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会议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也是中外媒体聚焦大会最大的关注点。
相关专题:200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     10月11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山东济南盛大开幕。这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后我国举办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赛事,共有1万多名运动员参加33个大项、362个小项的比赛。有7人9次创超5项世界纪录,3队12人21次创16项亚洲纪录,5队29人52次创39项全国纪录。
相关专题: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
中国海军赴索马里海域护航     4月29日,我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凯旋。编队先后为41批166艘船舶实施伴随护航,为46艘船舶提供区域护航,成功救助3艘遇袭外国船只,接护船舶1艘,充分展示了我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随后的三批编队先后接替执行护航任务,表明中国海军护航行动进入常态化。
相关专题:中国海军赴索马里海域护航
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    西藏50年的发展可以概括为:政治全面建设,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文化全面繁荣,人民生活全面改善。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投票决定,将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让50年前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这一历史性事件永远被铭记。
相关专题: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
新疆平息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7月5日20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国中央和新疆当地政府迅速采取行动,使局势逐步得到了稳定。有关部门采取的行动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它告诉人们,任何国家和法治社会都不能容忍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
相关专题:新疆发生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
中国渔政船南海宣誓主权    3月17日,中国渔政311船抵达西沙永兴岛,开始履行宣示国家海洋主权和捍卫渔业、渔民权益的任务。近年来,周边国家非法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侵渔活动的渔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渔政311船将担负起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护渔护航等工作。
相关专题:中国渔政船南海宣誓主权
中国综合国力排名第七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社科文献出版社12月24日发布《国际形势黄皮书》,在《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0)》中对11个国家综合国力进行分析评估,中国排名第七。评估指标体系包括领土与资源、人口、经济、军事、科技五个直接构成要素,以及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安全与国内政治、国际贡献四个影响要素。[详细]
军民携手迎战台风“莫拉克”     今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8月7日登陆台湾花莲县,给台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两岸三地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给与了物质和救援等方面的无私帮助。8月9日,“莫拉克”在福建省霞浦县沿海登陆,台风中心最大风速12级。军地联手迅雷出动,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台风带来的损害。
相关专题:军民携手迎战台风“莫拉克”
汶川地震一周年     5月12日,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震中汶川县映秀镇举行。地震灾区一年来的变化翻天覆地,城乡居民住房重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产业重建和结构调整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灾区人民正迈向新生活。
相关专题:汶川地震一周年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