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癥用藥,如鼓之應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07:21
话说李时珍与《本草纲目》① 对症用药 如鼓之应桴 □ 周彭 湖北蕲春李时珍文化研究会

  编者按:今年3月1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档案局联合在京发布:我国两部中医药古籍《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顺利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其中入选的《本草纲目》(1593年金陵版),代表了当时东亚最先进的科学思想,被认为是该地区科学史领域最重要的参考书目,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评价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呕心沥血二十七个寒暑,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方成此书。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认为,李时珍和伽利略、维萨里在世界科技史上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综观《本草纲目》,李时珍提倡和力行“格物穷理”。他对历代本草及相关著作,亲自采视、详审;对所见的药物,认真调查研究,坚持临症实践,由此发生了许许多多生动有趣又充满哲理的故事。本版推出专栏《话说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与读者分享。

 

  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李时珍20岁。新婚不久便害了一场重病。起病初只是感冒咳嗽,但由于调理不当,又自恃年轻且懂医药之理,一时大意,病情便日益加重。每晚高烧过后还盗汗不止。这种病,就是中医内科杂病范畴的“骨蒸”病。所谓骨蒸,即是形容阳虚潮热的热,自里透发而出,“骨”,表示深层;“蒸”,意为熏蒸。这种热症,每兼盗汗,是肺痨病的主症之一。

  李时珍自幼跟父亲学了不少医学知识。虽遵父命在家读书,但由于热爱钻研医学,遇到父亲不在家而有人上门求医时,他也出来切脉诊断用药。有时自己得了病,也常自己开药煎服,治好了自己的病。所以这次病情虽然来势凶猛,好像与以往不同,但他还是自己开药方,用了紫胡、麦冬等清热化痰药物。然而一个月后,病情不但未见好转,而且还加重了。

  当时行医郎中们都遵循一种不成文的规矩:自己亲人患病,自己不诊断。李言闻对儿子的病就持这种态度。他请了几位同行来给儿子治疗,他们看后都觉得很棘手。

  面对这种情况,李言闻不得不破例给自己的儿子治病。通过深思熟虑,李言闻确定了治疗方案。他采用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经验,用清肺热的良药黄芩单味煎煮。李时珍服药后,很快退了烧。接着服了几剂,加之有效的调理,咳嗽也就好了。这次患病,给李时珍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使他悟出一个重要的道理——用药要对症。

  后来,在编修《本草纲目》时,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肯定了黄芩泻肺火、清湿热的功能。关于对症下药,他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如鼓之应桴”。其意思是说,对症用药,如鼓锤击鼓。鼓锤对准鼓皮,立即发出声响;用药对上症,很快就会见效。为此,李时珍感慨地写道:“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俗话说得好,久病成良医。这是指随着人们求医问药次数的增加,自然地会积累一些医药知识与经验。用药要对症,才会药到病除。在以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李时珍始终坚定不移地遵循着这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