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问题和改革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00:57:35

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问题和改革创新

2010年03月01日19:24人民网 字号:T|T

  序 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主要问题

  1.教育质量和水平亟待提高,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2.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3.教育体制机制不够灵活

  4.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大

  5.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改革创新

  1.对教育意义和功能的概括

  2.对教育历史性成就的概括

  3.对新阶段教育问题和矛盾的集中阐述

  4.对教育改革发展紧迫性的阐述

  5.对《纲要》内容的概要表述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改革创新

  1.提出教育改革发展“二十字”工作方针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改革创新

  1.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

  2.战略目标在五个方面的具体体现第三章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主要问题

  1.普及率低。2009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为74%

  2.政府责任不明确,体制不完善

  3.农村资源严重不足。城乡条件差距大

  4.办园不规范。准入不严格、收费高等问题严重

  5.幼儿教师待遇缺乏保障

  改革创新

  1.明确学前教育理念,提出普及目标

  2.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

  3.明确学前教育办园体制

  4.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

  5.制定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

  6.加强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7.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主要问题

  1.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择校问题严重

  2.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3.农村学校基础薄弱,一些地方辍学问题突出

  4.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

  改革创新

  1.提出义务教育理念和目标

  2.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

  3.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考试办法

  4.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5.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

  6.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7.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

  8.提出解决择校问题若干措施

  9.发展民办教育,提供义务教育选择机会

  10.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11.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12.明确减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13.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14.提出政府和学校应采取的减负举措,包括监测和公告制度等

  15.提出家庭与学校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五章 高中阶段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主要问题

  1.片面追求升学率严重

  2.普及水平区域差距明显,中西部农村普及水平偏低

  3.办学模式单一,缺乏办学特色

  4.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严重

  改革创新

  1.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扶持力度

  2.逐步消除高中大班额

  3.保证学生完成规定的各门课程

  4.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5.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6.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第六章 职业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主要问题

  1.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比较普遍,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

  2.结构、质量与社会需求不适应

  3.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

  4.“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5.农村职业教育薄弱

  6.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改革创新

  1.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健全职业教育投入机制

  3.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

  4.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5.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6.强化省、市(地)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

  7.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8.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

  9.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第七章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质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

  2.存在同质化倾向,缺乏办学特色

  3.布局结构不合理

  4.缺乏世界一流大学

  5.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结合不够

  6.办学自主权没有得到落实(解决措施见第十三章)

  7.行政化倾向严重(解决措施见第十三章)

  8.投入不足(解决措施见第十八章)

  改革创新

  1.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2.严格教学管理

  3.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增强诚信意识

  4.推进研究生(论坛) 培养机制改革

  5.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6.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7.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8.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

  9.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10.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11.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12.实行分类管理第八章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学习。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主要问题

  1.继续教育不能满足学习者需要,参与率低

  2.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统筹协调

  3.保障机制不健全

  4.缺乏针对性

  5.现有资源整合不够

  改革创新

  1.明确继续教育的任务

  2.成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指导协调机构

  3.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

  4.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第九章 民族教育

  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

  主要问题

  1.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整体水平偏低

  2.教育投入不足

  3.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相对滞后

  4.各级各类学校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改革创新

  1.加大对民族教育支持力度

  2.支持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学校标准化建设

  3.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地区改扩建、新建一批高中阶段学校

  4.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第十章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

  主要问题

  1.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偏低

  2.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尤为薄弱

  3.投入不足,保障能力有待加强

  4.理念、内容和方法不适应时代要求

  主要问题

  1.把特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3.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

  4.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5.逐步实施残疾学生免费高中阶段教育

  改革创新

  1.把特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3.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

  4.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5.逐步实施残疾学生免费高中阶段教育第十一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主要问题

  1.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缺乏沟通衔接

  2.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3.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不适应人才培养要求

  改革创新

  1.树立人才培养的“五个观念”

  2.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3.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4.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第十二章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指导考试改革试点。完善专业考试机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主要问题

  1.一考定终身

  2.单纯依靠高考(论坛)成绩,选拔标准单一

  3.不同层次、类型学校使用同一张考卷

  4.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不利于素质教育

  5.各省入学竞争机会不公平

  6.高等学校选拔自主权不够

  改革创新

  1.逐步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

  2.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

  3.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4.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

  5.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

  6.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

  7.

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问题和改革创新 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打造教育强国 【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两个关键问题】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系列报道之九: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四项改革 扩大教育开放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系列报道之四十三:创新人才: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对于教育规划纲要“意见建议”的意见建议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系列报道之十五: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战略...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系列报道之三十八:内部改革——高校发展的关键 解读《教育规划纲要》_教师准入和退出 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宣传方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解读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解读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解读-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解读z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解读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解读---一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系列报道之十九: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规划纲要...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系列报道之十一:教育规划纲要的形成过程 专家解读教育规划纲要 解读《教育规划纲要》关键词