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教授:中国输出通胀论站不住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55:2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出现了部分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日前,本网记者采访了著名旅美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请他就食品、能源涨价及美国信贷市场危机等热点问题发表了看法。
中国发挥积极正面作用
记者:今年以来,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不约而同地出现了部分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一些人惊呼全球通货膨胀时代即将到来,甚至将此归因于中国,这种说法是否站得住脚?
陈志武:我个人并不认为全球通胀时代即将到来,更不能说中国开始由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转向世界输出通货膨胀。在全球市场,工业制成品价格并未出现明显上涨,依然保持平稳甚至下降的趋势。背后的原因是全球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的局面并未改变,新兴市场国家劳动力市场也相对过剩,劳动力短缺以及人力成本上升并不是普遍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对全球市场的工业制成品价格上涨形成反制力,全球商品价格普遍、明显上涨的局面不大会出现。从这个层面上讲,中国将继续在维持全球工业制成品价格稳定、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方面发挥积极正面作用。
记者:相对于工业制成品,价格上涨更为明显的是农产品和以金属和能源为代表的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志武: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主要是供求方面的因素推动使然。农产品的价格上涨的主因并非是中国粮食进口增加,而是全球对生物燃料的追捧。随着油价的走高和一些国家推行能源替代战略,乙醇汽油等生物燃料开始大行其道,这就使得作为生物燃料的上游原料玉米变得奇货可居,玉米在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发挥了领涨作用。不过,玉米等农产品是再生能力很强的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相对于农产品,以铁矿石、有色金属、石油等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供给和储备相对有限。这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不是今天才有,十几年来一直存在,以后将继续存在。而从需求角度,来自新兴工业大国印度和中国需求的猛增,使得能源供给和储备吃紧,对全球原油价格的上涨形成了推动力。虽然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也无需因此对未来过于担忧。人类发展历史表明,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开发替代产品就会变得有利可图,资本和智力就会涌向这个领域,更便宜、更优良的替代产品和技术就会出现。
应让市场之手发挥作用
记者:面对一些商品种类的上涨,中国政府应当如何应对?
陈志武:我认为,由政府部门出面来“压”不是办法,在市场经济初具规模的今天,政府部门对市场的影响大大减弱,以行政力量压制市场本身的力量,太难做到了。如果违背了市场规律,就会出现管制越多,问题越多的局面。
其实,对于通货膨胀不必谈虎色变,在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期间,一定程度的小幅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是可控的、温和的,其对经济增长的损害是有限的。
记者:减少干预的同时,中国是否可以在其它方面做出一些努力?
陈志武:农产品领域,应当更多的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已经推出了很多农产品期货品种,应当考虑继续推出更多品种,以促进农产品市场的稳定。以猪肉来说,可以通过推出市场期货来锁定生产者收益,减少市场风险,保证市场供应,防止价格的大起大落。在西方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就有猪肉期货合同。实践证明,这对农产品市场的价格稳定、风险规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能源方面,今后中国要在降低能耗,寻找太阳能、风能、原子能等替代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上多下功夫。
全球化时代难以置身事外
记者:美国信贷市场危机将会如何演变?与通货膨胀有何关联?中国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陈志武:17日美联储已召开非常规性会议,宣布将再贴现率从6.25%下调至5.75%,以增加市场流动性、克服信贷市场危机。美联储发表声明说,金融市场形势有所恶化,信贷进一步紧缩和不确定性增加具有抑制经济继续增长的潜在可能。从中可以看到,目前美联储认为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减少,而经济衰退的风险正在加大。如果信贷市场危机加剧,信贷供应量减少,影响到消费支出和生产投入,货币政策当局的担心就不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紧缩了。
目前华尔街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2008年将出现经济衰退可能的人数由信贷市场危机前的15%大幅上升到了今天的30%。下一步,在今年9月18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我认为美联储很有可能做出降息50个基点的决定,以稳定信贷市场,防止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我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并不太担心。明年是美国总统选举年,布什政府势必会推动美联储出台一些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
从美国信贷市场的危机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其中一个即是经济全球化带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效应,完全置身事外已经不大可能。本次危机发生后,最先行动起来的不是美联储,而是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采取的一轮向金融市场注资的行动,其中欧洲央行向相关银行提供了948亿欧元的资金。一个国家的经济风险,可能演化为全球性的风险,如果很多国家一起分担和应对,就会更顺利地渡过难关,战胜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