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Q: 将Struts应用迁移到Struts 2(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56:12
将Struts应用迁移到Struts 2(一)
作者Ian Roughley译者陈俊发布于2007年4月5日 下午8时0分
社区
Java
主题
Web框架,
变更
大多数人都会熟悉Struts, 无论是从项目实战中获得的经验还是从书中了解到的知识。在这一系列文章里,我们将通过一个由Struts迁移到Struts 2的简单应用例子向大家展现Struts 2的所有特征。
在我们开始介绍这个例子之前,你需要去了解一点Struts 2的背景知识。文章的第一部分将介绍Struts2与Struts的核心架构的不同点,以助于更好地把所有概念联系起来。第二部分将深入探讨两者在actions上的差别、action相关的框架特征和action的配置。在文章最后一部分将会讲述用户界面。我们会讲到其架构、UI构件、主题和标签,还有如何为我们的应用加上新的外观。
我们并不打算谈及迁移过程的所有细节方面,我们只是从普通的出发点开始介绍Struts 2的概念和现在可用的所有新特征。但拥有这些知识后,无论以后迁移到何等规模的应用到Struts 2中你都可以易如反掌。
导言/历史
Struts的第一个版本是在2001年5月份发布的。它的最初设想是通过结合JSP和Servlet,使Web应用的视图和业务/应用逻辑得以清晰地分离开来。在Struts之前,最常见的做法是在JSP中加入业务和应用逻辑,或者在Servlet中通过println()来生成视图。
自从第一版发布以来,Struts实际上已成为业界公认的Web应用标准。它的炙手可热也为自己带来了改进和变更,所以不但要跟上对Web应用框架不断变化的需求,而且要与日渐增多竞争激烈的众多框架的特性相融合。
到最后,产生了几个下一代Struts的解决方案。其中两个最受瞩目的方案是Shale和StrutsTi。Shale是一个基于构件的框架,并在最近成为Apache的顶级项目。而StrutsTi则是在Struts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继续坚持对前端控制器(FrontController)和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进行改进。
WebWork项目是在2002年3月发布的,它对Struts式框架进行了革命性改进,引进了不少新的思想,概念和功能,但和原Struts代码并不兼容。WebWork是一个成熟的框架,经过了好几次重大的改进与发布。
在2005年12月,WebWork与Struts Ti宣布合并。与此同时,Struts Ti改名为Struts Action Framework 2.0,成为Struts真正的继承者。
最后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Struts或WebWork项目已经停止开发了。由于人们对这两个项目的兴趣仍然很高,而且也有很多开发者仍然愿意使用它们,因此这两个项目还在继续开发中,继续修复Bug,改进功能和继续添加新功能。
请求运作过程
在我们开始详细探讨如何把应用由Struts迁移到Struts 2之前,让我们通过体验整个请求流程,看看新架构是如何运作的。
在我们体验了整个请求的生命周期后,你应当注意到很重要的一点——Struts 2仍是以前端控制器框架为主体的。所有的概念还都是你以前所熟悉的。
这意味着:
Actions仍然是通过URL触发的
数据仍然是通过URL请求参数和Form参数传送到服务端的
所有Servlet对象(如request、response和session等)仍在Action可用
以下是请求处理过程的高层概览:

整个请求的处理过程可以分为6步:
由框架产生一个请求并进行处理 - 框架根据请求匹配相应的配置,得到使用哪些拦截器,Action类和返回结果的信息。
请求通过一系列的拦截器 - 拦截器和拦截器组可以按照不同级别进行组合配置来处理请求。它们为请求提供各种预处理和切面处理的应用功能。这和Struts的使用Jakarta Commons Chain构件的RequestProcessor类很相似。
调用Action - 产生一个新的Action对象实例,并提供请求所调用的处理逻辑的方法。我们在第二部文章中将对这步骤进行进一步讨论。Struts 2可以在配置Action时为请求分配其指定的方法。
调用相应的Result - 通过匹配处理Action方法之后的返回值,获取相应Result类,生成并调用它的实例。处理Result可能产生的结果之一就是对UI模板(但并非只 有一个)进行渲染,来产生HTML。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模板中的Struts 2 tags可以直接从Action中获取要被要被渲染的值。
请求再次经过一系列拦截器处理后返回 - Request以和进入时相反的方向通过拦截器组,当然,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回收整理或者额外的处理工作。
响应被返回给用户 - 最后一步是将控制权交还给Servlet引擎。最常见的结果是把渲染后的HTML返回给用户,但返回的也可能是指定的HTTP头或者进行HTTP重定向。
