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风云(第四章第八节) - 许雨浓 MySpace聚友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22:01:41

秦国风云(第四章第八节)

2010/02/06 18:34   [未分类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的战火,还没有在齐国首都临淄城内燃烧,就让产生春秋第一霸的荣耀之地改变了面貌,有辱齐国长达八百年的悠久历史。在这转瞬即逝的刹那,我不知道姜太公、齐桓公、齐威王、管仲、孙武、晏婴、田单、司马穰苴等君臣怎么想,也不知道这一历史还是否在田建心目中闪闪发光。曾几何时,临淄城最辉煌的时候,常住人口七万户,来往的人流是:“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家敦而富,志高而扬(西汉刘向校订的《战国策》)”

如今临淄城在秦军的包围下,齐王田建竟然一夜之间就投降了。看来田建是最有能耐的败家子。齐国有了田建这样的败家子,秦国李斯的离间计才能在齐国顺利地实施,但秦始皇对这一点好像不清醒: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初,齐威、宣之时,邹衍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始皇并天下,齐人奏之。始皇采用其说,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始改年,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旌旄、节旗皆尚黑,数以六为纪(《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

 

秦王嬴政刚刚统一天下,自以为兼备了三皇的德行,功业超过了五帝。于是,他由“秦王”改称号为“皇帝”,透露出了他那十足的霸气。

也就是说,“皇帝”兼容了三皇的“皇”,五帝的“帝”。嬴政当了皇帝之后,他下的训示称“制书”,下的命令称“诏书”,处于皇帝的角度对自己的专称是“朕”。追尊父亲庄襄王(嬴异人)为太上皇。并颁布制书,说:“君王死后根据他生前的行为加上谥号,这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王,实在没意思。从今以后,废除为帝王上谥号的制度。朕为始皇帝,后继者以顺序计算,称为二世、三世、乃至万世,这样无穷无尽地传下去。”

这就是笔者说秦始皇不清醒的原因。因为他的霸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传到三世,只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如果他客观一点,就应该知道灭六国的成功,有前辈制定的“远交近攻”国策,有齐国田建这样的糊涂虫,有四国的人祸(这一时期,除燕国外,韩、赵、魏、楚四国国王更换频繁),才让他侥幸地统一了六国。

当初,齐威王(前356一前320。田因齐)、齐宣王(?一公元前301年。田辟疆)执政的时候,齐国人邹衍研究出了金、木、水、火、土终而复始,相存相克的五德理论;到了始皇帝兼并天下时,齐国人将这一学说上奏到皇帝面前。秦始皇采纳了邹衍的阴阳学说,认为周朝是火德,秦国能取代火德的周朝,是以水克火来推算,所以秦王朝应该属于水德。于是,他开始下令更改年历,新年朝拜皇帝与庆贺典礼都从十月初一开始,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衣服、旗帜、符节等代表政治色彩物品,都使用黑色;数字以六为一个单位,所以出现六十年为一纪(一般以岁星【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二年,所以上古称以十二年为一纪)。

就是说秦始皇根据邹衍的阴阳学说中“以水克火”的原理,解决了秦国取代周朝的理论问题,这样才能让天下人臣服秦朝的统治,他才能心安理得地做皇帝。

接着是治理天下的问题:

 

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

 

丞相王绾等人,对治理天下提出建议说:“燕、齐、楚地域偏远,如果不在这些地方设置君王,就不能镇守。因此请陛下立各个皇子为王,好派到各地去镇守。”始皇帝将这一建议交给大臣评议。最高法院院长(廷尉)李斯在会议上,说:“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封子弟、族人非常多,然而他们的后人渐渐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敌,导致周天子也不能制止。现在四海之内仰仗陛下的神威而得以统一,既然如此,就应该把天下的行政区域都划分为郡、县,对各个皇子和功臣按照王公贵族征赋税的办法,给予重任或赐予,这样就能非常容易地进行控制,使天下人对秦朝的统治不怀二心,这才是安定国家的方略。设置诸侯反而不适应。”

李斯说完,让秦始皇觉得非常满意,因为他就是一个爱霸道的人。所以他连忙说:“天下人都吃尽了无休止的战争之苦,就是因为有诸侯王存在的缘故。现在依赖祖先在天之灵,才使天下初步平定。如果重新封侯建国,就是在增兵呵;而求得天下安宁,休养生息,岂不是成为了难题?!朕认为廷尉的建议是对的。”

也就是说,秦始皇要的是“中央集权制”,这样他就好以霸道治国。我不知道李斯是不是学苏秦在揣摩秦始皇的心意,所以让他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收天下兵聚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宫廷中。一法度、衡、石、丈尺。徙天下豪杰于咸阳十二万户。

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资治通鉴》秦始皇二十六年)。

 

秦始皇听了李斯的建议,下令把天下划分为三十六个郡(《史记·集解》36郡为: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彰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与内史。清代全祖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考证,提出秦代的36郡应是:陇西、北地、上郡、汉中、蜀郡、巴郡、邯郸、巨鹿、太原、上党、雁门、代郡、云中、河东、东郡、砀郡、三川、颍川、南郡、黔中、南阳、长沙、楚郡、九江、泗水、薛郡、东海、会稽、齐郡、琅邪、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广阳,作为京城的内史则不在36郡之中),每个郡设置郡守(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以现代县级以上而言,郡相当现代地区)、郡尉(副郡长兼专区司令员)、监御史(地区监察长)。

秦始皇建立了行政机制,接着下令收缴民间所藏的兵器,全部运送到咸阳。这些兵器进入咸阳后,销毁铸成钟鐻(音:jù。古代的一种乐器,夹置钟旁,为猛兽形。本为木制,后改用铜铸)和十二个铜人,各自重量千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放置在宫庭的院落中。并效仿商鞅法制,统一了度量衡(这就是李斯效仿商鞅法家思想的体现。所以最后他被重用担任了丞相),将各地豪杰十二万户迁徙到咸阳(实际上是监控原六国诸侯中的贵族)。

秦始皇解决了行政区域、官员机制、扫除了隐患之后,才想到了宗庙。他把宗庙、章台宫、上林苑都设在渭水南岸(由此可见咸阳城在剧烈地膨胀)。而秦国每征服一个国家,就会按照原来这个国家的宫殿绘制出宫室图,然后在咸阳城以北的山坡上仿制。如此一来,这些建筑南临渭水,自雍门向东延伸到泾、渭二河相交处。宫殿、天桥、楼阁起伏相连;所俘获的各国美女、钟鼓等乐器都安置在这里。

由此可以看出,这时的咸阳是多么的壮观啊!当秦始皇看到这种壮观时,觉得自己了不起,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又会想什么心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