你应该已经注意到Struts 2和Struts的差别了。最明显的就是Struts2是一个pull-MVC架构。这是什么意思呢?从开发者角度看,就是说需要显示给用户的数据可以直接从Action中获取,而不像Struts那样必须把相应的Bean存到Page、Request或者Session中才能获取。
配置框架
首先最重要的是,通过配置web.xml文件让框架能在Servlet容器里运行。
下面这个就是大家都熟悉的Struts在web.xml里的配置方法:
action
org.apache.struts.action.ActionServlet
config
/WEB-INF/struts-config.xml
2
action
*.do
在Struts 2中,配置有少许改变,最明显的是分发器(dispatcher)已由Servlet转为Servlet Filter, 其配置和Servlet一样简单,如下:
webwork
org.apache.struts.action2.dispatcher.FilterDispatcher
webwork
/*
和Servlet配置一样,Filter配置中定义了Filter的名称(作为引用)和类名。FilterMapping通过URI和名称匹配来调用相应的Filter。默认情况下,扩展名为“.action”,这是在default.properties文件(在Struts 2 JAR文件里)的“struts.action.extension”属性定义的。
工具箱:“default.properties”是默认配置选项定义文件。你可以通过在classpath中包含一个叫“struts.properties”的文件,设置不同的属性值,来覆盖默认配置的值,实现自己的配置。
对于Struts来说, Servlet配置提供了一个用于定义文件名的init-param tag来配置Struts,而Struts 2没有这样的配置参数,取而代之的是在classpath下的默认配置文件“struts.xml”。
工具箱/提示:因为Struts Actions(扩展名“.do”)和Struts 2Actions(扩展名“.action”)两者的扩展名命名空间不一样,所以Struts和Struts2可以在同一个Web应用系统中无碍地共存。所以这就为迁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加入适当的配置,新功能的开发都用Struts2。保持原有的遗留功能,如果时间和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再逐步迁移。另一种方法是,只把Struts2的扩展名改为“.do”,这样就可使得以前的JSP页面可重用。解剖Actions
在上面介绍的请求运作流程中,我们从高层次上谈及了一些Struts和Struts 2的不同点。现在我们将较深入地探讨这两个框架中Action结构的具体差别。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Struts的Action的主要结构。Struts Action的主要形式如下:
public class MyAction extends Action {
public ActionForward execute(ActionMapping mapping,
ActionForm form,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Exception {
// do the work
return (mapping.findForward("success"));
}
}
当你实现一个Struts Action时,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所有的Action都继承于Action基类。
所有的Action都必须是线程安全的,因为只产生一个Action实例。
因为所有的Action都必须是线程安全的,所有在Action处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对象都必须以方法参数的形式传入。
处理Action所调用的方法必须命名为“execute”(在Struts中的DispatchAction类可以调用同一个Action的其它方法,但实际上在框架中的入口点仍然是“execute”方法)。
ActionForward结果是通过ActionMapping类中的方法来产生的,通常的做法是通过调用“findForward”方法。
相比较之下,Struts 2的Action提供了更简单的实现方式。下面就是个例子:
public class MyAction {
public String execute() throws Exception {
// do the work
return "success";
}
}
首先你会注意到的是,Struts2中的Action不再继承于任何类或需要实现任何接口。实际上,它还远不只这些。按照惯例,只有“execute”方法能调用Action, 但在Struts 2中并非必要,任何声明为public String methodName() 方法都能通过配置来调用Action。
另外,你会注意到返回的对象不是ActionForward,而是String。如果你不喜欢以字符串的形式出现在你的代码中,有个Helper接口Action可以以常量方式提供常见结果,如“success”、“none”、“error”、“input”和“login”。
最后,和Struts最大的革命性的不同是,处理Action过程中调用的方法(“execute”方法)是不带参数的。那你如何获取你所需要的对象呢?答案是使用“反转控制(Inversion of Control)”,也叫“依赖注入(DependencyInjection)”的模式(想更多地了解这方面信息请看Martin Fowler的文章http://www.martinfowler.com/articles/injection.html)。Spring框架使得这个模式流行起来,然而Struts 2的前身(WebWork)也在同时应用上了这个模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反转控制,让我们来看看一个例子,如何在Action处理过程中可以访问到当前请求HttpServerRequest对象。
在我们的例子中,我们使用的依赖注入机制是接口注入。就如其名称一样,接口注入需要的是已经被实现了的接口。这个接口包含了相应属性的setter,为Action提供值。例子中我们使用了ServletRequestAware接口,如下:
public interface ServletRequestAware {
public void setServletReque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当我们继承这个接口后,我们原本简单的Action看起来有点复杂了,但是这时我们可以获取HttpServerRequest对象来使用了。
public class MyAction implements ServletRequestAware {
private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public void setServletReques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this.request = request;
}
public String execute() throws Exception {
// do the work using the request
return Action.SUCCESS;
}
}
看起来现在这些属性是类级别的,并不是线程安全的,会出现问题。其实在Struts 2里并没有问题,因为每个请求过来的时候都会产生一个新的Action对象实例,它并没有和其他请求共享一个对象,所以不需要考虑线程安全问题。
现在我们还有最后一步,就是为这个Action关联上ServletConfigInterceptor拦截器。这个拦截器提供了一系列功能去获取HttpServletRequest,并可以把它注入到实现了ServletRequestAware接口Action中。这时你并不需要担心如何配置这些,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有具体讲述。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到是拦截器和接口共同合作下为Action提供了反转控制功能的。
这个设计的好处是能让Action和框架完全解耦。Action仅仅是一个与框架无关的简单POJO。这给单元测试带来极大的好处,Struts2 Action的单元测试远比Struts Action使用StrutsTestCase或MockStrutsTestCase的单元测试简单。
总结/综述
到现在为止,你应该对Struts2的基础有所了解了——包括高层的框架概念和基础的请求流程。你也应该能自己动手在Servlet容器里配置Struts 2,并理解Struts和Struts 2两者之间在Action方面的差别了。
在下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一个详细的迁移的例子,同时我们也在这章学到的知识基础上,演示如何由Struts向Struts2的Action迁移。在最后讲述如何在应用中使用JSTL、JSP和Struts2。我们会进一步探讨Struts和Struts2在Action上的区别,Struts 2的配置和其他框架元素,和谈到更多的Action相关的框架特征。
关于作者
Ian Roughley是一位技术演讲人、作家及独立咨询顾问,住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他具有十多年提供架构设计、开发、过程改进以及指导等方面服务的经验,客户范围小至创业公司,大到财富500强前10名的公司。他专注于具有实效性且以结果为目标的方法,是开源及以敏捷开发为基础的过程和质量改进的支持者。
关于译者
陈俊是SpringSide开源项目的主力成员,中科院软件工程硕士,就职于Accenture。长期从事J2EE企业级应用开发,略有小成。热衷于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模式,软件过程改进及敏捷开发研究,以成为出色的架构师为目标。爱尝试不同的开源技术,一直投身SpringSide开发,为国内开源出一分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